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者家書

2024年47日 牧者家書

「你們不可停止聚會,好像那些慣了的人」

自 2023 年 10 月在荃灣堂事奉至今,已接近半年了,小僕在這堂會的牧養過程中,一直探索上帝給我的牧養的異象與事奉焦點,避免編離上帝的旨意。在這過程中,不斷與荃灣堂的肢體打交道,彼此對話,以能具體地瞭解這堂會的歷史進程及認識肢體目前的屬靈生命之狀況。牧師在牧養生涯中,一向注重教會肢體的關係建立。在教會生活,若弟兄姊妹缺乏團契生活,他們便得不著肢體間的關愛與扶持,也失去肢體間的彼此守望,教會就自然失去健康的成長。感謝主!經多個星期與荃灣堂一些弟兄會面,商討教會成立弟兄團成立之意向後,大家決定在四月中旬開始這團契。當我與有關弟兄接觸後,我深深體會這些弟兄經歷過長時間的隱藏,他們深厚的潛質與恩賜不被發現,我深信他們的生命若能被興起,荃灣堂必定蒙福!

因此,我想用來 10:24-25 這段經文來勸勉大家看重團契生活:「你們不可停止聚會,好像那些慣了的人」不可停止聚會是什麼意思?1.「聚會」是一個名詞,原文是兩個希臘文組成的混合字,第一個字:「一起」(epi), Together 的意思,第二個字,「會眾 Assembly」,我們一起聚集的會眾。和合本翻譯為「聚會」,其實意思是指的是走在一起聚集的會眾群體。這裏說一起聚會的會眾是好像一串葡萄,連結在一起的會眾,聚在一起,卻是連結在一起,是有關係的,不是單單來聚會,然後各散東西,互不關連:彼此(one another)的關係。「停止」這個分詞是離棄、撇下、離開的意思,只有這裏翻譯為「停止」,同一個字是在耶穌在十字架上說:「我的神!我的神!為什麼離棄我?」所以不可停止聚會的意思是:不可離棄、撇下我們一起聚集的會眾群體,簡單地說,你們不要離開教會一起聚集的屬靈群體。神要我們不是來教會聚會,聽聽牧師講道,是吩咐我們千萬不要離棄教會一起聚集的群體。

「好像那些慣了的人」,這些人習慣了離開教會一起聚集的群體,只是主警戒我們不要像這些人養成了習慣,經常離棄了我們一起聚會的屬靈群體,他們這種冷漠、漠不關心的態度成了習慣。千萬不要像那些習慣了離棄我們一起聚集的教會。這正是《希伯來書》主針

對要解決的問題,一些信了主的猶太人,或者是那些常在他們聚會的人,現在離開要回去以往的生活方式,走回頭路,猶太人要回去守律法,靠自己,離開了基督的身體教會的生活,這些人是否得救都會成問題。這些人「隨流失去」(來 2:1-3)這些人像「在曠野背叛的以色列人,終不能進入安息」(來 3:7-15、來 4:1),是《希伯來書》強烈警告的經文。「你們不可停止聚會,好像那些慣了的人」,這勸戒不是不可停止聚會而已,乃是勸戒我們不要冷漠離開,走回頭路,去過舊的生活。我們一起聚集的目的是要完成主給我們的使命?我們一起聚集,成為會眾群體不只是為聽聽道或聚個會而已,更是為了彼此相顧,激發愛心,勉勵行善,彼此勸勉。(來 10:24)

這是我們一起聚集真正的目的乃讓我們彼此相顧(Let us consider),是主動詞,是一個勸戒,讓我們彼此相顧,讓我們停下來想一想,讓我們深思,看一下,讓我們反思,想一想,該如何去做?要做什麼?我們這在一起聚集的會眾要做兩件事,這裡有兩個目的的字句,彼此激發去愛與行善。去愛與行善是兩個教會最重要的功能與目的,信徒聚在一些彼此相愛,並在社會中行善,見證神福音的大能,這是教會的兩大功能(functions)。和合本中文聖經有兩個彼此,一前一後,彼此相顧激發去愛與行善是第一個彼此,彼此激發是互相鞭策的意思,信徒彼此鞭策去愛和行善,產生的生命改變,達到神設立教會的目的。

我需要我們一起聚集的群體鞭策我去愛與行善。更重要的是基督再來的日子已經臨近(來 10:25),當祂再來的時候,我們自己,我們的友伴,是否仍能持守信仰?聖經鼓勵我們:你們不可丟棄坦然無懼的心,這樣的心是帶有大賞賜的。你們還需要忍耐,好使你們行完了神的旨意,可以領受所應許的!

雷牧師與大家共勉 

雷振華牧師

2024年47

2024年3月17日 牧者家書

〈暑期聖經班〉

「凡為我的名接納一個像這小孩子的,就是接納我。」(太 18:5)

一年一度給小朋友的暑期聖經班又要開始籌備了,這可算是教會每年最大的事工,因為動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連其他團契都要暫停讓出地方,來服侍附近街坊的學童。

主耶穌喜愛小孩,叫門徒不要阻止他們進前來,因為天國正要這樣的人。耶穌說:「讓小孩子到我這裏來,不要阻止他們,因為在天國的正是這樣的人。」耶穌給他們按手,然後離開那地方。」(太 19:14,15)。門徒阻止孩童進前來,是因為當時世界的觀點認為小孩是微小的、是次要的;成人、智慧人或有權力的人,才是世界的主人。但是,天國是逆轉的,主可以將高位的人變得微小。主耶穌說:「凡為我的名接納一個像這小孩子的,就是接納我。」(太 18:5)。「為我的名」表示小孩子是屬於主耶穌的。主的本質就是謙卑如小孩,所以當我們看見小孩時,就像見主一樣。小孩子應該被珍視,被祝福,好好培育他們。

現時香港的環境轉變了,一方面受到教育體制的規範,讀書的壓力尤其沉重;另一方面,學童容易沉迷網上遊戲,教會開展兒童事工確實也不容易,面對很多挑戰。家長一到暑假,便與子女回鄉;或是安排一連串興趣班給他們學習;或是上大灣區遊玩。有這樣多選擇,教會活動未必是他們優先所考慮。教會好像要和這個世界競賽,讓人去選擇,要世界定要耶穌。不過,難不等於不做,教會還是肩負傳福音的大使命,讓小孩子認識主耶穌,學習聖經;因此,兒童事工變得更重要了。

今年教會還是需要眾多的弟兄姊妹參與暑期聖經班的事奉,需要有人當導師、小導師 (中學生)、煮食、興趣班老師、行政等等工作。若你有感動,或自覺有責任,請你回應主的呼召 — 願意服事小孩子。這個聖經班團隊中總會有一個位置,你可以為主效力。在這彎曲悖謬的世代,我們盼望透過真理去教導、關愛和陪伴孩子。讓他們能夠從小明白到天父的愛,在信仰裡穩紮根基,在心中建立一把無形的尺,懂得分辨是非,不輕易因世界的混亂而動搖。叫他們能在主裡茁壯成長,生命結出美好的果子。我們所做的,就如聖經所言: 「教養孩童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箴 22:6)。阿門。

賴淑儀傳道

2024年3月17

2024年2月18日 牧者家書

〈Dream big〉

記得我曾經在某一次講道中,說了一個夢想,是全教會性的,就是在某個節日前(聖誕節或復活節),樂道會荃灣堂與多間附近教會及基督教學校合作,在沙咀道遊樂場舉辦一個大型的嘉年華會,讓荃灣區的街坊都能享受歡樂時光,盡興而歸。

當日場內會有巨型充氣滑梯、彈彈床、各類的攤位遊戲,美食小攤檔,更有心靈加油站,讓緊張的香港人停一停,歇一歇,得到舒解。我們會搭個舞台,有詩班獻唱、牧師講道、福音粵曲、魔術表演及聖經話劇等等。但我相信必然消耗教會很多人力物力,夢想似乎大到難以實現,所以仍是在發夢當中。

最近有很多事啟發了我,一件事又觸發另一件事,增加了事件的吸引力。就如最近教會在新年前派發福音單張,若沒有揮春,別人未必會伸手去接。又如最近在姊妹的安息禮拜中,教會開創了先河,加插了福音粵曲獻唱,令整個氣氛温馨起來。我忽發奇想,若然我們在大會堂後面的圓形廣場舉辦一場小型的嘉年華會,主力是福音粵曲表演,又加上宣講天國的信息;場邊外圍有幾個攤位遊戲和賣物會攤檔,由會眾捐出物資或自製產品(如頸巾、自制糖果曲奇、盆栽…),為將來的大型嘉年華會籌款。屆時街坊可以安坐其中欣賞粵曲,小朋友可以玩簡單的攤位遊戲,成人可停下來了解教會的服務,那麼一個大夢可以由一個小夢開始,逐漸成真;上帝不是經常透過夢,叫人成就祂的旨意嗎?

約瑟年少的時候已經常作夢(創37:5-11;創40、41);神要透過他 — 成為埃及的宰相,將希伯來民族拯救過來,避過饑荒(創47:13-26);但以理在異邦巴比倫中,神賜給他解夢的能力(但二章),以致他能侍立在王面前,成為總理,掌管巴比倫所有的智慧人(但2:48)。到了新約時代,主的使者在夢中指示約瑟迎娶馬利亞:「大衛的子孫約瑟,不要怕,把你的妻子馬利亞娶過來,因她所懷的孕是從聖靈來的。」(太1:20);約瑟從夢得知要全家逃往埃及和歸回以色列地去(太1:18-25至2:23),都是因為要保護嬰孩耶穌,避過希律的殺害,成就神的救恩計劃。

賴淑儀傳道

2024年2月18日

2024年24日 牧者家書

〈追求屬靈生命的更新〉

新年伊始,萬象更新!我們今天正處身在一個瞬息萬變的世代。教會若要面對轉變中社會的沖擊,最佳上策是著重基督徒生命的更新;當大家正踏入龍年的時候,我們會否體會到現今的社會在歷史巨輪推動下也不斷地在轉變中。面對現今社會那樣急速和複雜的轉變,我們不能逃避一個事實:教會和基督徒皆要面對社會轉變所帶來莫大的沖擊!

在過往事奉的日子,小僕認識不少信徒均有渴慕神的心,但他們不知道從何入手去深化與神的關係。究竟如何去追求靈命的成長?怎樣才可以與神保持更新的生命關係?因此,追求屬靈生命更新一直是我屬靈生命成長的目標。當小僕在《使徒行傳》這卷書中看到初期教會的門徒,他們沒有現代化教會的資源、也不懂任何新方法或新理論。但是,他們卻能翻天覆地,將福音傳開、領人歸主、建立教會。其秘訣何在呢?不是方法或節目,乃是在五旬節時,他們得看聖靈充滿,生命更新。並且,「主與他們同在,信而歸主的人就很多了」(徒11:21)。

小僕正不斷探究一個合乎聖經原則的模式去培育信徒的靈命成長;我們深信培育信徒靈命的進深乃可以幫助肢體們面對世俗化社會每天所帶來各樣的沖擊;就好像一棵根深蒂固的樹,在風暴中仍然能夠屹立不倒一樣!唯有那些扎根於永恆不變的基督之信徒,才能面對瞬息萬變的社會所帶來的沖擊,和傳揚那歷久不變的福音信息;將未信的人領到神面前。信徒要渴慕屬靈的成長,必須從正確的途徑入手;追求的重點應該著重屬靈生命的進深。當追求的目標較正之後,信徒就不會效法世界,隨波逐流。追求屬靈生命更新是神的心意,也是神對每一個信徒的呼召,我們理應義不容辭去達成此目標;信徒追求屬靈生命更新的原因,不單是因為要面對社會的沖擊、人生的風暴和屬靈追求的熱潮,更重要的原因是要回應神在聖經對信徒的呼召。面對21世紀的挑戰,教會需要不斷地培育信徒的靈命成長,這是責無旁貸的。

此外,信徒竭力追求屬靈的成熟也是義不容辭的,這是相輔相成的果效,二者缺一不可。《希伯來書》的作者向每一個信徒發出一個呼籲:「所以我們應當離開基督道理的開端,竭力進到完全的地步」(來6:1)。「完全」乃是指成熟的意思。聖經提醒我們不要長年累月都做屬靈的嬰孩,只能夠吃奶,不能吃乾糧;這不是健康的成長,也不是神的心意。神的心意是祈望信徒竭力不斷地追求屬靈的成長,以致達到成熟的地步;正如保羅所言:「長大成人、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弗4:13)。

雷振華牧師

2024年24

2024年1月21日 牧者家書

〈憶故友〉

「神啊,我年老髮白的時候,求你不要離棄我!等我宣揚你的能力給下一代,宣揚你的大能給後世的人。」(詩71:18)

上星期日下午,收到關太何佩琼姊妹的家人通知,叫我趕快到醫院見她最後一面,我去到的時候,是她在彌留之時,相信我是最後跟她道別的人了。回想起認識關太之先,是認識她的女兒Esther, 她因患癌已返回天家。我和幾位弟兄姊妹明白關太失去女兒的傷痛,所以每三、四個月都會相約她飲茶或晚飯,原來在不知不覺間,定期茶聚已經持續了二十多年了。

佩琼姊妹最令人不捨的,是她開朗、活潑的性格。她風趣幽默,樂觀自在,令人喜愛。我們數人相處,幾乎是以「平輩式」來溝通。因着女兒病逝,她從此返教會,受洗並加入教會這大家庭,曾參與長者團契和主日學。她子孫眾多,個個乖巧本事,這是天父給她的福氣。我相信她作為大家長,必以身作則,成為榜樣,影響後人。

詩篇七十一篇是一篇老年人的祈禱,很多釋經學者都認為這是大衛所寫的詩。詩人的生命從年幼便倚靠神(詩71:5, 6),因此大衛的禱告充滿對神的倚靠和信心,相信他回想起被兒子押沙龍追殺時而寫下這詩。在困局時他不靠人,只單單仰望神。他的一生有很多重大的苦難,詩人作為長者(我年老髮白的時候,71:18),最珍貴的地方就是擁有人生經驗,對神有知識,充滿智慧。正如約伯記12:12-13 所說,「年老的有智慧,壽高的有知識。在神有智慧和能力,他有謀略和知識」。

詩人祈求上帝繼續與他同在,以便他將神在自己身上的恩典訴說出來,向下一代陳述耶和華的大能大力和公義作為。他要在人生的幽谷及困境中,仍然滿心喜樂地去讚美神,並能將讚美神的話傳揚至下一代,因為這是上一代人對下一代人的責任。雖然我們每個人都會有「年老髮白」、身體軟弱的時候,但神必使我們在年老的日子,成為我們人生最美好的日子。因為到了那時,神在我們身上一生所積累的作為,將成為我們「指示下一代」最好的屬靈財富,所以「白髮是榮耀的冠冕,行在公義道上的,必能得著。」(箴16:31)

這個月分別有彩娟姊妹、可兒姊妹和佩琼姊妹先後安息主懷,這固然令人惋惜;但今天她們已安息在主的懷抱中,我們唯有等待天家再與她們重聚。我們要記着她們的美好,學習她們的美善之處,永遠放在心中。阿門。

賴淑儀傳道

2024年1月21日

2024年1月7日 牧者家書

『信仰傳承』這回事與我有何關係

當我剛到樂道會荃灣堂事奉,驟眼看到這教會少有青少年人的影子,我心中有很大的感觸,頓然使我想起在士師時代的長老沒有重視信仰傳承的使命----將上帝昔日在他們當中的作為去教導下一代,缺乏信仰傳承導致他們各人任意而行,反帶來國家得著苦難與咒詛,沒有祝福;這是一件很可悲的事 ! 按上帝給牧師近年來的異象的焦點乃是兩大方向,1.培育與 2.傳承。

因牧師常巡迴不同教會,看見深深體會到一些教會需有更新,才有效地作主見證。為甚麽雷牧師要致力在培育及在傳承工作上。因我在士 2:10 這段經文上看到昔日的教會長老疏忽傳承工作的重要性,導致教會使命之延伸後繼無人,反使整個世代失去應有的方向,各人任意而行。既然今天上帝帶領雷牧師來到你們當中作義務牧師,我就要忠心地履行上帝給我的使命!

上帝呼召我來到這個教會是朝向一個鮮明的異象:「培育教會肢體成為上帝的用人,給予她們傳承,將上帝的信仰薪火相傳,作主美好的見證。」還記得在戶外崇拜之際,我曾與幾位與荃灣堂久違的肢體聊天,他們都異口同聲表示自己在大窩口區已返這教會,但生命卻沉睡良久,我嘗試鼓勵他們重返教會,與肢體保持相交,一同委身於上帝的關係裡,願主的靈與他的話語重建彼等的生命,讓他們重投主的牧養中。無疑地,這是我們對上帝願意付上代價的回應。西 1:28-29 很清楚這樣對我們說,帶領人成長起來是要為此勞苦,盡心竭力!我相信若然要使本堂肢體振作起來,我們便要認定,當今我們的使命:「成全聖徒,各盡其職,你我都有份。」「成全聖徒」在《新譯本聖經》翻作「裝備聖徒」,除了裝備信徒,叫他們能夠在事奉上更有效之外,更要帶領大家一齊在基督裏成長。最後,我試從保羅在《使徒行傳》20 章的自述來看,「成全聖徒」最佳的策略,乃是去到人中間,照著我們所是的成全人,即以自己的『榜樣』乃是最好的餧養和成全。在此,我們看到保羅一生在「成全」事工上乃是一個至死忠心、跟隨耶穌腳蹤的人!

願我們大家緊記這使命的內涵!我深信大家正視信仰傳承這回事是與大家息息相關的話,樂道會荃灣堂得著成長與復興的新景象便指日可待了!若大家看完這篇《牧者心聲》有任何意見的話,歡迎大家whatsapp 51800810 與小僕交流。

 雷振華牧師

2024年1月7日

2023年12月31日 牧者家書

〈你以恩惠為年歲的冠冕〉

「你以恩惠為年歲的冠冕,你的路徑都滴下油脂,滴在曠野的草場上。」(詩 65:11,12 上)

今天已經是 12 月 31 日了,代表了 2023 年即將過去,我們要進入 2024 年了。每逢年終這個時候,人總會總結或回顧今年所作的。猶太人也有這種傳

統,總是每一年會醒察自己的生活,有否得罪人、得罪神;也存着感恩的心,回想神在過去一年的眷顧。

詩篇 65 篇是一首團體的感恩詩,詩人大衛要回應神的恩典。大衛稱頌神對子民的慈愛,在慶祝收割季節時頌唱的。他描述了一幅很美麗的畫面 — 人與神相遇,神與人同住錫安。凡血肉之軀都要聚集在耶路撒冷,因為神垂聽禱告,他們要來還願。來到錫安親近神的人,首先要等候神,放下自己,謙卑地親近神。詩人明白神人之間的聯繫在於神的主動,這個聯繫始於祂的揀選,以致他們能靠近,甚至住在聖殿中。人若倚靠祂就受祝福。神不只是住在聖殿,還邀請所有人來就近祂。聖殿是神人相交的地方,讓親近神的人心靈得着滿足。這樣,人便能享受神的一切美好、保護和供應,這是好得無比的。

詩人歌頌神的創造,祂的奇妙作為:祂既能控制大自然的威力,又能掌管人的事情。大衛歌頌神賜福大地;地原是荒涼無所出,神卻令雨水充足,土地肥沃,使吃的有糧。大衛感謝上帝在地上每行一步都滴下脂油,賜下雨水,應允禱告。這段經文展開了另一幅很動人的圖畫,神人的關係和諧,各種矛盾衝突和爭戰都已過去,大地受到祝福。神以「恩惠為年歲的冠冕」,意思是祂將每一年都自定為加冕的日子,因每一個月都有豐盈增長,每一個月都來得寶貴。像收割的節期,神好像臨到人間,經過大地;祂又像駕着戰車穿越風暴,帶來雨水。在獻祭中,血和油脂都是屬於上帝,是不會分給人的。滴下油脂代表上帝願意賜下人不配有的。大衛表示神的行動過程都充滿恩典,甚至滿溢出來。這是人所憧憬的現象,從憂愁轉為歡唱,得到的已超乎想像。

在我們的生活中,你發現神賜下恩惠、滴下油脂嗎? 神很願意祝福我們的生命,讓我們心靈豐足。一切祝福的源頭始於神,及至人,再流到大地;萬物共存顯得安靜與和諧,人需要尋回天父的心意而活。我們應仿傚大衛,無論在任何處境中,都確信神在每一件順境、逆境的事上,都有感恩的地方,讓我們一同來見證神的作為吧!

 賴淑儀傳道

2023年12月31

2023年12月24日 牧者家書

〈我愛我主教會〉

「在至高之處榮耀歸與神!在地上平安歸與他所喜悅的人!」(路2:14)

耶穌是和平的君王,而聖經中「平安」的希伯來文是「shalom」,在舊約聖經中被翻譯為「沙龍」(士6:24), 「Shalom平安」是彼此問候。「平安或和平」。

讓我們看看主耶穌作為「和平之子」的奇妙作為及勸勉:

1.耶穌與人無爭:

a. 當猶大帶了許多人帶著刀棒要來捉拿主耶穌的時候,主竟然對 他說:「朋友,你來要做的事,就做吧!」(太26:47-50)。耶穌任由猶大出賣祂,耶穌也沒有為自己澄清。

b. 有一個和耶穌一起的人伸手拔出刀來,把大祭司的僕人砍了一刀,削掉了他一隻耳朵。耶穌對他說:「收刀入鞘吧!凡動刀的,必死在刀下」。(太26:51-52) 耶穌要門徒任由敵對者抓拿耶穌,因為這是為了完成上帝的計劃,祂看重的是上帝的計劃,正如上帝在每個人身上都有計劃,只要我們盡力去做,一生不枉過。

c. 當主當被釘在十字架上受極大的痛苦,對天父所說的是: 「這時,耶穌說:「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做的,他們不知道」。(路23:34)。主耶穌卻為他們找出可饒恕的理由來:「因為他們所做的,他們不知道」。

2. 耶穌與人和平:

a. 基督耶穌的福音是和平的,並且羅馬書5:1說:『所以,我們既因信稱義(因信主而得稱為義人),就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得以與神和好。』因此,得到福音的好處,就是我們與神與人都有了和平。

b. 「締造和平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神的兒子」。(太5:9) 「締造和平」的人有著從上帝而來的「信靠」、「愛」及「順從」。他們能夠「以善勝惡」,也像詩篇34:14所說:「不會亂說話,離惡行善,尋求和睦,竭力追求和平」。

c. 「……是要使你們在我裏面有平安。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要有勇氣,我(耶穌)已經勝過世界。」(約16:33)「……是要使你們在我裏面有平安。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要有勇氣,我(耶穌)已經勝過世界。」(約16:33) 我們不需要擔心和害怕世界。主是我們的平安;祂已經勝了世界。(「勝了世界的,就是我們得著主耶穌的信心。」因為凡從神生的就勝過世界;使我們勝過世界的就是我們的信心。(約一5:4) 惟有得著勝過世界的信心,才能真正愛主和愛人。

3. 人與人之間的和平 :

a. 「作丈夫的,你們要愛自己的妻子,正如基督愛教會,為教會捨己」(弗5:25) 凡作丈夫的,都要效法基督的榜樣。丈夫愛妻子,如同愛自己的身子,愛妻子便是愛自己(創2:24)

b. 「……變成像小孩子一樣……」。(太18:4) 人與人之間要做到和睦相處,一點也不容易。因為彼此之間存在不同的角色與利害關係。我們要學習小孩子的單純、不計較,真心真意去愛人,學習愛人如己,這樣才可與人和平共處。靠主耶穌的能力去改變,讓祂改變人的生命和舊的性情。使人「成為」和平之子。

 司徒嘉穎傳道

2023年12月24日

2023年12月17日 牧者家書

〈我愛我主教會〉

在2024年快要來到之際,我要介紹約書亞這位人物予大家認識,以給大家在信仰上得著鼓勵。約書亞是舊約聖經中的一位先知和以色列人的領導人,他繼承了摩西的使命,帶領以色列人進入迦南地。約書亞在聖經《約書亞記》第24章中,記錄了他臨終前向以色列人發表的遺言和立志。當約書亞發表他的遺言和立志時,他還提到了一些關於記念上帝的的信實和恩典、教導下一代和持守信仰的重要信息:

1.記念上帝的作為:約書亞回顧以色列人從埃及到迦南的歷史,強調上帝信實地帶領他們度過各種困難和挑戰。他提醒人們要堅定地信靠上帝,因為上帝必不會背棄他們。

2.忠於上帝:約書亞強調以色列人應該全心全意地事奉上帝,不可崇拜其他神明。他提醒人們記得上帝,並警告他們不要與當地的異教民族結婚或效法他們的信仰。

3.順從上帝的律法:約書亞呼籲以色列人遵守上帝所賜的律法和命令。他強調守護上帝的誡命是成功的關鍵,並提醒人們不要偏離上帝的道路。

4.選擇服事上帝:約書亞面對以色列人偏離上帝的可能性,他鄭重地向他們提出選擇:要麼繼續事奉上帝,要麼轉向事奉異教神明。他說:「你們若以事奉耶和華為不好,今日就可以選擇所要事奉的神——你們列祖在大河那邊所事奉的神,或是你們所住這地的亞摩利人的神。」他堅定地宣告:「至於我和我家,我們必定事奉耶和華。」

5.教導下一代:約書亞督促以色列人要將上帝的教導傳承給下一代。他指出他們的祖先在埃及時所經歷的奴役和拯救,以及他們在曠野中的領導和供應。他強調將這些故事和教訓傳給子孫,讓他們知道上帝的作為並尋求祂的旨意。

以上的遺言和立志體現了約書亞對以色列人信仰的重要性和對他們的領導責任的認識,也強調了約書亞對上帝的忠誠和對以色列人的責任。他鼓勵以色列人堅守信仰,順從上帝的律法,並記得上帝的信實。這些原則和價值觀在以色列的歷史中持續影響著人們。盼望我們堂會眾肢體也可以約書亞為榜樣,立志遵從上帝的旨意,教導下一代並持守信仰。約書亞鼓勵他們要專心侍奉上帝以及認定將信仰傳承給後代的重要性。這些原則在我們的信仰生活中仍然具有指導意義,提醒我們要在我們的家庭、教會和社區中傳承上帝的教訓,忠於祂的旨意,作主美好的見證!願上帝賜福予大家。

雷振華牧師與大家共同鼓勵

2023年12月17日

2023年1210日 牧者家書

上帝的鏡子 — 聖言

「但是,你們要作行道的人,不要只作聽道的人,自己欺騙自己。因為只聽道而不行道的,就像人對著鏡子觀看自己本來的面目,注視後,就離開,立刻忘了自己的相貌如何。」 (雅1:22-24)

10月5日是婦女團成立一周年的紀念日,為了感恩大家共同度過的日子,我們決定吃得豐富一點,可出外自助餐或舉辦一個特別節目來慶祝。然而,有個婦女建議不如匯合屯門的湖畔小組一同燒烤,因為一班老友記不能與會眾一同前往教會的烏溪沙戶外崇拜,因路途遙遠,行動也不大方便,結果他們無奈地錯過與弟兄姊妹相交、一起崇拜的日子。最近半年,婦女團查經的主題是 —「事奉的態度」,這正是我們實踐真理的好機會,可以服侍一群長者。於是婦女團11月底,又再來一次戶外燒烤,與他們同樂。

聖經說:只聽神的話而不去實行的人,就像一個人照鏡子,立刻就忘記了自己所看到的東西一樣,他聽道的信息對他的生活沒有產生任何影響。「觀看自己本來的面目」有仔細檢視的意思。作者雅各指的是那些仔細檢視上帝話語的人,即使他們可能精於釋經,但只留於表面,仍然沒有付諸實踐真理。

聖言的鏡子不是普通的鏡子 — 僅僅向我們展示我們的外表和特徵。根據原文(希臘文) 的意思,這個人在其中看到了「他本性的面孔」。閱讀和聆聽聖言的人不僅可以看到自己的行為,還可以看到他內裡的深處,包括動機、渴望和他屬靈生命的狀況。

上帝的說話就如一面鏡子,聽的人不其然會發現自己的性格缺失。當講道結束後,信徒沒有對「鏡子」看耐一點,深入一點,就匆忙離開。他很快就忘記了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若他不以悔改和更新生活的態度來面對上帝,他只不過欺騙了自己而已。一個成長的基督徒,不單是欣賞鏡中的自己,更深層次的是發現自己需要做某件事。原文「聽」和「服從」兩字是來自同一字根。信徒望着鏡子,就如自己研究神的話語而產生相應的行動。如果我們專心學習神的話語,並持續這樣做,不知不覺間我們就會得到那從上而來的祝福。

主耶穌尋找門徒,要的是行動者,而不僅僅是聽道者。我們必須以行動者的身份來接受神的話。信徒的生命是為了將真理呈現出來,並要在道德和屬靈上舉起這面鏡子,讓別人在其中也看見自己。我們不用製作鏡子,只需要舉起它便可。我們要把上帝的意念,而不是自己的意念,展示在眾人的面前。當天我們一同唱詩歌、分享感恩的事,同吃同喝。原來實踐真理,表面上是付出,其實是得着。正如主耶穌所說:「更有福的是聽神的道而遵守的人!」(路11:28)。我們一同做一個有福的人吧。

 賴淑儀傳道

2023年1210

2023年123日 牧者家書

今天想為大家介紹一個很重要的節期「將臨期」(Advent)是指「即將來臨」的意思,紀念救主昔日降臨人間。「將臨期」起自聖誕節前四週,今年的將臨期由3/12/2023之主日算起直到聖誕節。每星期有不同的主題記念主降生及主再來的盼望。

「將臨期」有雙重意義:

1. 回想:教會記念和慶祝兩千多年前基督降世為人。

2. 展望和祈盼:教會憑主的應許,期待主再來。

將臨期操練忍耐與敬虔,轉眼仰望耶穌基督,讓自己的屬靈生命得以成長,並期待祂榮耀的降臨。

一些教會用「將臨花環」(Advent Wreath)作為象徵,幫助信徒在聖誕前自我省察。在將臨環放置四支蠟燭,代表將臨期四週。

每個主日便依序點燃一支蠟燭,表示距離基督降生的日子又近了,也象徵在黑暗的世界裡有真光的盼望。

第一主日(3/12):醒悟 (燃點第一支紫色蠟燭)強調「將臨期」的末世特色,促使我們期待基督在世界終末時的光榮再來 。我們要敬主愛人,為天國的來臨,醒悟祈禱,警惕行為,腳踏實地建樹社會。 

第二主日(10/12):悔改 (燃點第二支紫色蠟燭)這時期在展望基督再來,預備慶祝「救主降生」的紀念 。重新體驗基督降生救贖我們的事實。

第三主日(17/12) :喜樂 (燃點第三支蠟燭~粉紅色) 我們要活出喜樂的喜訊,主的日子已臨近了,我們要準備迎接主的來臨。

第四主日(24/12) :平安  (燃點第四支蠟燭紫色) 主的降生賜下平安

「聖誕日」(25/12)燃點白色大蠟燭(即是有5支蠟燭),這代表基督降臨,象徵著基督已經來到我們中間。

我們如何預備自己紀念救主昔日降臨人間呢?

司徒嘉穎傳道

2023年123

2023年11月26日 牧者家書

面對2024年快要來臨之際,不知大家對教會未來的前景會有何寄望?主耶穌在《以弗所書》呼籲教會需正視一個當今的使命:「成全聖徒」弗4:7-13,不知大家會有何回應?

雷牧師想讓大家了解我正為本堂明年初舉行「作福音的傳人」傳福音訓練課程。雷牧師在此给大家一個衷心鼓勵,盼望大家考慮参加「作個福音的傳人」“Be my Witness”這課程,好讓大家能輕輕鬆鬆受裝備,歡歡喜喜傳福音,這課程是理論與實習兼備(有關課程詳細內容稍後向各位公佈);再者,本堂也重視每個肢體有再生或生產的能力,有目標、計劃地透過佈道訓練,以達致全民皆兵,活潑地實踐大使命,叫基督身體達致全面增長的目的;期望你們的積極参與會帶來本堂一個新的景象!

