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後記

從當代,看見歷史的傷痕

面對歷史的方式,有各種不同的可能。

歸途展,嘗試跳脫歷史傷痕的模式,從當代出發,當代的努力與堅持,面對時間這一場戰役,當代的族人又是如何在這模糊的記憶裡,一步一步實踐七腳川的認同,而從當代,引導觀眾反思,歷史的傷痕即使過了百年依然存在,為什麼找回羽冠tingbih?為什麼需要認識自己的名字?七腳川戰役,是一道傷痕,只不過我們從當代反思。

過去固然重要,當代卻也應該被溫柔的對待。

當代的歸途在哪裡?從每一個看似無關的單元,其實每一個環節緊緊相扣,沒有年齡階級,祭歌怎麼唱?milalikaiid的意義又在哪裡?

今昔之道,另一種思考

每一個人都可能是被殖民者,同時也是殖民者。

戰役的發生,往往是複合的條件與因素形成,除了我們所熟知的工錢問題之外,嘗試從一個時代去思考戰役發生的原因,無論是日本治理政策的轉變、殖民者開發需求、地理位置以及族群關係,都是共構出戰爭發生的可能。透過展場的設計,從空間、掛布、燈光到溫度的轉變,一步一步帶領觀眾,去揣摩每一個階段的改變,並且透過另一種觀點看七腳川的歷史。

回到當代,戰役後離散的族人,到了新居地開枝散葉,有了各自不同的狀態,包含族群互動、地理環境與人際網絡,而有各自當代的樣貌,但這並不表示這些族人不是七腳川族人,而是在相同的血脈之下,活著各自的樣貌與文化。

地方策展人,地方詮釋

血脈相連的展,成為一個平台呈現族人的詮釋觀點

透過歸談展,兩位駐館員以策展人的身分,從長輩告訴自己是七腳川人(口述)、日治時期調查簿寫著自己是七腳川人(歷史)到告訴別人我是七腳川人,從被動的認知到主動的認同,靜如與以文從文字與設計,傳遞出屬於族人的詮釋觀點。


當代,是另一場無形戰役

旅北,是另一場戰役,在生存與認同之間。

當代的族人,受到環境與歷史等各項因素的影響,離鄉成為另一個重要的課題,當然這之中更牽涉與原生部落之間的關聯,透過與旅北族人的訪談,各自透過不同的途徑參與部落、成為族人。

旅北,是一場無聲的戰役,為了活下去的當代,我們看見許多的堅持與感動,在旅北與原生部落之間的,有許多你無法想像的可能與希望。

殖民與戰爭,從未結束

Chicasuan、Sicosoan、直腳宣、竹腳宣、七腳川、cikasuan……從一個真實存在的社群與聚落,成為一個戰爭與一個不願提起的回憶。

記憶隨著耆老的凋零而有斑駁的一天,但歷史卻也時時刻刻提醒我們,戰役與殖民從未結束。

最大的殖民,

是讓我們對土地無知,對歷史無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