「Grow Me on the Moon-月壤種植」活動辦法
「Grow Me on the Moon-月壤種植」活動辦法
一、 活動背景及目的說明:
隨著人類邁向太空探索,如何於月球或其他星體上進行糧食生產,已成為未來太空任務的重要挑戰。糧食自給不僅是支持長期駐留與太空殖民的關鍵,更是太空農業技術研發的核心目標。此技術的發展,將有助於降低地球補給的依賴與成本,同時提升太空生活的可行性。本次活動主題為「Grow Me on the Moon-月壤種植」,透過模擬月壤的植物栽培實驗,讓青年學子及專業團隊參與研究,培養對太空農業的認識與實作能力,為太空移民準備,也為地球在未來因極端氣候等因素發生糧食危機時,提供替代方案。本次活動目的如下:
🌕提升青年對太空農業、植物生理及永續糧食議題之理解。
🌕建立跨領域團隊合作與實驗設計能力。
🌕鼓勵創新實驗方法,模擬月球有限資源下之農業挑戰。
🌕彙整成果,為未來太空農業研究、糧食計畫及太空殖民準備提供參考。
🌕推動太空糧食自給自足,探索在有限資源下的栽培方式,建立太空任務糧食供應模式。
🌕作為地球應急糧食計畫,若因極端氣候或糧食危機導致供應不足,能提供人類延續新鮮食物的替代方案。
二、 參加對象及資格
(一) 高中職組:
🌕全國公、私立高中職學校學生組隊,每隊3-5人,隊員必須在報名時為具學籍之學生。
🌕可跨校組隊,每校可提報多隊參賽,每學生限參加一隊伍,每隊須有1-2名指導老師。
🌕報名時每隊推派隊長一位,負責賽務等事宜之溝通協調。
(二) 大專院校
🌕全國大專院校(含研究所)學生團隊,每隊3-5人,隊員必須在報名時為具學籍之學生。
🌕每校或單位可提報多隊參賽,各隊員限參加單一隊伍,每隊須有1名指導教師擔任指導。
🌕報名時每隊推派隊長一位,負責賽務等事宜之溝通協調。
註:人員變動規範(全程適用)
更換/增減隊員:
🌕競賽期間隊員之更換或增減,需填寫人員變動申請表,由全隊簽名確認後,以書面通知大會確認。
🌕扣分規則:
🌜按照程序更換/增減者於成果發表時扣總成績 3 分/次
🌜未按照程序更換/增減者於成果發表時扣總成績 5 分/次
三、 活動內容:
本活動分為初選及決賽,初選各團隊依本活動目的,提出「模擬月壤植物栽培實驗計畫書」。依計畫書評分標準,各組評選出至少10組入圍團隊。入圍團隊進入實際月壤模擬土種植試驗,並於大會設定時間繳交成果報告及參加成果發表。
四、 活動期程說明及相關規範
(一)第一階段:活動線上說明會
🌕說明會報名表單連結:https://reurl.cc/qYj0Zn
🌕時間日期:114年11月15日或22日(星期六),9:30-10:00。
(確定日期擇期公告)
🌕實施對象:有意願參加本競賽之高中職及大專院校學生與教師。
🌕活動說明會連結:以 email 形式傳送。
🌕活動錄影:(會後提供)
(二)第二階段:基礎教育訓練課程
🌕時間日期:115年1月24日(星期六),9:00-16:30。
🌕實施對象:對「Grow Me on the Moon-月壤種植」活動之專業有興趣者。
🌕辦理方式:採遠距線上視訊課程(Google Meet)。
🌕報名表單:https://reurl.cc/6q3j4d
🌕課程會議室連結:課前以 email 傳送。
🌕課程錄影:(會後提供)
🌕課程內容:課程將結合理論知識與實作指引,內容涵蓋太空農業、植物生理及水分利用效率、模擬月壤材料介紹與組成原理,以及月壤操作安全守則,讓參與者能在模擬實驗中正確操作並掌握研究重點。
(三)第三階段:提案與甄選
🌕各團隊依據活動目的,提出「模擬月壤植物栽培實驗計畫書」。
🌕計畫書內容包含:
🌜選定可食用之植物種類。
🌜實驗方法:以種子種植於介質配方月壤,配方中月壤須佔配方體積50% 以上,利用添加物、微生物、介質改良、栽培環境設計(包含水分、肥培管理等)、監測方式等。
🌜預期成果與紀錄方式(建議包含縮時攝影)。
🌕提案繳交截止:115 年 3月 2 日(星期一)23:59止。
🌕活動報名連結:https://reurl.cc/axjZQZ
🌕提案繳交連結: https://reurl.cc/qYWrvp
🌕入圍名單: 115 年 4 月 7 日(星期二) 公告於本活動官方網站同時
email通知隊長。
🌕月壤模擬土寄出:115 年 4 月 8 日(星期三)至4 月 15 日(星期三)。
寄出內容含:月壤模擬土、護目鏡、口罩、手套、說明及警語等。
🌕計畫書撰寫格式
🌜封面:題目、隊名、組別、學校/單位、成員名單、指導老師。
🌜摘要:中英文 300–500字。
🌜前言/研究背景:說明月壤環境限制、研究價值。
🌜研究假說。
🌜材料與方法:
˙ 植物種類