主耶穌在《馬太福音》28:19說:「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這裏所說的「你們」指的是誰?是指每一個門徒。傳福音乃是所有信徒的責任。因此,在回應和實踐大使命時,應該是全民參與,發揮恩賜互相配搭,人人有責!此外,很多弟兄姊妹打趣地問我,雷牧師,為何你這把年纪還能寫那麽多本書,為何還能每週講道?無他的,這全是上帝的恩典,我只有在上帝面前學習一個非常重要,且一生受用的功課:「信靠順服」。為要幫助大家多些了解雷牧師如何在這間堂會担任義務牧師的事奉工作,現我逐一分享自己在當中事奉的流程:

1.每天要花時間安静在上帝面前領受祂的教晦,及用心撰寫靈修筆記,以能成為日後講道,培訓及寫書的材料。

2.自我裝備:每天閱讀釋經書,有關牧養信息的文献,深入地研經,關心時事,收集講道例子。

3.設立訓練及講道材料的檔案,並梳理有關材料的內容,以成為合時,落地的教材。

4.撰寫每週的講章(訂立主題,大綱,信息舖陳)

5.约見堂會肢體,以建立關係及增進彼此認識

6.專注培訓與傳承事工,進行深入性門徒訓練,選立合適門訓對象:

6.1對上帝的召命有信心(Faithful)

6.2能隨時候命(Available)

6.3有能力教導他人的人(Teachable)。

最後,我想向大家介紹一位舊約人物:以斯拉,他「定志」去考究、遵行神的話語(拉7:10),正是我們每一位信徒對神話語應有的態度;他也將神的話語去教導人、去建立弟兄姊妹及去建立這個世代,以不變的真理去回應這個瞬息萬變的世代,也是今天我們每位信徒不可推卸的責任。以斯拉昔日的使命,會否也是我們在現今的使命

雷牧師與大家互相鼓勵

2023年11月26

2023年11月19日 牧者家書

和睦共處的美事

「看哪,弟兄和睦同住是何等的善,何等的美!」(詩133:1)

上星期日教會到烏溪沙青年新村戶外崇拜,出席人數超過100人,當中更有19位小朋友參與。大家歡度了一天,氣氛融洽。起初,崇拜前一天,陰暗有雨,空氣悶熱,天文台還預測戶外崇拜當天下雨,恐怕當日中午的燒烤要冒着雨進行了;不過或可選擇由營地的飯堂為我們提供服務,將所有燒烤食品全部加熱,可謂 「一鑊熟」來分享食物了。幸而,感謝主的恩典,當天密雲消散,還透出陽光來,氣温下降,秋高氣爽,實在是旅行的好日子。

詩篇133是一首上行之詩,只有3節而已,是朝聖旅途時頌唱的。猶太人在前往耶路撒冷的途中,遇上來自不同的行業、地區和支派的同胞。朝聖者聚集在一起的目的只有一個:在耶路撒冷敬拜上帝。他們歌頌並感恩能成為上帝的子民,是蒙福的。弟兄姊妹在路中相遇,和睦共處是何等的善和美。「看哪」就是叫人注意,是重要和值得細看的;和睦的情景是可以見證得到的。星期日那天,一些久違了的弟兄姊妹再次匯合,新朋友也參與教會這活動;大家閒話家常,互相問候,的確是一件美事。信徒之間的合一是一個非凡的祝福,因為它既美好又令人愉快。

詩人形容相處的美好,好比「那貴重的油澆在亞倫的頭上」。在古代中東,用油抹頭是很常見的,有時會作為對客人進門的祝福(路7:46)。 這樣做是為了讓受膏的人精神煥發,並從而散發出馨香的氣味。 在上帝的子民中,團結合一使所有人煥然一新。它是一種豐盛且寶貴的祝福 — 因為這油溢出頭上,順著鬍鬚流了下來。寓意香油被傾倒得如此豐富,從頭流到鬍鬚,然後又流到祭司衣服的繸子,情景非常生動。

詩人用了第二幅圖畫來表明神的子民之間合一是多麼奇妙,「又好比黑門的甘露降在錫安山」。黑門山是應許地最北面的山,終年被雪覆蓋,露水非常豐富。即使在乾燥的天氣裡,人所搭的帳篷也濕漉漉的,就像下了整晚的雨一樣。露水是上帝給予乾地的禮物,甘露能使乾旱的土地煥然一新,使植物生機勃勃。上帝子民之間的兄弟友愛能使生活豐饒滿足,使生命得以保持力量。因此,信徒間的和諧,像甘露般溫柔地降臨在人們的精神上。

信徒在那裡,上帝就與我們同在,因為在那裏有耶和華所命定的福,就是永遠的生命 (詩133:3)。

賴淑儀傳道

2023年11月19

2023年11月5日 牧者家書

〈我愛我主教會〉

相信大家都明白教會是神的家,是一個屬主的家庭,你我都有份。在展望未來,盼望眾肢體能比以前多愛樂道會荃灣堂這個屬靈的家。早年前,曾讀過華里克牧師一篇名為「維護你的教會」的文章,深受這篇文章的提醒,現小僕嘗試將這篇文章的概要列出,與大家有下列的分享:

(一)我們在樂道會荃灣堂這個家中,需要彼此尊重與建立

神賜給我們各人不同的個性、背景、愛好,我們應該珍惜我們彼此之間的不同,而不只是容忍不同。然而,為了合一,我們亦絕不應讓這些差異為我們帶來分裂。我們必須専注於學習像基督愛我們般地彼此相愛。若我們能專注於彼此相愛以完成神的目的,便能產生和諧。

(二) 我們對人的期望要合理

有人因教會有某些人的表現令他失望而離開教會。華理克牧師指出,這樣離開教會的理由是不充份的,因教會是由原本是罪人的人所組成;因此即使我們無意做成彼此傷害;我們卻不能完全避免不做出傷害。再者,我們必須留下來,盡一切可能來努力尋求解決之道,而非離開教會。逃避沒有用,彼此和好才是邁向更堅強的品格,更深刻的教會團契相交之道。

(三) 我們必須少批評,多鼓勵。

華理克牧師指出,每當我們批評其他信徒的時候;我們失去與神的團契相交;暴露自已的驕傲與缺乏安全感;自招神的審判及傷害教會團契的相交。因此,我們必須首先避免彼此作出批評及論斷。任何時候,我們花時間比較,批評其他信徒時,便是該花時間建立我們團契的合一的時候。

(四) 我們必須拒絕一切閒言閒語。

拒絕聽取閒言閒語:保羅在《加拉太書》5:15中『你們要謹慎,若相咬相吞,只怕要彼此消滅了。』甚麼叫搬弄是非呢?就是指你既非問題的當事人;亦非問題的解答人,仍將話傳來傳去。因此我們若愛教會,我們應勇敢地向搬弄是非的人說:「請停止,我無需知道這些;不如請你與當事人直接對話吧?」

(五)請支持你的牧者與領袖。

聖經清楚地教導我們如何與服事我們的人相處:「你們要依從你的牧者。聽他們的勸告。當我們尊敬照顧我們的領導者時,便是保護教會了。聖經命令我們:「應敬重那勞苦的領導者,就是在主裏面治理你們,勸戒你們。要用愛心格外尊重他們。」(帖前5:12-13a)大家要知道,在這世上是沒有完美的牧者、也沒有完美的領袖。

(六) 願一同實踐十一奉獻

最後,小僕盼望樂道會荃灣堂各會眾與我一同學習操練信心的功課,實踐十一奉獻,作一位忠心的管家。神的心意:遵守十一奉獻。這一番說話記載在《瑪拉基書》3:10。在此,先知呼籲猶大百姓去履行十一奉獻。小僕也立志在這方面努力學習忠心,希望大家一同努力,這是上帝給我們的功課。盼望我們一同見主面時,可被祂稱我們為既忠心又良善的僕人、使女。

結語

綜而言之,即使教會不完美,我們仍必須熱切地愛教會。你若是神家的一員,保守教會相交的合一便是大家的責任。聖經說:「用和平彼此聯絡,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弗4:3)今天,我們會做些甚麼使樂道會荃灣堂更溫暖、更有愛心呢?在荃灣這社區中,有許多人正在尋找愛和一個可歸屬的地方。因此,當我們的坊眾發現了一所以真誠及以愛待教會時,他們便樂於進入樂道會荃灣堂這個屬靈的家成為我們大家一份子了。弟兄姊妹,讓我們一同愛我主的教會,維謢樂道會荃灣堂!

註:歡迎大家閱後給予牧師回應

雷牧師與您們共勉

2023年11月5日

2023年10月29日 牧者家書

〈有福〉

「忍受試煉的人有福了,因為他經過考驗以後必得生命的冠冕,這是主應許給愛他之人的。」(雅1:12)

最近我和丈夫去了「凝視三星堆」展覽和觀看故宮博物館的藝術展品。中國有幸得着一群考古隊伍長久以來的努力,自1920年開始,到今天考古發掘出來的成果實在令人驚嘆;許多歷史、文化都能隱約呈現在市民面前。從各類型的展品中,使人能窺探古時的人神秘的生活。其中有趣的是,中國人的瓷器、衣衫及器具上所雕刻的圖案,很多時都會被刻上蝙蝠這種動物在其上。原因是 「蝠」與 「福」同音,取其「有福」的意思。

聖經中描述蝙蝠是不潔的動物,不可吃,是可憎的 (利11:19;申14:18;賽2:20)。但若論到有福的人,則有很多教導。「有福」其實是聖經中的一個智慧用語;詩篇、箴言及一些智慧文學中,都教導人如何成為一個有福 (義人) 的人,不要做一個惡人或愚昩人。到了新約時代,主耶穌在山上也向門徒講述了八福寶訓 (太5:1-12;路6:20-23)。

使徒雅各指出,基督徒在羅馬世界中,受着很多考驗和誘惑。當我們忍受試煉時,我們就得着祝福。作者並沒有說:「從未受試探的人有福了」;也沒有說:「發現一切誘惑又輕易克服的人是有福的」。相反,祝福的應許是賜給那些忍受試煉的人;對於那些能夠對誘惑說 「不」,又對上帝說「是」的人,上帝會賜予一份特殊的祝福禮物 — 生命的冠冕。

雅各在這裡闡明了神允許試煉的目的 — 是為了認可我們;透過考驗,我們會顯露出我們的信仰是真誠、堅強的,還是詭詐或軟弱的。當我們在試煉中堅忍下去時,我們就會得到奬賞。因為透過我們對試煉的抵抗過程中,神在我們身上的工作就能顯而易見。當我們透過抵抗誘惑來表明我們對耶穌的愛時,我們的堅定就會得到回報。

罪會誘惑人愛自己、愛世界,勝於愛那位尊貴、榮耀的主。有些人因懼怕人而抗拒誘惑。例如當小偷看到警察時,他突然會變得誠實了。已婚的男人或女人會克制自己的慾望,因為他們要忠於婚約,彼此忠誠,不讓自己不去破壞雙方的關係,做出背叛的行為。 所以,抵抗誘惑的最好的方法是愛基督;因為愛主的力量越大,抵抗罪的力量也變得更大。那些正確地忍受試煉的人會對自己說:「我怎麼能做這種惡事得罪基督呢?」。他們不能犯罪,因為這會令深愛他們的主傷心。但願我們都靠着耶穌基督,以愛覆蓋眼前的誘惑和試煉;主總是願意與我們同行,過得勝的生活。原來在火一般的試煉過程中,我們的生命會敖練出屬靈的果子來。

「我的弟兄們,你們遭受各種試煉時,都要認為是大喜樂,因為知道你們的信心經過考驗,就生忍耐。但要讓忍耐發揮完全的功用,使你們能又完全又完整,一無所缺。」 (雅1:2-4)

賴淑儀傳道

2023年10月29

2023年10月22日 牧者家書

與主連結

「我是葡萄樹,你們是枝子。常在我裏面的,我也常在他裏面,這人就多結果子。因為離了我,你們就不能做甚麼。」(約15:5)

約翰福音15:1-8,是主耶穌將快受難前最後的教導。耶穌以葡萄樹和枝子比喻祂和門徒緊密不分的關係。在經文中我們多次看見「在祂裏面」,這是「連結」的意思,而口語化就是「黏著」的意思。 如果枝子(信徒/門徒)緊緊的靠著葡萄樹(主耶穌),就能結果子,最終讓上帝得榮耀(約15:5,8)。門徒若有結果子的生命,不單只靠自己的恩賜和能力,最重要是我們緊緊跟隨主耶穌。

我們如何與主連結(黏著)一起呢? 我們可以看看經文(約15:7)「你們若常在我裏面,我的話也常在你們裏面;凡你們所願意的,祈求就給你們成就。」上帝(栽種者)的話語常在我們裡面,完全貫徹在我們的生命和生活中,最終成了我們「整個人」不可分割的部份。同時,祂的話又成為我們生活「必需品」。正如我們每天必需要飲水一樣,這是不可缺少的。當上帝的話語成為我們必需品時,融合在我們生活中,我們的生命就能夠與主連結,這是互相緊扣的。今天我們以甚麼為我們生命的「必需品」呢? 手機、喜好、物質? 還是安靜祈禱及靈修。什麼是我們在屬靈上的「必需品」呢?

當我們能與主連結時,上帝的話語是修剪我們生命的工具,正如經文約15:2「……凡結果子的,他就修理乾淨,使枝子結果子更多。」 「 神的話」可以使我們得乾淨,「乾淨」有除去、修理和潔淨的意思,也有煉淨我們的生命的功能。因此,我們就能結出生命的果子,這果子可以指九個屬靈特質(加5:22-23)。如果我們進一步理解「結果子」是門徒承接主耶穌的職事(例如:傳福音等),上帝最終因信徒美好的見證而得榮耀。上帝的話語如何成為我們安慰、提醒或激勵? 我們的生命如何讓上帝得榮耀?

司徒嘉穎傳道

2023年10月22日

2023年10月15日 牧者家書

牧者心聲

承蒙上帝的恩領,小僕可在貴堂參與義務牧師牧養事奉,小僕嘗試用三個C來展開有關牧養工作:第一個C乃指向“Commiment”「承擔」,小僕樂於承擔上帝賦予自己在貴堂的牧養任命,給予堂會有屬靈餵養,按時給糧,成全聖徒,各盡其職。第二個C乃指向“Compassion”「有激情的牧養」,小僕盼望自己的牧養可為各肢體帶出基督憐憫的情懷,關切她們的需要,使彼等得着關心與安慰。第三個C乃指向“Community” 「帶領會眾在社區中活出基督信仰的見證」這牧養的行動需要有肢體積極配合,務求大家活出所信的福音走進社區,使附近的坊眾看到本堂肢體的見證影響,假以時日可成為樂道會荃灣堂一份子。

當我們一同去制定堂會在2024年的行事曆時,我作為帶領堂會面向上帝給我們有異象與目標的牧者,我深深體會到當我們邁向主重建我們生命的目標,樂道會荃灣堂眾肢体在往後的日子要:1.人人樂於研習上帝的道;2.人人要肩負傳福音的使命;3.人人要愛教會;4.人人要養成每天在靈修中親近神的習慣;5.人人要禱告;6.人人要事奉;7.人人需有團契生活。

若大家能如此行,我深信樂道會荃灣堂必會在這兩年來按步就班地有美好的成長與發展;若教會不正視這需要,必然不進則退;若大家的屬靈生命仍停滯不前、沿地踏步的話,教會未來的前景,我可能真的不敢想像!為何雷牧師會對各位會眾有上述的鼓勵,因雷牧師承受了主的託付,務要在你們當中按着真理建立肢體的生命與使命,以致大家可起來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

各位弟兄姐妹,欲知雷牧師以上分享資料的詳情,請大家切切留意雷牧師分别在3/12/2023及7/1/2024向大家在講壇上宣講的信息,盼望這些信息能振奮你們的心!期盼您能常常鼓勵您们的家人、同事、同学、及好友回到樂道會荃灣堂這個屬靈大家庭聚會,使他們可經歷神的愛;另雷牧師初到貴境,期望與大家建立美好的關係,若大家對本人以上所表達的內容有任何看法,不妨與本人約見傾談,有意這樣做,歡迎大家嘗試whatsapp專為你們而設的號碼 51800810 與本人聯絡。謝! 也懇請大家為雷牧師在樂道會荃灣堂往後日子的事奉禱告!願上帝大大賜福你們各人!

註:因牧師接受樂道會荃灣堂邀請到來事奉前,我在外面的教會與機構已有不同的邀約,故牧師於目前在教會的上班與聚會是不穩定的,敬請留意!若你有意約牧師見面,請嘗試whatsapp 51800810 與本人聯絡便可。

愛您們及關心您們的

雷振華牧師

2023年10月15日

2023年10月8日 牧者家書

〈堅持到底〉

「只要我們將起初確實的信心堅持到底,就在基督裏有份了。」(來3:14)

學校九月開課了,小學生要應付新學期的功課和默書,要重新適應忙碌的學習生活了。教會温習室有個小朋友過幾天就要中文默書,但卻不願温習,因為他認為生字太難了,會有很多錯字。我鼓勵他說不要緊,起初總會有錯字,默寫多幾次就會越來越好的。但他還是鬧情緒,拒絕去讀寫,未曾嘗試已選擇放棄。我唯有將態度變得強硬,對他說: 「你若不做,我便責罵你了。開心地面對,不開心也要面對,你為何不選擇開心地面對呢?」 結果他唯有死死氣氣地默書,錯字當然有,也算是個開始。

感恩教會有愛心的弟兄姊妹作導師,大家在他默書前,每天由不同的人為他試默,慢慢地他從寫錯很多字到錯字變得越來越少,最後他默書取了一百分,付出的努力終於有了回報。這個小朋友已經很久沒有取過滿分的成績了,自然相當高興。我告訴他,凡事不要太早放棄,要堅持到底,否則一百分便沒有你的份兒了。

來三14這節經文有末世的意味,作者鼓勵信徒持守信心「堅持到底」,直到主的國度完全降臨,將來他與我們同得榮耀了。「確實」、「有份了」在原文中帶有商業的含意,是商業的術語。我們與主的關係就像商業伙伴,象徵着我們之間的關係是緊扣的;我們這方是以信心來倚賴主去回應這「約」的。希伯來書的作者說,我們作為信徒要堅持到底,按着起初的信心,向前行走。信心不是一下子就可以去到高峯,需要漸漸成長。就像亞伯拉罕這位信心之父一樣,在生活中經歷倚靠神的信心。他在山上獻兒子以撒,信心達至頂峯。最後被耶和華肯定,成為後世的榜樣。

人若遵行神的話語,在遵行的過程中,人就發現我們的主果然照聖經所説的一樣信實可靠,信心就能成長。信徒生活中難免遭遇苦難。彼得勸勉信徒,「使你們的信心既被考驗,就比那被火試煉仍然能壞的金子更顯寶貴,可以在耶穌基督顯現的時候得著稱讚、榮耀、尊貴。」(彼前1:7)。 真正從神而來的信心,必需要經過考驗,不能空説有信心。我們要學像這個小朋友,不要輕言放棄,過程中雖然辛苦,但只要付上努力,最終必得到成果和奬賞的。

賴淑儀傳道

2023年10月8

2023年10月1日 牧者家書

水淹香江

「他在萬有之先;萬有也靠他而立。他也是教會全體之首。他是元始,是從死裏首先復生的,使他可以在凡事上居首位。 」(西 1:17,18)

前陣子香港遭遇世紀黑雨,黑色暴雨警告信號持續了兩天,社會出現多區水浸,情況相當嚴重。根據一些氣候監測機構表示,2023 年成了全球最熱一年。極端天氣出現頻繁,經濟損失頗大。在過去三個月,亞洲、非洲、歐洲和北美都遭遇熱浪、乾旱、水浸和野火等侵襲,對經濟、生態和人類健康造成嚴重影響。有專家認為氣候崩潰已經開始,其腳步比我們能應付的速度還要快。

今天的氣候變化是人類造成的嗎?大部分的科學家都同意,全球變暖是人類活動造成的。工業和汽車排放出來的污染、砍伐樹木、無限度開採大自然的資源,令地球的温度不斷上升,加速冰川融化。在氣候變化的處境下,聖經的觀點如何?在現今的世界,基督徒如何回應環保活動的迫切呼籲,又合乎聖經的價值觀?教會如何表達地方和全球需求之間的關係?地球被視為神的禮物,給予人類的居所,我們是否能擔當成為一個好管家,令藍地球生生不息?

基督宗教對環境保護這議題,興起了一種覺醒運動,衍生出一個神學反思—生態神學。它一方面重尋基督宗教傳統中的生態智慧,用來對治當前環境的生態災難和不公義的景況;同時,又嘗試因著生態危機所提出的挑戰,來更新甚至批判基督宗教傳統。因為過往基督宗教只著重人的靈魂與上帝的關係而忽視大自然的模式;大自然一直被予取予求,因此人需要重新覺醒,進行反思。

聖經告訴我們:耶穌基督是萬有的根源,從創世以先他已存,萬有都是靠他造的

(西 1:15-20)。神藉著主耶穌與我們和好,其復和也包含這個世界。人也要修復人與大自然的關係,和諧地互相依存。長久以來,我們習慣於漠視「土地」及「生態公義」,忘記了土地的重要和需要。每一個創造物都享有生存及生活的權利;反對人類是唯一的價值所在,可以任意主宰一切。我們要先從聖經中汲取對大自然正確的觀念,從思想到行動,貫徹在地上的管理使命,才能符合神要我們作管家的期望 — 活出人類與土地、大自然之間的和諧關係;為大地上的生命提供一適合生命繁衍的環境,讓地球休養生息。

肯定大自然本身有其價值及權利,是需要予以尊重。生態得到平衡,是今天我們急需關注的。當然這並不只是回收一個膠樽、減少用電等舉動而已,我們還需要教導下一代如何善待大自然,視對方為一個伴侶,在立約中保護對方,以向上帝負責的態度去照顧這個世界。

賴淑儀傳道

2023年10月1日

2023年9月24日 牧者家書

唱出聖經故事

耶穌對她說:「女兒,你的信救了你,平安地回去吧!你的疾病痊癒了。」(可 5:34)

粵劇是中國省港澳地區的藝術瑰寶,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肯定,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粵曲源於粵劇,兩者關係密切。香港最出名的粵劇劇作家,作品膾炙人口的,要算是唐滌生先生了,任白戲寶大部分都出自他的手。論到福音粵曲,顧名思義,是借用粵曲調子,填上了福音信息的歌詞;既富傳統,也充滿新鮮感。

今天頌聲使團選了一個聖經故事,以中國歌劇式來演繹,以粵曲為調,經文作詞,唱出故事來。聖經記載一個猶太婦人,患了十二年經血不止的病  (太 9:20-22;可  5:25-34;路  8:43-48)。她散盡了家財,都不能治好這個病,病情反而加重了。在當時的猶太社會裡,這種病被視為不潔。有病的人更被人誤解犯了罪,被神懲罰。她的人生可說是毫無希望,不能過一般女子的正常生活,被社會及別人邊緣化。

這個婦人聽聞耶穌可以醫治各樣的病症,行了許多神蹟,於是她開始尋找耶穌。但眼前實在太多人了,這位大能的醫生被許多人包圍着,擠得水洩不通,走到他跟前根本是不可能的。她決心排除萬難,不斷靠近,但只能走到耶穌的後面伸手觸摸到他的衣裳。她相信即使只是觸摸一下,她就能痊癒。結果奇妙的事發生了,這婦人感受到體內的血已經止住了,疾病離她而去。她既驚且喜,而主耶穌頓時心裏覺得有能力從自己身上出去,就在眾人中間轉過來,說:「誰摸我的衣裳?」(可 5:30)。

這婦人知道藏不住了,只好俯伏在耶穌跟前,恐懼戰兢,將實情全告訴他  (可 5:33)。 主聽後,讚賞她:「女兒,你的信救了你,平安地回去吧!你的疾病痊癒了。」(可 5:34)。「你的信」  —  她的信不在於只相信耶穌有醫治的能力,而在於她對耶穌身份的認識,能認出耶穌是配受敬拜的那一位,明白及承認耶穌獨有的地位。他是彌賽亞,是基督,於是她俯伏在主跟前,卑微的展示她的不配。她得嚐救贖,不僅是身體得醫治,她的人生從此轉變過來,成為蒙福的女子。

朋友,耶穌基督總是憐憫世人,特別是貧窮人、卑微的人、邊緣人、心靈受損的人,以及破碎的家庭……唯有接受他成為我們生命的救主,我們的人生才過得豐盛。期望你都能擁有這份珍貴的禮物  —  從主耶穌而來的救恩。

耶穌對他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裏去。」(約 14:6)

賴淑儀傳道

2023年9月24日

2023年9月10日 牧者家書

福音粵曲主日

「對軟弱的人,我就作軟弱的人,為要贏得軟弱的人。對甚麼樣的人,我就作甚麼樣的人。無論如何我總要救一些人。凡我所做的,都是為福音的緣故,為要與人共享這福音的好處。」(林前 922-23)

這是保羅對哥林多教會的教導,他以排比 (一連三句) 的寫作手法去闡明這個道理。在充滿異教多偶像的文化中,保羅回應哥林多信徒的問題,向他們解釋:即使自身文化與基督教文化在價值觀和行為上產生衝擊,耶穌基督的福音仍然是可以共享的。

保羅是羅馬人、猶太人,是法利賽人,是耶穌基督的使徒。他可以自由地做他想做的事,但要將人們帶到主耶穌面前,對他來說比任何事都更加重要。他一直只追求一個目標,就是為主贏得子民。保羅是上帝與人之間尋求復和的人,他要將分散的人類、各種族和背景的人帶進上帝的教會中。

在不損害福音真理的情況下,他使自己的生活既可適應猶太人,也可融入外邦人;甚至包括 「軟弱」的基督徒和 「堅強」的基督徒。意思是保羅按具體的情況,只要是助於傳揚福音 ,他確信可以自由地選擇吃任何食物;遵守某些宗教法律和習俗(例如割禮)或忽視它們。因為福音剛興起,而且外邦人在摩西律法之外,異於猶太人;要外邦人仿效猶太裔的基督徒,對他們來說是困難的。當然保羅不是鼓勵別人不守律法,但按當時的處境,他將律法置於基督之下,超越了表面上的意義。基督超越了摩西的律法,他已成就了律法,成了新的標準。他的生活行為就是信徒的新指標。

總括而言,保羅期望信徒成為與福音同跑的奴僕,「對甚麼樣的人,我就作甚麼樣的人。」為要拯救更多的人。福音是不斷移動的,信徒要配合基督的福音而跑,不可成為福音的攔阻,因為我們是沒有權去選擇應救哪些人。跑的時候要謙卑、放下自我和成見,更要有愛人的心。

本月底 9 24 日教會將舉辦「福音粵曲主日」,內容有歌劇,以粵曲來演繹主耶穌醫治患經血不止的女人,也有粵曲獻唱和講員信息 — 永生的盼望。期望大家邀請你的朋友到教會來聽福音,欣賞粵曲。我們應學效保羅,面對長者,要成為長者;面對小朋友,要成為小朋友;對粵曲有興趣者,我們可以陪伴他們共樂。保羅對人是以嶄新的方法去傳揚福音。只要不違反真理,信徒宜在運用自由與顧念信心軟弱者之間有所協調。我們不妨以靈活的手法去面對邀請對象,嘗試用對方的眼睛看世界,找出一條福音通往他們的路。

賴淑儀傳道

2023年9月10日

2023年9月3日 牧者家書

結業禮隨後感

門徒互相議論,他們中間誰最大。耶穌看出他們心中的議論,就領一個小孩子來,叫他站在自己旁邊,對他們說:「凡為我的名接納這小孩子的,就是接納我;凡接納我的,就是接納那差我來的。你們中間最小的,他就是最大的。」 (路 9:46-48)

剛剛上星期日完成了「不一樣暑假 2023」的結業禮,相信令好多人印象難忘。一群小朋友和家長充滿了會堂,洋溢着歡樂的氣氛。小朋友的歌聲如天使歌唱,觸動心靈;天國的美麗正是如此,充滿了讚美,讓上帝得到配得的榮耀,這是我們信徒應該做的事。

眼前的小朋友若能持續地留在教會,好好地學習聖經,生活在充滿愛的環境裡,豈不是主耶穌所期盼的事嗎? 以上的經文論到天國裡面小孩是最大的;主耶穌所說的話似乎甚具顛覆性。他叫我們作為成人的,不要追求最大,反之要成為最小。因為天國是歡迎那些像小孩子的人進入。但小孩子在當時的社會中尚未有地位和權利,在社群中根本沒有影響力,在信仰上不成熟,在天國事奉中也沒有能力,那他們如何在天國中稱為大呢? 主為何這樣說?

主耶穌為門徒作了一個活動教室,他叫一個小孩站在門徒前面,以他來解釋天國的奧祕。天國是超越階層的,與世界逆轉。他叫門徒看清自己,就如小孩是自己鏡中的倒影,踏進天國的人,要像小孩那樣純真、謙卑,可以被神來陶造。在主耶穌所建立的新群體中共同生活,就要放棄一切自以為是、獨立和偽裝,並信賴天父。

我記得有個學生送給我一張畫,當中畫的是多個類型的仙人掌,我問她為何畫這麼多仙人掌給我? 她就回答說: 「老師,我們都是『岩岩巉巉』的學生, 多刺又多菱角,你就是去掉我們菱角的老師之一。」我不禁同意她的說話, 其實我們每個人在神面前都是有菱角的人,需要與人磨合,在群體中成長。小孩子也一樣,除了家人,缺乏同年紀的朋友相處和成人的教導,就如缺乏鏡子去照着自己,不能看清自己的缺點,難以改進。

不論大人或小孩,都需要團契生活。大家在信仰中彼此扶持,分享和分擔, 建立關係。教會從來都不是一座建築物,而是一群聚集的人。我們是同走天路的人,相遇非偶然,是神所命定的。我們在生活中被人認出是基督徒,不是因為我們頸項上掛着十字架頸鏈,也不是讓人看見我們飯前禱告,而是我們彼此切實相愛,眾人才認出我們來「你們若彼此相愛,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約 13:35)。

賴淑儀傳道

2023年9月3日

2023年8月27日 牧者家書

聖靈(三)

「凡有耳朵的都應當聽聖靈向眾教會所說的話。」(啟 2:29)

這句說話最多出現在啟示錄;作者約翰向七間教會(以弗所、士每拿、別迦摩、推雅推    喇、撒狄、拉鐡非和老底嘉教會) 都有這樣的叮嚀。因為主在教會中間,所以聖靈才有話語。聖靈所說的話,也是根據基督的同在。基督與聖靈向眾教會所說的話是沒有矛盾、同出於一的。我們每個人都有耳朵,即每個人都要聽。或者至少是每個願意聽的人,都應當留心傾聽,這當然還包括聖靈向現今的信徒說話。

聖靈是教會工作的原動力,但他需要人的配合,一同行動。使徒行傳裡有不少記載論及聖靈的工作:聖靈差派保羅和巴拿巴出去作工(徒 13:2);後來又禁止保羅在亞西亞講道(16:6);保羅想要往庇推尼去,耶穌的靈卻不許(16:7)。又如聖靈叫腓利傳福音給埃塞俄比亞的太監(8:29),使他能明白聖經,隨後他馬上信而受洗(8:36-38)。可見信徒需要接受聖靈的差派和指引,這是神作工的奧祕。聖靈推展福音工作,為建立初期教會擔當着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聖靈在世的工作實在很多,還包括:使人重生、從罪和死的律中把人釋放出來;見證我們是神的兒女;人受着聖靈的印記;他使信徒成聖和剛強;賜下恩賜、得能力、結果子……涉及的範疇實在廣泛。

我們不應把聖靈局限在某幾方面,或過分地強調某方面的彰顯;聖靈的工作是多元化的。那裡能夠彰顯上帝的臨在和屬性,那裡就有聖靈的工作。當聖靈向教會說話,我們要留    心、仔細去聽,記在心上。「不要熄滅聖靈」(帖前 5:19),「熄滅」的意思是撲滅某種火焰。這是新約中以隱喻的方式來表達,可直譯為 「停止撲滅聖靈之火」。我們很多時用懷疑、冷漠去拒絕聖靈,或因別人的批評以致熄滅了聖靈之火。 當人們把焦點轉到自身時,往往會熄滅聖靈的啟迪和感動。當火焰被忽視時,或者當火焰被其他東西淹沒時,它自然會熄滅。然而,教會的存在並不是靠着自身的決心,而是靠着聖靈臨在我們中間並賜予能力。

神賜給教會和信祂的兒女有兩樣最珍貴的禮物,一是神的話語 — 聖經,另一樣就是聖靈。兩者應該是並行的;我們不應重這個,輕那個。教會是屬靈的群體,是由人組成,是耶穌基督從世界中選召出來,信徒是以聖靈為印記;有聖靈印記的基督徒卻不談聖靈,豈不是令人感到矛盾、困惑嗎?

按保羅所說,教會是基督的身體(弗 1:23,4:12;西 1:24);雅各書的作者說:「身體沒有靈魂是死的 」(雅 2:26);教會既然稱為基督的身體,若沒有基督的靈,也是死的。我們不可能只要基督的身體,而不要他的靈。否則我們只是要一個徒有形體而沒有生命的軀殼而已。保羅說:「人若沒有基督的靈,就不是屬基督的。」(羅 8:9); 教會若沒有基督的靈,更是如此。願我們都作一個完整的屬靈人,將教會建立成一個屬靈的家。

賴淑儀傳道

2023年8月27日

2023年8月20日 牧者家書

聖靈(二)

「起初,神創造天地。地是空虛混沌,深淵上面一片黑暗;神的靈運行在水面上。」(創1:1-2)

要認識聖靈,可以先從創世記開始。起初神創造天地的時候,聖經描述神的靈運行在水面上。他在空虛混沌、淵面黑暗上運行。他正打算將一切變得有秩序,令世界成為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這裡的「靈」 רוּחַ 是指風、氣息或靈;是我們所看不見,但卻可感受他的同在。神可以透過聖靈賜給一些人特別的能力,去完成特別的任務。其中一個例子,就是約書亞。

當摩西即將完成任務,要交棒給接班人時,耶和華命定約書亞這個人選。耶和華對摩西說:「嫩的兒子約書亞是一個有聖靈的人;你要領他來,為他按手…」(民27:18)。約書亞是一個有聖靈在裡面的人,這是被神揀選的一個重要因素。聖靈會賦予他力量,使他能夠完成帶領民族,進入迦南地這一具富有挑戰性和艱巨的任務。這聖靈是指上帝的靈;約書亞得着了這份靈性的禮物,以致他有能力領導人民。沒有聖靈引導的人去從事上帝的工作,其果效是不理想的;因為世人往往從人的角度和方法去處理眼前的事,充滿血氣,看不見異象。神一直期望世人時常尋求聖靈的指引,明白祂的旨意來完成祂的救贖計劃。

到了新約的時候,主耶穌受洗時,聖靈彷彿鴿子降臨在他身上 (太3:16;可1:9-11;路3:21-22)。鴿子表徵着和平、平安,那是一幅很美麗的圖畫 — 聖父、聖子和聖靈同時出現在一起,充滿了和諧與榮耀。當耶穌離世後,神按祂的應許,賜下聖靈給世人。五旬節當日,信徒領受聖靈去建立教會;不論使徒或平信徒,都受了聖靈的洗 (徒二),去實踐大使命,將福音帶到自己的地方去。

聖靈接續主在世的工作,將有罪、混亂的世界帶來了新的創造 — 聖靈來是為了改變人心,讓人有能力愛神愛人。聖靈引導著人的心思意念,叫世人悔改,轉向上帝,得到赦免和全新的生命。對信徒而言,更叫我們的生命結出果子來,引導我們進入一切的真理(約16:13)。聖靈果子雖有九種不同的特質 (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但在基督身上全部可找得到;也即是說,聖靈的果子就是藉著聖靈的大能,使耶穌基督的生命得以彰顯在我們身上。聖靈的果子非由我們自己的努力而獲得;或許我們會憑着一些努力表現出類似的美德,但是這與聖靈在我們身上所做的有所不同。因為真理的果子是發乎靈性的塑造,這些都是內在的生命、屬靈的品格。聖靈藉著神的話語,使我們與基督產生連結時,主的品格便開始在我們自身的生命中得以彰顯了。

「我們若靠著聖靈而活,也要靠著聖靈行事。」(加5:25)


賴淑儀傳道

2023年8月20日

2023年8月13日 牧者家書

聖靈

「你們若愛我,就會遵守我的命令。我要求父,父就賜給你們另外一位保惠師,使他永遠與你們同在。他就是真理的靈,是世人不能接受的。因為他們既看不見他,也不認識他;你們卻認識他,因他常與你們同在,也要在你們裏面。」(約 14:15-17)

聖靈是保惠師(譯勸慰者),他是上帝應許賜下給跟隨祂的人。主耶穌不時透露自己快要上十字架的路,門徒甚感害怕..主要拋棄我們了。當他離開時,我們就不知道該怎麼辦了。耶穌明白他的門徒需要上帝的同在和力量來遵守他的誡命。聖子向聖父祈求,將聖靈賜給信徒,直到世界的終結。聖靈一旦賜下,就不會收回。這裡正正表達了上帝三位一體的觀念,如何相互配合,為上帝子民的好處和推進祂在世的計劃而工作。

世人無法理解或接受聖靈,因為聖靈是聖潔和真實的。真理的聖靈在謊言的時代更是不受歡迎。世人無法感知聖靈,也不認識他。唯獨信徒認識他,因為聖靈是住在信祂的人心裡。不過,現今世代,信徒對聖靈缺乏認識,甚至忽略了他;教會不談聖靈反而感到

「安全」。這種狀況令人憂慮,甚至令聖靈擔憂。

聖靈會為我們擔憂,若果我們刻意忽略,不理會聖靈向我們說的話,等同我們拒絕了他。那麼我們便阻礙聖靈在個人生命中的工作,我們的靈性不會有所長進,教會亦不會興旺。故此,認識聖靈是何等重要。但求聖靈幫助我們更多認識他,叫我們得到神所賜更大的屬靈恩典和福分。聖靈是神的位格之一,聖父、聖子、聖靈,他們是等同的。三位一體論是基督教信仰的核心教義,其觀念卻是無容置疑地出於聖經的。

他是 「保惠師」— 即是導師,幫助者或保護者,是中保。他住在信徒心裡,作神與人之間的橋樑,接續主耶穌在世的工作。面對人生各樣遭遇和挑戰,我們實在需要一位大能的幫助者。一位導師鼓勵、安慰我們,引導我們行在神的旨意中,成為我們隨時的幫助,及時的安慰。

他是「真理的靈」— 聖靈能啟示及解釋神的真理。昔日,聖靈將神的真理向使徒們顯明出來,引導使徒們明白一切的真理,或叫他們想起主耶穌曾說過的話。聖靈在使徒的時代(初期教會)中,擔當着一個重要的角色,叫福音如火的傳揚開來。所以使徒行傳又叫聖靈行傳,實際是聖靈引領教會、使徒、執事及各領袖帶來復興。

他是「神同在的明證」— 耶穌談到了門徒與聖靈關係有三個方面..1. 與世人不同,耶穌的門徒應該認識聖靈。2. 與世人不同,耶穌的門徒應該有聖靈與他們同在。3. 與世人不同,耶穌的門徒應該有聖靈在他們裡面。

讓我們重新認識聖靈,將信仰的小船開到水深之處,經歷與聖靈的契合。因為信仰除了在聖經知識上,也要在屬靈的經歷上。

賴淑儀傳道

2023年8月13日

2023年8月6日 牧者家書

互相效力

「就如身體是一個,卻有許多肢體,身體的肢體雖多,仍是一個身體;基督也是這樣。」(林前 12:12)

教會為小朋友舉辦的暑期活動已經順利完成了。第一天因八號風球而取消了當天活動;不過,我們卻為此意外地有個歇息的機會,有了更充足的準備去面對龐大的工作量。今年有 20 多位小朋友參與活動,部分更是去年曾參與過;不見一年,他們又長大了。

