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藥是基隆冬季農特產品,因基隆多雨、氣溫偏低,使得山藥生長期較長,品質優良且口感較其他地區的山藥更加綿密,且不論生食、熟食、製成糕點均相當美味。醫藥報告與本草典籍亦指出山藥富含多種重要成分如抗氧化酵素、粘質多糖體及薯蕷皂甙(ㄉㄞˋ)元(diosgenin)等,具增強免疫之功能,富含蛋白質、維生素、澱粉及礦物質,在中醫上用於滋補、強壯、助消化及止瀉作用,能健脾胃、補肺腎,是很好的保健食材。山藥深埋土中,不易受農藥污染,是一種清潔健康蔬菜,在養生概念當道的現在相當受歡迎,因此山藥是極具發展潛力的農特產品。
「基隆山藥」品種又稱基隆野山藥、基隆原生山藥及柱薯等,因產於日治時期的「基隆郡」而被冠上基隆之名。長約100~130公分,地下塊莖狀如棍棒,皮色為黃褐色,肉色白色或淡黃色,肉質極細緻,口感極佳,尤適合生食,切口後褐化率低,且售價高、收益利潤高,擁有高收入的固定消費群,堪稱台灣最好吃的山藥,但因栽培技術高,產量較低,故在種植推廣上反不如其他品種的山藥。103年及104年水保局及農業改良場著力輔導基隆市各農場試種各個品系之基隆山藥,發現TYY10109及TYY10151兩個品系生長良好,產量高且品質佳,十分適合於基隆推廣種植。(以上資料由基隆市政府新聞稿提供)
(1)小小解說員培訓:瑪陵生態解說應和年輕學子相結合,以讓周遭社區皆能受影響,另一方面也能將所學帶回家裡影響周遭親友認識生態的重要性和多樣性。
(2)結合在地農產品辦理食農教育:
食物的營養、安全、文化等飲食教育,結合在地食物來源、生產方式、農村與環境等農業教育,以培養學童健康的飲食習慣及農業知識。
106.11.27 山藥採收體驗:把在天溝中蓋住細長山藥的土小心挖開,不要弄斷,才能採到一根完整的山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