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AI開始應用在醫療領域,在過去,醫療步驟都需要能一步步釐清、檢視,方可進行責任判斷;然而,AI做為輔助醫療用具後是否符合醫療法,演算過程能否透明且可被檢視?若產生醫療糾紛,責任認定為何,有無能力透過演算法找出是在哪個環節出現錯誤?應由誰承擔?有過失如何解決?而AI之訓練、資料庫分析,是否涉及隱私問題?
現為長江國際專利商標法律事務所律師、台灣專利代理人。
為東吳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碩士、中興大學法律學系學士。
專長為專利侵害訴訟、 商標訴訟、 著作權訴訟、 侵害營業秘密訴訟等。
現為律大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國立成功大學法律系教授。
為國立台灣大學法律所博士、北京大學醫學部博士班、法國Aix-Marseille大學法律碩士、國立政治大學法律所碩士、國立台灣大學國際企業所碩士、中國醫藥大學中醫系碩士、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建築所碩士班。
曾任東海大學法律系講師、中興大學會計系講師、台灣本土法學雜誌副總編輯等。
專長為國內外專利/商標/營業秘密侵權仿冒取締及法律訴訟、技術授權/研發合作契約擬定、企業法律顧問等。
著有金融消費評議實務問題研究、實用民法(二版)等書。
現為台灣痠痛暨睡眠品質協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