由於今年的 「不一樣暑假」活動規模較去年大,所需的人手也相對要多。一方面看,有很多弟兄姊妹參與事奉,陣容鼎盛;另一方面看,大家只是輪流當值,有點 「雜牌軍」的感覺。雖是雜牌軍,我感恩大家都願意獻上自己,盡了最大的努力去迎戰,這是神喜悅的事。

十天的活動確實是有很多不足之處,有許多預想不到的事需要我們去解決。例如要為 35 個小結他調音,幾乎 95% 的工作人員都未曾試過調音,大部分少接觸樂器。加上新的小結他弦線太新,未穩定下來,需要大家每次上課前再去調。幸而現在科技發達,用手機便可調音,只要教大家一下便明白。各人都願意學習,人多的確好辦事。各個工作人員不厭其煩地服侍小子,期望小子們能認真學習;看見所有人都這麼用心,我真的非常感動。

保羅向哥林多教會很巧妙地說明基督與教會的關係(林前 12:12-26)。基督是頭,教會是他的身體。身體上有很多肢體。論數目而言,即使肢體眾多,仍是一個身體,連於基督。保羅所說的,並不是要我們達到合一的目標,而是告訴我們: 要認定一個事實 — 我們已一同經歷聖靈的洗禮,同歸於一個身體了。信徒在聖靈和耶穌裡共同的培育下,使他們不知不覺中成為了一個身體。

一個身體(教會)有許多成員,保羅用人體的精彩的例證來講述基督徒團體的工作。 儘管人體中的每個肢體都連接起來,但我們身體的各個部分(信徒)看起來不同,受到的對待不同,工作方式不同,並實踐不同的目的。 即使如此,耶穌基督的身體在外觀和功能上都有很大的多樣性,但每個肢體都有共同的根源和共同的存在目標,那就是身體的頭 — 我們的元首基督。

哥林多基督徒所提倡的界別完全是出於人意的。他們要分猶太人、希臘人、奴隸、自由人,但這些已不再重要了。因為保羅認為各種類型的人都在一個身體裡面,並無太大分別。肢體不可能獨立,對其他肢體說: 你與我毫無關係,我用不着你;相反,他們是要互相配搭的。由於「身體」一同動起來,帶來了動力,去邁向同一個目標。一個榮耀服事的身體,是主所喜悅的。 「假如一個肢體受苦,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受苦;假如一個肢體得光榮,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快樂。」(林前12:26)創 18:22-33。一個身體需要協調,否則就不能作什麼,甚至會仆倒。協調也需時間練習和配合,只要我們願意學習,即使是看似低微的工作,神看也是好的。

賴淑儀傳道

2023年8月6

2023年7月30日 牧者家書

在謊言世代中 ─ 信實的可貴

「信實」:這裡的解釋應是指與人相處上的「忠誠」、可以信託、可靠的人。大約 10 年前美國針對高中生做的民調,就有大約七成五認為說謊也沒有甚麼大不了。這就是 21 世紀的現實,亦是我們要學習信實功課的處境,我們都期望信實的果子再現,我們要結出信實的聖靈果子,為這謊言遍地開花的世代中作見證。

人說謊的動機是多不勝數,有為愛而說謊的人,如舊約的利百加和雅各的騙局〈創世記27:1-17〉,原來有一些愛會使人盲目,失去理性,甚至把錯誤合理化。為愛而說謊,還會惹人同情。但大部份人說謊是出於無知,甚至是愚蠢,以為自己的謊言是天衣無縫的,卻不知人在做,神在看的,騙得人,騙不了神。還有更令人著迷的是「美麗的謊言」。聖經最美麗的謊言,首選是記載在〈創世記3:1〉蛇在伊甸園中引誘女人所講的話「神豈是真說,你們不可吃園中任何樹上所出的嗎?」這謊言巧妙之處,在於它並不是全然錯誤的,其中有對的部分,也有不對的,二者巧妙地混在一起,容易使人分不出哪些是真,哪些是假,這是一個高明的撒謊技巧。雖然當時女子都還清醒說:「園中樹上的果子,我們都可以吃;3只是園子中間那棵樹的果子,神曾說:『你們不可吃,也不可摸,免得你們死。』」蛇再次用謊言欺騙那女子說:「你們不一定死;5因為神知道,你們吃的日子眼睛就開了,你們就像神一樣知道善惡。」我們看到這謊言的精彩處是被騙者一步一步進入了圈套還不自知,蛇把謊言包裝成真理。

面對謊言遍地開花的世代,如何結出信實的果子?首先,我們要有一顆敬畏神的心,因為這是信徒生活行為一切的基礎和準則。〈箴言 6:16-19〉「耶和華所恨惡的有六樣,祂心所憎惡的共有七樣:17 就是高傲的眼,撒謊的舌,殺害無辜的手,18 圖謀惡計的心,飛奔行惡的腳,19 口吐謊言的假證人,並在弟兄間散播紛爭的人。」箴言教導我們耶和華所恨惡的事有七件,其中第二項及第六項都是與說謊有關「撒謊的舌」和「口吐謊言的假證人」,可想而知有幾重要。這七項清單裡的事都是神所恨惡的,亦是要我們恨惡的,我們恨惡這些事是出於我們敬畏神的心。那麼,為甚麼現代人喜愛說謊?因為對現代人來說,他們不信有神;或認為祂死了,既然神死了,除人以外還有誰定錯對、是非黑白呢?所以人可隨心所欲,因應需要將「鹿」指為「馬」,以虛假取代真理。因此,我重申敬畏耶和華是信實的開始;其次,我們需要渴慕真理,要把渴慕真理的心融入生活中。如聖經教導人做買賣時要誠實,在先知阿摩司時代以色列人做生意不誠實,他們做生意不誠實做人都不會誠實。因為信實與否,是個人生命素質的顯露,是個人的信仰和屬靈深度的量度器。

那麼,聖經中有因誠實而得人信賴的例子嗎?有的,如約瑟,當他被賣為奴時,他的主人把一切所有交給他管〈創39:4〉。除了因為約瑟有超強的辦事能力外,更重要是因為他值得主人信賴。另外,還有一個亞伯拉罕的老僕人〈創世記24章〉。這位老僕人是亞伯拉罕信任的人。首先,他是管理亞伯拉罕全業最老的僕人〈2節〉;其次,亞伯拉罕年老將不久人世了,他把財物交在這位老僕人手中〈10,22,53節〉;還差派這位僕人去遠方為自己兒子辦理娶妻之事,大家知道這是很重大的任務,若這位老僕人沒有信用,亞伯拉罕不會在毫無監管下,貿然把如此重要之事交託他去辦理。

總結,在這謊言遍地開花的年代,讓我們秉持著敬畏神的心,以誠實行事,作主門徒,以得祂喜悅為目標,這成為我們努力的方向。

王慧莉姑娘

2023年7月30

2023年7月23日 牧者家書

損己利他的良善

「良善」:意思包含美善、正直、慷慨等,形容人的品格,多於個別的行為。但人既有這樣的品格,那麼相應的行為自然亦會表現出來,所以「良善」為一種行動,由心而發的行動。良善與恩慈極為接近,幾乎是同義詞,若真要細緻分別二者,那麼良善較恩慈「廣泛」;而恩慈較較良善「具體」。按此理解,但凡有恩慈的行為,就同時帶有良善的性質,也是良善的流露。

新約〈羅馬書15:14〉保羅如何描述良善?「我的弟兄們,我本人也深信你們自己充滿良善,有各種豐富的知識,也能彼此勸戒。」這裡的「良善」指的是正直,是藉著彼此接納而流露出來的。這種良善是信徒蒙恩得救後一種新生命應有的行為表現,因此「良善」是福音大能所結的果子,是屬靈生命成熟的表現之一。還有〈帖撒羅尼迦後書1:11〉「為此,我們常為你們禱告,願我們的神看你們與他的呼召相配,又用大能成就你們一切良善的美意和因信心所做的工作,」『一切良善的美意』直譯是『一切良善的決心』。「決心」應是指帖撒羅尼迦教會信徒對神的委身和忠誠,即使在患難中仍持守所信的道〈帖後1:3-10〉。「一切良善的決心」意義就是來自信徒憑信心和盼望所作的決定,是他們因信心所作的工夫得著神最終的成全〈12節〉。即「良善」是信心,也是信徒行事生活的素質之一。「良善」一詞在新約沒有直接用來形容神,但在〈馬可福音10:17〉記載有一位少年官跪在耶穌面前稱耶穌為良善的夫子,耶穌回答他說:「你為甚麼稱我是良善的?除了神之外再沒有良善的。」從耶穌的回答,我們知道新舊約的傳統是一脈相承的。

舊約如何實踐良善行為?我們試從利未記19章去了解一下。有人稱利末記17-26章是聖潔典章,〈利末記19:1〉就提到「聖潔」,聖潔一詞聽來總會令人生畏,因為給人一種高不可攀的感覺,讓人以為聖潔是難以達到的標準,你是否都有同感?然而,你細心讀利末記第19章,要達至聖潔之路並不是太難,這段經文教導我們,達至聖潔的道路也就是通過我們每天所行的「路」。經文舉了一些實際可行之事,讓我們揣摩到「良善」的意義何在。〈利末記19:9-10〉教導猶太人「不可割盡田角。」舊約時代,一般百姓都是小農戶,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這教導對他們有著不可忽視的嚴重性,因為這教導是要人放棄原本擁有的財產,是干擾人們行使財產擁有權。亦是如此,更能襯托出這行為的良善,正因為這樣的放棄能叫那真正貧窮者的景況得到紓緩。舊約路得記描述的就是這教導的一個活生生例子。外邦女子路得陪著年老無依的婆婆拿俄米回到伯利恆時,正時割大米的時候〈得1:22〉,若不是伯利恆的地主波阿斯對她們行了恩慈之事,讓她們在絕境中有了曙光。對香港信徒老闆來說,就是要他們不要「賺到盡」,這樣的良善是對他們有相當大的考驗,當他們實踐良善的同時要承受若干的損失。這對一般市民都難做到,因為以經濟利益為前題的香港,損己利人之事,不是那麼容易實踐的。求主幫助我們,若能做到那是多麼美好的事。

總結,良善是信徒經歷了基督救贖的大能後,生命得著更新所流露出來的素質。因此,雖然良善可視為一個人的品格,但作為屬靈生命的操練及成果,良善最終的源頭並非個人天生的性格,而是從神而來的。

王慧莉姑娘

2023年7月23

2023年7月16日 牧者家書

基督徒的位份

「此時你若閉口不言,猶太人必從別處得解脫,蒙拯救;你和你父家必致滅亡。焉知你得了王后的位分不是為現今的機會嗎?」 (斯 4:14)

以斯帖記所描述的是一個動人的故事,講述一位猶太孤女,後來成為了波斯王后。惡人哈曼針對猶太人末底改不向他跪拜,繼而要毁滅他的種族。因此,波斯境內的猶太人即將面臨一場大屠殺;以斯帖唯有從隱藏的身份走出來,冒着生命的危險,憑着機智和勇敢,揭露哈曼的陰謀。當然,背後一切也是出於上帝的干預,祂透過人的順服,最終讓祂的子民得到解放。

末底改求以斯帖向王施恩 (斯 4:1-17)

這是一段末底改和以斯帖頗長的對話;末底改透過以斯帖的一個太監—哈他革來傳話,並通過信使將屠殺法令的副本交給以斯帖過目。末底改向以斯帖的第一次請求 (4:8-12): 囑咐她去晉見王,向王懇求,為本族的人在王面前請命。(4:8)。末底改敦促以斯帖表露她     的猶太人身份,為同胞的性命向王請求。可是她拒絕了「王所有的臣僕和各省的百姓都知道有一個定例,若未奉召見,擅入內院見王的,無論男女必被處死;除非王向他伸出金  杖,不得存活。但我沒有被召進去見王已經有三十天了。」(4:11)。她在此事上經歷了極大的掙扎。

末底改第二次的請求(4:13-17) : 末底改提醒以斯帖,她不能像其他人一樣免受這項法令的影響。如果她此時完全沉默,猶太人就會從另一個地方得到解脫和拯救。他深信上帝不會讓他的子民失望,即使人總會讓上帝失望。末底改正要說服一個已被 「同化」的猶太人—他的養女以斯帖站出來。他表示: 上帝子民的命運取決於上帝而不是她,但她自己的命運取決於她對上帝的忠誠。以斯帖最終被末底改一針見血的說話所說服,扭轉了她的想法。

以斯帖的回應

於是以斯帖作了決定,她要停止成為一個倚賴、置身於安舒的女人。她願意站在同胞那 邊,忠於他們,承擔使命,成為一個真正的無名英雄。她發起全國的猶太人為她禁食,之後她再沒有徵詢任何人意見,自己獨自籌謀,一個針對哈曼的謀略產生了。她透過舉辦私人宴席,控訴哈曼的陰謀,最終他害人終害己,反倒掛在木架上死了。

現時,荃灣堂也正值處於艱難時期,需要我們更同心去面對挑戰。當教會越向外展示我們的角色時,總會遇到重重難阻。我們不需驚惶,也不需膽怯,只需倚靠上帝。相反,我們應抓住機會,讓自己發揮角色 — 參與事奉,學習謙卑、順服和信靠神。事奉往往令我們更加經歷神,從而茁壯成長。當我們以為自己付出很多時,其實我們卻是獲取良多。

上帝豈不是都呼召我們各人: 焉知你得了基督徒的位分不是為現今的機會嗎?

賴淑儀傳道

2023年7月16日

2023年7月9日 牧者家書

在生活中對人慷慨 ─ 恩慈

「恩慈」:指「仁慈」、「慷慨」。在聖靈的果子中,恩慈與仁愛關係密切。此字指上帝對罪人那滿有恩典的態度和行動。在新約恩慈用來形容神方面的次數較多。如:〈羅馬書2:4〉「還是你藐視祂豐富的恩慈、寬容、忍耐,不知道祂的恩慈是領你悔改嗎?」上帝的恩慈,即是祂的寬容忍耐,是要領罪人悔改;及〈提多書3:4-5〉「但到了我們救主神的恩慈和慈愛顯明的時候,5祂救了我們,並不是因我們自己所行的義,而是照祂的憐憫,藉著重生的洗和聖靈的更新。」救恩乃是上帝恩慈和憐愛的彰顯。另外,在新約中恩慈的意思接近恩典,〈以弗所書2:7〉「為要把祂極豐富的恩典,就是祂在基督耶穌裏向我們所施的恩慈,顯明給後來的世代。」在這裡可見恩典與恩慈的意義是重疊的。

若以神的行動為基礎,那麼恩慈所指的是一些源自愛心、自發的、全無利益考慮的、不計較的,以令對方得著益處的行為或行動。難怪在保羅的教導中,恩慈有三大重點:(1)是事奉主的人應有的品格〈林後 6:1-10〉「我們與神同工的也勸你們,不可白受祂的恩典;    . 3 我們不在任何事上妨礙任何人,免得這使命被人毀謗;4 反倒在各樣的事上表明自己是神的用人:就如在持久的忍耐、患難、困苦、災難、   6 廉潔、知識、堅忍、恩慈、聖靈的感化、無偽的愛心、…….」;(2)是被聖靈充滿的印證〈加拉太書 5:22〉「聖靈的果子就是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3)是已蒙救贖的信徒應有的標記,是能夠維繫信徒間的合一和諧所需要的條件。〈歌羅西書 3:12〉「所以,你們既是神的選民,聖潔、蒙愛的人, 要穿上憐憫、恩慈、謙虛、溫柔和忍耐。」基督徒既然體驗了上帝的恩慈,就要彼此以恩慈相待。那麼,舊約有提到恩慈這字嗎?似乎沒有一個字與恩慈的意思相同,但在〈詩篇 68:10〉

「祢的會眾住在境內;神啊,祢在恩惠中為困苦人預備所需的。」其中恩惠一詞在希臘文翻譯中是使用恩慈。以上提及的經文,恩惠都是指神的恩典。所以我們要明白恩典的意思是把好處白白地施予有需要的人,這樣的行為正正是舊約倫理教導基礎和核心。以色列人是蒙神拯救的民族,這樣的蒙恩經驗支配著他們彼此間的行為;建立他們社會關係的基礎。他們既是因神的恩典而蒙拯救,那麼他們順理成章要成為施恩者。所以我們不要輕看小小的恩慈行動,對以色列人來說,它包涵著極重大意義。對新約信徒一樣,我們這些外邦人,亦是蒙主恩慈拯救,成為神的兒女,這身份何等尊貴卻亦是白白得來的。那麼,我們都要學習對人慷慨些。

最後,我用耶穌說過一段有關天國的話,提醒大家恩慈的重要。〈馬太福音 25:31-46〉耶穌描述了一幅末世審判的情境,當人子從天而降,信徒將被分開,二批的信徒比喻為山羊和綿羊。右邊的綿羊將被主稱讚,並能承受所預備的天國〈34 節〉;而在左邊的山羊就要被痛罵, 然後被驅逐到永刑裏去〈46 節〉,因為他們都不屬神的。為甚麼?因為綿羊曾經幫助弱小的、困苦的人,做在最小的弟兄姊妹身上,就如做在主身上〈40 節〉。相反,山羊沒有做在那最小的弟兄姊妹身上,就是沒有做在我身上〈45 節〉。在這比喻中,耶穌告訴我們誰能進天國?就是那些以仁愛和憐憫待那些貧窮的、流流離失所、衣不蔽體的、患病的、孤單的人。這樣的話,我們想一想,我們是山羊還是綿羊呢?

王慧莉傳道

2023年7月9日

2023年7月2日 牧者家書

在憤怒中學習轉念:忍耐

忍耐:「耐心」、「恆忍」。恆久、恆常有耐心。此字在保羅的書信中首先指「上帝約束其怒氣,不將罪有應得的罪人毀滅」提前 1:15-16。「15這話可信,值得完全接受:「基督耶穌到世上來是要拯救罪人」,而在罪人中我是個罪魁。16然而,我蒙了憐憫,好讓基督耶穌在我這罪魁身上顯明他完全的忍耐,給後來信他得永生的人做榜樣。」在加拉太書5:22節這段經文的忍耐,保羅所指的「忍耐」不是指耐性,而是指能克制怒氣,控制憤怒的情緒,不會輕易受人或事所影響而生氣或發怒,甚至在別人加害於己之時仍然不謀報復。

一系列聖靈的果子中,「忍耐」排在「和平」之後是有其道理的,我們明白二者有著一定的關係。在大家都熟悉的「愛的篇章」〈林前13:4〉中,忍耐是愛的特質之一,而後面是緊接的特質是「恩慈」,可見三者的關係是何等密切。

在香港生活人人緊張,壓力大,加上地少人多,活動空間又少,容易造成人與人之間的磨擦, 所以我們更需要學習忍耐的功課。保羅教導我們要結出忍耐的果子,應如何實踐?保羅是否要我們無論在任何情況或處境下都完全不發怒?這似乎不太可行,亦只是消極與負面的壓抑嗎?然而我們要明白忍耐與壓抑其實是天淵之別,因為忍耐不是用意志力把一些情緒壓抑下去,而是以積極的方法和渠道加以疏導和處理情緒,這是控制憤怒情緒的一個重要的原則。

我們要勝過中心的憤怒,不受其控制成為我們的主人,神說你是可以制伏它的。舊約創世記有一個故事〈創4:1-16〉,這是有人類以來第一宗謀殺案,就是關於二兄弟的,該隱與亞伯。該隱若能約束好自己的怒氣,便不會做出殺害自己兄弟之事。該隱與亞伯二兄弟一直相安無事,直到有一天他們獻祭之後,風雲變色。神為何看中其中一位的祭品,卻沒有看中另一位的祭品,經文沒有交代神為何只看中其中一位,但經文很清楚描述獻祭後的結果,「該隱就大大地發怒,變了臉色。」

〈創4:5〉神就向他講了以下說話〈創4:6-7〉「你為甚麼生氣呢?你為甚麼沉下臉來呢?7你若做得對,豈不仰起頭來嗎?你若做得不對,罪就伏在門前。它想要控制你,你卻要制伏它。」神提醒他,免得他落入罪中。結果該隱還是被怒氣控制下殺了亞伯。按神說,該隱是有能力制伏他心中憤氣。人既然有能力就等於有機會,有責任把它制伏,而這能力就是愛,愛是我們對付憤怒的最好方法,若忍耐不是出於愛是消極的、負面的、沒有建設性的。很明顯該隱當時心中沒有愛,只有嫉妒與憤怒。

最後,要駕馭心中的憤怒不容易的,但又並非做不到的。大家可以嘗試以下的做法:(1.)絕對不用暴力〈言語或身體〉;(2)勿被怒氣沖昏頭腦;(3)不要執著誰對誰錯,學習妥協;(4)無法息怒時, 離開現場以作舒緩,避免衝突升級。新約聖經中,保羅還教導我們一些可行的原則,他說:「即使生氣也不要犯罪;不可含怒到日落,不可給魔鬼留地步。」〈弗4:26-27〉對猶太人來說,新的一天是由日落開始的,所以「不可含怒到日落」的意思是不要懷著怒氣開始新的一天。那麼,我們是否都要學習為自己的怒氣定時限之餘;更重要是我們要藉屬靈操練來學習忍耐的功課,當我們的生命植根在神裡面,神是愛,自然就會結出忍耐的果子。

王慧莉傳道

2023年7月2日

2023年6月25日 牧者家書

服侍小子

教會一年一度為小朋友舉辦的暑期活動又即將開始了。今次與去年不同,防疫的限制較以往寛鬆,教會可以有更大的自由度發揮,所以活動日子改為全日制,也將會舉辦兩個星期(星期一至五) 的活動。由於工作量相當龐大,傳道部及基教部召集了十多位弟兄姊妹及年青人作導師,一同服侍二十多位「小子」,另外也有些婦女願意預備膳食,一同服侍他們。

『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做在我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太25:40)。聖經這樣說: 當我們服侍小子,等同服侍主,將來必得賞賜。「小子」代表那些在社會中貧窮、沒有經驗、地位低微或價值低的人(也指向成年人);他們是社會的邊緣人,被人和世界所輕看。但在主的眼中,他們尤其寶貴;他不願失去任何一個小子  (太18:14),所以他叫我們不要輕看小子的任何一個。「你們要小心,不可輕看這些小子中的一個;我告訴你們,他們的天使在天上,常見我天父的面。」(太18:10)

原來小子們受著天使的保護,得天父的眷顧,是蒙受祝福的一群。

小孩子也是「小子」之一;孩子們愛主耶穌,他也愛孩子們,「於是他抱著小孩子, 給他們按手,為他們祝福。」(可10:16)。主聲言進入天國的人正要如此,要有小孩子的樣式 — 無助、單純,單單去倚靠他。今天我們可以和小子有很多互動,提供一條路讓他們來到主跟前,這是我們和父母的責任。主欣賞施予者的開放和恩慈,提供愛和支持給小子。我們是屬基督的,肩負傳福音的使命,藉著主的名向小子展示天父的愛是恰當的, 讓他們得到主的祝福。我們要學效主—看見有需要的人,就動了慈心,因為他們正等待我們的關注和愛護。這個暑期事工剛好給我們一個實踐主教訓的機會。

過去一年,教會設立了温習室,讓小孩子可以認識到教會及多個「老師」,幫助他們解決功課上的疑難。我們都看見小孩子們在各方面都有進步,有些甚至參與星期六的小學生團契呢。人所作的,可能好有限,但真正叫他們成長的,就是我們的神,我們不過是一個管家而已。

受惠者(小子) 固然會開心,感覺到別人關注自己的需要,但是,原來施予者的付出都會為自己帶來喜樂。這種善行體貼行動,在主耶穌的教訓裡面是讚賞的。愛神愛人可算是聖經裡面最大的誡命。當你凝視小子時,就是凝視基督;服侍小子,就是服侍基督, 將來可承受所預備的國。

奧古斯丁說:「愛是我們的重量。」當一隻船在水中之時,載物越重,入水越深;同樣,一個人的心裡越有愛,就越降卑。人若沒有愛,他也必定高傲。讓我們都裝滿了愛的重量吧,好叫我們降卑。不成熟的麥穗豎得很高,越成熟的麥穗越往下垂。同樣道理,生命越成熟的人就越謙卑。讓我們都學習做簡單的事、面對簡單的人,實踐簡單的道理。

賴淑儀傳道

2023年6月25日

2023年6月18日 牧者家書

在愛中寬恕:和平

和平:是指「平安」。真正的平安是從神而來的〈羅15:13〉。「平安」指人因進入了正常狀態而享受心中的平安。另外,人與人之間進入正常狀態應是和睦聯繫,關係亦會和平。所以,和平或平安可以是指人與自己、人與神、人與人的關係這三大範疇。提到關係和平,就是與我們的屬靈操練分不開。和平作為屬靈的果子,是指人際關係上的和睦。

第一,若人與自己不和睦。會有這情況出現嗎?有的。有些人總是與自己過不去的。如:他們常活在過去的痛苦中,被苦毒蠶食他們的內心,從而對人對己會埋怨。第二,就是人與人之間的不和,包括:信徒與信徒的不和;信徒與不信者的不和。首先, 保羅指信徒間應和睦聯繫〈羅14:19〉「務要追求和睦的事與彼此建立…..的事」。從上文14:1-18節,知道保羅所指是要各人放下自己的成見,不要隨便互相指責和批評,乃是要彼此接納〈13節〉。因此,和平和睦應是我們共同的目標。我們不單與弟兄姊妹一心追趕這目標,更要與不信者建立和平,將好消息傳遞開,作一位和平的使者。「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神的兒女。」〈太5:9〉是八福中的一福。使人和睦的意思,若只是個人的心平氣和、獨善其身、息事寧人還不足夠的,更重要是在不和的、有紛爭的地方建立、締造和平,這才是信徒實踐信仰的地方,這就是一心追趕的意思。相反, 我們在過往的歷史中、生活中看到很多悲劇發生,往往是因人不能容納「異己」即與自己不同的人,當人們視「強權」為「真理」,無論這「強權」是皇權或革命政權,甚或一伙人形成的一股勢力,只要他們認為「真理」是在他們那邊,便不能容納異己,將異己除之而後快,這樣只會帶來歷史的悲劇不斷循環。真的,當人放棄用和平的方法解決彼此間的分歧,只會帶來更大的傷害。弟兄姊妹,耶穌基督的教導從不是主流教導,所以,大部份人都認為不設實際,如不要以惡報惡。但你有沒有想過,主耶穌的教導背後的真理是:(一)這惡性循環必須停止,且是由跟隨祂的門徒開始;(二)愛心、寬恕、和睦所發揮的力量,比暴力與不講理的強權力量更大,這就是天國的生活方式,是真正屬靈人的標記。

屬靈人,必定與屬靈拖操練有莫大的關係。若我們發現自己與自己、自己與別人欠和平或平安,那麼問題可能出自我們與神的關係。因為平安或和平都是從神而來的。「願賜盼望的神,因你們的信把各樣的喜樂、平安充滿你們的心,使你們藉著聖靈的能力大有盼望!」(羅15:13)「願賜平安的神與你們眾人同在。阿們!」(羅15:33)。若我們不好好培養與神建立相交的關係,又怎能結出和平的果子呢?

總結:「在愛中寬恕」。信徒結出和平的果子,要由自己開始,不要等到有不和、紛爭出現時,才開始追求和睦,因已太遲。我們必須努力減少衝突與不和,甚至要製造一個不和與紛爭無法出現的環境。如:奉行以禮待人為原則、坦誠地與人溝通、多接納人、多向人問安、多關心人、少批評。這個世界的人際關係有如荊棘蒺藜困擾我們,令人受苦,我們要把天國的樣式在其中實踐出來,寬恕正是救恩的精粹與內涵。若我們蒙基督的赦免,卻不能寬恕得罪我們的人,那麼,我們所作的就不是與悔改蒙恩相稱了。

王慧莉傳道

2023年6月18日

2023年6月11日 牧者家書

在日光之下的 ─ 喜樂

喜樂 ─ 不是指人間的「快樂」。喜樂指着不管所經歷的事帶來情緒上的快樂或憂傷,都存著信心和盼望,認定神掌管一切,施下的恩典而快樂。因喜樂的來源是「在神裡」、「在信心上」。因此在憂愁與患難之中仍然保持不變,甚至更顯出能力來。

傳道書的作者,在日光之下,平常日子觀察出人生智慧。我試從傳道者在傳道書3:12說:「我知道世人,莫強如終身喜樂行善。」帶出傳道者如何看喜樂,或許幫助我們從另一角度理解「喜樂」。所謂行善在傳道書2:24譯作為「享福」,所以這句話可以譯作「莫強如終身喜樂享福。」這句話有些多餘,難道人不懂得享福嗎?需要傳道者提?相信對於大部份城市人來說,是喜樂過度的問題,而不是不知道應該喜樂。

然而,現實中確實有很多因素能令人失去喜樂的。如:病、嫉妒、生活上遇到的欺壓與不公、孤獨和很多不由人控制的事等等,都會令人不知如何喜樂的。傳道書3:1-8是大家較熟識的經文,除了生死是不由人控制,其餘都是人可決定的,如:人可決定,栽種與拔出。然而,加上定時,就表示人在定時內應該做的事,就是人可以作決定的事上另有「定時」凌駕其上。這些定時不是由人操控和決定的,這些定時在人所作的決定之上加上一些限制,以致人無法完全自由作主。這些定時有開心的有不開心的,如:「殺戮有時,醫治有時;拆毀有時,建造有時……撕裂有時,縫補有時……」這些定時,是人生中真相和實在的呈現。表面上,人可決定自己是哭是笑,但真正的決定其實不在人手中,如:當應該笑的處境或情況出現時,難道人會放聲大哭嗎?傳道書的作者列舉出這些「定時」,目的之一是讓人知道其實我們是活在一個謎中。在謎中,有些地方是人可以明白的,但對於大部份情況,人是無法掌握及明瞭的。〈傳3:11〉「然而神從始至終的作為,人不能參透。」

傳道者多次教導人要喜樂、享福、吃喝,我們如何實踐這教導?首先,一開始我已說:「我們的喜樂源頭在於神。是神的恩賜,恩賜是禮物的意思。喜樂是神送給人的禮物!傳道者提到的喜樂是物質性的非甚麼屬靈的喜樂。但我們要知道傳道者談到的吃喝非縱情的不顧一切的大吃大喝,他所指的一般日常生活中人人皆可得著的享受與樂趣。他不是提倡醉生夢死只顧追求物質享受的生活方式。他說:「人莫強如吃喝」的意思是,享受生活中一般的兩餐一宿的樂趣,能在茶餘飯後與家人或朋友閒話家常,沒有比這種喜樂更好。重要是小市民能在這物質化享受中,能領悟出屬靈的道理,就是他肯定這是神所賜的禮物,是恩典,是神看顧人的表示。能享受神所賜的喜樂,是人真實的屬靈經驗。你常有這屬靈的經驗嗎?

最後,在複雜多變的世界中,人如何才能喜樂?就是要肯定神是世界的核心。

王慧莉傳道

2023年6月11日

2023年6月4日 牧者家書

在聖靈中的愛 ─ 仁愛

新約,加拉太書5:22-23「聖靈的果子就是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這樣的事沒有律法禁止。」相信弟兄姊妹都認識的。而上文〈加拉太書5:19-21〉講到情慾。「情慾的事都是顯而易見的,就如姦淫、污穢、邪蕩、拜偶像、邪術、仇恨、爭競、……等類。我從前告訴你們,現在又告訴你們,行這樣事的人必不能承受神的國。」

情慾是人內心活動,不容易被人看到,但經文卻說情慾的事情都是顯而易見的。因為這些事,真的易被人看見的。然而,聖靈所結的果子,有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九種表現,都是易被人看見的。這些屬靈的果子,包含著良好的人際關係表現,不會有律法禁止。其實「聖靈」都是人看不見的,但卻可在信徒與人相處的人際關係上,看出這九種美好的品格。往後由本人負責撰寫的牧者心聲,我將會同弟兄姊妹分享聖靈果子的九種屬靈品格。

新約聖經大部份是由希臘文寫成的。希臘文有四種愛的表達;一,是指兩性之間的愛情,有性愛的意思;二,是指親人之間的愛,此二種愛的表達都沒有在新約中出現。三,是描寫一種涉及身心靈的熱情及親密而溫柔的關係,係人間最高的愛,但這種關係存著不穩定,它的熱仍然可以冷卻。這種愛是「非宗教」的希臘文文獻裡最高的「愛」字。最後一種是「agape」〈亞加皮〉,此字是新約作者常用的「愛」字,此字的名詞從來只有在「宗教」的希臘文文獻中出現過。第三種愛是較為本能性,較多涉及自然流露的感情或強烈的愛的感覺,一種感覺;而「agape」是經過思考而做出選擇,所以基督徒的「愛」不是非理性,他們是經過思考,出於對神的信心和尊崇敬重而作出的選擇,彼此服事。基督徒有這種愛,是需要整個人的操練,不是一種毫不費力便自然產生的情感上的回應,而是以意志克服自己,以愛服己。這種「愛」又可稱仁愛〈博愛、大愛、愛心〉,一種普及萬人的善意及相應的行為。他們出於對神的信心和尊重、崇敬而產生的責任及能力去愛那些不可愛的人,以尋求別人的最高利益,這種愛的表現是能設身處地的關心別人。你試想 想,在你的服事中有帶著這種愛嗎?