˙ 模擬月壤配製設計(佔比 ≥50%體積)
˙ 水分與養分管理方式
˙ 實驗流程與栽培條件
˙ 監測方法(環境數據、影像紀錄方式)
🌜預期成果(數據、影像、可能挑戰與解決方式)
🌜時程規劃與分工。
🌜參考文獻。
(四)第四階段決賽
入選隊伍進入實際種植並參加成果發表。
🌕月壤模擬實驗:115年 4月至 9月。
🌜為確保參賽團隊能安全且有效率地進行「Grow Me on the Moon-月壤種植」實驗,請遵守實驗相關防護與安全規範。
🌜介質配方中必須確保月壤模擬土體積佔比 ≥50%。
🌜每組須完整記錄實驗數據及影像資料(如: 縮時攝影、短影片等),影片長度不得超過2分鐘。
🌕專業訪視諮詢預約登記:115年5至9月。
預約登記連結:https://reurl.cc/RkG3D6
🌕結果分析撰寫成果報告:115年 9月至 10月中。
🌕成果報告資料
🌜成果報告書(英文摘要,中文內容)。
🌜影像資料:紀錄影片需有英文旁白及英文字幕說明(影片長度不得超過2分鐘)。
🌜實驗照片/數據圖表等成果需製成A0格式海報。
🌜預定於2026年11月8-12日(擇一)臺灣太空國際年會以全英文進行展示與簡報成果發表,由評審委員評選優勝隊伍 (團隊成員以成果報告之作者為認定依據)
🌕成果報告書格式
🌜 封面(與計畫書相同格式)
🌜 摘要(300–500 字英文摘要,中文內文)
🌜 前言
🌜 研究假說
🌜 材料與方法(與實際執行相符,含修正部分)
🌜 實驗結果:成長數據(表格、圖表)、環境監測紀錄、影像紀錄等(縮時照片或影片擷取畫面附於附錄)
🌜 討論:是否驗證假說、月球應用挑戰與改良建議、
🌜 結論與未來展望等。
🌜 參考文獻
🌜 附錄(照片、日誌、原始數據)
🌕成果報告繳交截止日期:115年10月19日(星期一) 23:59。
🌕成果發表會:115年 11月8-12日(擇一,待訂)。
為展現各參與團隊於本計畫(競賽)中之研究成果,並促進學術交流與知識分享,特舉辦成果發表會,作為活動之總結與展示平台。
※成果發表會鼓勵團隊出席,必要時派代表出席,「團隊表現與簡報發表」比重佔總成績30%。(線上/影片發表:扣5分,缺席視為棄賽。)
🌕發表形式:
1.現場口頭報告:
🌕每組以英文進行口頭報告,報告時間共計 10 分鐘,包含 Q&A。
🌕以影片呈現:成果短片播放或嵌入簡報,輔助說明研究過程與結果。
🌕評分依據:簡報架構完整、表達清楚、臨場應變能力、團隊合作。
2.海報展示:
🌕尺寸:A0 直式
🌕包含:摘要、研究動機、方法、結果與討論,
🌕設計簡潔、圖文並茂,並派員於現場解說、交流實驗成果。
五、 獎勵辦法
🌕 入圍決賽團隊並完成成果發表之隊伍,每人發與參賽證明乙張。
🌕 晉級決賽之參賽隊伍,頒予指導老師感謝狀。得獎前三名隊伍每隊頒發6千元指導費。
🌕 高中職組與大專院校組各設:
🌜第一名: 酌取1名,頒予獎金新台幣10,000元及團體獎狀乙幀。
🌜第二名: 酌取1名,頒予獎金新台幣8,000元及團體獎狀乙幀。
🌜第三名: 酌取1名,頒予獎金新台幣6,000元及團體獎狀乙幀。
🌜佳作:酌取若干名頒予獎金新台幣2000元及團體獎狀乙幀。
🌜另設:最佳實驗設計、最佳影像紀錄、最佳分析、最佳創意、最佳海報等獎項,酌取若干名,頒予獎金新台幣2000元及團體獎狀乙幀。
六、 活動共同同意事項
(一) 關於參賽作品
🌜 各種內容無抄襲或其他侵害他人智慧財產權及著作權之情事。
(二) 關於參賽者
🌜 接受並遵守本活動辦法及其規範,如有違反本活動注意事項及規範之行為,經查證屬實,主辦單位得取消其參賽或得獎資格,並對於任何破壞本活動之行為保留相關權利。
🌜 尊重本活動評審之決議。
🌜 不得有請託、關說、利誘、威脅或其他干擾評審委員及評審程序之情事。
🌜 自行解決團隊內部溝通等事宜。
🌜 本活動所收集之個資將用於本活動之聯絡、公告等與活動相關事宜。
(三) 關於得獎者
🌜 提供得獎作品之詳細資料,作為公開報導及展示之用。
🌜 得獎獎金應依規定課稅。
🌜 得獎作品應同意無償、非專屬性授權活動主辦單位,使用參賽獲選作品圖片與說明文字等相關資料,製作成視聽著作(影片)與數位形式檔案,提供提升太空意識、教學、研究與公共服務用途之公開上映、公開播放與公開印製閱覽。若因教育推廣之需求,主辦單位得重製該作品。本件授權不影響著作人對原著作之著作權及衍生著作權。
※ 大會(國家太空中心、國立中興大學)保留活動修改、變更或暫停之權利,本活動未竟事宜,依本活動網站公布為準。有關爭議,經活動評審小組審議後決定之。
七、 聯絡方式:2025GMOM202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