** 這樣的愛不是人自己可以產生出來的,而是被聖靈引導順著聖靈而行產生的。**

王慧莉傳道

2023年6月4日

2023年5月28日 牧者家書

拆毀堅固的營壘

「我們雖然在血氣中行事,卻不憑著血氣爭戰。因為我們爭戰的兵器本不是屬血氣的,而是憑著神的能力,能夠攻破堅固的營壘。我們攻破各樣的計謀…」(林後10:3,4)

保羅被哥林多人批評他不夠屬靈,生活世俗,這可能由於他不特別強調聖靈的恩賜   說方言、行神蹟、奇事、異能和顯出使徒的憑據。他又自給自足,織帳棚為生,不倚靠教會的供養;但他指出他既屬於世界,但卻不活在世界的標準中。

他運用戰爭的概念(參詩 24:8;路 14:31-33;弗 6:11,13;提前 6:12;提後4:7)來闡明基督徒在世上要有怎樣的表現。這裡有濃厚的二元論......屬血氣(肉體)與屬靈之間的對立。信徒不單要防守,也要進攻。這場仗是要破壞一些虛假的道理、論說或概念。那些隱藏在我們思想形態裡面,可能存在一些錯誤的思想;然而我們卻沒有把它認定是一個罪,這樣就會成為仇敵撒但的營壘。

在舊約中,詩人形容耶和華在戰場中是大有能力的(詩 24:8);在新約中,主耶穌以一場仗來表明門徒的代價(路 14:31-33);保羅更要信徒穿戴神所賜的全副軍裝,好抵擋魔鬼的詭計(弗 6:11);也要為信仰打那美好的仗,持定永生(提前6:12);保羅已經為我們作了榜樣 打過了這場仗、跑盡了當跑的路,守住了該信的道(提後 4:7)。

要「拆毀撒但堅固的營壘」,我們首先要知道,撒但的營壘是怎麼樣造成的? 首先撒但以我們的不誠實、不肯饒恕、自以為義來建造牠屬靈的營壘在信徒身上。另外也利用周圍人的罪來做建築材料。有些人在小時候,受到虐打、性騷擾或侮辱;長大以後,性格就會變得不健全,不能夠健康地成長。特別是在面對挫折時, 常常會受到仇敵的攻擊,這是因為別人的罪在他們的生命中造成傷害,以致自己在日積月累下,在心裡築成營壘。面對屬靈爭戰,我們要有先見去拆除這些營壘,不讓仇敵有機會來攻擊我們。

信徒如何拆毁撒但的營壘?首先要認罪,因為罪和罪本身的咒詛會一代一代地流傳下去,我們要斷開這樣的惡性循環,在上帝面前徹底承認自己和家人一切的罪性和罪行,祖先的罪和我們個人的罪是連結在一起的,很難分開。以色列人悔罪禱告,向神表達:「……我與我父家都犯了罪。」(尼 1:6下)。此外,我們要用耶穌的寶血宣告、潔淨及遮蓋我們所承認的一切罪。我們奉主的名宣告撒但在我們身上

喪失了一切力量。我們整個人已經奉獻,完全屬於耶穌基督了,只有主在我們生命中完全掌權,我們這個人是完全屬於耶穌基督的。當我們承認宣告主的血,並且作了奉獻的禱告,一切的咒詛都已經歸到耶穌基督的身上,他承受了一切罪和咒詛(加 3:13,14),我們便能打破撒但對我們所建的營壘。

想一想你心裡有何破口被撒但用來建造營壘?我們不妨反思自己的生命,靠著神去破除它。

賴淑儀傳道

2023年5月28日

2023年5月21日 牧者家書

「聖樂主日」在堂會中的重要性

「聖樂」又稱為「教會音樂」(church music),音樂原無聖俗之分,應按其用途、使用者、使用場合和使用目的而定;但按照聖經的原則,凡歸給耶和華神的,都是聖潔的。因此,一首歌頌神、教導神話語或見證神恩典的詩歌, 由一位誠心讚美神、敬拜神的基督徒唱出,用在教會裡便可視為「聖樂」。

十六世紀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曾指出教會只有兩部書,一部是聖經, 另一部是聖詩。「聖言」在兩者當中彰顯,他進一步說,要讓一般人明白「聖言」,聖經的詮釋與聖詩的內容就需要用一般人能明白的言語。在崇拜中,上帝能直接藉聖經向眾人說話,而會眾卻也可以直接以詩歌向上帝回應。馬丁·路德於1544年在托爾高城(Torgau Castle)時,再次指出「在基督教崇拜中,只應讓親愛之主自己通過其聖言與我們說話,以及讓我們在禱告與歌頌讚美之中與祂說話,舍此之外別無其它。」與馬丁路德同期,對後世同樣影響深遠的神學家加爾文也認為禮拜中的祈禱有兩種,一種是只用口語祈禱,另一種是以詩歌來祈禱,加爾文體認音樂的力量,說「歌曲有很大感情的力量與活力,來激起或使人心火熱,以便以猛烈熱情的心呼求或讚美上帝」。

香港教會的「聖樂主日」有其由來與歷史,有些教會默守這傳統卻苟且了事;有些教會把它變成盛大的音樂「演練」;但也有些教會卻絕口不提。這都是不解其本質意義的結果。華人神學非常注重講壇,也輕易把主日崇拜改成講道會,但崇拜不單是個名詞,也更是個動詞,崇拜的行動實踐在於「禱告」:或唱或誦的禱告,這才讓神的殿成為「萬國禱告的殿」,而信眾的參與是不可少的,千萬不要把信眾推得遠遠成為「聽眾」!聖樂可以是教會整體對神的回應,相互對話,積極順服與遵行的崇拜禮儀。

今天是「聖樂主日」,盼望我們可以通過樂器、歌聲、歌詞來表達不足以文字、語言、思辨來表達的信仰情感。在詩歌讚美中,更懂得我們是蒙愛、蒙憐憫,被揀選的一群;讓我們在歌頌中,唱出我們內心的感恩,將榮耀歸給我們的神,阿門。

李杰傳道

2023年5月21日

2023年5月14日 牧者家書

寒梅傲雪

香港本是一個不會落雪的城市,所以相信一般人不容易理解「寒梅傲雪」所蘊含的意思。但若你是一位有人生閱歷的人或在過去4 年左右在香港生活的人或許會體會一些了。「寒梅傲雪」的意思是梅花不畏嚴寒,傲立雪中。其中有一句詩句是這樣寫“傲雪寒梅獨自開,唯有伊人踏香來,懂得寒梅通徹骨,梅花香自苦寒來。”這句話的大意是“寒梅傲立雪中,就在最冷枝頭綻放,只為伊人飄香。在百花凋謝的時候,梅與冰雪頑強的抗爭,苦痛後是更熱烈的綻放。挨過寒冷冬季的梅花更能綻放幽香。寓意:傲雪寒梅一般用來形容有骨氣,不畏嚴寒的高貴品格。

感謝主的帶領,剛加入樂道會荃灣這個大家庭不足三個月。我意識到在侍奉路上要攀山了,相信未來有不同的挑戰等著我。願主帶領,恩上加恩,力上加力。

雖然在荃灣堂生活過一段日子後,二十多年來在不同的教會和基督教機構服侍,與荃灣堂不太熟悉,然而,過去 4 年我們是同在香港同一片天空下生活的,彼此都經歷了一段不容易的日子。我相信在未來的日子裡荃灣堂的弟兄姊妹與香港大部份的信徒一樣,要面對社會大環境的轉變帶來的挑戰;加上新同工到來所帶來。正藉此時,我相信就是神要我們這個群體一同學習如何信靠祂和順服祂帶領的寶貴功課。

從寒梅傲雪的寓意中,讓我想起一句話,藉此互勉之,就是「凡事包容, 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哥林多前書 13:7)。因為神賜給我們,不是膽怯的心,仍是剛強、仁愛、謹守的心(提摩太後書 1:7)。好像梅花在寒冷冰雪中頑強抗爭,苦痛過後定能綻放幽香。當我們面對逆境時,盼望我們就如那朵梅花,能綻放幽香。

王慧莉傳道

2023年5月14日

2023年5月7日 牧者家書

分辨神旨意

作為一個基督徒,當如何分辨和作出符合其信仰的道德決定或判斷呢?若仔細數算我們每天所作的大大小小決定,數量或許會讓人大吃一驚!簡單如配搭每天食物、購物挑選、安排日常活動、打理家居、照顧親人......,更進一步如就學進修、擇偶擇業、置業成家、生兒育女等人生抉擇。保羅說:「屬靈的人能看透萬事」(哥林多前書二15),認真的基督信徒,都會懷著內在的渴望,期盼一生可以行在神的心意中,作合神心意的決定。然而,隨著社會節奏日趨急促、人情世故複雜多變,如何作明智的抉擇、曉得神的心意、持續實踐及行動,既具挑戰也極為迫切。

回看教父時代,已經零星談到辨別神類,他們用「辨別」(Discretio)來表達保羅和約翰的思想。俄利根(Origen)詳細討論人類思想念頭的各種來源, 指出一些標記,幫助人辨別由自已、神或邪靈而出的念頭。奧古斯丁在《天主之城》也邀請人選擇住在地上之城(愛自已),或住在天上之城(愛神而彼此相愛)。顯而易見教父時代的著眼點在於善靈、惡靈在人身上的推動,其中也提及受個人的本能推動。

在「分辨神旨意」方面,依納爵認為在三種情形下人可以作出聰明和好的決定:一、當神強烈地吸引人的意志;二、當人因經歷神慰、神枯,及辨別不同的靈後,而得到的了解和知識;三、當精神上平靜時,藉理性作解釋:第一種方法是考慮當中的利與弊。第二種方法是假設三個情形:一、若陌生人問我,我會如何建議;二、若在臨終時,我會如何看這決定;三、若在審判時,我希望曾作了甚麽的決定。

所謂「神慰」:即靈性上的安慰,能推動我們走近天父,記號之一是我們會深刻地經驗到神的臨在、和主對自己的愛,因而在信心、盼望、喜樂和勇氣等上面會增多,叫我們願意冒險接受挑戰和慷慨大方地給予,而且樂意等待和具有耐心,人如盛放著的花朶,能關注自身以外的人和事;所謂「神枯」:即靈性上的乾枯,會推動我們離開天父,以致信、望、愛三德減退,外面雖有條理,裡面卻沉重焦慮、忙亂不安,自以為是地判斷他人,有如快將凋謝的花朵。

真正的「神慰」使人更愛神、愛人及世界;反之,「神枯」使人遠離神、危害人及世界。所以一個好的辨別,是跟從「神慰」的感動,並藉它作出建設,而同時抗拒「神枯」。

求主幫助我們在作出決定之前,先分辨自己是在哪一個狀態中。如果是在神慰中,就靠主勇敢作決定;倘若是在神枯中,就不要作決定,倒要再三禱告,直至回到神慰中,然後才靠著主作決定。

李杰傳道

2023年5月7日

2023年4月30日 牧者家書

行在聖言中

時間真的過得很快,去年我從神學院回來,在教會當一位義務傳道也差不多一年了。協助教會牧養及傳道工作,是我首要面對的。當我再次回到大家庭裡,發現教會十年人事幾番新。無論新的或舊的臉孔,都是主內的弟兄姊妹,同樣需要被餵養及裝備,讓屬靈生命得以成長,可以肩負主交託的大使命。

教會要在社會中發揮角色,就要向外,將天國建立在地上。「所以,凡聽了我這些話又去做的,好比一個聰明人把房子蓋在磐石上。風吹,雨打,水沖,撞擊那房子,房子總不倒塌,因為根基立在磐石上。凡聽了我這些話而不去做的,好比一個無知的人把房子蓋在沙土上。風吹,雨打,水沖,撞擊那房子,房子就倒塌了,並且倒塌得很厲害。」 (馬太福音 7:24-27)。在主耶穌的比喻中,談到了兩極:「凡聽了我這些話又去做的」對比 「凡聽了 我這些話而不去做的」;「聰明人」對比「無知的人」;「磐石」對比「沙土」;「不倒塌」對比「倒塌了」。他用兩種情況去表達兩種人:「聽了主的話去遵行的人」和「不聽主的話的人」,主分別描述他們的做法和結局。那些根基建在磐石上的,經得起風吹雨打;相反,根基建在沙土上的,卻經不起考驗。

這個比喻很生動地說出聰明人和無知的人都從事完全相同的事,實踐了相同的目標。他們倆都著手蓋房子,堅持不懈地建造,完成了他們的房子。兩間房子大部分都相同,唯獨是根基不同。根基通常是隱藏的,只有在風暴中才能得到驗證是否穩固。時間和處境讓一切都顯露出來;耶穌警告我們,我們生命的根基總有一天會動搖,無論是現在(在試煉中),還是在上帝面前的最終審判中,這是不能避免的事實。兩個建造者所造的房子從外面看起來都是一樣的,但考驗來到,便高下立見。我們生命正是如此,生命應建基於主的話語上,信仰才得以堅固。

今天香港教會的主日學式微,團契忽略查經,也缺乏查經組長訓練。平日只靠主日崇拜的 30 分鐘講道牧養,根本不足以幫助信徒成長,他們只停留在吃靈奶的階段。教會作為基督的身體是需要強壯起來,有力氣有智慧去發展聖工。因此,教會必須重視聖經教導,培育更多信徒裝備自己,以聖經作準則,讓主的話成為他們生活中腳前的燈、路上的光。不但如此,信徒僅僅聽神的話不足以提供一個穩固的基礎,我們也要遵行他的話。讓我們都努力向前邁進,重新出發,好培育自己屬靈的生命,行在聖言中。

「暴風一過,惡人歸於無有;義人卻有永久的根基。」(箴言 10:25)

賴淑儀姑娘

2023年4月30日

2023年4月23日 牧者家書

再思真葡萄樹

荃灣堂弟兄姊妹,願您們平安!小女子來了荃灣堂不知不覺已有一個半月。感謝主的帶領,有機會在十年後重返舊地,「是否物是人非?」這是來之前的心情。感恩在剛來的時候,還在認識荃灣堂的階段,有一些弟兄姊妹的幫助,非常感謝他們。還記得剛到教會在台上分享自己蒙召讀神學的經文是〈約翰福音21:15-22〉。主堅定昔日的彼得,10多年前主透過這段經文,堅定我的心志「牧養主的羊」。今時今日牧養主的羊不容易,其實昔日彼得時代又何嘗容易!盼望弟兄姊妹以禱告記念小女子在荃灣堂的服侍,以聖經的真理作基礎,以輕鬆的方式同大家一齊學習真理,牧養弟兄姊妹,與荃灣堂的弟兄姊妹同行一段天路。

以下想同大家分享上主日達光牧師的講道,他的宣講內容真的很豐富,其中有些內容讓我有些感動,所以在此和大家分享。他的講題是「耶穌是真葡萄樹」。耶穌是真葡萄樹,信徒與主結連就會結果子。有聖靈結的果子: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加拉太書5:22-23〉。他還提到信徒在主裡會結不同的果子,如禱告的果子等等。

首先,讓我想到能結果子是要連於主這棵真葡萄樹上。約翰福音15章4節「你們要常在我裡面,我也常在你裡面。」的一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密切關係下,才會結出不同的果子。那麼,我們怎樣做才會常在主裡面,主也常在我們裡面呢?你會想起甚麼?……我想起祈禱,耶穌亦會常常禱告。他開始出來服侍前去曠野禱告;在服侍的日子他天未亮就去禱告;面對苦難前他禱告、受苦時他亦禱告,禱告是他與天父連結的方式。今天我們用幾多時間去禱告?早午晚三餐的祈禱?有都還好了!弟兄姊妹,我們活在當下世俗文化中,我們不知不覺被世界文化薰陶得無法辨識甚麼是主的心意,甚麼是世界的心意,在這樣的情況,便容易於憑己意而行。禱告是我們學習放下自己的心意,看主的心意成就的功課,是基督徒必修的功課。大家加油,互勉之。

其次,在加拉太書5:16-21保羅提到我們當順聖靈而行,就不放縱肉體的情慾了。聖靈與情慾是彼此相爭,彼此相敵,即是有你無我。情慾是甚麼?保羅說:「是顯現而見的,一眼看到,就如:姦淫、污穢、放蕩、拜偶像、行邪術、仇恨、紛爭、忌恨、憤怒、自私、分派、結黨、嫉妒、醉酒、荒宴等類。我從前告訴過你們,現在又告訴你們,做這樣事的人必不能承受神的國。」弟兄姊妹以上從情慾而生出的事,有一件都是多的,都是不應做的。願主保守我們的心懷意念。阿們!

王慧莉姑娘

2023年4月23日

2023年4月16日 牧者家書

慎思明辨的信仰

2021 年香港基督教協進會同崇基神學院合作,調查一項關於「香港基督教人口同市民對香港基督教觀感」的研究報告。其中就「整體印象」、「宣傳福音」、「提供社會服務」、「辦學」四個大方面咨詢受訪者的印象。其中「辦學」最為正面52.7%,「提供社會服務」都還好49.5%,但是去到「宣揚福音」就跌倒32.3%。在這個調查中一共訪問了 2013 位香港市民,其中有 345 名是基督徒。如果不包含這 345 位,教會的形象可能更低。

前一陣子有一套「以神之名」的紀錄片在 Netflix 的平台熱播,當中涉及本地藝人朋友的個案,更讓有關的跨國宗教組織受到本地輿論關注。一時間,像新興宗教、邪教、異端、操控教派、膜拜團體一類的宗教學詞彙,湧現於社交媒體和報道平台。教會內部的討論自然是在其中總結異端邪教的特征和如何形成的過程,以便教會本身能夠更好地汲取教訓和反思,讓弟兄姊妹能夠從中得以辨識。但是無論如何,教會的形象經此一事再一次增添了社會的負面印象。

對於千百年來認識上帝的人而言,要判斷一個信仰社群的教導,無論靠賴甚麼準繩──無論是三位一體和神人二性,抑或傳統教會的信經,又抑或近世不同基督宗派的教義與信條──所期望的總離不開讓生命與上主更為貼近,與祂建立關係,也讓更多人能透過被召的群體來認識祂,活出信仰在人世間,脫離今世風俗。這成聖的過程並非一蹴而就,需要一些學習的功夫、禮儀的匡扶、群體的守望。但由始至終,基督的位置不容其他人或事物所取代──無論是財富、是慾望、是權力、是名聲。

教會會眾能否在信仰之路上自我覺醒和反思,這不單單依靠教牧長執的心思,是否有想操控他人的嫌隙;會眾能否獨立思考同樣關鍵,其本人在信仰上是否只求一份無痛寄託,安逸於作一個禮拜日基督徒,對教會生活、講台信息聽之、信之,任之。然,令人不得不慨歎的是,不少人在信仰追尋的路上,因著種種原因,的的確確沒有以認真反思信仰作為在追求靈命之路的基石。

然而,在安逸之下的「太平」教會生活,我們尚且還能夠為自己惰性的靈命找藉口,但是在今時今日,在教會形象因各種原因被不斷挑戰之下,我們靈性的沉睡會否日漸醒覺呢?願「這律法書不可離開你的口,總要晝夜思想,好使你謹守遵行這書上所寫的一切話。如此你的道路就可以亨通,凡事順利。」(約書亞記一 8)成為我們的互勉。

李杰傳道

2023年4月16

2023年4月9日 牧者家書

救恩與復活

對基督信仰群體而言,耶穌的死而復活,是整個信仰論述的中心;而受苦節和復活節,亦是每年基督宗教節期的重心,紀念當年耶穌基督為我們受苦、死亡,以及復活。這個紀念敘事的起點,是耶穌被出賣。由苦路十四站首幕, 耶穌在客西馬尼園被出賣者親吻;到聖餐崇拜經常誦讀的哥林多前書十一章的經文「主耶穌被賣的那一夜   」(23 節)──當中所承載的信仰記憶,年復年,月復月,延續接近兩千載,提醒我們人世間的錯誤與醜陋,也提醒我們此等惡事未有阻撓上主旨意得成,甚至會成為過程的一部份。

當耶穌踏上十架路時,驟眼看來,他彷彿是猶太公會、羅馬政權和群眾合謀下的受害者。然而,他是這段十架路上的主,一切是在他手中,而不是由掌權者或暴民所主宰的。

歷代以來,從受難到復活,是基督徒對耶穌生平思考的焦點,擁有海量的研究成果。不論是從學術、靈性、文化、藝術或其他角度,每一代人都盡心竭力,思考這個課題對那一代人的意義。毫無疑問,這也是我們這一代要面對的課題。一方面,在近半世紀以來,不論是語言、考古、聖經詮釋的研究,都有極多發展,以致聖經學者要致力把最新的學術成果,呈現給當代教會。另一方面,在時代洪流中,世界局勢急劇變化,人的心靈經歷眾多困擾。昔日耶穌的受難和復活,對於現今時代的人來說有何意義,這是必須思考的。

斯托得在《世界在等待的門徒》的最後一章〈死亡〉指出,門徒面對死亡而來的「出死入生」是一個最奧祕的弔詭。

死亡令人恐懼,甚至疑惑,更是我們必會面對、毋庸置疑的事實,但聖經應許人透過死亡而獲得生命,別無他法。「基督教信仰使人得著生命──永恆的生命,豐盛的生命;但通往生命的道路,卻是透過死亡。」(頁 98)斯托得在這個「死亡」課題以六方面探討這個論述,分別是救恩、作主門徒、宣教、迫害、殉道及死亡的必然性。

在迎向復活節的日子,讓我們思念上主的救贖恩情,祂受苦擔當世人的罪,獻上自己的獨生子,為人類成就救恩,賜下永生。我們有一天都會去到死亡的邊緣,誠如斯托德所言:「真正的基督徒可說是『從死裡活過來的人』」。如此我信,如此我盼!

李杰傳道

2023年4月9

2023年4月2日 牧者家書

聖週的禮儀和意義

聖週(Holy Week)是指教會記念主耶穌基督在世上最後一星期的生活經歷,是最高潮的一週。在福音書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篇幅是專注在這最後一週。四福音書中只有兩位作者提到耶穌的「生」,但每位作者都詳細記載耶穌的「死」。「受死與復活」是耶穌的中心奧秘!

初代教會稱復活節前一週為受難週(Passion  Week)。而近代教會從棕樹主日起至復活主日之八天,稱為「聖週」(Holy  Week)。在受難週裡基督徒會紀念基督為人的罪受審、鞭打及被釘十字架而死,受難週的最後三天:禮拜四、禮拜五、禮拜六被認為最神聖莊嚴的日子。

復活節前一個主日稱為棕枝主日(Palm  Sunday),耶穌在這一天騎驢進耶路撒冷,正應驗先知的預言(賽 9:9)。群眾沿路拿著棕樹枝迎接耶穌,並高呼和散那及詩篇 118:25-26 的經文來歡迎耶穌,群眾將彌賽亞的稱銜歸給祂,視祂為上帝的使者,要來的以色列王。猶太人以棕櫚樹為榮耀的象徵,因為在乾旱的巴勒斯坦,有棕櫚樹的地方,表示附近就有水源,是畜牧民族的恩物。直至現在,猶太人仍然將棕樹枝放在墓地上,象徵永恆的生命。故各派教會對此日的慶祝,往往以耶穌基督的榮耀為主題,多以棕枝裝飾教堂。

禮拜四為基督設立聖餐日(Maundy Thursday),其意源出自拉丁文指「命令」的意思。這天是逾越節,家家戶戶一起吃羔羊,紀念上帝的救贖帶領以色列百姓出埃及。耶穌與門徒共進晚餐(聖餐)為門徒洗腳,勉勵門徒要彼此相愛並且謙卑相互服務。(約翰 13:1-35)

禮拜五是耶穌被釘十字架的日子又稱為「受難日」,英文稱為「 Good riday」,意即「良善的星期五」,單從字義上來看也許令人感到奇怪。主耶穌在這天受難,本是悲哀,又怎麼說得上是「良善」的呢?若從主耶穌被人釘死的事蹟上,當天應是「敗壞」的星期五。但從復活的觀念上,上帝藉著主耶穌的死亡與復活為世人成就了救恩。因此,上帝的作為是良善和慈愛的。基督受難日崇拜中很多教會都會頌讀及默想有關基督受難的經文,作為會眾信仰的反思。一些信徒群體亦會舉行默想行苦路的禮儀,重溫基督被釘的路程。

禮拜六即「復活節前夕」稱為「神聖禮拜六」,是聖週及受苦期的最後一天, 是紀念耶穌的安葬。耶穌的遺體在週五黃昏六時前被安葬在墳墓裡,因安息日是在這個時辰開始的,一切的工作都必需停下,所有人都要守安息日。整個安息日祂的身體都躺在墳墓裡。雖然神在聖週六截然沉寂,然而,沒有聖週六的寂靜,就沒有第二天的榮耀的復活,沒有深入上帝最深處的沉默,就沒有穿越死亡的復活的能力和喜樂。

復活節(Easter)是向世界宣佈「基督已經復活」。早期教會視每主日都是慶祝救主復活的日子。在主曆 325 年,教會在尼吉亞會議中,議決把復活節設定在春分第一次滿月後的第一個主日。第十二世紀時,節慶中加入雞蛋,此蛋多塗以紅色, 也有繪成彩色。蛋的原始象徵意義是為「春天   新生命的開始」,教會則用來象徵「耶穌復活、走出石墓」。除了雞蛋外,還有麵包,象徵耶穌是「永生的糧」。麵包上繪有耶穌基督的字樣、或十字架、或羔羊的圖樣。至於復活節兔子,相傳是來自德國。因為兔子很會繁殖,用來象徵豐富的生命力。不過復活節用兔子慶祝,離教會 d 節慶意義太遠。這有點像聖誕節有些教會布置聖誕老公公一樣,純粹是為了小孩子好玩罷了。

李杰傳道

2023年4月2日

2023年3月26日 牧者家書

預苦期默想——哀慟變喜樂


10「我要將那施恩與懇求的靈,澆灌大衛家和耶路撒冷的居民。他們必仰望我,就是他們所扎的那位。他們必為他悲傷,如喪獨子,又為他哀哭,如喪長子。 11 那日,在耶路撒冷必有大大的哀號,如米吉多平原上哈達‧臨門的哀號。 12 這地必哀哭:一家一家地哭,大衛家的家族聚在一處,他們的婦女聚在一處;拿單家的家族聚在一處,他們的婦女聚在一處。13 利未家的家族聚在一處,他們的婦女聚在一處;示每家的家族聚在一處,他們的婦女聚在一處。 14 其餘的各家,每一家的家族聚在一處,他們的婦女聚在一處。」(撒迦利亞書 12:10-14)

哈達.臨門是舊約時期迦南人所敬奉的神明,但「哈達  臨門」並非一個神明的名字,而是兩個神明的名稱—哈達和臨門。之所被統稱哈達 臨門,因為這兩個神是夫妻,他們在迦南人的心中代表繁殖和豐收。但是很不幸其中一位神死了, 另一半傷痛欲絕之餘,遂每年定期為其哀悼,以表心中痛悲,這一禮儀在迦南一地盛傳,其中心就是表達哀悼、悲慟之意。撒迦利亞引用此神想必是要崇拜偶像的猶太人更容易明白其所表達的意義。

對於猶太人來說,這怎麼可能呢?神怎麼能說「他們必仰望我,就是他們所扎的」?神可能會受傷嗎?更令人費解的是:神可能被「扎」嗎?   這表示殺害嗎?換句話說,神可能會死嗎?

如果沒有耶穌基督的道成肉身,且死在十字架上,相信就是在今天也不會有人明白撒迦利亞的預言到底指的是誰。但是當耶穌被懸掛十架之上,那站在十架之下的羅馬士兵將槍扎進耶穌身體的時候,預言就這樣應驗了。

撒迦利亞告訴我們,預言應驗不單指向猶太人扎自己的神,預言應驗的另一面是猶太人此後的哀號。無論是什麼身份,無論是人心中神所揀選的王(大衛)、還是先知(拿單)、抑或事奉者(利未人) 任何人都是扎向神的一份子,任何人都是不認識神的一份子,任何人都成為了罪人,他們必將為自己的過犯哀哭。那些扎祂的人將要悲慟,因為神會將「那施恩叫人懇求的靈」澆灌在他們身上。換言之,這靈將要開他們的眼睛,使他們看見他們所做的,以及他們的罪是如何地令人傷慟。此一哀慟將是廣泛的,然而卻是親密如喪獨子   境內一家一家的,都必悲哀。

撒迦利亞的預言在 700 年後應驗了,當耶穌復活升天,聖靈在五旬節那天降臨,祂藉著彼得的講道反「扎」進所聽福音之猶太人的心,那天所聽之人切齒哀哭,得救者三千。今天,這個預言仍在應驗中。當聖靈以恩典來充滿我們時,我們會體味被「扎」之「痛」,我們會為基督的死而傷慟,因為我們知道「祂是為我們的過犯受害」(賽 53:5a)。然而,在我們悲傷中,我們也歡喜:因為祂的死    我們得了平安;因祂受的鞭傷 我們得了醫治!(賽 53:5b)

禱告:

慈悲的上主,我們因我們的過犯「扎」了祢,也「扎」了我們本該彼此相愛的肢體、鄰捨。我們在這一刻哀慟不已,這不是出於我們自己,而是祢將恩典和憐恤的靈澆灌下來,祢的聖靈讓我們收起自己的自傲,願意降服降卑,求神再一次接納我們,讓我們的哀慟可以轉為靈裡的歡喜快樂,讓我們彼此收埋的心再次敞開,重新彼此接納,齊心合一,榮耀主名。阿門!

李杰傳道

2023年3月26日

2023年3月19日 牧者家書

眼淚、苦難、十架

預苦期是信徒實踐屬靈操練,體會如何與耶穌基督一同受苦,是提升我們屬靈的生命質素的一段靈命旅程。

天主教有「眼淚的禮物」的傳統,其信仰基礎是耶穌說:「哀慟的人有福了, 因為他們必得安慰。」與之類似的,基督徒也會這樣說:「你受的苦難是有上主心意」、「苦難使你成長」,解釋哀慟和流淚的有福,但這話在一些人心裡,可能並不是雪中送炭,而是比冷眼旁觀更殘暴的方式,猶如在傷口灑鹽。

在基督教歷史上長久困擾信徒的,「苦難」一定是當中最大的疑問:既然上帝是全能,又是全善,不願人受苦,苦難為何會存在?最標準的神學答案無非是,因為人有自由意志,由於人有自由,可以傷害他人,所以世界就有苦難。然而,對於一個正在受苦的人來說,抽象的神學答案並不能帶來安慰。

苦難有很多種,其中一種是與上帝疏離的痛苦。看見不公義的事情時,人或會求問上帝,為何不出手懲治大奸大惡的人?而令人更為痛苦的是,面對人的詰問, 上帝卻常報以沉默。但我們需要知道,基督釘十架時,其實也呈現出這種痛苦,祂在十架上也說:「我的神,我的神,為何離棄我?」(太廿七 46)我們從耶穌基督這裡的說話可以感受到耶穌從前與上帝的關係是很親密,直至當祂在十架上背負世人的罪時,祂終於也能感同身受地體察到人與上帝的疏離。

耶穌看似對世事無能為力,但我們要問,祂在無力、痛苦中彰顯了甚麼。耶穌雖然在苦路一開始選擇沉默,但他並沒有迴避苦難。所以苦難並非毫無意義,耶穌以沉默面對受苦,其實彰顯了祂與人的痛苦共情。在基督教信仰中,愛的實踐正是與他人的苦難相連。就好像天主教中「眼淚的禮物」的詮釋也從來不是要為自己的眼淚提供合理性,而是讓我們為苦難者提供禮物和關懷,讓他們在眼淚中仍感受到人間有情、天地有正氣。

在預苦期裡,是讓我們回顧主耶穌所走的十架路,記念著上主的傷痛、人間的苦難。以一份最沉重的內心掙扎,記念為我們釘在十字架上的基督。「我們所作的,我們不知道。」我們為了各種原因來到主耶穌面前,但對於祂榮耀的信息和祂國度的權柄,卻知道得很少。甚至是主的門徒,我們其實也不甚理解,「天國近了,我們應當悔改。」

十字架是通往復活生命的唯一道路。四十天的預苦期正是預備每一個信徒的心,「卸下各樣重擔和緊緊纏累的罪」。我們需要提醒自己,拒絕被黑暗同化,在日常生活中警醒自己的身份及責任,世界儘管黑暗,但我們仍要「披戴主耶穌基督」,「帶上光明的兵器」,活出真實。完全的光明,要等「那日子」才能見到,但或在黑暗之中,基督徒卻仍能「行在耶和華的光明」之中。

李杰傳道

2023年3月19日

2023年3月12日 牧者家書

預苦期默想之「在腹中三天」

在猶太拉比的聖經世界裡,他們不僅相信彌賽亞的將要來臨,而且相信會有兩位彌賽亞將會來臨。一位是「大衛的子孫」,這位彌賽亞將會征服上帝子民在地上的敵人。耶穌時代的猶太人渴望的就是這位「彌賽亞」,他們盼望這位彌賽亞好像大衛王一樣戰勝那些欺壓以色列的軍事之國,並釋放他們脫離那可怕的鐵腕壓迫。

與此同時,許多拉比從聖經中看見第二位「彌賽亞」,他們將之稱為「約瑟的子孫」(這裡所指的當然不是耶穌的父親約瑟,而是雅各被神改名為以色列的兒子約瑟。)約瑟被兄弟出賣,在埃及受了很大的苦難和羞辱,後來反而成為宰相,更從饑荒中拯救了自己的民族。拉比為這兩個截然不同的彌賽亞形象掙扎不已時,卻有人提出必定有兩個彌賽亞要來。然而,如果真是同一位彌賽亞要來兩次,每次都有不同的使命,難道不是更合理嗎?

這就是在預苦期來到第 14 天(3 月 9 日),我想和大家一起默想的經文——馬太福音 12:38-42 的原因所在。經學家和法利賽人要求耶穌行神蹟給他們看(12:38),耶穌回應(12:39~41), 卻只說約拿在魚腹中三日三夜,我想耶稣顯然是藉着約拿書一章 17 節:「耶和華卻安排了一條大魚,把約拿吞下。約拿就在魚腹中三日三夜。」提及尼尼微人悔改,也就是約拿書第三至四章。耶穌沒有明明地引用約拿書的經文,也沒有交代約拿身處魚腹或尼尼微人悔改的來龍去脈,但顯然聽眾都知道祂說甚麼,可見他們都熟悉舊約聖經。約拿的事蹟是最大的神蹟,力證神能使人死而又生。神蹟是為了叫人相信、認識行神蹟的神,但人如果連死人復活這個最大的神蹟也不信,其他神蹟也就更加不會相信了!

就像約拿「在大魚腹中」,耶穌也會「在地裡三天三夜」。耶穌從未宣稱祂要成為「大衛的的彌賽亞」,起碼,祂第一次來臨並不是這樣。祂第二次來才是要征服仇敵(啟示錄 19)。耶穌第一次來,是要尋找和拯救迷失的人,犧牲自己,用祂的寶血作贖價來拯救失喪的人。

默想禱文

我們的阿爸父神:

我們讚美祢,因為祢是我們的神,祢是永恆的,全知全能的。有時我們希望祢來消滅一切的邪惡,醫治我們生命裡破碎的地方,解決我們周遭世界的問題。但我誠摯地感謝祢,因祢首先給我和地上的人有機會去回應祢的愛和寬恕。我們期待祢的再來,導師祢要撥亂反正。在這等候的日子裡,求祢雖祢的心意使用我們來榮耀祢的名。

 阿們!

李杰傳道

2023年3月12日

2023年3月5日 牧者家書

預苦期默想之人物——彼得

大齋期(Lent),又稱為四旬期(天主教)或預苦期(信義宗),源自盎格魯  ‧撒克遜人(即英格蘭人)的一個字(Lencten),意思為「一段延長的日子」或簡指「春天」。大齋期的計算方法是由大齋首日(又名灰日星期三)起計至聖週六(即復活前夕星期六),為期四十日,取自主耶穌在曠野禁食四十晝夜。

「四十」這個數字,聖經中一共提及了一百四十六次,我們從所提及的經文中可以總結其核心信息通常是指上帝子民的一段特定時期,期間他們或在尋索,或受試煉,或受考驗,或敬虔生活,或處於過渡階段。而傳統的大齋期(預苦期)將時限定為四十日,我們就會明白這並非偶然。在這個節期裡,不同宗派在守節禮儀傳統上或會不同,但其目的卻都旨在將其設立為一段特別,專注於上帝和我們與祂關係的時間。

這一週是預苦期的第一週,我想通過彼得的呼召邀請大家一起默想我們與神的關係。約翰福音十三章 36 節:「我去的地方,你現在不能跟著我去,但後來卻要跟著我去」(《新譯本》,下同)。眾所周知,彼得比約翰早死,且殉道於羅馬人手中。對約翰而言,他的高壽和彼得的殉道不是偶然,或者誰比誰更熱心。我們從約翰的記載中,可以看見這是耶穌一早言明的。

彼得在跟隨耶穌基督的路上,曾經有段在我們看來不太光彩的歷史,這個歷史就是耶穌被捕那夜,彼得的三次不認主。彼得的這一表現被今天的我們看來,彼得整天掛在嘴邊的對主忠心,其實也就只是嘴皮上的功夫。甚至還有人把他比作猶大,同樣也是賣主,分別只是他有回來罷了。

但是我們是否想過我們的人生是否也曾「彼得」過呢?我們有作過讓你後悔半生的決定嗎?無論那決定是出於意氣、貪心、義憤、虧欠,還是如彼得般軟弱跌倒,如果再有一次機會,你們會作另一個對你更正確的抉擇嗎?

彼得雖然作了他一生可能最後悔的行為,但是我們看見基督耶穌並沒有因此而放棄彼得,約翰記載自己、耶穌和彼得最後一段話(約廿一 15-23),耶穌再一次呼召彼得為祂捨命。曾有神學家認為耶穌三次問彼得「你愛我嗎」,就是要補償他三次不認主。這想法雖然浪漫,卻沒有甚麼根據。反倒是成功挽回了彼得,繼續他建立教會的使命。

在基督耶穌再一次將建立教會的使命委任給他時,我們也沒有再看見彼得的軟弱,即便面對殉道時。彼得在書信中的話:「其實,你們蒙召就是為此,因為基督也曾為你們受苦,給你們留下榜樣,好讓你們跟隨他的腳蹤……那些按照神旨意而受苦的人,在繼續行善的同時,要把自己的生命交給那信實的創造者」(參彼前二21,四 19)。捨命的道路是跟隨主的腳步,縱有一時軟弱,也要貫徹畢生寄託在上帝手中的心志。

李杰傳道

2023年3月5日

2023年2月26日 牧者家書

在「聖灰日」裏思「復興」

今天(22 號)是聖灰日,「聖灰日」的設立源於教會使用塗灰儀式來標記「大齋期」的開始。在四世紀,教會開始使用四十天的「大齋期」作為信徒復活節洗禮前的準備期。及後,這四十天也成為了罪人悔改、與神復和,以及信徒重新參與教會群體和恢復領聖餐的時間。因此,「大齋期」是一個懺悔、更新及復和的節期。「聖灰日」是「大齋期」的首日,被認為是一個莊嚴的日子,與懺悔和禁食有關。

「聖灰日」邀請所有人回轉,人藉重新回轉歸向上帝,生命被更新。在「聖灰日」,教會的信徒會一同思想人類的起源、死亡和對上帝的依賴。盼望教會在這日同心合意祈求更新的靈臨在,使會眾一同悔改、擺脫罪惡,活出真正得釋放的生命。

恰恰在另一邊廂, 位於肯塔基州威爾莫爾的亞本斯理大學(Asbury University)晝夜不息的復興禱告會已持續了 10 天,成千上萬的人從不同的地方前來,希望能更深與神相遇,經歷靈性復興。

聚會始於 02 月 08 日肯塔基州亞斯伯里大學(Asbury University,亦作阿斯伯里)的例行週會,有學生在會後自發留下繼續祈禱唱詩、認罪悔改,其後有人將聚會的短片上載至社交媒體及作現場直播, 截至 19 日下午, #asburyrevival(亞斯伯里復興)這個主題標籤在社交媒體 TikTok 上已錄得超過六千八百萬的瀏覽次數。

有亞斯伯里神學院的教授在面書發文表示,現在發生的是奇妙的事,許多人特別是年輕人正透過聖靈的大能,首次體會到耶穌的愛並作出回應。他又指轉化是一個過程,雖然現時無法得知這次復興對當地、國家以至全世界帶來的影響,但最重要的是為此時此刻正發生之事感謝上帝,因為「當大學生大規模地歸向基督,當人們表示從情感傷害和疾病中得到醫治,又或者當人們透過聖靈所賜的能力對耶穌和鄰居產生新愛,這終究都是神國度的勝利。但願它在地上如在天。」

一場牽動全球基督教的復興卻在香港並沒有泛起任何的漣漪,教會按部就班地按著傳統預備禮儀和崇拜,這是教會的固步自封還是與世隔絕?我們是像多瑪在沒有親自看見和觸摸到耶穌基督之前,不敢相信所發生的一切?還是我們好像耶穌世代的猶太人,對耶穌的神跡只有批判和質疑?實在值得今天的我們反思。

盼望復興的火能夠燃燒到香港,在火的試煉與醫治安慰中真正成為耶穌基督的門徒。

李杰傳道

2023年2月26日

2023年2月19日 牧者家書

基督徒的樣式

何為基督徒的樣式?耶穌基督曾在馬太福音 10:16 如此說:「我差你們去、如同羊進入狼群、所以你們要靈巧像蛇、馴良像鴿子。」,其中「靈巧像蛇、馴良像鴿子」是耶穌基督對門徒最形象的比喻。滕近輝牧師就耶穌對門徒樣式如此比喻,做過以下的詮釋:

馴良像鴿子:基督徒應該具有鴿子的樣式:溫柔、和平、單純、馴良。這恰是主耶穌的表現。

舊約也用鴿子來形容屬神的人:「你們安臥在羊圈的時候,好像鴿子的翅膀鍍白銀,翎毛鍍黃金一般。」(詩六十八 13)他們是傳「好信息」的婦女,他們是和平福音的使者。這是何等美麗的描繪!

如同鴿子的聖靈,在基督徒的生命結出「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的果子。他們已經「除去一切的惡毒、詭詐, 並假善、嫉妒,和一切毀謗的話」(彼前二 1)。這是真正重生者的形象。

靈巧像蛇:我們應當在甚麼事上靈巧如蛇呢?

李杰傳道

2023年2月19日

2023年2月12日 牧者家書

靈命培育的啟發

靈命培育是教會的核心任務,歷世歷代教會將之視為群體能否遵行主命的關鍵和標準。主耶穌基督復活升天前對門徒說:「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做我的門徒(太 28:19 下)」,而衡量「門徒」的標準就是看其靈命的質素以及與神關係的親密程度。是故,如何培育則成為教會思考的重點。

門徒訓練以全人成長,有耶穌基督樣式為目標,而心靈是一個人最深入核心的部份,是生命的種子,若用心培育澆灌,有一天就會開花結果,活出健康成熟的人格和性格,影響我們與人的關係,和我們的言行。生命的特點在於「生長」,不能生長的便不是生命,充其量只是萎縮的生命。靈命培育是讓基督的愛轉化生命,我們誠懇澆灌,上帝使其生長。雖然每個生命處於其不同的狀況中,但在神的恩典裏,這歷程是我們每人獨有卻又能與這群體共享的成長空間。

保持一顆對神渴慕的心靈可算是靈命健全的特徵,陶恕博士(Dr.A.W.Tozer)對「渴慕神」的定義:「靈魂的凝注,意思是將我們整個心靈朝向神, 與祂建立正常親密的關係,使我們心靈有著神的光輝、愛和公義,恩典與憐憫,有著一點屬靈的柔和憩息,這樣我們就能在生命上添上神聖能力。」要保持這種關係就必然涉及時間的安排,尤其是安靜、默想、等候的時間,所以先知以賽亞才說:「得力在乎平靜安穩。」(賽三十 15)在安靜中容讓神的真理亮光灌溉我們的靈魂,使我們內裡生命得著滋潤。

保羅說:「如今常存的有信、望、愛,其中最大的是愛」。常存就是永恆, 靈命成長就是要把信望愛的特質發揮出來。可是很多基督徒以「肉體有一天會復活」為足,卻沒有活在永恆的現在。就像人為房子買了昂貴的保險,卻沒有好好的享受住在房子裡的一切好處。有了永生的保險,卻沒有動力活出永生的生命。

耶穌所應許的「豐盛生命」(約十 10),是今生就可以得到的,這也是靈命塑造可以達到的果效。

李杰傳道

2023年2月12日

2023年2月5日 牧者家書

神聖的安息日

有一座山,名叫橄欖山,離耶路撒冷不遠,約有安息日可走的路程。當下,門徒從那裏回耶路撒冷去, (使徒行傳 1:12 和合本)

十誡的第五誡告訴我們:「當紀念安息日守為聖日」。安息日是聖日,我們這天不但享有神給我們的安息,更加在這一日有機會親近神。因此我們不但享受六日勞作,第七日身體得到安息的權利,我們更可以在這一日從親近神當中得到祝福和力量以至於我們可以面對未來的六日生活。

猶太人明白神的美意,所以在安息日時,他們就關閉城門,在城裡享受與神同在的日子。

這就是路加使徒行傳 1:8 提到的「約有安息日可走的路程」的意義,我們看見主耶穌讓使徒回耶路撒冷,這個旅程並不是遙不可及,以致於千辛萬苦到達之後,卻被拒之門外,無法享受與神同在的安息。主耶穌為使徒選擇了一條可以享受「安息」的路程,讓他們在「安息」中完成祂所交付的使命。

主耶穌在馬太福音 24 章論到末世來臨的景象中提到,到時會充滿戰爭和災難,而面對戰爭和災難的人,如果安息日沒能在聖所中,面對城門已經關閉, 他們想跑也跑不掉了(參太 24:20 你們要祈求,好讓你們逃走的時候,不遇見冬天或安息日。 )

如此看來,「約有安息日可行的路程」不但是一條在完成使命中可以得享安息的路程,同時也是一條通往救恩的路程,讓我們在安息日可到達聖所,不被拒之門外,無法享受末世的救恩。

在中國的文化中,求神拜佛往往都是有需要或者特別節日才會去做的事情。古語有雲:無事不登三寶殿,正正反映了中國人對信仰的態度。所以我們會發現我們大部分兄弟姊妹對主日一定要回教會敬拜神並不是特別注重的。這是我們的文化對我們教會生活的影響。

除了文化層面的影響,其實我們對主日回教會的意義也是知之甚少。我相信很多弟兄姊妹覺得主日要回教會崇拜是牧師傳道的要求,所以回教會是對規定的遵守,並不是內心深處主動樂意去做的一件事。是故主日回教會,我們很少抱著一顆歡喜快樂的心,相反,我們有時會覺得回教會是被逼無奈,是一種犧牲,犧牲自己想做的事去做一件自己不想做的事。

盼望經文的信息可以讓我們改變對主日崇拜的看法,讓我們明白主日崇拜是神對我們在這裡享受安息和獲得力量祝福的聖所,是在末世時,我們可以享有與神同在的救恩之地!

李杰傳道

2023年2月5日

2023年1月29日 牧者家書

教會的危機

兩個禮拜的大假還剩下不多兩日,本來想著可以好好休息一下,沒有想到一直在馬不停蹄地狀態當中。見家人見朋友見同學,更加多的是「被安排」了很多事奉。在家鄉這幾天不同教會事奉的過程中,給我的感覺,人數雖然增多了,靈性卻不但沒有長進,反而似乎越來越退步了。以前提到福音派教會令我很自豪,覺得我們是秉持聖經真理的群體,但是今天福音派教會卻讓我感受到危機,而這個危機就是對聖經應用的危機。

應用之危機的意思不是說教會對聖經應用的不夠,恰恰相反,應用之危機是教會太普通太廣泛的應用聖經。很多時候,我們會發現現時的查經和講道, 我們越來越少地講解經文的背景,原文的意思,神學的意義。我們越來越多希望不要太囉嗦,直接告訴我這段聖經如何使用就可以了,我們希望不要講太多抽象的東西,快點說如何應用就可以了。然而用什麼方法看聖經?聖經是不是想怎麼用就怎麼用?胡亂用的時候可能會犯怎樣的錯誤,可能會產生怎樣的危機?甚至可能因為胡亂應用聖經產生異端的出現,我們現時反而越來越沒有能力去判斷。很多時候,我們覺得異端是解錯經,或者神學立場產生偏差,但是我們可能沒有意識到其實應用錯誤影響同樣一樣嚴重。

對教會現時的觀察會讓我們發現,我們越來越少從聖經本身的處境和歷史看待。即便我們對經文的應用看似很有道理,但是我們沒有真正檢討過所用的道理是否真的來自聖經的道理。所以教會現時出現一種「奇怪」的現象,講者覺得有道理的東西就拿過來講,而聽者聽的時候覺得有道理,聽完時候也覺著很有收穫,「收穫滿滿」地回家去了,但是越來越少人真正去反思所講的信息是否真的符合聖經。

所以今天教會越來越少願意看聖經,甚至講道的時候都不願意講員解釋太多聖經。當一段經文拿到手上,大家只想著如何應用,卻不願意花時間去研究聖經真正的意義。

最後,就形成今天教會的局面,你有你的道理,我有我的標準。

但是神的話語在哪裡?!我們今天活著的意義是什麼?!神創造我們的目的是什麼?我們如何看待自己與他人的關係?這些問題本來唯有在神的話語中能夠尋求到真正答案,卻似乎越來越不被重視。

願神幫助我們,無論工作生活,我們的人生都能夠以神的話語為標準。

李杰傳道

2023年1月29日

2023年1月22日 牧者家書

信靠與仰望

回到家鄉幾天了,這幾天忙碌不絕。家裡教會的弟兄姊妹聽聞我回來,紛紛來到家裡探望我們。聽他們分享這些年的見證,我心中響起一句話:是的, 不要灰心,繼續緊緊跟隨主!

有一個聖經故事,相信大家一定不會陌生。當中講到有一個寡婦向法官訴冤,但是法官卻遲遲不理會她,但她沒放棄,繼續「糾纏」法官去幫助她。主說:「神的選民晝夜呼籲他,他豈會延遲不給他們伸冤嗎?我告訴你們,他很快就要給他們伸冤⋯⋯」(路十八 7-8,和修版)

有的時候我們會感覺神對我們的需要遲遲沒有回應,猶如這個故事的法官一樣「延遲不給我們伸冤」。但我們經歷之後,我們才會發現神有祂美善的計劃,雖然不一定會立時成全我們的祈求,但到了時候,祂一點都不會拖延,會快快的給我們成就!而我們所要做的,就是持續不斷地向神禱告,忍耐等候。

希伯來書在提到信心的偉人時讓我們看見他們的不灰心和信靠。我們看見他們不一定在離世前得到所求的保障,但他們卻始終緊緊跟隨主。他們最首要的祈求是天上的賞賜,是神曾應許的更美家鄉。他們的信心表現在堅持行善、忍耐苦困、不放棄熱切跟從主的事上。他們不會因祈求未見實現而灰心退後, 原因是他們絕不對神失望!他們是主成全一切的時候所找到的「信德」之人。

在跟隨主的年歲裡,我相信每一位弟兄姊妹都有灰心喪志的時候。因著一些事情我們原本火熱的心變得冷淡,沒了與弟兄姊妹團契的動力,更沒有了敬拜神的虔誠⋯⋯我們會發現我們越是渴望自己的需要被實現,我們越容易消沉乏力,而內心的驕傲也會試探我們   我過去能夠有表現,是因為我有體魄、才智,但今天失去能力了,不能再作甚麼了   這試探是在說:我過往的成就與熱心,完全出於我擁有的能力!每當我們以為自己的未來取決於現在的力量, 自我的驕傲便會使我們灰心喪志。

有一名父親求耶穌醫治他那自小被鬼附的孩子,這父親對主說:「我信;求你幫助我的不信!」他自知不足,但不會以為一切在乎自己,他「望主」,相信祂能幫助他的不足!弟兄姊妹,每當我們感到軟弱,只要轉而思想主的恩惠與信實,更專心倚靠祂,我們便會有能力放膽前行,並能「笑對」自己的軟弱,「好使基督的能力覆庇我」。

李杰傳道

2023年1月22

2023年1月15日 牧者家書

新人新裝

春節在即,對於華人來說,這才是真正的新年之始。所謂新年新氣象,一切美好的開始從春節開始,春節不僅包含華人對未來一年的期盼和嚮往,同時也喻示著對未來一切的祝福。因此,即便春節並非基督教的傳統節日,但是華人教會仍然會在這一天用許多活動表達喜慶和祝賀。

「新」對於教會來說有著同樣特別的意義。保羅在歌羅西書 3:10 說:「穿上了新的人;這新的人照祂創造者的形象在知識上不斷更新」。「穿上新的人」, 我們從 3:11 中可以知道,這個稱呼在歌羅西書不是指除掉惡行、多行善事,成為聖潔的人,因為「新的人」不是個別的人而是群體   新的團體,意即「在這新的人裡並沒有希臘人和猶太人、受割禮的和沒有受割禮的、化外人、西古提人、奴僕和自由人,惟有基督是一切,也在一切之內。」。但是,從個人層面來理解「穿上了新的人」尚算容易,但如何從群體層面來理解這個詞呢?除掉惡行,是否就能成為新團體中的一員?

如果我們繼續看歌羅西書三章的後面經文,我們看見保羅其後列出了一系列惡行與善行的名目(3:5,8,12-14)。如果我們稍微探究一下當時聖經的文化背景,就會發現保羅這裡所提到的惡行和善行是有特別所指的,「淫亂、污穢、邪情、惡欲和貪心(3:5)以及憤怒、烈怒、惡毒和毀謗 (3:8-9)」是當時時代對外邦人惡行的普遍說法。而善行(「慈悲憐憫、恩慈、謙卑、謙和、忍耐......彼此寬容,互相饒恕 愛 3:12-14)卻是基督徒群體努力創建的根基。

如此,我們就會明白除掉惡行成為「新的人」之間的關係。我們若脫離外邦人的「惡行」,去「敬拜真神」就能成為新的團體。我們不可說謊、憤怒,反倒要彼此相愛,互相饒恕,我們要努力進入合一,在耶穌基督十字架的死上, 無論是外邦人、希臘人、化外使萬有與神和好(1:20)。我們強調的不再是自己以往的標記,我們強調的是在愛與寬恕中成為「新的人」。

願新的一年,我們穿上的不只是新裝,要知道我們期盼的不只是寓意上的「新」,更加是團體上的「新」。我們不僅要新年新裝新氣象,我們更要新人新心新形象。

李杰傳道

2023年1月15日

2023年1月8日 牧者家書

另類的競賽

1896 年希臘雅典舉行奧林匹克運動會,自此全球四年一度的最具國際化、多元化且象徵和平、友誼、團結、進步又融合歷史教育、文化、藝術、政治、經濟、科技、娛樂倫理等議題的盛會崛起。古希臘人創造了週期性的各種競技項目,同時制定公平競爭的遊戲規則,要求參賽者充分發揮個人的體力、毅力和智慧。古代奧運會不僅擬定了各種規章及禮儀,對運動員亦有特殊的要求。既不可以有案底,也要求賽前有起碼十個月以上的訓練。所以參賽者曾接受那種訓練、訓練多久是參賽資格的必要條件。

然而,這個要求對於今天的我們聽起來就有一些莫名其妙,競賽的目的不應該是以結果來決定嗎?參與者只要在競賽中勝出,和曾經接受哪種訓練又有什麼關係呢?要明白這個問題,我們就需要知道當時希臘人對競賽的理念。對古希臘人來說,競賽不單與別人爭競,更是與自己爭競,勝過自己,才能控制自己的情慾。所以,競賽其實是一種宗教儀式。

此外,奧林匹克運動會更要求運動員在評審員面前接受一段時間的訓練,以防在其中作弊。當時奧林匹克運動場的大門入口的地方擺放著一排石像,此石像並非是各項運動的記錄保持者,而是參與作弊者的人像,目的就是以儆效尤。

保羅書信讓我們看見保羅在多處採用競賽的比喻,包括腓立比書 3:13-14「弟兄們,我不是以為自己已經得著了;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向著標竿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穌裏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其中競賽的對手是誰?我相信指的不是神,也不是撒旦。那是不是其他使徒抑或與未信者爭競呢?提摩太後書 2:5,保羅又說:「運動員在比賽的時候,不按規則就不能得冠冕。」,我們要留意保羅在這裡強調的得勝是以按規則為前提的。我們再看看哥林多前書 9:24-27,「你們不知道在運動場上賽跑的,大家都跑,但得獎賞的只有一人?你們也要這樣跑,好使你們得著獎賞。凡參加競賽的,在各方面都要有節制,他們不過是要得會朽壞的冠冕;我們卻是要得不會朽壞的冠冕。所以,我奔跑,不像無目標的;我鬥拳,不像打空氣的。我克制己身,使它完全順服,免得我傳福音給別人,自己反而被淘汰了。」,由此我們看見保羅告訴我們競賽的真正的目的是要「叫身體為奴服我」。

因此,腓立比書 3:14,保羅害怕的不是別人奪去他的獎賞,真正的原因乃是自己勝不過慾望而拿不到獎賞。這樣我們就會明白為何保羅要在監獄中用競賽的寫信了,保羅甘願為神受苦,不是要勝過別人,乃是要勝過自己,藉著將僅有的全部獻上,榮耀歸神。

我們從保羅身上看見另一面事奉的真義,事奉的目的是要勝過自己的慾望,將榮耀歸給神,神給我們的獎賞是他人奪不去的,但是我們的慾望卻會讓我們忘記事奉的是誰?新的一年,邀請大家來一場「讓身體服我」的事奉競賽!

李杰傳道

2023年1月8日

2023年1月1日 牧者家書

更新與立約

今天是今年的第一個主日,今天的主日有多重的意義。首先,這個主日是在顯現節後的第一個主日,顯現節是一個固定的節日—在每年的一月六日。在東方教會,把顯現節當做與聖誕節一樣的尊重。

顯現節的第一個主日,同時也是紀念耶穌受洗的一個主日,耶穌登上歷史的舞台,就從祂受洗的這一刻開始。耶穌在這個時候受洗,是有很重要的意義。一方面耶穌雖然接受施洗約翰悔改的洗禮,但並不代表耶穌需要悔改,而更重要的是,耶穌認同施洗約翰洗禮的行動。另一方面,上帝通過洗禮,宣告耶穌的身份——「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

受洗跟立約是有密切的關係。古時候的以色列人,亞伯拉罕與上帝立約,有割禮作為立約的記號;後來他們形成一個民族以後,他們用獻祭當作與上帝立約的記號。他們在飲食上,也有他們與上帝立約的記號。

十七世紀的清教徒從中掌握了一個領受上帝恩典的途徑,就是強調信徒以不斷更新與上帝所立的約,來重建與上帝的生命聯繫。當時不少信仰虔誠認真的信徒,在每年生日時都會寫下一篇與上帝重新立約的禱文,表達再次徹底委身。其目的是定期承認並悔悟自身的失敗,認識到個人沒有去負責任地活出上帝與我們所建立的關係;再者也是肯定上帝的信實和寬恕,深信祂再次以無條件的愛接納我們;第三更是深信上帝大能的愛和恩典,能幫助我們成就重新作出的委身和奉獻。

所以,每到一定的時候,重申我們所立的約,是要幫助我們,讓我們生命有一個新的節奏,調整我們的方向,看看我們是不是走偏了?我們是不是需要回到正確的位置?

約,是讓我們再次被提醒,過去的已經過去,但是我們現在就要有一個新的開始,透過立約,不斷更新我們。為什麼要在團體裡面立約呢?因為透過立約,也更新我們的團體。

今天上帝再次呼召我們聚集一起,更新這份與上帝與人所立的聖約。來吧!讓我們憑信心和決心,再次將自己獻給上帝,成為聖潔的活祭,以生命榮耀基督!

李杰傳道

2023年1月1日

2022年12月25日 牧者家書

普世歡騰

將臨期的終點就是迎接耶穌的誕生。在第四枝將臨期蠟燭點燃後,就會點上燭環中間的白色蠟燭,代表著基督的真光臨到世界,就在這天晚上迎接救主降生的平安夜。

羅馬教會於三三六年十二月廿五日開始正式慶祝聖誕節。當時正值君士坦丁皇帝在位,他要使基督教成為帝國的有效宗教。於是,一些人推測,選擇這個日期是有削弱既定的異教慶祝活動的政治動機,因為那日期本是異教活動之時。羅馬皇帝以十二月廿五日作為慶祝聖誕的日子,具有現實的考量。某些學者甚至認為,耶穌出生的日期是在早春,與紀念他復活的節日比較接近,而與聖誕節的日期無關。

耶穌真的是在十二月廿五日出生的嗎?目前的證據表明,在公元三世紀的基督徒教父之間,已經有認為馬利亞是在羅馬曆法三月底(即猶太曆法四月初的逾越節期間)受孕的看法。故此,早期教會雖然對於耶穌的確實出生日期沒有明確的表達,但公元四世紀羅馬政權把聖誕定於十二月廿五日時,顯然是有考慮當時基督教會的想法,而不是僅僅作出一個政治考慮,隨便拿一個異教節日來用。

聖誕節總是個很弔詭的節日,明明是二千年來教會年曆中用來紀念神的兒子耶穌降世的日子(其實耶穌也不是十二月廿五日出生),但很多不信耶穌的人都自然形容這是「普世歡騰」的日子。這地球上慶祝聖誕節的人,不少都是非基督徒,甚至反對基督教的人也會歡度慶祝。

全球很多人──包括非基督徒──每年聖誕節都會佈置一番,有聖誕樹、燈飾、公司派對、聖誕大餐,親朋見面開心互祝 Merry Christmas,又互送禮物,寄聖誕卡到遠方。商場爭相耀武揚威,年年皆有美麗奪目的擺設,到處播放聖誕經典歌曲,甚至有些城市有聖誕市集(Christmas market)的傳統,以及市中心的聖誕樹亮燈儀式。

其實基督徒不需要介意聖誕節被「商業化」。事實是聖誕節所代表的歡樂深入民心,而這社會(包括西方社會和香港)本來就是商業化而已。即便在一些人口中並不承認耶穌,但是祂的誕生為世人帶來了歡樂和盼望是這些人內心的的確確存在的,耶穌的福音早已成就了一個悠久、跨越文化,且深入民心的喜慶傳統。那些不信耶穌但習慣慶祝聖誕節或喜歡感受聖誕氣氛的人,雖然在認知上不確認耶穌帶來盼望,但其實已經以行動確認了這福音,只是他們不是以言語或知識表達,而是以身體表達罷了。

無論如何,在這個普天同慶的日子裡,已經信了的還是未信的人,願耶穌的降生,帶給你平安和喜樂。

李杰傳道

2022年12月25

2022年12月18日 牧者家書

平安

在將臨期第四主日,我們燃點將臨期燭環上的第四支蠟燭,稱為「平安之燭」,我們在禮儀中透過燃點蠟燭,提醒我們基督的光將降臨到世上,要照亮坐在黑暗中死蔭裏的人,並把我們的腳引到平安的路上。

「平安」(Shalom)一字對希伯來人(甚至基督徒)來說是耳熟能詳的用詞,是朋友相遇彼此問安時常會用上的問候語,但原來「平安」(Shalom)這字不單有中國人「出入平安」事事暢順之意,更蘊涵「因有一位可信任的君王管治社會而帶來百姓安居樂業」的意思。

流光歲月,經歷過這些年愈見嚴酷的全球生態、愈見動盪的國際局勢、愈見關係破裂的本地氛圍,比起聖誕節的普天同慶,可能將臨期的眾生等候更加贏得人心共鳴,這對於大家來說應該不難接受。在這以假為真、以黑為白的混沌世界裡面,在欺壓逼迫和戰火兵燹之間,人類社會都在等待公義、等待自由、等待和平、等待光明。一年在等,兩年在等,上百上千年在等,就像猶太人在離散與壓迫之中等候彌賽亞一樣。

只不過,等待將臨的猶太人,最終不是人人都相信耶穌就是宣告被擄的得釋放、瞎眼的得看見、受壓制的得自由的那一位。事實上,即使今天等待著得釋放、得看見、得自由的人,也不一定能明白,當年大地迎接那新生王之時,當那將臨的終於到來之時,為何那榮耀的寶座只是一個卑微的馬槽;華麗的冠冕,原來是荊棘所造;那成就救贖之路,是要背著十架去走。

將臨期是對離開黑暗的盼望,教我們想到追隨基督的使命,就是主所教訓信徒要在世上作鹽成光,憐憫關懷世上受罪惡欺壓傷害的弱勢群體。我們這些期待耶穌基督來臨及再臨的基督徒,是否能效法基督耶穌的母親瑪利亞那般,在地上面對屬世和屬天國戰爭的張力中,仍能跨越恐懼、擔憂與愁煩,專心順服,領受上帝在二千多年前已為我們預備好的那「上好的福份」,成為「有福的」人呢?願我們都能由衷地相信基督就是那賜人出人意外之平安的主,並得着從他而來的平安。阿們。

李杰傳道

2022年12月18日

2022年12月11日 牧者家書

喜樂

我們進入降臨期的第三週,這個主日我們會發現燭台燃點的蠟燭是粉紅色的。這隻粉紅色的蠟燭既喻示耶穌基督降生的日子進入第二階段,上主降生的日子更加近了,從紫色到粉紅色,是讓焦急盼望的心藉著粉色得以緩解。除此之外,粉紅色的蠟燭也是要告訴我們,它象徵這個主日主題的特別性——喜樂。

「喜樂」在今天並非是一個容易傾談的話題,因為我們今天的生活環境似乎無法與喜樂連結一起。我們被疫情、戰爭、社會關係的衝突、經濟不斷下滑持續影響著。雖然疫情的政策在不斷放寬,但染疫的數字卻仍然不斷飆升。雖然戰爭沒有在我們身邊發生,但是透過電視播出的畫面,戰爭的硝煙和死亡,家庭流離失所,痛哭流涕無法不讓人觸目驚心。與此同時,經濟在下滑,我們可能隨時被通知要凍薪、減薪甚或失業,我們無法處在一個安穩的狀態。再者,雖然社會運動停止了,但是影響從沒有停過,上一代與下一代,同輩之間的關係仍待修復,甚至可能沒有機會再修復,因為不斷有人帶著關係的裂痕移居他方,離開的人有遺憾,留低的人也遺憾。生活在這樣的日子中,帶給我們的似乎更多的是負面的情緒,這種情況下講喜樂如同空中樓閣,遙不可及。

但是我們需要留意的是,基督徒所講的「喜樂」其實並非是一種情緒,基督徒所講的「喜樂」其實是恩典,是神給我們的禮物,而這個禮物就是基督耶穌的降生。我們喜樂不是單純的因為基督耶穌的降生這一好「消息」而喜樂,而是因為祂的降生真的帶給我們生命的救贖,真的幫助我們從罪中脫離出來,不再受罪的轄制。我們喜樂是因為生命真的得以轉變,我們喜樂是因為我們真的可以活出喜樂的人生。即使環境會給我們帶來不同的變化,負面的效應,讓我們面對苦難、挫折、失敗、沮喪,但是我們仍然可以在這些情緒當中有喜樂,因為我們有耶穌基督,祂在我們生命中存留盼望。以前的人生是外在的人生,我們被外在的事物影響,我們受自己的情緒影響,但是現在的人生是內在的人生,因為有上主差派的聖靈在我們裏面活著,祂讓我們的生命有信心,有力量,有盼望,這些是喜樂的源泉。

所以,在降臨期的第三個主日,在「喜樂」這一主題下,讓我們可以再次默想。讓我們被外界所影響的心可以重新扭轉,繼續朝向基督,看見盼望,領受喜樂!

李杰傳道

2022年12月11日

2022年12月4日 牧者家書

悔改

今天是降臨期的第二個主日,意味著在兩千年前的今天主耶穌基督降世的日子又近了。如果我們身處耶穌的年代,面對上主的降臨,我們又是以何姿態迎接祂的到來呢? 

這個主日我們會繼續點燃燭台上的第二隻蠟燭,在教會年曆中這隻蠟燭通常喻示將降臨期第二個主日的主題—「悔改」。講到悔改,可能大部分弟兄姊妹會覺得非常嚴肅和沈重,但悔改真正的目的不是要我們數算自己的罪和過犯,要我們在主面前承認自己是多麼的不堪,如此做並非是上主要我們悔改的本意。悔改的目的是回轉,讓我們偏離朝向神的路重新歸正。就如福音書中記載的東方三博士一樣,當他們發現耶穌那顆明亮晨星就是帶來救贖的上主時,他們決定回轉方向,朝向明星追尋。

悔改就是為了讓我們回轉方向,從朝向黑暗轉向光明。黑暗是我們恐懼、沮喪、無力的原因,我們在黑暗中容易否定自己,拒絕他人,不願意定睛在主的身上,因為主是光,當我們處在黑暗的時候,我們就害怕光照亮我們,將我們的軟弱和不堪顯露出來。但是耶穌基督的降生卻要告訴我們,祂來不是要審判我們的罪,而是要赦免我們的罪,祂來不是要我們因自己的過犯恐懼絕望,祂來是帶給我們力量和希望。只要我們願意踏出朝向祂的一步,我們的黑暗就會被祂的光所驅散,我們的生命因此就會得到改變,我們與自己與他人的關係就會得到改變,我們生命的方向就會得到改變。

悔改的目的是回轉,而回轉的目的是改變,改變的目的則是讓我們因著耶穌基督,生命變得更豐盛。讓我們知道經歷上主之後,生命的改變是何等的奇妙。

所以,我們需要不斷悔改,藉著每次的悔改重新與上主相遇,我們會發現每一次與主相遇都將成為我們生命的轉折點。降臨期在教會的傳統節期中表示新的一年的開始,這個開始從悔改—回轉—改變—相遇開始,我們的生命藉此再次更新,並得以豐盛。盼望我們在這段時間能夠省察自己,重新悔改在神的面前。在紀念主降臨的日子裡,與上主的關係再次親密。

李杰傳道

2022年12月4日

2022年11月27日 牧者家書

將臨期意義及禮儀(

2.信徒的禮儀生活: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

李杰傳道

2022年11月27

2022年11月20日 牧者家書

將臨期意義及禮儀(一)

將臨期Advent 取自拉丁文Adventus,意思是「來到」或「駕臨」,乃教會慶祝基督降臨──聖誕──的「準備期」與期待基督再臨的「等待期」。

聖誕節前四個星期就是將臨期的開始──由最接近11月30日之主日算起直到聖誕節。在這段期間,基督徒都會帶着期待和喜悅的心情作準備,迎接主耶穌基督的降生。在西方教會傳統裏,將臨期正是教會年曆(Church Year)中的第一個節期,預備人的心敬候主耶穌的降誕。

將臨期作為準備期,因為基督徒在這節期中,既要預備自己的心靈迎接聖誕,也同時為基督的再臨作準備。基督徒相信人的一切希望,只有在基督裏才得到滿全;我們的存在,我們的生活,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使「主的國成就在地,如同成就在天」。

既然將臨期是教會對基督降臨世間的期盼,而教會作為崇拜上帝的中心,故此將臨節又被形容為「以崇拜為主導的教會敬拜之旅」。從將臨期第一主日起,到聖誕節前的主日作為結束,共四個主日,教會都會在每主日裏,逐一將舊約先知對彌賽亞降臨的預言,到天使向伊利沙伯和馬利亞報喜訊,宣讀出來,使信徒再次認識和認信基督的身份和祂降世為人的使命:祂是「全能的上帝、永在的父、和平的君」,祂到世上來是要把百姓從罪惡中拯救出來,從黑暗中走向光明。

將臨期可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由將臨期第一主日至12月16日。這段時期具有強烈的末世觀,就是基督隨時駕著榮耀再臨。因此,信徒應當時刻抱著信德、望德和愛德,事主愛人,為天國的降臨,醒寤禱告,謹慎言行,為救主隨時要來施行公義的審判,做好準備。

第二階段是由12月17日到12月24日。這時期教會一方面展望基督的再來,另一方面預備慶祝「救主降生」。這慶祝並非是一種週而復始的主觀懷念,而是客觀和具體地,就在此時此地,藉聆聽上主的聖言和參與上主的聖事,重新體驗基督的降生,和祂救贖世界的工作。整個節期都在透過崇拜中的禮儀,「重演」上帝的救恩如何發生在人類的歷史裏。

鑒於聖誕節日趨商業化和世俗化,近年來不少非以禮儀生活作為主導的教會,都嘗試尋回將臨期的意義,以幫助信徒專注於道成肉身的主耶穌基督在人類歷史中的重要位置。

在禮儀的表達上,將臨期歌述崇拜是早於將臨期第一主日進行的,通常在主日前的黃昏或晚上,其主題是「從黑暗到光明」,藉經課、聖詩及禱告,把將臨期第一階段的主題呈現出來,提醒信徒要脫去暗昧的行爲,穿上光明的盔甲,在預備自己慶祝聖誕的同時,也要活出光明的生命,等候基督的再臨。

至於將臨期的四個主日均有其獨特的主題。一般來說,將臨期第一主日是提醒信徒「醒寤」:留心,時常作好準備,因為基督甚麼時候來到,我們不知道。

第二主日則強調「悔改」,信徒務必學習真誠祈禱,忠實聆聽上主的話,在愛德中日漸成長,讓「道」(聖言) 成「肉身」(有血有肉的生命)。

第三主日則讓信徒懷著「喜樂」的心等待,以至我們能活出上主的福音:主的日子近了,我們必須作好準備,迎接祂的來臨。

第四主日是要表達「以馬內利」的信息──主與我們同在,並思想聖母馬利亞的芳表──她欣然接受上主的召命,在生活的崗位上,履行上主的聖意,這都值得每位信徒效法的。

香港聖公會禮儀專責委員會

李杰傳道

2022年11月20日

2022年11月13日 牧者家書

長者--教會的珍寶

教會這些年一直被房屋漏水問題所困擾,除了陰天落雨要查看水浸問題,長年漏水更加令教會牆身和天花板油漆不斷剝落。這不但嚴重影響了會堂的美化和氛圍,也損耗建築壽命,增加維修費用,令教會每年增添不小奉獻負擔。

教會數次與樓上溝通都無法解決根本問題,唯有將整件事交託於神。神真是聽禱告的神,今年八月忽聞樓上更換業主,正欲全面裝修,教牧和執事商討此乃絕好機會,期望透過與新業主溝通,可以令教會常年漏水的問題徹底解決。非常感恩,在聯絡與溝通之下,樓上住戶裝修完畢,我們在這段時間觀察教會已經不再漏水,多年的困擾終於解決,實乃神的恩典,感謝神的護佑,回應教會的需要。

而更加值得感恩的,整個過程有許多弟兄姊妹願意按著神給他們的恩賜在其中幫手協助,有給專業律師意見的,也有幫助修補牆身的!相信參加主日崇拜的弟兄姊妹已經發現教會有一半牆身重新髹過。這是幾位弟兄這一個星期來從早到晚忙碌的成果,預計下個星期整個會堂會給大家煥然一新的面貌,讓大家更能在新的環境裡經歷神聖、聖潔的上主同在。

來到荃灣堂事奉以來,看見許多弟兄姊妹真的將教會當成家一樣看護,實在感動不已。但是感動之餘,也略有感傷,時光流逝,弟兄姊妹從年少到年中再到年長,原本身強力壯的弟兄姊妹隨著歲月逐漸年老,開始行動不便,回來崇拜成為一種奢侈,再加上荃灣堂又有一層樓梯,更變成許多長者的障礙。雖然很多長者有心想回來崇拜,但是又不願成為教會的負擔,唯有選擇在家中待著。久而久之,弟兄姊妹之間就沒了聯絡,再有消息的時候,可能已是返天家的通知了。教會對長者的關顧雖然從沒有停過,但是這是遠遠不夠的,真正的關顧還是來自神的話語和團契的關係。

教會原本期望申請電梯可以解決這一問題,但也因諸多原因不得不擱置。如何讓老中青都可以安心回來敬拜神,過美好的團契生活一直以來是我的禱告負擔。

近來,疫情和移民潮的影響,香港經濟持續低迷,很多生意無法持續下去,舖頭紛紛關門倒閉,教會樓下幾個地鋪有的易主,有的一直等待出租就是很好的明證。看見樓下出租轉讓的廣告,我都在和神說,主啊!如果地下舖頭可以作為教會的副堂,長者回來不用攀高爬低,既可以和大家一起崇拜,又能彼此關心,那就好了。雖然我知道我的想法可能有些不太實際,但是相信神會聆聽我的禱告,按我意想不到的方式應教會的需要。

每一間都會經歷老年化的階段,這些長者曾經是教會最熱心,最擺上的弟兄姊妹,當他們把事奉的棒子交給下一代的我們時,也盼望神能給我們能力和感動,讓我們也能看見他們的需要,齊心為他們提供適宜的環境,可以令他們能夠安然地敬拜神,與主親近。盼望弟兄姊妹一起為教會長者事工禱告,求神帶領,誠心所願。

神說:在末後的日子,我要將我的靈澆灌凡有血氣的。你們的兒女要說預言;你們的

少年人要見異象;老年人要做異夢。(使徒行傳 2:17)

李杰傳道

2022年11月13日

2022年11月6日 牧者家書

「得人如得魚」這段新約聖經的記載幾乎信徒人人皆知。尤其對於那些剛剛歸入主內的弟兄姊妹,這段聖經一定會在初信栽培時被告知這是主耶穌基督給我們新的人生很不一樣的應許。我想很多初信的弟兄姊妹在信仰懵懂之間半推半就的接受了神這樣的應許。

為什麼說「半推半就」呢?因為「得人」這個理念,在人的心裡尤其在中國人的文化裡並不是特別重要。中國人的傳統提倡「各掃門前雪」、「非禮勿視、非禮勿聽」,在這種傳統文化下,與他人的相處,中國人喜歡「貌似神離」,凡事「點到即止」以達到「君子之交淡如水」的人際關係。這樣的關係,大家覺得最安全,不用負責任。

然而,一旦關係深入一些,中國文化又進入另一個極端,譬如「為朋友兩肋插刀」、「一條繩上的螞蚱」這樣的理念又可能讓我們失去理性,不分青紅皂白偏向一方。

因此,「得人」在中國基督徒心裡,是有選擇性的。選擇想得到的「人」,忽略不想得到的「人」。想得到的得不到就會失望,想得到的得到了,但是因為其他因素又失去,就會很受傷害。

這就是我說的很多初信的弟兄姊妹對於「得人如得魚」的應許半推半就的原因。因為中國人喜歡關係中的「共融」,而不是「團契」。「融」可能有點中國哲學或佛學意味,例如「圓融」等觀念。「融」畢竟只是我們華人信徒所嚮往的,信徒融洽相處是何等美的事。可是,「融」只能表達一種弟兄姊妹間的和諧景況,而沒有深向指涉團契的根基。

神學家潘霍華的《團契生活》一書,德文“Geminsame Leben” 可以英文直譯為“common life”。我們便要追問:信徒有什麼共同之處使我們能活在一起?那就指涉到一個更深層的基礎。正如英譯本提醒我們,那共同之處就是那「道」:“life together [gemeinsame Leben] under the Word”。要特別注意“Word”不同“word / words”。後這指聖經,前者卻指基督。基督將兩下合而為一(弗 2:14),祂是我們 的復和,是我們生命乃至生活的中心。只有基督才能使我們活在一起。

正如基督對我們所說:「我在他們裡面,你在我裡面,願他們能完全合一,好讓世界知道是你差派了我,也知道你愛他們,就像愛我那樣。(約 17:23)」,基督的群體就是為他人而活的群體,在團契中,我有著你、你有著我。但是這個「有」不是擁有更不是佔有,如果心中只掛著擁有對方,我便會控制他人,以達目的,便會給團契很大的傷害。這個「有」是指共同的根基--耶穌,祂連結我們,讓我們可以越過表面的關係,敞開自己的生命,讓生命在彼此敞開中更為豐富。

李杰傳道

2022年11月6日

2022年10月30日 牧者家書

屬靈的家

疫情起伏不定,很多弟兄姊妹在生活上即便已經非常小心翼翼,仍然難免「中招」。這個星期教會就收到兩個家庭染疫的消息,雖政策限制,無法親身前往問候,但是感恩可以借助網絡通過視頻與兩個家庭見面聊天,以作彼此關顧。

網絡視頻雖然在今天給我們帶來很大便利,但是技術上仍然有很多問題有待改善,尤其是小組式的傾談,大家一旦想要暢所欲言,就無法聽見彼此的聲音。無奈,只能在極力控制之下,你一言我一語地勉強達到分享信息的目的。但是關心的問候,誠摯的情緒難免就大打折扣,團契的氛圍也無法彰顯。

不過好在大家已經非常熟絡,不會因為氛圍而不願意分享,分享中方知原來大家對於疫情早已豁達。醫療技術的改進,令到病毒對人體的影響大大減少,兩個家庭的中招徵狀都只是輕微的喉嚨疼痛,流鼻水和偶然咳嗽而已。因此,雖然不幸染疫,但是早已不復以往愁雲慘淡,憂心忡忡,反而心態非常樂觀,猶當休假安息,緩解工作壓力。看見他們談笑風生的樣子,實在為他們在主裡感恩。

星期五教會祈禱會再次為這兩個家庭,分享中赫然發現疫情已經伴隨我們三年有餘,感嘆之際,卻也發現弟兄姊妹對於疫情雖然仍然無可奈何,但是平安穩妥的心早已經勝過疫情的滋擾。無論是中招的弟兄姊妹,還是暫時倖免於難卻也早已無懼預備可能中招的弟兄姊妹,能夠有如此心境,我相信和信仰帶給我們的動力是分不開的,神話語的安慰,團契的支持幫助我們軟弱的心得以力量。

我們常常談信仰,很多時候是思想式的探索,但是疫情侵襲,讓信仰不再離地,成為生活實際的需要,在行動上現時反而能更好的實踐。我們會發現屬靈的家原來是如此重要。

談到屬靈的家,這個主日也有特別的意義,本主日是樂道會聯合浸禮的日子,浸禮是教會的大日子,讓我們看見神的作為,看見神讓得救的人不斷地加在教會裏面。雖然疫症想要阻斷福音的工作,但是我們看見神依然按著祂的計劃將祂的兒女領回家中。

這次浸禮我們感恩有一位姊妹——陳潔鳳受洗歸主,和彼得的三次不認主不同,陳姊妹三次歸信都被一些原因阻攔,但是仍然阻攔不了姊妹服事主的熱心,這次終於如願以償,願祝福的靈住在她裡面加倍地感動她,讓其可以加倍地榮神益人。姊妹熱心如火,這段日子將全部的時間投身在教會服事上,姊妹如此事奉,相信與其願望有關,期望她的服事被主看見,可以感動她的丈夫,兒子一起歸信耶穌,蒙主祝福。我們也為其願望切切為其夫其子向神禱告。

雖然疫情限制,我們不能所有人一起前往,但是我鼓勵弟兄姊妹一起在網上見證姊妹的受洗,讓她從一開始就感受到屬靈的家人對她的愛和支持。

李杰傳道

2022年10月30

2022年10月23日 牧者家書

讓教會開花結果

曾經讀過一本關於教導主日學的書,書名是《寫給忠心能教導別人的——基督教教育文集》。書的作者是大家眾所周知的鮑(會園)師母——鮑許冰清,鮑師母曾歷時四十二載,面對無數困難和挑戰,憑著祈禱和等候,經歷不同同工齊心合作,最後靠著神賜下的信心為教會出版了一套由嬰兒到成人版的聖經課程。

今天許多教會正面對主日學日漸消弭的景況,教會一方面沒有足夠的老師,也無法找到合適的老師;另一方面參與主日學的會眾——特別是幼兒和青少年更存在著課堂秩序和信徒流失的問題,每一樣都令教會的牧者和部門領袖沮喪和泄氣。而鮑師母的這本書就是寫給像以上情況的教會信徒、領袖、主日學導師和基教部部長這些弟兄姊妹的,鮑師母的書沒有諱莫如深的理論,每篇文章簡潔明瞭,以期幫助我們在主日學和聖經教導上重新校正事奉的心志。

總結鮑師母書中的主旨,她認為成功的教會,並不以人數多少,事工大小來衡量,而是這間教會是否重視對神話語的教導,讓人藉著神的話語,生命得以改變。就像主日學老師,雖然在事奉上是默默無名,其他會眾崇拜的時候,老師們卻在教導一眾學生,散會之後又要自己抽時間去聽牧者的教導,辛苦卻不為人所知。但是鮑師母卻勸勉我們,告訴我們,老師在學生面前,是代表神,雖然默默無名,不為他人所知,但是卻是一個尊貴的事奉,雖然微小但尊貴的事奉,惟有謙卑卻渴慕聖工,願意犧牲向神委身的僕人才能承擔。

主日學學生需要栽培,老師同樣需要裝備和支持,不然就很容易在事奉上耗盡自己,事奉得不到喜樂,栽培可能也收穫甚微。所以主日學老師需要在靈性上充實自己,讓教學成為自己的享受,而不是負擔。雖然主日學的事奉充滿困難,卻沒有風險,只要堅持,就一定可以建立屬靈的生命。

最後,書中有一則故事一直激勵我,故事是播道神學院院長郭文池牧師對鮑師母的回憶,那時郭文池牧師還只是一間小的堂會傳道人,在一次開會結束後,本欲匆忙趕回教會的他聽見有人叫他,而叫她的人正是鮑師母。

鮑師母對郭牧師說:「文池,我只想有一句話跟你說,神安排你在一個細小的堂會作牧養的工作,你要努力完成神的託付,有一天,這細小的園地是會開花結果的。」。

師母的話感動牧師,也感動著我,盼望這話語也可以感動你/妳,神安排你/妳在荃灣堂,盼望你/妳在這細小的園地,忠於神的託付,讓荃灣堂可以被屬靈的話語澆灌,開花結果。

李杰傳道

2022年10月23日

2022年10月16日 牧者家書

教會花藝佈置

前一段時間,在一次主日崇拜的時候,我偶然提及本堂主日崇拜鮮花位置的擺放問題,從那時起就一直想和大家聊聊教會花藝的主題。教會為何擺放鮮花,是為了效法世俗的審美眼光還是另有原因?鮮花除了為講台添加色彩,美化講台,是否還有其他意義?建道神學院跨文化部兼任及儲備講師潘凱玲傳道曾在她的文章裡就教會擺放鮮花的意義做以下總結:

在《聖經》創世記第一章告訴我們,上帝設計和創造宇宙萬物,祂看這一切所造的都「甚好」(和合本)。我們若仔細觀察各種生物,就發現上帝是一位藝術創造者,祂構思與創造是多麼細緻和富有創意。

教會年曆的核心是關於基督出生、被釘十架和復活等事件,我們稱為上帝救恩的奧秘,藉耶穌基督完成這拯救行動。教會選用的花材除了配合節期,花材也具有不同的象徵意義,例如白色百合花象徵永生、天堂的福氣;馬蹄蘭象徵純潔、無罪。

教會擺放鮮花,是一份具生命的禮物,是信徒的奉獻,表達我們對上帝的感謝。

基督的受苦和復活,打開了世人到上帝那裡去的一條新途徑,並且賜給凡信祂的人新生命,而這生命是持續不斷成長的生命。

以上幾點,我們看見教會花藝的意義是以花表示對神的讚美、尊崇和敬禮。鮮花的點綴襯托讓聖台成為我們的焦點,如果我們混亂秩序,讓花卉喧賓奪主成為聖台的焦點,我們就無法看見神在讀經、禱告、講道中的臨在與行動。教會的鮮花除了襯托,也表達教會的禮儀和神學,因此教會應當盡量避免使用在花店裡已經插好的花卉,因為商業性的現成品未必可以乎合禮儀的精神。盼望我們能夠一起檢視教會花藝的佈置是否符合以上的核心意義,在不斷的更新中,齊心敬拜,蒙神悅納。

李杰傳道

2022年10月16

2022年10月9日 牧者家書

如果今天有人問我們什麼是我們人生最難改變的東西?不知道大家會有怎樣的回答?我的答案是習慣。習慣不但影響我們的生活方式,更會影響我們的習性,轉變我們的品格。中國有句古語: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就是最好的表達。

在使徒行傳的一開始,耶穌告訴使徒將要受聖靈的洗,使徒聽完之後,問耶穌的不是要他們受聖靈的洗的目的是什麼?反而是問耶穌復興以色列國是什麼時候?使徒如此反應就是因為他們心裡養成的既定習慣,因為他們一直認為耶穌作為神的兒子是彌賽亞,而在他們的習慣中,彌賽亞降臨的目的就是帶領軍隊拯救以色列國。如此我們就會明白如何使徒忽視耶穌對他們的說話和吩咐,卻不斷地按著他們自己裡面的習慣去表達自己的觀點和做自己覺得對的事情。

本是使徒之一的猶大就是再明顯不過的例子,猶大作為使徒中的司庫一直兢兢業業管理財政,精打細算服事耶穌並照顧身邊其他使徒的衣食起居,我們看見他很少在使徒中表現自己,別的使徒在狂妄自大,覺得自己最大的時候,猶大卻甚少參與爭執,只是默默做事。除了財政緊張我們會看見他的出現,其餘時候,我們在經文中很少看見他。

然而,如此一個寧願默默無聞、兢兢業業的猶大,當他知道耶穌要上耶路撒冷被釘十字架的時候,他對耶穌作為彌賽亞的習慣性想法開始變得無法認同耶穌對自己的預言。對他來說彌賽亞應該是用神蹟奇事讓世人降服在祂腳下才對,怎麼可能會被世人釘在十字架上呢?

習慣性的想法竟然令猶大轉頭與法利賽祭司聯手,期望通過聯手去強逼耶穌改變被釘十字架的想法,他的習慣變成他的固執,也成為他走向不歸路的主因。

那今天的教會呢?疫情的肆虐對今天的我們,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都帶來巨大挑戰。我們的教會生活更是如此,以前會眾的牧養全部由牧者負責,現在卻因為疫情, 無法見面或者太少見面,牧養果效大打折扣。很多家庭一方面擔心疫情無法參與教會生活,另一方面仍然習慣性認為靈性生活由牧者負責,互相矛盾之下,屬靈生命得不到成長,家庭開始出現不同問題,如果我們想要尋找問題的根源,我們就需要正視我們對教會慣有的看法。

教會需要改變,這個改變不單是群體敬拜的模式,更需要會眾改變慣有的思維。而復興家庭牧養就是今天教會所要思考的,如何從由牧者一人承擔牧養轉變成自己承擔在家庭的靈性角色,由只有在教會才有上主轉變成主在家庭中重新掌權,這實在需要我們改變自己的慣有思維。如果弟兄姊妹能夠以家庭為小組,不同區域連結不同家庭組成團契,互相支持,攜手同行,相信無論疫情如何,政策如何,都無法讓我們與主基督隔絕。唯有如此,主才能真正在我們生命中執掌王權,引領我們的生活。

李杰傳道

2022年10月9

2022年10月2日 牧者家書

公禱的作用

主日崇拜中,我們不難留意到主席會有很多機會帶領會眾祈禱。譬如,敬拜開始前的禱告(始禮祈禱),敬拜進行時向神所做的認罪祈禱,奉獻完後的認獻祈禱以及其他的代求祈禱。所以,主席除了需要帶領會眾如何在秩序中更好地敬拜,更需要通過不同禱告表達不同心願。

因此,作為崇拜主席,首先需要知道的是敬拜中的每一次祈禱都是「公禱」,而非「私禱」。言下之意,主席的禱告並非是按著個人的想法做主觀性的禱告,公禱的性質應該是會眾一起用主席的禱辭向神禱告,主席一定要留意敬拜中的禱告不是要會眾聽你禱告,然後會眾機械地以「阿門」做回應。會眾的「阿門」應該是實實在在地認同你的領禱,通過阿門表達眾人同心向神所祈求的願望。如果主席的領禱太過主觀化,就無法令會眾產生共鳴,久而久之,敬拜中的禱告就沒有了同心合意的性質,主席講,會眾聽,各有各的心意,敬拜的果效自然就冷淡了。

主席在敬拜中的角色猶如領頭羊,既需要在台上有臨危不亂的氣勢,亦需要有方向有目的帶領會眾敬拜三位一體的神。而主席的領禱不單是引領會眾禱告,更是通過禱辭牧養會眾,讓會眾可以通過祈禱提升靈命,通過祈禱明白神的心意並按著神的心意為教會為他人為自己祈求,領禱可以拓寬會眾祈禱的視野和代求的範圍,讓會眾對祈禱有更深入的理解。

好的領禱是不易做到的,需要領禱者有成熟的屬靈生命,更需要恆常的禱告生活和禱告操練。更為重要的是,領禱者是否認真看待自己的屬靈事奉,是否明白事奉的神聖和寶貴。如果領禱者自己都矮化領禱,不覺得自己的領禱有何重要性,會眾自然也無法通過主席的領禱明白禱告的重要性。以下是我節選的一段公禱文,我們不如從中切實領受下好的公禱應該如何:

主啊!使我作您和平之子,在憎恨之處播下您的愛; 在傷痕之處播下您寬恕;在懷疑之處播下信心;在絕望之處播下您的盼望;在幽暗之處播下您的光明; 在憂愁之處播下您的歡愉;在赦免時我們便蒙赦免; 在捨去時我們便有所得;迎接死亡時 我們便進入永生。主啊 使我少為自己求,少求受安慰但求安慰人; 少求被瞭解 但求瞭解人,少求愛 但求全心付出愛。(節選尼布爾「求賜寧靜禱文」)

李杰傳道

2022年10月2日

2022年9月25日 牧者家書

讓福音主日成為福音主日

傳福音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們從福音書的記載看見耶穌訓練了門徒許久,才讓門徒去傳福音。而耶穌在差派門徒出去的那一刻,叮囑門徒的非但不是要求門徒滿載而歸,讓多少多少人聽見福音後就歸信耶穌基督,相反, 耶穌告訴門徒,如果有人拒絕他們傳福音,不要灰心和沮喪,只要在對方門口跺下腳上的灰塵就可以了。

耶穌之所以如此要求,並非不看重傳福音,而是告訴我們傳福音的真正意 義。在我們看來,我們可能更注重果效,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我們傳自然希 望對方聽,然後信。如果我們傳,沒人聽,也沒人信,繼續做還有什麼意義呢? 但是耶穌卻告訴我們,傳福音的目的絕非如此,我們傳福音的目的是在於「傳」,而不是讓人「信」。因為我們沒有能力改變人,真正改變人的是我們的神,是在人心裡動工的聖靈,是流血犧牲讓人得醫治的耶穌基督。而我們則是按著耶穌的教訓「傳」全備的救恩信息。

今天的社會講求效率,做了什麼?得了什麼?是事半功倍還是事倍功半? 通過大數據一分析,很快就能夠確定什麼值得做什麼不值得做?教會在大數據 時代下也不能免俗,因此,傳福音這種沒有果效的事情在教會中開始冷淡下來, 福音主日有其名,卻早已經無其質。對弟兄姊妹來說,福音主日只是多了一位 見證嘉賓,崇拜時間長了一些而已。而福音主日的目的是邀請未信的朋友參與, 卻無人提及,無人問津了。所以今天教會福音主日出現一種奇怪的現象,就是 一群已經信主很久的基督徒聽給未信的人預備的福音。

傳福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今天這個時代並非指沒人願意聽福音,而是 指沒人願意傳福音。耶穌說莊家多,但工人少,原來不僅是祂所在的那個時代, 竟然也應驗在我們這個時代。

願神興起我們,可以一起為神作工,收割莊稼,讓教會成為得救靈魂的糧倉。

耶穌叫了十二個門徒來,差遣他們兩個兩個地出去,也賜給他們權柄,制  伏汙鬼;並且囑咐他們︰「行路的時候不要帶食物和口袋,腰袋裏也不要帶錢, 除了柺杖以外,甚麼都不要帶;只要穿鞋,也不要穿兩件褂子」;又對他們說:「你們無論到何處,進了人的家,就住在那裏,直到離開那地方。何處的人不接待你們,不聽你們,你們離開那裏的時候,就把腳上的塵土跺下去,對他們作見證。」門徒就出去傳道,叫人悔改,又趕出許多的鬼,用油抹了許多病人,治好他們。(馬可福音6:7-13 和合本)

李杰傳道

2022年9月25日

2022年9月18日 牧者家書

主日崇拜的職事和禮儀(八)

一間堂會的主日崇拜,其設計是好是壞,是有標準可以衡量的。好的崇拜不單詩歌、禱文,講章、講(聖)台上的陳設,甚至禮序的項目,聖台的用品這每一樣都需要相互呼應,突顯主題。好的崇拜既揭示又隱藏,它引領與會者感受三位一體 神的臨在,又引領與會者願意深入探索聖父聖子聖靈的不同屬性。好的崇拜可以令與會者在踏入會堂的一刻,既能感受猶如聖殿的嚴肅莊嚴,又能感受來自 神的親切和親近 神的喜樂。

生活在信息化時代之下,我們對信息越來越抗拒,也越來越麻木。我們討厭思考,我們喜歡快速的感官刺激,能夠在最短時間激發我們的情感宣洩和釋放,我們就覺得是好的。

今天的崇拜好好,因為崇拜好搞笑;今天的崇拜好好,因為它令我哭了;今天的崇拜好悶,完全投入不了。我們會發現大家都是在用情緒來分辨崇拜的好壞,而今天的崇拜有沒有什麼地方令到我們對真理更了解了一些,或者今天的崇拜令我們與 神的關係更親密一些,這些反而不是我們今天所關注的了。在這種畸形的崇拜觀下,有一些教會為了迎合與會者,改用情緒操縱來帶領崇拜,在詩歌和禱告上帶入各人情感,刻意引導會眾的情緒宣洩,雖然與會者得到短暫滿足和釋放,但是對 神的認識卻越來越膚淺,分辨不了真理,也不懂得委身。而這一現狀正在引發教會危機,因為這導致成熟的領袖越來越少,而憑己意而不憑真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崇拜的人越来越多。

好的崇拜不是刻意操縱情緒,但是卻可以看見信徒在認罪時所表達的誠懇、感恩時的真摯,代求時發出的悲情、靜默時的滿足祥和,彼此握手時的相融,這等等的情緒並不是刻意的宣洩,而是因為崇拜時通過詩歌的表達、經文的內容,禱告的敬虔、講道的信息帶給人的觸動,是人最深處的宗教情操。

好的崇拜是 神與人對話的過程,這一過程在屬靈操練中形成了禮序,好的禮序對話分明,讓人在敬拜中,聆聽上主,回應上主。讓人明白如何向主讚美、感恩、祈求、認罪,讓人在聖餐、洗禮,赦罪中領受 神的悅納和恩典。

以下是我讀神學時,在學習崇拜學一課時,老師提供的崇拜示意圖,現在提供給大家,盼望大家能夠通過圖示可以對崇拜有更深入地反思: 

李杰傳道

2022年9月18

2022年9月11日 牧者家書

主日崇拜的職事和禮儀(七)

你們明顯是基督的信,藉着我們修成的。不是用墨寫的,乃是用永生 神的靈寫的;不是寫在石版上,乃是寫在心版上。我們因基督,所以在 神面前才有這樣的信心。並不是我們憑自己能承擔甚麼事;我們所能承擔的,乃是出於 神。他叫我們能承當這新約的執事,不是憑着字句,乃是憑着精意;因為那字句是叫人死,精意(或譯:聖靈)是叫人活。那用字刻在石頭上屬死的職事尚且有榮光,甚至以色列人因摩西面上的榮光,不能定睛看他的臉;這榮光原是漸漸退去的,何況那屬靈的職事豈不更有榮光嗎?若是定罪的職事有榮光,那稱義的職事榮光就越發大了。 (哥林多後書3:3-9 和合本)

又是一年的中秋佳節,藉此機會首先向樂荃家的弟兄姊妹送上 神的祝福,祝願每一位家人喜樂安康,靈裡日漸長進。

「執事」和「職事」,前者指人後者指事,在希臘原文中這兩者是同一個詞根(διακονία)。本意是指僕人(servant)和服事(service)的意思。主耶穌曾經教導門徒,誰願意為大,誰就要做眾人的僕人,這就是為何執事和職事在原文用διακονία的原因了。滕近輝牧師曾在他的《一份禮物——給事奉的人》一書裡藉著哥林多後書三章對執事和職事概括了六點內容:

盼望這六點內容能夠讓我們更加明白自己的事奉。上個月教會成功選出新一屆的執事團隊,我們同時盼望滕近輝牧師的教導能夠成為執事帶領教會的準則,請樂荃家人為他們禱告,求 神使用他們,帶領教會行在 神的正道之上,不偏左不偏右。

李杰傳道

2022年9月11日

2022年9月4日 牧者家書

主日崇拜的職事和禮儀(六)

聖經是如何形成的?在其沒用編輯成書時,聖經是如何一代一代流傳下來的呢?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可能有些弟兄姊妹藉著主日學已經知道答案,聖經在未有文字記載以先,是靠著口口相傳的方式一代一代承繼下來。為了更容易將神的故事傳給下一代,先賢想出一種最好的方法,這個方法就是使用詩歌作為傳誦的載體,通過詩歌琅琅上口的特性,將關於神的故事,神的屬性,神的真理,神與人的關係等等知識濃縮成精華用最精簡又最淺俗易懂的方式呈現給他者。

這也是為何聖經中除了詩篇,很多經卷的寫作方法都是以詩歌作為體裁。如果我們細心留意,許多經卷更是直接夾雜詩歌作為敘述和讚美。譬如,我們在舊約中看見神特別吩咐摩西將祂帶領以色列人打勝仗的事蹟唱給約書亞聽,(出埃及記17:14)而摩西在摩西五經中創作的詩歌以及其他舊約作者在其經卷中所寫詩歌更是俯拾皆是;新約自不必多說,保羅書信中經常以詩歌闡述神的真理。

由此可見,詩歌對傳講神話語的重要性。它不亞於神學,它無需神學式磅礴厚實的闡述,只須簡單語言就能直擊人的靈魂,讓人在吟唱中咀嚼反思神的無限與奧妙。追溯歷史,在歷世歷代的教會中,詩歌在崇拜中一直位居首位,作為信徒認識神的最易接受的方式。直至新教改革,證道才在崇拜中逐漸取代其首要的位置,但是詩歌仍然在新教中與證道並駕齊驅,因為兩者如果可以互補長短,更能夠向會眾傳達神的信息。

然而,令人惋惜的是,現今教會在詩歌敬拜上日漸式微,很多弟兄姊妹將崇拜中的詩歌讚美當成輔菜或者點綴。甚至包括負責崇拜的事奉人員也漸漸被世俗文化影響,將詩歌看作是情感宣洩的產物,選取詩歌偏重流行元素卻不重其內容深意,又或只偏向表達神一種屬性,會眾在此薰陶下對神對教會產生片面認識也就不難理解了。

作為帶領敬拜的我們需要留意,因為這一位分不低於講員的位分,對於一些更容易接受詩歌形式的會眾來說,我們事奉的果效有時比講員帶來的果效更大,因為比起晦澀的講道內容,詩歌即能主動表達與會者對神的感情,又能讓與會者從歌詞中明白神的偉大。

盼望我們的詩歌敬拜能夠帶領會眾在讚美中完完全全認識神的真理。這個任務是艱鉅的,不但需要我們有音樂的恩賜,更需要我們有辨別神真理的能力。

願神賜下敬拜讚美的能力,讓我們知曉如何將講台的事奉合而為一,通過證道和詩歌互相結合,將神的真理完完全全顯明出來。

李杰傳道

2022年9月4日

2022年8月28日 牧者家書

疫情下傳揚主愛

八月實在是忙碌的一月,兩個星期的港九培靈會,兩個星期的不一樣活動, 從早到晚這一個月可謂沒有停歇過。如果單從身體而言,真的覺得疲憊不堪;但是從心而言,是喜樂滿足的,因為在疫情洶湧下能夠仍有事奉的機會實在感恩。

先說說港九培靈會,為了迎接這每年一次屬靈盛宴,我們特別開放了教會, 為有需要的弟兄姊妹提供環境和空間聆聽神的話語。我們的開放在乎的不是參與實體的人數,而是在乎有需要的人,所以令我們感恩的是,即便回教會的人數不多,甚至有時候只有事奉人員,但是他們沒有白白浪費自己的時間,因為每一個事奉人員都在這次參與中被神的信息抓住,屬靈的生命得到塑造和更新。

更令人欣慰的是,很多弟兄姊妹主日回來分享自己在教會的宣傳下雖然未回教會卻也沒有錯失機會,他們選擇自己方式參與,所獲得的同樣碩果累累。作為牧者,沒有什麼比聽見會眾靈命更新更值得開心的了。

八月的豐收當然不止於此,我最想與弟兄姊妹分享的是教會所開展的「不一樣的活動」。雖然籌備的非常倉促,導師人手非常缺乏,每一項活動的設計也或多或少有不足之處,但是神卻大大使用了這次事工。我們不僅迎來16位小朋友參與,並且整個活動看見他們樂在其中,實在是感受到主的恩典是何等豐富。我們見證他們彼此的合作,相互的配合。見證他們願意挑戰自我,樂意認識信仰。即便疫情限制了此次活動的時間、空間和內容,但是神卻依然藉著我們的事奉改變每一個小朋友的生命。

在此次的活動中,我的腦海最常浮現的是耶穌基督吩咐門徒不要禁止小朋友到祂身邊的場景。讓我感受到我們的事奉雖然不足,但是神對來到祂身邊的小朋友,所賜下的愛卻是充充足足的。

疫情肆虐,阻斷的不僅是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更阻斷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尤其這段時間每日確診人數與日俱增,再次令到人遑遑不可終日,情緒起伏不定,眼目不由自主地定睛在疫情上,不僅影響了自己,也影響了身邊的人。

但是,卻也有人雖然有恐懼,卻能在恐懼中看見福音的寶貴,感受到在這樣光景下福音對人在需要上的逼切,他們反而放下了恐懼,努力抓住一切機會去傳揚福音。

我們看見不同人在今天選擇不同的生活,但是不同的生活方式卻彰顯了不同人的真實信仰。

疫情隔斷了一切,卻隔不斷上主與我們的同在,在我們身心靈都感受孤獨時,給予我們無限的愛。盼望我們在享受這份愛的同時,更願意抓住一切機會傳揚這份愛。

李杰傳道

2022年8月28日

2022年8月21日 牧者家書

主日崇拜的職事和禮儀(五)

在新舊約中,「事奉」和「敬拜」在原文中往往使用同一個詞。事奉即敬拜,敬拜即事奉。作為事奉人員,我們若想知道什麼是合神心意的敬拜,我們就不得不要思考什麼是行在神話語中的事奉。

主日崇拜的事奉人員,除了台上的主禮人員,還有教會通常稱為的司事人員(Usher),他們職分是最不起眼的,但是在主日崇拜中最不可或缺的。他們代表教會在崇拜中負起接待會眾和新朋友的工作,並同時需要負責好一切事務以便整個崇拜能夠在最佳的環境和氣氛下進行,讓會眾能夠預備最佳的心境與主相遇,同心感謝讚美主。

司事人員需要負責的事務繁多,他們需要在崇拜前留意會堂的整個環境,講台的佈置是否合宜得體;堂會內的燈光冷氣是否合適;奉獻袋有沒有按著不同主日的需要預備好;音響設備、無線裝置是否正常;這些事務都是關係講員和其他主禮人員是否能無後顧之憂帶領崇拜的重要部分。

除此之外,當與會者前來敬拜時,向與會者派發週刊,有的堂會每次會派發聖經,詩歌集、要收發回條/奉獻收據/通告/信件等等;有新朋友要歡迎新朋友,協助新朋友填寫記錄表並介紹堂會、牧者、信徒領袖互相認識;協助和安排遲到者、長者和有身體障礙的人士去到合適的座位等等⋯⋯還有很多不能逐一列出。

如果沒有司事人員協助,整個崇拜可能就混亂不堪,單單遲到者如果未能合適處理,就可能造成崇拜中不停有人進入尋找座位,他人又要讓座位等一系列動作令到整個崇拜霎時間被破壞了氛圍。

有人說事奉人員是教會中最謙卑的群體,這一點我深深地認同,他們當中可能在外受人追捧、多才多藝,但是卻願意放下自己的身段,接受最卑微的事奉,即使知道這種事奉可能需要幾十年如一日,並且無人認識,但是卻仍然願意擺上,甘心樂意去協助牧者、協助他人將最好的敬拜獻給神。

試想一下,如果我們都可以抱有這種心志,我們的事奉怎麼可能不被神悅納,這種事奉又怎麼可能不被神視為最好地敬拜呢!

合神心意的敬拜是複雜的,因為需要很多人同心合意一起做好事奉的工作;合神心意的敬拜也是簡單的,因為我們知道神不需要我們多麼才華出眾,多才多藝,神只需要我們單單的擺上,謙卑順服被神使用,就能夠讓他人看見最好的敬拜。

李杰傳道

2022年8月21日

2022年8月14日 牧者家書

主日崇拜的職事和禮儀(四)

之前我們分享了關於事奉人員的位分,我們一起從舊約利未人被神揀選專門代替以色列人在神面前事奉,到新約耶穌基督用寶血潔淨今天的教會,讓我們可以「人人皆祭司」的在神的面前事奉。事奉人員的職事既是信徒的代表,將最好的敬拜讚美向神獻上;又是代表神,向弟兄姊妹彰顯神的慈愛和恩典。事奉人員是弟兄姊妹和神溝通的橋樑,讓神透過我們看見教會的敬虔,又讓弟兄姊妹透過我們,看見神的神聖臨在和屬性。

作為事奉人員是榮耀的,因為神榮耀了我們,作為事奉人員是需要戰兢、敬畏的,因為我們的一切行為舉止都在神面前表達著我們是一群怎樣的事奉者?而一名事奉人員的事奉既要蒙神的悅納,又能帶領弟兄姊妹一起被神悅納,同時做到這兩方面,要非有言行一致的敬虔生活不可的。

出埃及記中講到,神曉諭摩西說:「⋯⋯你們要歸我做祭司的國度,為聖潔的國民⋯⋯又叫親近我的祭司自潔,恐怕我忽然出來擊殺他們⋯⋯(出19:6-22)」,神的話語告訴我們,事奉的基礎是聖潔,如果我們作為事奉人員本身沒有一個追求聖潔生活的心,即使崇拜中我們的行為言語可以表現的很敬虔,相信神也不會悅納。

詩篇說:「祢(上帝)本不喜愛祭物,若喜愛,我就獻上;燔祭,祢也不喜悅。上帝所要的祭就是憂傷的靈;(詩篇51篇)」,首先我們不要誤會,以為經文是表達敬拜可以不拘泥於表現,詩人真正想表達的意思是上帝情願要人知錯悔改而不是帶著罪敬拜祂。萬物都是出自上帝,獻祭並非一定能討神的喜悅,而神珍惜的是人認罪悔改下獻祭的心。所以,保羅在羅馬書中勸導教會說:「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上帝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羅12:1)」,作為事奉人員,追求聖潔的生活,有認罪悔改的表現,有好的生活見證才是能夠帶領會眾在神面前事奉,並被神悅納的密鑰。

我們再拿崇拜主席為例,作為崇拜主席,什麼才是最重要的呢?是否穿著隆重,舉止高雅,言談不俗是關鍵呢?這只能夠體現敬虔的表面,只會令會眾依樣學樣,但是如何能夠在崇拜中,領導其他事奉人員互相配合,將尊崇和榮耀歸給神。這不單需要技巧,更需要屬靈的生命在平時對他人的影響。如果崇拜主席的屬靈生命不夠成熟,無法在應當的時候給予會眾對神合乎禮節和體統的提醒,以致於會眾在崇拜中無法領會在祈禱、詩歌、經句、證道和差遣祝福中體驗神的臨在,並與神的相交,那麽整個崇拜會變得例行公事,崇拜完了,會眾沒有屬靈的餵養,信心的建立,更不會有實踐上帝使命的感動。

事奉人員需要有屬靈生命作為服事的基礎,崇拜主席更要有成熟的靈性,能夠敏銳敬拜的神聖,能夠透過禮儀讓會眾更認識神。能夠感染會眾用很謙恭、敬虔的態度敬拜神,在崇拜中得到歡愉、釋放、蒙恩和祝福。

李杰傳道

2022年8月14日

2022年8月7日 牧者家書

主日崇拜的職事和禮儀(三)

上次我們提到禮儀不僅指儀式,禮儀更是我們在神面前的事奉。而事奉又是什麼呢?是我們在神面前的言語和行動。我們的言語和行動是表現我們的事奉是敬虔還是敷衍的最好證明。我們上次用猶太人的事奉觀來嘗試解釋主日崇拜前、崇拜中和崇拜後應該如何預備自己以表達我們對神的事奉。而這個主日我們將聚焦主日崇拜中的職事在崇拜中的意義來進一步討論教會禮儀的重要性。

為何會有「職事」的出現,職事是因為教會事務繁多不夠人手而衍生出來,用以應付教會需要,還是有其他特別的意義呢?

我們一起回到聖經當中看看能否找到答案,舊約聖經中有一個支派是被神專門揀選出來在神的會幕中事奉的支派,這個支派可以說是忠於神的代名詞。當以色列人被神從埃及拯救出來,在經過曠野時,其他以色列人開始背叛神去崇拜偶像,而這個支派卻沒有,他們與耶和華站在一起並聽候耶和華的差遣(出32:25-29)。

正因為此,這個支派蒙神揀選代替頭生歸於耶和華,而這個支派就是利未支派。他們負責會幕所有的事務(民1:50-53),和亞倫的後代代表以色列人事奉神,同時也代表神迎接前來敬拜的以色列人。

利未人在神面前的職事並非一成不變的,他們起初負責收拾、搬運、拆卸會幕的工作,後來開始在聖殿事奉,再後來在聖殿被毀、重建的過程中,他們更是負責詩班並教導聖經律法的工作(代上16:42;代下17:7-9;拉2:36-42)。

隨著新約的來臨,耶穌基督的犧牲、受死、埋藏並復活升天讓我們與神重新建立關係,利未人身分的特殊性在新約中也被打破,並呈現信徒皆祭司的型態,每一個神的兒女都可以在神的面前事奉,秉承利未人神聖的職事。代表教會服事神,而耶穌基督也藉著職事將祂的恩典、祝福、話語傳遞給教會。

許多事奉人員雖然心裡明白事奉的神聖性,但是可能在一些崗位上又很難想像崗位所體現的神聖,於是就照著世俗的標準去事奉。比如負責招待的弟兄姊妹,很多時將自己看成或者將招待看成舖頭的招待員,和人打個招呼,給張程序表就覺得是自己的事奉了。

殊不知招待是整個主日崇拜中神藉著我們彰顯祂奇妙作為第一環,我們的招待是彰顯神對前來敬拜讚美祂的人的態度。這些人中可能有滿帶著喜樂前來感謝讚美神的,有些可能正經歷人生挫折愁煩無措需求神的心意的,甚至有的人正在經歷苦難,極其沈痛的⋯⋯我們雖然做不到耶穌基督那樣洞察人心,但是我們卻可以以基督的心為心,看著前來的人,每一個人帶著不同的需要,而我們代表著基督,我們如何透過我們的招待讓來的人在踏進教會的一刻就能感受基督的同在,這是我們做招待的弟兄姊妹可以做到的。

職事是聖潔的,職事是橋樑,我們透過它表達我們對神的敬畏;職事是神聖的,神也透過它表達對我們的愛和接納。

李杰傳道

2022年8月7日

2022年7月31日 牧者家書

主日崇拜的職事和禮儀(二)

上一週我們分享了關於禮儀的概念,禮儀是表達「會眾的工作/事奉」,所以不單單是主日崇拜中的儀式才是一間教會的禮儀,一切在神面前的事奉都是這間堂會的禮儀。我們應該如何通過我們的言語、行為來表達我們在神面前的事奉,我們又如何通過我們的言語、行為讓參與敬拜的人明白我們對神的事奉,這是我們這次所要思考和分享的重中之重。因為這不但是關乎我們對神的,也是關乎我們對人的。

我們首先來看看,在舊約時代,以色列人何時開始他們的主日崇拜呢?在我們的觀念中,我們常常誤認為主日崇拜的開始是在集體敬拜的時刻,舊約時代的以色列人告訴我們並非如此,他們認為主日對神的敬拜應該是從他們在主日早上醒來的所作的禱告開始的,他們通過禱告來預備感恩的心,感謝神在這個星期給他們帶來的祝福和看顧並又賜予他們現在可以親近神的機會,隨後他們預備獻祭,前往聖殿。

而前往聖殿的路程裡,在以色列人心目中更是事奉敬拜神的時間和機會,他們稱這個過程為「朝聖」。在大衛時代,大衛尋回以色列人曾因戰敗而丟失的約櫃,並將會幕建在聖山之上,擺放約櫃,因此,以色列人每次的崇拜有了上山下山的旅程。

而以色列人在前往聖山朝聖的過程裏,一路行進,一路敬拜讚美神,因此也就創作了許多敬拜詩歌,而這些詩歌一部分被收錄在詩篇裡並被稱為「上行之詩」,顧名思義,就是從山下往山上行時所唱的詩歌。到達山上,他們潔凈自己,安靜自己,將自己誠心預備的祭物獻上,並按著祭司的吩咐和其他人一起敬拜讚美神。

而群體敬拜結束後,亦不表示他們在神面前的事奉敬拜就此結束。他們領受了神的祝福,按著神的差遣下到山下並按著神的旨意過討神喜悅的生活,而下山的過程又有「下行之詩」相伴繼續對神的敬拜和讚美。

回到今天,當我們提到「主日事奉」,相信弟兄姊妹自然而然地會將目標聚焦在事奉人員身上。但是通過以上我們看舊約以色列人的崇拜,我們會否對「主日事奉」多一些反思呢?我們從舊約以色列人的敬拜,可以看見不但事奉人員在神面前的言語行為被看成事奉,我們作為會眾的言語行為更是表達對神的事奉和敬拜。預備——前往——群體——祝福——差遣,這是我們主日事奉敬拜的過程。這也是為何教會強調弟兄姊妹在主日不要遲到、早退的原因,並不是說教會強調會眾要守規矩,而是我們的遲到、早退反映我們對迎接神的準備和接受神的祝福和差遣的認識。

我們的敬拜和事奉從來不是一個被約束、被限制、被規範的過程,我們的敬拜事奉是按著我們的心靈和誠實並透過具象的言語和行為所彰顯出來對神的敬畏和愛。

人對我說:我們往耶和華的殿去,我就歡喜。耶路撒冷啊,我們的腳站在你的門內。耶路撒冷被建造,如同連絡整齊的一座城。眾支派,就是耶和華的支派,上那裏去,按以色列的常例(或譯:作以色列的證據)稱讚耶和華的名。因為在那裏設立審判的寶座,就是大衛家的寶座。你們要為耶路撒冷求平安!耶路撒冷啊,愛你的人必然興旺!願你城中平安!願你宮內興旺!因我弟兄和同伴的緣故,我要說:願平安在你中間!因耶和華-我們神殿的緣故,我要為你求福!(詩篇122:1-9 和合本)

李杰傳道

2022年7月31日

2022年7月24日 牧者家書

主日崇拜的職事和禮儀(一)

對於很多參與主日服事的弟兄姊妹來說,相信最初參與服事的時候,都是因教牧或負責主日崇拜的執事部長的邀請,才開始事奉的。

而這種情況,教牧或是執事一般只會告訴我們一些關於服事崗位的資格和具體服事的內容等事宜,於是,我們按著要求參與其中。我們很少聽過教牧執事解釋不同崗位在主日崇拜中的意義,我們可能也很少去想過所服事的崗位在主日崇拜的意義是什麼。

這就產生一些誤會,很多弟兄姊妹在參與服事時,將自己的崗位同世俗化的崗位相比較,所造成的結果就是按著世俗標準去行去做,殊不知這既看輕服事的崗位也看輕自己在主日崇拜中的重要位置。

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我想嘗試解釋一下關於主日崇拜中不同崗位的不同意義,以期弟兄姊妹能夠重新看待自己所服事的崗位,也期望其他弟兄姊妹可以按著感動參與不同的事奉。

首先,我們要知道崇拜其實是一個溝通的過程,是雙向的,既是我們和神的溝通,也是神和我們的溝通。是溝通令我們可以與神建立親密的關係,所以崇拜絕對不是我們單方面的行動。

如果我們將崇拜看成單方面的行動,我們就容易看輕崇拜的程序和內容,我們會選一些自己喜歡的內容參與,而我們不喜歡的,我們就會覺得無所謂甚至覺得多餘沒必要。所以我們會發現在今天的主日崇拜裡,越來越多的弟兄姊妹不把遲到看為嚴重,只覺得自己能夠準時參與牧者講道就可以,因為他們覺得崇拜中講道才是最重要的,而在這個觀念之下,我們也看到另一種現象,就是很多弟兄姊妹一聽完講道就覺得崇拜的目標已經達成,拂袖而去。

崇拜是雙向的,它不僅是表達你對神的崇拜,也表達神在整個崇拜中的臨在。誠然,崇拜是由心發出的,但是,卻要透過我們可見、實在和具體的言語、行動和象徵來表達。我們的表達代表我們對崇拜神的態度。同樣,神也是在透過聖經的經文、祈禱、聖餐等象徵向我們說話和行動。

而言語和行動就產生了崇拜禮儀,很多弟兄姊妹錯誤的以為禮儀只是宗派的符號,不同宗派有不同禮儀而已,其實這不過是片面的看法。

「禮儀」(liturgical )一詞源於希臘文leitourgia,是表達「會眾的工作/事奉」之意。會眾通過自己的言語、行動來宣告、展現和頌揚基督的生、死和復活。所以,禮儀是事奉的表達形式,一間強調事奉的教會必定強調崇拜的禮儀,而一間不重視禮儀的教會勢必在言語、行動上無法完全表達對神的事奉。

我們唯有先明白這一點,我們才能重新反思主日崇拜中的事奉,不同職事的設立所表達的禮儀以及它的意義。

因篇幅所限,我們這次先分享到這裡,下次我們開始分享不同職事和不同禮儀,盼望我們可以一起學習,將自己最好的事奉向神展現出來。

李杰傳道

2022年7月24

2022年7月17日 牧者家書

感恩,我們進入讀經晨禱的第一個主日,我們使用了三代經課作為我們讀經的基礎。三代經課又叫三代經題,經題(Lectionary)的原意是指有計劃的閱讀。是故,三代經課的編排是以教會傳統的年曆作配合,分別從聖經的詩篇、舊約先知書、新約書信和福音書中系統選取大部分的經文,會眾可以三年一個循環慢慢熟知聖經的內容。

三代經課並非現代產物,早在耶穌年代猶太人已有類似的編排,他們將摩西五經和先知書每年有系統的選取頌讀。而教會也秉承了這一傳統,旨在以耶穌基督為中心,供會眾每星期有系統的研讀聖經,以期我們可以持守正確信仰,以真理踐行福音。

而晨禱作為傳統和教會習俗自不必多說,今次晨禱我們更以普世教會遺傳下來的極具代表性的禱文作為領禱,其目的一方面自然是教會公共性的禱告選取具代表性和普世性的禱文最為符合教會公禱的性質;再者也是希望令到還沒有養成禱告習慣的弟兄姊妹也可以放膽的參加,通過公禱培養禱告的屬靈習性,日後可以成為禱告的勇士,守望教會。

教會歷經兩千年左右的歷史,當中形成了許多的傳統和習俗,如何在這些傳統和習俗中取之精華,去之糟粕是需要我們一起慎思明辨的,我們不應該因為時代的改變就丟棄一切舊的東西,但是一些舊的東西本是時代的產物,放在今天的處境不但沒有令我們有信仰的反思,反而令我們遠離上主,我們就需要有改變的決心。

信息大爆炸的今天,我們很容易迷失方向和靈性乾涸,我們強調讀經和晨禱的傳統就是因為這一習俗仍在今天幫我們親近上主,滋潤我們屬靈生命,讓我們可以用真理回應時代,在祈禱中維持力量和盼望。

李杰傳道

2022年7月17日

2022年7月10日 牧者家書

事奉生命力

為何相同的事工放在不同的堂會,效果卻參差不齊甚或截然相反呢?這是教會中一直在討論的迷思,很多堂會反思過後將問題歸結爲人手質素和資源配套之上。在我看來,以上問題雖然可能在事工果效上產生差異,但是這並不是產生問題的根本所在。我覺得之所以同樣的事工在不同堂會產生迥然不同的果效,其根本問題是堂會的生命力。一間沒有生命力或者不夠生命力的堂會是無法令一個事工成長、開花和結果的。

那什麼是教會的生命力呢?生命力的源頭在哪裡呢?耶穌基督在約翰福音15:5-6中說:「我是葡萄樹,你們是枝子。常在我裏面的,我也常在他裏面,這人就多結果子;因為離了我,你們就不能做甚麼。人若不常在我裏面,就像枝子丟在外面枯乾,人拾起來,扔在火裏燒了。」我們從耶穌基督的話語中看見教會生命力的根源是在耶穌基督的身上,惟有祂能夠給與我們源源不斷的生命力,讓我們自己通過祂去成長,然後結果。

堂會的群羊效應,讓我們喜歡參照一些其他教會的成功事工,然後東施效顰,結果卻毫無疑問地失敗了。是事奉者不夠努力嗎?「犧牲時間,犧牲家庭全部擺上還不夠嗎?」是事奉者裝備不夠嗎?「事工架構,步驟,內容爛熟於胸還不夠嗎?」堂會資源更不消說,為了配合已經全部擺上了。為何還是失敗呢?因為我們「枝子」只想往上伸展,卻不記得我們更需要向下去汲取樹的生命力,所以我們長著長著就枯萎了。

教會太注重事工卻忘記自己生命的泉源,是我們今天最得不償失的損失。領袖在事工中努力事奉,卻忽視了讀經和禱告,沒有了事奉的源動力,自然就疲憊不堪,力有不逮。會眾只看事工是否合適自己的需要,工作和生活能不能抽出時間參與,卻不看是否對自己靈性有造就,能否令自己紮根在神話語上,自然事工就只能淪為消費品,是生命的次要選擇。無論事工準備多充分,參與者不想參與也於事無補。

所以,我們想開枝散葉的時候,我們需要先問我們自己的是,我們是否知道自己生命力的源頭在哪裡,我們是否知道如何支取?如此,我們再考慮如何向外伸展結果也不遲。 荃灣堂在下個星期會正式開始教會的祈禱會和主日的讀經、晨禱,這不是又開始一個新的事工,據我了解,荃灣堂很久之前是有這個屬靈傳統的,但是不知道為何就沒在繼續下去了,讀經祈禱不是事工,這是我們屬靈生命力的源頭和根本。

惟喜愛耶和華的律法,晝夜思想,這人便為有福!(詩篇1:2 和合本) 

我必領他們到我的聖山,使他們在禱告我的殿中喜樂。他們的燔祭和平安祭,在我壇上必蒙悅納,因我的殿必稱為萬民禱告的殿。(以賽亞書56:7 和合本)

讀經和禱告是我們人生蒙福和喜樂的源頭,我們唯有在蒙福和喜樂中服事,我們的事奉才有動力和喜樂,事工才有成長和果效。 

盼望我們在神的話語和對神的禱告中,看見自己的需要看見他人的需要,從需要中開展符合我們屬靈需要的事工。

 

李杰傳道

2022年7月10日

2022年7月3日 牧者家書

在禮儀中明白神的心意

今天實在是荃灣堂特別的日子,因為這個主日我們不僅有洗禮,更有接手禮和兒童奉獻禮。我們有三位新葡,四位轉會者,和一個兒童奉獻家庭。

洗禮代表我們願意與主同死同埋葬同復活,我們經過洗禮被聖靈澆灌,從此之後有新的生命在我們裡面存活,這個新的生命秉承聖靈的感動,去過聖潔討主喜悅的生活。就像保羅所說:「我已經與基督同釘十字架,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裡面活著。」,我們透過保羅的話可以明白受洗後的生命是怎樣的,今天藉此機會,與三位新葡一起共勉。

我相信大家對洗禮的意義是非常熟悉的,但是轉會的接手禮以及兒童奉獻禮是否依然熟知呢?我也不妨向大家介紹一二。先談談接手禮,為何對轉會的弟兄姊妹,教會要舉行接手禮呢?接手禮之所以稱呼接手禮,顧名思義,這個禮儀代表著承接,接替的意義。轉會者之所以申請轉會除了因為搬遷或者其他客觀原因無法在原有堂會服事,故而轉入其他堂會這一原因之外。轉會亦表示轉會者對所轉堂會的宗派信仰傳統、使命宣言、屬靈操守表示認同,故而提出的申請。所以接手禮並不只是宣稱教會在屬靈的家裡多了幾位成員這般簡單,接手禮更是要轉會者清晰明白,你們原是接受洗禮,已經做了主的信徒,本會願意繼續接收牧養你們,你們可以享受會友的權利,卻也應該履行會友的責任。當謹守本會宗旨,尊主為大、勤讀聖經、虔誠祈禱、積極參與崇拜、團契等聚會、領受聖餐、彼此相愛、見證基督、樂於服事。與四位轉會者共勉。

最後說說兒童奉獻禮,不同於一些宗派的兒童洗禮,兒童奉獻禮更代表父母願意在眾人面前將自己的孩童奉獻給神,這個禮儀意味著奉獻兒童的父母在未來的日子裡願意致力用神的真道管教孩子,讓其身量與屬靈的智慧一同成長,用自己在神面前活出的樣式作子女的榜樣。與今日願意將自己子女擺上的父母共勉。

疫情雖然繼續困擾我們,但是我們看見 神的恩典卻從不斷絕,仍然將得救的人數不斷添加給荃灣堂,實在感恩!

 

李杰傳道

2022年7月3日

2022年6月份 牧者家書

舊事已過,一切都是新的了

今天是小僕上任的第一個主日,這是履新的日子。說是履新,其實我已在荃灣堂當中一月之久了。可惜現今人人帶著口罩,甭說一個月,即使一年可能大家都未必在教會之外的地方認出我來。所以「履新」的身分不知道何時才能從大家的心目中挪去,心中百感交集,有期待有焦慮,期待的是期望大家能早點彼此認識,焦慮的是在這個疫情當道的環境中,以前非常容易相交的方式都變得困難重重。我越是期待認識大家就越焦慮沒辦法認識大家。所以,希望我的文字能夠讓大家對我有所認識。

我在三月底的時候曾經在荃灣堂分享過神的話語,如果大家有聽的話,相信大家從我的口音上可以判斷我並非香港本土人。是的,我出生內地農村。蒙召信主之後開始裝備神學預備在教會中服事,這一裝備就是八年。原本只是想著在內地讀完三年神學就可以了。但是讀完之後,一踏進教會就深覺自己的匱乏,無法回應教會牧養的需要,就在自己每日戰戰兢兢對教會牧養力不從心的時候,神回應我的需要,奇妙地帶我來到香港,讓我在神學的路上又奔跑了五年。

本以為終於可以如願以償回內地教會事奉了,誰曾想剛剛回去就被宗教局勒令不得在教會中工作,無奈之下只得重新回到香港尋求事奉機會。雖然當時香港很多教會請人,但是請的都是本地傳道,最低要求也要會說粵語。而之前根本沒有想過會在香港事奉的我,一句粵語都沒學過,我覺得神和我開了一個很大的玩笑——讓我裝備八年神學,卻不給我事奉的機會。

現在回想起來,那時支撐自己能夠繼續等待事奉機會的是每日在神面前流淚的禱告。而那次的經歷也讓我明白神希望我知道,原來不是人人想事奉就可以事奉的,我們今天可以在神面前事奉是神豐盛的美意和恩典,所以我對後來的事奉慎而珍之,立志作合神心意的僕人。

哥林多後書5:17:「舊事已過,一切都是新的了。」,這幾年香港經歷新舊交換,更迭交替,新國安法的實施令很多人覺得香港的社會變了,疫情肆虐同樣讓教會崇拜不得不改變,甚至要按著政策,將原本恆久敞開的教會之門關閉了,相信這也令有些會眾無法適應。除此種種,新特首的選出,相信又會給香港帶來很多新的東西。這些變化讓我知道為何自己之前如此渴望回到內地事奉,神卻不開道路的原因。我深信這是神將我放在香港是為了回應此時此刻教會的需要。

新舊交換,更迭交替本是再自然不過的事,可能弟兄姊妹早已經司空見慣人事的變動,所以對我的履新並沒有太多感受。但是與我而言,實在意義非凡,我相信這是神的心意和帶領,因為現在教會需要牧者,而我被神揀選成為當中的一員,繼續與弟兄姊妹同行,我願將自己擺上,讓弟兄姊妹看見神仍與我們同在。

期望未來的日子裡,我們一起效法基督,活出神所愛的樣式。

 

李杰傳道

2022年6月

2022年5月份 牧者家書

從神學院畢業至今,已經過了三十個寒暑;而在荃灣堂事奉, 轉眼間有十個年頭。回首前塵,很多憶起的往事,都如不久前發生一樣,在畢業禮中代表畢業同學致詞,除了按牧禮以外,我面前對最多觀眾的一趟。雖然是三十年前的事,不過,像不久以前發生似的。

在荃灣堂的十年,由知天命變成了耳順之年;女兒由初中學生變成大學畢業生;由傳道成了牧師。每月的家書我也忘記了,是不是從第一年進荃灣堂便開始寫,當初寫家書有兩個目的,首先,要訓練自己保持寫作的習慣;另外,主要是想藉家書與弟兄姊妹分享自己的想法、聖經的心得、生活的逸事等等。

這一封家書是我在荃灣堂事奉生涯的最後一封,心裡有著千頭 萬緒,也不知該寫些什麼!忽然,想起第一次在荃灣堂講道的經文, 取自羅馬書 12:1-2 節,一段大家都十分熟識的金句,大意是我們要成為活祭。在舊約的獻祭中,放在祭壇上的,全都是已犧牲的祭物, 經已沒有生命的。所以,保羅這樣說,明顯違反常規,然而,保羅要強調的,乃是要將自己獻給神,不論是生命或生活都要以神為中心, 因為當我們不這樣行之時,我們便等於歸給這世界,任由這世界把我們壓成世界的模樣,不論在生活、思想、價值觀等等的各方面。

這世界有太多的事物,表面上看似美好、悅人眼目、討人歡心、賞人心意等等,不過,骨子裡卻與上帝的道背道而馳。這三十年裡,我熟識的教會有的福音工作興旺,因為弟兄姊妹都按恩賜事奉; 也有教會 30 年後依然故我,沒有多大的改變;也有教會人數雖然沒有多大改變,不過,從然是中學生的小伙子,經已當上爸媽,也在堂會裏肩負執事的服事。坦白說,當基督徒差不多四十年的體會,真正令人賞心的事奉,往往是沒有人注意的地方,也沒有多少願默默地耕耘之處,在上一個事奉工場,我認識一位弟兄,他為人不多言,也沒有耀眼之處,在教會中數十年的日子,看著教會一波又一波的風潮, 心中雖有感慨,但仍忠心在教會中服事,不怨天也不尤人。令我記起他,是我離開後,有一趟遇然碰到他,他有點哽咽地向我簡單說了數句由衷感激的說話,令我心頭一震;並佩服他對自己的情感。

 

馬牧師

2022年5月

2022年4月份 牧者家書

兩年多的疫情,這一回超乎想像的嚴重,教會的弟兄姊妹連同其家人,超過30多人受感染;而我的朋友圈子也10多人曾受感染。我居住的屋苑超過20戶居民染疫。也是兩年多以來,感到疫情與自己是那麽接近的。不幸地,本堂有一位長者染疫後安息主懷。

最近,曾與一位肢體在電話中傾談,其中有一句話,令我印象難忘的,「今年復活節都不能回教會過」,這句話平淡中但帶著點唏噓,也包涵著點點遺憾。回顧自己四十多年基督徒的生活,只有這兩、三年才有主日暫停聚會的安排出現,早前是因風暴而暫停。不知為何,以往夏季都會「打風」,不過,這麽多年未曾試過主日掛風球,而引至聚會暫停,至本人未信主前的日子,那我沒有查過有沒有。就算2003年「沙士」也只暫停了主日學,主日崇拜仍然繼續舉行;不過,「沙士」只維持了不足半年便過去,但這趟「新冠肺炎」卻令整個世界擾攘了兩年多的日子,並且,第五波疫情還令香港有超過七千多人過世,也許最後不止這數目,並有超過百萬人曾受感染。

相信在第五波疫情以前,香港人都認為這疫情不足為患,因為除了第二波較嚴重多,其他日子都是相對的太平。想不到,第五波與前四趟相比,完全無法比較與想像。正如聖經所言,災難的來臨之時,就好比盜賊的臨到,你知道有賊人會對你意圖不軌,但你不知在何時會發生這事。所以,你要小心防範,不過隨日子過去,你的戒心會隨著日子越久,便會出現疲倦而鬆懈。往往就在你意想不到的時刻,賊人便來,令你防不勝防,並且會令遭到難以想像的損失。

屬靈生命的操練,也有著這樣的危險,我們知道撒旦好像吼叫的獅子,遍地遊行尋找可吞吃的人。很多時候,我們也會很小心地防備撒旦的引誘,不過,隨著太平的日子越長,相對地我們戒心也會漸漸鬆懈,所以,很容易只要來個措手不及的攻擊,很多時便引至幾乎全軍覆沒,聖經常提醒信徒,要時常儆醒。儆醒是一種生活態度,不要讓自己接近危險的境地,恆常的讀經生活、積極投入教會的聚會、不著的禱告生活等等,都是過儆醒生活的基礎。上面所說的,在風平浪靜的日子,做與不做都似乎沒什麼影響,不過,當考驗來臨時,便可脦掉進大禍患之中。願上帝的恩典幫助我們!

馬牧師

2022年4月

2022年3月份 牧者家書

第五波的「新冠肺炎」在香港猛烈爆發,現在每日確診數目數萬人以上,而且似乎仍未到達最高峰的時間,據聞到月中才可能到達高峰期。每日聽見因疫病離世的人數不斷增加,心中也倍感難過。在教會中也十數個家庭染疫,自己身邊也有不少友人,都先後確診。不過,感恩的是到現在大部份確診的弟兄姊妹或者友人,都多屬病情輕微的患者,大多休息8-10天都便康復。

第五波疫情,不單感染人數破兩年來的記錄,還嚴重地影民生,在巿面上關門的店舖,一天比一天多,有些是結業,有些是索性休業一段時間,等待疫情過去。蔬菜和肉類的價格上漲了一倍多,而且,還出現供應不足的情況,超級巿埸的貨架,很多空空如也。有主婦打趣說,仍然留在貨架上的食品,必定是十分難吃,才有機會趟在貨架上。我都不必再一一細說現在香港巿面的情況,想必你也十分清楚。

我不斷問自己,在這樣的處境下,聖經帶給我們什麽反省呢?「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神口裡所出的話」,當耶穌禁食四十畫夜後,撒旦試探他,如果你是神的兒子,可以把這石頭變成麵包吃,耶穌卻這般回答撒旦。撒旦的探試在饑餓這方面嗎?難道吃得飽也是不該嗎?然而,重點不在食物,乃是「若你是神的兒子」,在我們遇到困境之時,我們心中常有一疑問會浮現:你是屬神的人,也忠心事奉他,每月也有十一奉獻,在教會中也熱心服事,在生活上努力傳福音等等,為什麼這樣的災禍竟臨到我身上,那人不是比我表現差嗎!為什麽他可以順風順水,而我卻如此落魄,真是「人生幾許失意,何必偏偏選中我?」

所以,在困境之時,最大的試探是懷疑神,祂不顧我了、祂不賜福與我了、祂把我掉棄了……。聖經中是如何向我們說話呢?在這樣嚴峻的考驗中,我們更應當在神的話語中去尋求上主,我沒有簡單的答案,你可以看那一段聖經,便可以得著幫助或力量,上帝造我們每個人都十分獨特,祂是與我們每人同在的神,你可以主動去尋求祂,不需藉此別人。讓我們在當被週遭的危難環繞著的時候,更應在神的話上親近上帝,尋求上帝,捉緊神與我們同在的應許。

馬牧師

2022年3月

2022年2月份 牧者家書

「新冠流感」目前在全球大爆發,特別在歐美地區最猛烈;香港在過去一個月,也同樣面對社區爆發,目前不論在我上班的地區和居住的地區也是疫情十分嚴峻的境況。雖然,我已完成了三針疫苗的注射,不過,心裏仍感到有點避無可避的處境。也有住院會友因有院舍職員確診而需入住隔離營檢疫。

教會斷斷續續因疫情而暫停實體聚會差不多兩年,靠著網上崇拜來敬拜主,我相信必定會影響我們的敬拜生活,那我們應該什麽辦呢?思索這問題的出路,令我想起舊約被擄時間,以色列人的敬拜生活,從前在耶路撒冷有聖殿,故此,猶太人有著十分清楚的實體敬拜中心,就好像未有疫情之前,我們可以每主日都可以毫無攔阻地回教會參加主日崇拜。不過,當聖殿被毀,甚至有猶太人被擄遠離耶路撒冷,又或者要逃避戰亂,離開了耶路撒冷;對於聖殿被毀,居於巴勒斯坦地的猶太人,仍可去到聖殿遺址敬拜上帝。不過,那些遠離耶路撒冷的猶太人,他們該如何呢?讀但以理書,讓我們知道居於巴比倫的但以理一天三次面朝耶路撒冷禱告。後來猶太人更發展出會堂的敬拜新方式,會堂並不能取代聖殿的敬拜,因為聖殿重建後,猶太人仍會找機會到耶路撒冷守節,譬如使徒行傳在五旬節時,為什麼彼得講道會令五人信主呢?因為那時候正好有外地來的猶太人回耶京守節,所以,聚集了這樣多的猶太人。

猶太人十分重視對上帝的信仰,而這份重視的心情,投射在他們的宗教生活上,像但以理每天有固定習慣向上帝禱告―靈修生活;並且在安息日到會堂裡參加敬拜生活,他們並沒有因為無法過聖殿的敬拜生活而輕忽了這方面的追求。上主日領的那首「每一天」,內中有一句十分觸動我心的:「你的日子如何力量也如何」。你每天堅持做適當的運動,日子久了你的健康也必定不會差,健康良好人也滿有力量與喜樂。同樣在屬靈追求的事情上,也都有著同樣的道理,你認真地對待你親近神及敬拜神的時刻,你的生命必定健康及長進。雖然,受著疫情的影響,不能有實體聚可能會不習慣,或者,在家中參加網上崇拜會容易分心。不過,俗語說得好「馬死落地行」,外在條件雖不足及受限制,但心境的改變也能找到新的出路,盼望在新的一年,我們在上帝面前繼續努力追求親近上帝。

馬牧師

2022年2月

2022年1月份 牧者家書

舊約的族長亞伯拉罕,聖經記載他活到175歲,如果按今天港人男士約有80歲的日子算,他大約在34歲離開哈蘭,估計他30歲左右隨父親他拉離開故鄉吾珥前往哈蘭,然後,在哈蘭聽見神的呼召,出發前往迦南,而以撒出生時,他大約46歲左右,估計他獻以撒時,大約已60歲左右。聖經學者估計以撒當時已是一位十多歲的少年人。

亞伯拉罕在人生的盛年移居迦南,然後努力幹活建立他的事業,到中年之時,得了以撒這應許之子,雖然他曾因要趕出夏甲與以實馬利而懊惱,但耶和華在他感到遺憾之時,親自安慰了他。想不到,他在人生的中晚年,耶和華竟然要他將以撒獻為祭,不要以他真的心中毫不猶疑,或者義無反顧地獻上以撒,當在上山的路上,以撒問他獻祭的羊在何處時,他的回答是耶和華自己定有預備,這句話並不是他相信上帝已另外預備了獻祭的羊羔,乃是搪塞了以撒的問題,意想不到,這句話卻成為這段歷史的標記─耶和華以勒(上帝必預備的意思)。

亞伯拉罕被後世稱為「信心之父」,並不是指他的信永不懷疑,心中沒有一點疑惑,腦海中不存在半點猶疑;相反,在他的人生中,看見耶和華如何帶領他一步一步走到迦南,在迦南的生活神如何賜福與他,排解了多少次的危機,亞伯拉罕的信心,在於他信靠那位每天與他同行的耶和華,不管順或逆,一切都是耶和華以勒。

距離退休的日子不遠,退休對我來說,只是卸下傳道人的身份,但並沒有放下主僕的聖召,我仍然會將我的經驗、裝備事奉上帝,只是換上一個消遙自在的心境而已。現在正努力為人生新的一項頁籌備,明年農曆年後要面對駕駛考試,盼望可以通過。現在的心境有點像亞伯拉罕與以撒一起走在上山的路上,心內並不是水波不興的平靜,有很多未知的因素要面對,也有不少的難關要克服,不過,正如亞伯拉罕的那句話─耶和華以勒,然後,繼續努力地一步一步地往前行。

馬牧師

2022年1月

2021年12月份 牧者家書

轉眼間,聖誕節將要來臨,街上和商場也掛滿了五光十色的燈飾,酒樓也張貼不同種類冬至的酒席,也意味著一年快要過去了,但新冠病毒的疫情,似乎仍沒完沒了,最新「Omicron」變種病毒來勢洶洶,大家都嚴陣以待。

兩千年前,在繁華但黑暗的羅馬帝國小鎮伯利恆,有牧羊的人如常地在夜間看守羊群,忽然,有天使向他們顯現,有光照著他們,當他仍在害怕之中,天使向他們宣告救主降生的喜訊。當他們找到那包著布卧在馬糟的嬰孩耶穌之後,聖經告訴我們,這群牧羊人就歸榮耀與上帝及讚美神。

現今的科技一日千里,並且應用在我們生活的每一個細節之中,譬喻手裏拿著的智能電話,它是一部微型電腦、攝錄機、照相機等等,也可藉著它查考天文地理,在不同的國家購買想要的商品。不過,這兩年間,全球的人類因一粒只有細菌的千分之一大小的東西,奪去數百萬人的性命,令全人類活在惶恐之中,經濟、旅遊、航運等等都深受嚴重的打擊。使人們體會原來我們的世界是如斯的脆弱,人生也是如此的不安穩。

其實,對於基督徒來說,聖誕節乃是記念耶穌的降生,不過,年復年的記念究竟有何意義呢?聖誕節不是最終的目的,相反,記念耶穌降生是提醒我們,我們正在等候耶穌的降臨,那就是主再來之日,聖經不斷提醒門徒,他們最終的盼望並不在今生的生活,縱然,上帝也賜福我們今生的生活,引導帶領我們的人生,我們不斷經歷主的看顧、保守及同在,使我們帶著感恩的心度我們一生的年日,不過,這並不是神最終的計劃,神的終極的心意,在於主耶穌降臨的日子,那日才是門徒最終等候的目標,每次聖餐不單按主的吩咐記念主,同樣也期盼著主快再來的日子。

在等候主再臨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在這世界見證主,這見證可以是在年終之日,同心數主恩;但更重要的是向未信之人,見證主的真實,今年教會正服事不一樣暑假認識的家庭,教會深望在主降生之日子,向這些家庭也是我們的鄰舍,見證主必再臨的真確,求主悅納我們的事奉,也期盼弟兄姊妹在禱告中記念。 

「 願以馬內利的神,祂的恩惠與平安常與你們同在!」

馬牧師

2021年12月

2021年11月份 牧者家書

最近,在生活的一個小片段中,引發在信仰上的反醒。有一天,到教會旁的魚具店買東西,正與老闆傾談中,忽然,有一位背著背包的年青人怱忙地走進來,花不到30秒不到的時間,說了以下一段話:「朋友介紹我來,下星期要跟朋友釣魚去,我想買一套釣魚裝備,預算$1,000左右」。我當然立刻與老闆道別,不打擾老闆做生意。

後來,回想這簡簡單單的一幕,發現充份分映了香港人的「消費主義」生活模式,只要你花錢,你便垂手可得你需要的東西、服務和快樂等等。那位正準備與友人去釣魚的年青人,正準備他的第一次,對他來說,只要找專業人士,再花費一筆金錢,那麽便可以完成這趟釣魚之旅。無需要努力尋求或學習基本的釣魚知識,可能沒有足夠時間,但更有可能他認為花錢便是代價是最快捷及簡單,比起花時間和心思追尋或研究容易得多。他不需要自行研究應該買用那一種魚竿、配備那種釣魚的魚輪、用什麼材質的魚絲等等,他可以跳越這種種的過程,他不需花心思和時間去研究和探索,因為代價相對花錢要大得多。這正是現代「消費主義」的心態,只要花錢便可以獲徥你想要的滿足與快樂。

我們正活在這樣消費至上的世代之中,無可避免地也被這樣的價值取向影響著,甚至在信仰的追求上,也不知不覺之間用上這樣的意念。好像店舖買東西一般,看中了貨品,只要付錢便可以到手了。回應這種想法,剛好也從與這位魚店老闆的一段對話得到啟發。我最上次釣魚後,與他分享當天魚獲很少,因為整天都很少有魚吃餌,辛勞了一整天,只釣獲2條「沙鑽」(其實十分美味的一種魚),當天支出了三百多元的成本出海,只收獲了2條約值50元的「沙鑽」。老闆給我的回應:「釣魚是享受那過程……」。

 基督徒是天路客,天路是一條朝聖之途,並不是旅遊散心之行。信仰需要我們追求與探索,每天的靈修讀經、每週主日敬拜與聆聽主道,年年月月事奉上帝的擺上等等,都好像在研究與尋索釣魚的知識,每次釣魚成功與失敗的經歷,經過反省再運用在下一次的釣魚之旅之中。信仰之路也是如此,從聖經中認識上帝,在實踐與生活中運用獲得的經歷與結果,一點一點地調整自己對上帝的認識及校正人生的價值觀及信仰觀。因而變得更成熟與堅穩。這種信仰的態度,正好是作主門徒的真正意義,得救全是神的恩典,而作門徒卻是神的恩典與人的努力協作的成果。  

馬牧師

2021年11月

2021年10月份 牧者家書

有人將人的一生,用四季來作比喻,「春」、「夏」、「秋」、「冬」,人的一生像四季一樣,分成不同的階段,初春代表著人出生至少年階段,一切正欣欣向榮,在萌芽發展;仲夏像是人的年青階段,萬物皆茂盛地生長著,充滿活力、熱忱、滿有動力、努力的追求夢想,一段充朝氣和熱力的人生年日,晚秋的來臨,正是大部份植物結果子的階段,所以,過了中秋以後,你會忽然發覺生菓檔多了不少款式的生果在貨架上,也正好代表著人生中後年,享受前半生努力的收成,人也變得更成熟,對人生也累積了不少智慧。

寒冬的日子,標誌著人的晚年,有人稱它為「金齡的歲月」,也有稱為「金色的年華」,而現代人愛稱呼進入這人生階段的人為「耆英」或者「老友記」。我不認同古人對這階段人生的感慨:「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晚年的人生並不是等待死亡的來臨,對老年的基督徒來說,乃更看得清楚天國彼岸的美和好;相反我也不認同,所謂不認老,而去與年青人爭一日之長短,在街上看著一把年紀的司機駕著「法拉利」跑車,也與開著日本家庭房車沒有多大分別的模樣。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每一個季節有著不同的特性,同樣人生不同的階段也有著不同的生活方式。農耕的社會,冬天不能種植,便要把過冬的食物都儲藏好,留待過冬之用。人到晚年的日子,力氣、體質、記憶等等,都大不如前,沒有多少人可以像摩西離世時,眼目也沒有分花、精神沒有衰敗,除非你知道你也像摩西,由神親手埋葬,否則我們都敵不過自然定律。像我現在要配一副合用的眼鏡,動輒花上的銀兩,可以購買一部新款的智能電話。當然,這裡說的「藏」,不是說把自己「藏」起來,終日躲在家中不出門。

從聖經中看「冬藏」這回事,還記得在路加福音中,記載耶穌出生之時,滿了日子,約瑟和馬利亞便按慣例,將耶穌帶到聖殿中奉獻給神。當時有兩位老人家見証這件事,路加也有將他們記錄下來,一位是「西面」,另一位是女先知「亞拿」。俩人都是到了年將就木的日子,但在他們心中,沒有因為力氣衰敗而將神放於生命的邊緣,心中仍以上帝居首,掛念神國的事。我十分欣賞荃灣堂的長者們,無論教會發生什麼事情,自己身體有多麽不濟,只要仍有丁點力氣可以步上那三十多級的樓梯,仍堅持回教會敬拜神。最近,送別一位大半生於樂道會服事的98歲老姊妺,她就算身體衰敗到極致,甚至連兒女們都認不出的地步,就算已失去說話的力氣,她最後給兒女們聽見的一句話,就是「感謝神」,想必在她的一生中,她讓神無時無刻也藏於她的心中,神在她心中也一直居首。「我且要住在耶和華的殿中直到永遠」!

馬牧師

2021年10月

2021年9月份 牧者家書

近年基督教的書室,多了有關談及老年為主題的書籍,有個人性也有教會事工性的,金齡的願境、金齡的事奉出路、如何迎接退休的生活、如何面對老年的生活、甚至如何面對死亡的來臨等等,差不多有數拾本之多,琳琅滿目,各種各類的題材也有。

在亞洲日本比香港更早面對老年的課題,曾聽說在日本丈夫退休後,會導致婚姻出現危機,因為從前丈夫整天外出工作,太太在家專心料理家務,各自有自己的天地;可是丈夫退休後,整天呆在家中,又不懂與太太相處,而太太的生活忽然多了一個人,破壞了慣常的生活模式,於是經常出現爭執與衝突。當然有十分正面的,男士退休後,去學習料理這工夫,接替太太成了家庭中的廚師,令家人對家更感溫暖,據說這樣的例子也不少。

在香港最常見的現象,在公園中婆婆們大多三伍成群在運動,聊聊天等等,不過大部份伯伯都是獨自一人,呆坐在公園的石壆或長椅之上。唯一可以看見一群亞伯的,便是有人下棋之時,一群「旁邊鶴」在圍著觀戰或者出謀獻計。人到晚年,有一位朋友必來訪的,他的名字叫「寂寞」,對男士來說,半生的日子,都放在工作上,而且,香港生活緊張及現實,並不是每人也可以有機會或興趣培養,工餘時間的嗜好,所以,當退休後,要如何打發時間,成了一項難題,家居是太太的領土,有至高無上的話語權,東西放錯了地方,或者不小心弄污了地方,就算不用捱罵也要看人臉色,所以,寧願跑到公園呆一整天,到晚飯時才回家。

曾看過一篇文章談論退休後的生活,內容是提及男士如何在退休後,可以有自己的朋友圈,可以一起談天說地,或者享受共同的嗜好或興趣。當然要達到這目標需要有事前的預備,我們不是上帝可以說有就有。文章建議男士到達五十歲左右,便要開始重建自己的朋友圈,真誠的友誼必定需要時間來培養的,特別對男士來說,五十歲離開退休還有十年,這長度剛好足夠,而且這年紀,兒女經已獨立,工作又已經安定,所以,有足夠機會與空間,可以尋回昔日的舊朋友,或者教會中與自己年紀相若的弟兄,間中約飯局見面,每年一、兩次便可以,因為人與人交往也要投緣的,古語有云「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經過幾年,漸漸地說話或相交投契的,大家便形成老友記群組,而往後的幾年便是建立深交的時間。

如果你是屬這年紀的族群,不論是有人邀請你或者你自己主動去邀約飯局,鼓勵你把握這樣的機會,不單為你退休後的生活增添色彩,也可以避免出現婚姻的危機。

馬牧師

2021年9月

2021年8月份 牧者家書

近日,由同工口中得悉,我經常光顧的茶餐廳(美倫)快將結業。雖與老闆不算熟稔,但間中也會閒聊數語。起初,還以為年多以來的疫情,令生意大跌,以致老闆心灰意冷結束餐廳。後來,有一趟與他簡單地傾談後,才知實情並非如此。

老闆經已是「登陸」之士,剛過花甲之年數載,他十七歲經已踏足社會工作,也曾去過外國生活及工作,後來再回港發展,廿八年前在現在的舖位,開始茶餐廳的生意。轉眼間, 經營已超過四分之一個世紀之久,目前兒子已大學畢業,並且有自己的理想希望去達成。雖然,他也願意幫忙打理餐廳的生意,但老闆細想,經營食肆乃是十分「困身」的一回事,工作時間又長又辛苦,兒子在追求自己夢想的同時,又要兼顧餐廳的經營,必定對兒子造成極大的不便,身為父親總希望兒子可以全心全意地追求自己理想,才會有夢想成真的一天;另外,自己經已營營役役了大半生,心裡十分渴望趁著自己精神和健康仍相當良好之際,也去追求自己新的人生之路(去年知悉老闆每週均去跟老師學習打鼓),所以,索性灑脫地結束了多年的心血,輕省地重新出發追尋人生的新路向。

「心意更新」其實可以有兩種不同的意思,第一種是指將老舊的物件,重新清潔乾淨、修理妥當,使之煥然一新,英文「Renew」正是這含意。另外一種是完全地把舊的改換新的,好像初信主的朋友,從前是過自我中心的人生,信主後改變以上帝為中心的人生一樣,英文「Re-generation」正是這意思。也類似買一件新的來代替殘舊的。

誠然,上文提及的老闆,的確是一位好父親,他甘願成全兒子的夢想,不勉強他繼承自己的事業,因為他最捨不得不是店舖,而是在廿多年經營餐廳時結交的友好,若他要求兒子經營下去,而自己卻跑去追尋理想,又覺自己太自私,便毅然下定決心結束多年的心血。另外,十分欣賞他成為兒子的榜樣,敢於追求自己的夢想,「搵錢」幾乎是大部份香港人的共同價值取向,並以常以財富的多寡來計算一生的成就。不過這新的一代,更渴望追求生活的質素及意義。

其實,基督徒的事奉人生也是如此,大多數事奉者只願承擔熟識的工作,或者自己擅長的崗位。所以,可以當上幾十年之久,本人並無貶低這些弟兄姊妹的事奉價值,事奉是終生的使命,就像人活著努力過有意義的生活一樣,但崗位不必是終生的,不同的年齡、不同的人生階段,或者經歷了不一樣的境遇後,也可以令我們再思更新之路,在此祝願倪姑娘在荃灣堂所學習到的事奉技巧與經驗,在上帝為她安設的新路向中,被上帝使用在祂的國度之中,祝福她所服事的工場。阿們!哈利路亞!

馬牧師

2021年8月

2021年7月份 牧者家書

習慣上,常在網絡中聆聽不同講員的信息,這星期聽到鮑維均博士的一次講座,他是我授業學院前任院長鮑會園牧師的兒子,在這篇信息中,他從詩篇及自己的經歷,說明一箇重要的道理,信徒往往是落在困難及考驗中,最會懂得依靠上帝,相反,在風平浪靜的日子,要全然依靠上帝,實在有點艱難,甚至還會在平順的日子,不知不覺間忘記了上帝!


這是什麼道理?就人性來說,信徒也是祈求上帝賜與生活的平靜安穩,若生活在幸福之中,才是真正蒙恩的生活。為什麼卻會相反地把上帝忘掉了。不過,回想過來,問一下自己,你在困難時祈禱上帝多,還是生活幸福之時祈禱上帝多呢?相信不用多解釋,答案必然是在你遇上困難時,最積極向上帝禱告。


這令我聯想到箴言的一段說話,意思是求耶和華不要叫自己貧窮,必得因貧窮而偷竊,以至羞辱主名;另外,也不是叫自己太富有,免得會忘記耶和華。在你遇到難以解決的困難時,你自然不斷地祈禱求上帝幫助你,戰戰競競地生活,免得你得罪上帝,而不聽你的祈禱,人也變得謙卑;相反,在你春風得意之日,你只會想到你該如何享樂,甚至躊躇滿志地想去成就想要完成的大計,就算你不忘記祈禱,但也難以從心底生出那份依靠。人都總要在真正無助之時,才學會全然的依靠。


從這道理中,漸漸明白為什麼陳更生牧師的一生,充滿著艱難苦恨的遭遇,又身處都是戰亂、貧窮、天災及政治動盪的時代。不過,正如他兒子所說,這些磨難卻沒有扭曲他的生命。因為在重重的考驗中,令陳牧師更專心的信靠上帝,更緊緊地跟隨主耶穌,就好像小孩子在人多擠迫混亂的地方,必定拼命捉緊大人的手,生怕走失了!


所以,雅各書說得好:「你們落在百般試煉中,都要以為大喜樂;因為知道你們的信心經過試驗,就生忍耐。但忍耐也當成功,使你們成全完備,毫無缺乏」(雅一︰3-4節)

馬牧師

2021年7月

2021年6月份 牧者家書

「死亡」對中國人來說,乃十分忌諱的事情。不過,隨著時代的轉變,現在經已不像從前那樣害怕提起,甚至有不少機構推廣鼓勵長者及早向子女表明身後事當如何安排。據我知道在日本有書本詳盡地教導人,如何一步一步地安排所有的身後事。


聖經中,為人熟識有關喪事的記載,有亞伯拉罕以天價向赫人,買來麥比拉洞安葬撒拉,後來,更成為亞伯拉罕家族的祖墳;直至第四代的約瑟,當他死於埃及時,還吩咐後人不可將他葬於埃及地,要等以色列人離開埃及時,帶同他的骸骨一同離去,要將他的骸骨安葬於麥比拉洞中。摩西死亡時,由上帝親手將他安葬於尼波山上,這是第一個,也是唯一的一位聖經人物由上帝親手埋葬。列祖藉著喪事的安排,以表達他們對上帝的應許,內心充滿著確信。


我們敬愛的陳更生牧師,上月經已被主接回天家,他離世的那天,我接到陳師母的通知,院方向家屬表示牧師已開始踏入彌留的狀態,於是,立刻趕往醫院探望牧師。剛好與他的家人見証牧師安詳的離去,就像睡著了一樣。在籌備牧師的喪禮期間,經常與牧師的家人接觸,特別多與陳師母聯絡,因此,從師母口中,知悉不少牧師的生平事蹟,感慨陳牧師充滿波折與坎坷的少年時代,原來陳牧師也曾當過十年小學老師。不過,人生歲月的艱苦,並未令他怨天尤人,相反更信了主,並且獻身傳道的事奉工作,一生忠心地跟隨及服事主。


回想著,陳牧師的一生,有點像聖經中的這些信心英雄,走在信心的路上,雖然不是一帆風順,甚至也是困難重重,不過並未因此令他們失去對上主的信靠,相反人生的種種風浪與困難,令他們更堅定地信靠上帝;或許,所有認真面對信仰的人,困難與風浪只會令他們更能看得清楚什麼是重要的、什麽是真實的,使自己更清楚該如何作出抉擇,正如陳牧師的口頭禪「事主上算」。最後,以陳牧師神學畢業時的感言作結:「然而我今日成了何等人,是蒙上帝的恩才成的。」林前十五10節。 


令人懷念良善忠心的主僕-----陳更生牧師

馬牧師

2021年6月

2021年5月份 牧者家書

今年奧斯卡電影頒奬禮中,有兩齣電影特別吸引筆者的注意,分別是華裔女導演趙婷執導的「游牧人生」及由安東尼鶴健士主演的「爸爸可否不要老」。

還記得2014年曾有一齣電影「永遠的愛麗絲」,一套講述一個女大學教授,患上早發性失智症(即認知障礙症)的故事,電影從患者身邊與她相處的親人的角度來講述照顧失智症者的掙扎。這趟的「爸爸可否不要老」卻從患者本身的角度來講述故事;有電影的評論員形容電影內容是講述一個被困在時間囚牢的人之故事。

電影開始之時,你可能會給情節弄得一頭霧水,人物的錯亂,時空混亂難明,你會懷疑是不是有些情節,只是來自男主角的幻想,那些是真那些是幻象,筆者一時也給弄得有點兒混亂。不過,後來就明白,對於一個患上失智症的人來說,他的時空次序,記憶的事情有些段落經已丟失了,男主角記憶中他有兩個女兒,只是小女兒很久沒有來電跟他聯絡;然而,事實是他的小女兒早年因一次意外,經已不在人世,但這段記憶他已失去了。他以為現在居住的樓房是自己的居所,但卻遺忘了是大女兒,怕他獨居出意外,接了他到自己的家中同住。電影的末段,男主角經已住在療養院中,照料他的護士十分用心的照顧他,然而,他的記憶經已變成了零零碎碎的片段,但時空次序完全亂成一團,他只感到自己孤單地困在時間的囚牢之中,渴望回到媽媽的身旁,尋回那份安全感。

「婦人焉能忘記她吃奶的嬰孩,不憐恤她所生的兒子?即或有忘記的,我卻不忘記你。看哪,我將你銘刻在我掌上;你的牆垣常在我眼前。」(以賽亞書四十九15-16節)

在我事奉的禾場上,或者身邊的親人中,也遇到有患上失智症的長者,他們心中的世界真的正如這齣電影中所呈現令你無法捉摸的混亂時空,他們努力地講述眼前的種種境物,但你會明白他們看到的,你無法看得見,但你要明白,他們不是在說謊,也不是他們的幻覺,只是他們被囚於那時空之中,你只需走進那時空陪著他。

馬牧師

2021年5月

2021年4月份 牧者家書

最近,從網上傳來演員廖啟智弟兄患上了胃癌的消息,而上星期他因癌症經已被主接回天家。當年極受歡迎的電視劇「上海灘」,他飾演劇中的小角色「祥貴」,到近年電影「十年」、「點五步」等等,他的演技令人留下深刻印象。特別電影「十年」他飾演雜貨店的老闆亞森,與兒子的對話發人深省。這套由五個單元故事組成的電影,其中一位監製正是突破機構創辦人之一的蔡元雲醫生的兒子蔡廉明,這齣電影在2016年的香港電影金像獎頒奬典禮中榮獲「最佳電影」,相信也是「智叔」在演藝生涯其中一項令他自豪的成就。

對「智叔」這樣印象深刻,緣於很久以前,在我事奉的教會的幼稚園家長佈道會中,當天由我擔任講員,而見証分享的嘉賓正正就是「智叔」的太太陳敏兒姊妹,第一次與有名的藝人合作,心情難免緊張,但與陳敏兒傾談間,原來她是一位十分平易近人的姊妹,一點架子也沒有。並且在閒談間,知道「智叔」也有隨她一起參加教會的崇拜,但仍未決志信主,後來知道他足足參加了七年的聚會,才決志信主及受洗。心中十分佩服這位弟兄的認真,風雨無間地參加教會聚會,並非出自基督徒的責任,乃為了陪伴太太及認識基督教道理,當時陳敏兒姊妹分享為丈夫信主禱告了七年,終於見證「智叔」受浸,那份喜悅真的無法形容。而我心中也十分敬佩「智叔」,這樣認真地看待信主這回事,所以,對他特別留下深刻的印象。

「智叔」的條件無法當上電影男主角,他是天生的「綠葉」,但行內的人對他敬業樂業的態度,卻是異口同聲地讚好;那些人很多都不是基督徒,但他們欲十分欣賞「智叔」的專業態度,以及他對家庭的愛護與忠誠。「智叔」人生的路途絶不是坦途,小兒子的離世、太太患上情緒病多年、兒子成長路上的獨特行徑、因電影「十年」事業遭受挫折等等,正正考驗著信主的人對上帝的信靠。相信他在內心也曾經面對極大的掙扎,但始終未改變他對上帝的信靠。要一生持守信仰,不論遭遇順逆,仍然能堅信到底。相信除了自己的堅持以外,也要靠主耶穌加添我們力量。正如昔日耶穌在客西馬尼園,面對十字架,在禱告的時候,有天使來幫助祂一樣。願我們在客旅的人生中,憑信心面對考驗,也憑信心等候天國的實現。

馬牧師

2021年4月

2021年3月份 牧者家書

近日看到一則法庭新聞,一名小女孩懷疑被虐,引至傷口感染死亡。近年偶然看到法庭審理一些家暴、亂倫等案件,心裏特別感到難受,當看到受害人的年齡時,不期然會想到自己女兒在這年紀的模樣或回憶等畫面,實在難以想像為什麽可以對家人這樣狠心的下手。

亞伯與該隱的故事,相信大家不會陌生,兄弟間因嫉妒,而將對方殺死。罪的勢力可以將理性、親情及上帝均完全埋葬,隨私慾而行惡。所以,彼此相愛的實踐,不單只在教會,也要實踐在家中,聽起來好像有點可笑,家庭中被此相愛不是很自然的事情嗎?為什麼要特別強調這事情呢?

但話需說回來,如果你在聖經中找有沒有模範家庭的例子,又好像找不著。創世記中亞伯拉罕的姪兒羅得,就發生了亂倫的時情,生了亞捫與摩押的祖先;亞伯拉罕的兒子以撒的家庭,母親與小兒子合謀欺騙丈夫,助雅各騙取了父親的祝福;及至雅各逃亡至舅父拉班的家,拉班騙雅各為他娶了利亞,雅各卻以牙還牙,從拉班家騙取了大批的財富。聖經並沒有提供樣革命版戲的例子,給我們作榜樣,相反,耶穌命令他的門徒要彼上相愛。

或許,我們必須承認家庭有溫馨美好的一面,也有傷害人的暗角,不論是故意或是無心的,從聖經給我們看見的實情,當罪進入世界中,它對人的影響是廣泛與深入的,就連最親密的親情也可以被罪惡掩埋。相愛是包涵寬恕與捨己,世界講求的是公平,家庭是卻是學習捨己的地方,願意花時相伴家人,願意承擔家中各樣大小的事務,大至移民外國,或者將廚房中的垃圾拿到門外都是付出,也是學習捨己的實踐。家人最熟諳各人的「死穴」,爭執之時,往往就直接刺到「死穴」裏去,傷害也是最大的,所以,寬恕不單是讓自己也可以在怨懟中得釋放,以及除去心的恨意。因為讓恨意存留心中,有一天,仇恨可以長大到令該隱將自己的兄弟亞伯殺死!求上帝幫助我們在家中實踐彼邐相愛的命令!阿們

馬牧師

2021年3月

2021年2月份 牧者家書

放大假期間,相約中學年代認識的主內弟兄一起釣魚,他經已是退休人士。當然像筆者這樣「臨急抱佛腳」的釣友,兩天的努力都空手而回,不是海中無魚,因為筆者親眼目睹有位伯伯起了一尾,接近三斤多的「黑沙臘」,只因是門外漢級的技術,一無所獲是必然的結果。

傳道部正密鑼緊鼓地籌備佈道隊的成立,招募已大致完成。目前倪姑娘正籌備訓練的內容,「個人佈道」的工作的性質,大多以釣魚來作比喻。首先要有事前的準備,預備足夠的工具、學習基本的技能,魚餌絶不可缺少等等。所以,參與佈道工作,事前的準備工夫是不可少,充足的準備不一定成功,但亳無預備就注定失敗。筆者,向朋友借了魚竿,在教會隣近的魚具店買了其他的工具及物資(魚釣、剪刀、铅顆等等),又上網學習釣魚的知識及基本技能(例如:綁魚釣的方法等等)。

來到釣魚的地點,第一天在大澳的碼頭垂釣,可惜當日天陰並且吹起強勁的北風,苦撐了三個多小時,不單毫無收獲,並且被無情的寒風吹至鼻水長流、手卻冰冷、全身關節都僵硬了;後來雖然換了地點,也逃不了寒風偷襲,總結當天六個多小時的努力,除了吃飽了北風以外,就一無所獲。佈道工作有時候也是如此,你作了充足的準備,但到佈道地點,可能遇不上願意傾談的對象,甚至遇上故意為難你的街坊,或者被罵至狗血淋頭等等也有可能發生,我曾經有一趟在小巴上,忽然後傳來一位男士十分粗魯的喝罵之聲,喝止隣座的人士,不要再向他分享福音。

當然,也有時候是因神未讓你收割禾稼,像我目睹有人可以釣上一尾大魚,不是海中無魚,乃是神未讓你遇上,或者可能因為你的經驗未夠,需要作更多的磨練。釣魚與傳福音都需要講求經驗及耐性,當然恩賜也是一項重要的影響,因為你可能會發現有些人,好像特別容易令人信主,那是關乎恩賜的問題。盼望我們都常作準備,隨時與人分享福音,為主作見証!

馬牧師

2021年2月

2021年1月份 牧者家書

有人感到2020年十分漫長,也有人覺得怱怱而過!無論如何,2021年經已悄悄地來到,在一年的開始,也順道祝願大家新年快樂,身體康健。

回顧往年,整年都在疫情的陰霾中度過,起初,為口罩和防疫物品四處張羅,但當時疫情尚算輕微;及後年中,疫情突然非常嚴峻,我居住的地區,成為全港最多人感染的社區,而這趟死的人也是最多,其實,全年因疫病而失去性命的人,大部份是因這一次的爆發。

有老朋友去年在大部份時間都家工作下退休;也有老朋友在年底第四波的限聚措施下娶新抱。而全香港的教會,在無需爭論之下,迎接了網上崇拜的來臨,部份教會甚至花上十萬元添置網上直播聚會的器材,雖然,不能與電視台相比,但也絶不遜色。目前網上課程、網上主日學、網上團契聚會等等,有如雨後春筍般。本人唸大學的女兒,去年一整年一步也未曾踏足過大學的校園,卻已完成了一年的大學課程。

不要以為這現象只是短暫性,其實,全世界經歷了這一年的疫病,就算疫苗面世,並且有效地控制疫情,全世界也會產生微妙的變化,加上今年是5G網絡來臨的時代,而香港本土也有獨特微妙的變化因素,所以,不要以為疫情過去以後,一切將會回復原狀,最起碼有人預測未來18個的世界經濟,將會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之中。

我不禁又想起,昔日該撒亞古士督,在羅馬帝國快將近來新的時代,為自己的國度進行人口普查,以便更有效地管治國家和推動發展,上帝卻使用這次人口普查,令耶穌照先知的話,降生於一個猶大的小城─伯利恆,將約瑟和馬利亞由加利利的拿撒勒,長途跋涉地帶回伯利恆。

上帝究竟在這樣的一個時代中,祂要如何成就祂的旨意呢?上帝究竟在香港的教會中,正在興起什麼奇妙的作為呢?或者,祂要在你身上成就什麽計劃呢?盼望因著疫情的限制,可以讓我們在一年的新開始,安靜地在上帝面前尋求祂的心意!

馬牧師

2021年1月

2020年12月份 牧者家書

轉眼間,經已踏進12月,今年整年都在疫情籠罩中生活,整天戴著口罩過活。大部份日子只能透過直播參加主日崇拜,整年都沒有機會與家人在節日中聚餐,老朋友娶媳婦也只能以WhatsApp送上祝賀,就連相聚晚飯也沒有機會。

相信今年的聖誕節,可能是我人生中,在最為平靜的氣氛中度過的,甚至全世界都只能在安靜中迎接聖誕的來臨。以香港目前的形勢,恐怕限聚令的措施,直至年底也未必可以放寬。現在只有一種場合仍可相聚,那就是喪禮。近日途經教會附近的商場,看見場內聖誕的裝飾已陸續安設就緒,聖誕節與中國傳統節日─冬至,相當接近,而「冬大過年」,港人也十分注意這日子,無奈今年恐怕無法像往常可以與家人團聚用餐,對年長一輩來說,最是遺憾的一點。

回看聖經,福音書中耶穌的出生,其實,知道的人不多。按路加福音的記載,羅馬君主下詔作人口調查,於是約瑟與馬利亞離開生活的加利利,前往猶大地的伯利恆城,約瑟的故鄉。伯利恆雖然是大衛的出生地,但這城只是一個人口不多的小城,所以,旅店也不多,當約瑟與馬利亞來到時,無法找到住宿的地方。以致馬利亞要在馬棚內誕下耶穌,當晚只有幾位伯利恆城外的牧羊人,得到天使報訊來迎接新生王主耶穌。為什麼天使會向牧羊人報訊?或許,因為牧羊人不像有地位和有知識的居民,他們生活可能十分忙碌,工作、應酬、進修等等,就算知悉耶穌降生的消息,可能要先「fact check」,又或者,要處理很多事務無法抽身將訊息傳開。聖經告訴我們牧羊人見証了天使所說那位用布包著在馬槽的嬰孩後,立刻四處將救主降生的消息傳開,聖經說聽見的人都詑異牧羊人所說的,那麽牧羊人不是只向一個兩個人見証救主降生,而是四處向很多人述說他們看見的事。

今年相信也無法像以往可以在平安夜報佳音,也無法走在街頭唱詩,不過,大家都因疫情而留在家中,忽發奇想,可不可以在自己居所,在平安夜打開大門,一家人一同頌歌救主降生的詩歌,向鄰居分享救主降生的好消息!豈不妙哉!

馬牧師

2020年12月

2020年11月份 牧者家書

眨眼間,經已來到11月,整個世界今年都籠罩在新冠肺炎的疫情中,目前歐洲再次陷入新一波的爆發。香港近期的疫情漸消退,不過,危機仍然潛服著,絶不是可以放鬆的時刻,仍然要小心儆醒地生活,回想過來,基督徒的生活豈不是也一樣,外面看來已平安穩妥的,但卻容易忽略藏在暗角的危機,只要鬆懈一時,便隨時墮入陷阱之內,所以,聖經經常提醒在地上的生活要儆醒。

近期,以啟示錄為宣講的經卷,在全球籠罩著瘟疫與峰煙四起的世代中,再一次研讀啟示錄,帶來十分有意思的信仰反省。可能在潛意識中你認為目前的危機,樂觀地以為會過去的。不過,就算真會過去,但會如何過去呢?2004聖誕前夕的南亞海嘯,當海水不正常地大幅退去時,有人儆醒知道危險快將來臨,但不少人茫茫然不知發生什麼事情!然後,災難忽然來臨,奪去無數人的性命。

啟示錄卷首的七間教會,將要進入第五所教會‥‥撒狄教會。以弗所、士每拿、別迦摩、推雅推喇、撒狄、非拉鐵非及老底嘉,屬於小亞細亞地區七間相鄰的教會。其實,歌羅西教會也屬這地區,不知為什麼沒有她的份兒。在研讀啟示錄中的不同教會時,忽然心中浮現一個意念,不論在舊約或者新約,屬神的百姓的失落,並不是全然不信,或者離開信仰的。譬如在南北國時期,先知以利亞的時期,以色列人因亞哈的王后耶洗別的緣故,在耶和華信仰中,滲進了巴力的敬拜,以色列不是放棄耶和華信仰,而在耶和華信仰中,融合了迦南的巴力崇拜,巴力崇拜在迦南地是良好、正面及蒙福的信仰,因為巴力為他們的收成提供了保護及豐收的賜福。美其名說,這是更新耶和華信仰的做法。從前以色列居於山區之中,在王國時期他們已強盛到可以居於平原中,與其他的種族相鄰,所以,信仰也要更新。可惜,他們的更新卻單單在敬拜耶和華這事上妥協了。啟示錄中的教會也是如此,他們不是把觀音像代替了十字架,但卻是變了心,在信仰中滲入了雜質,雖然只是一點點,卻已變了質。原來基督徒最大的危險,不只是離經叛道,而是只要在重要的核心上偏差了一點兒,也可毀掉整個生命。

馬牧師

2020年11月

2020年10月份 牧者家書

上月,在不同的渠道,不約而同地收到一則相同的消息,內容是有內地的教科書引述聖經約翰福音第八章耶穌寬恕淫婦的事蹟,不過結局卻與聖經大相逕庭。內地教科書講述這事蹟的結局,卻換成了耶穌拿石頭把那婦人打死。與聖經中要拿石頭掟死她的群眾,漸漸散去後,耶穌最後對婦人說:「我也不定你的罪。去吧,從此不要再犯罪了!」。

看到這個被篡改的故事,真是啼笑皆非。有時候要將聖經故事拍成電影,為了增加吸引力而將聖經事蹟加入了枝葉,或者稍微修改令情節變得更有電影感,也是時有發生的。不過,將聖經的事蹟改換成南轅北轍的內容,也百年一遇的奇聞。

看到這般的事情,心中難免有點感慨,從30多年前歸回到教會起,不知那裏來的傻勁,湧起了熱衷追求聖經道理的動力,而且,在心內有增無減,直到今天。有人喜歡鑽研教義神學、有人喜歡道德倫理的課題、有人喜歡追教牧輔導的範圍等等,但我自始至終對聖經神學情有獨鍾。喜歡聖經神學,並非認為她比其他學問要高超,只是來自內心對聖經話語莫名的渴慕,或者,也加上在唸神學時,知道聖經神學是神學研究最基礎的部份,更原始的材料,所以,更堅定自己這份熱心。每當聽見有講者有洞見地解讀聖經的故事之時,心中不期然佩服萬分。所以,有人扭曲了聖經的內容,來迎合自己的說法這做法,心中只慨歎真的正如保羅對提摩太所說的一番話:「因為時候要到,人必厭煩純正的道理,耳朵發癢,就隨從自己的情慾,增添好些師傅,並且掩耳不聽真道,偏向荒渺的言語。」提後4:3-4節

再者,在這個資訊如海嘯般的年代,因為用資訊爆炸來形容,經已是30多年前的講法,已不能完全描述現在的實況。每天我們很容易便接觸到無數的資訊,並且真假難辦,所以,對基督徒來說,認真地認識聖經、深入地認識聖經,牢牢的找緊聖經的真理,也是基督徒的義務,準確地將上帝的話藏在心內,正確地了解上帝話語的精意,也切實地在生活中遵行上帝的話。

馬牧師

2020年10月

2020年9月份 牧者家書

「亞伯小心!」

這句話是週一在超巿內,我正在貨架前選貨品時,身後忽然響起的。回頭一看,有店員在我身後推著貨品,我正是她口中的「亞伯」,心想真的到這年紀了。「亞伯」也好,「中年晚期」也好,我都不抗拒這樣來界定自己的歲月。不竟,已踏入花甲之年,的確走進了人生另一個階段。疾病、死亡、視力衰退、坐在梳化會睡著等等。一年有四季,天氣有陰晴,人有悲歡離合,月也有陰晴盈缺。人生有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事物要面對。

「接受自己的限制」

 近年,無論太太或女兒想我幫她們買的東西,或者要出席的會議,都特別記錄下來。要買的東西都盡可能記錄在手提電話的訊息頁面;要帶回辦公室的文件或東西,必定先放進背包內,若出門才取,大多會遺忘的。接受限制不是認命,乃是認定自己有什麼不足之處,再透過生活上的安排,來克服自己的限制。

「與疾病成為朋友」 

人到中年,身體健康大多會響起警號,香港常見的老年疾病,血壓高、糖尿病、肥胖等等。以糖尿病為例,香港差不多每 10 個人便有1人患上此病。年老與疾病幾乎是分不開的,所以,其實,很少人不需要朋友,年老和疾病幾乎是分不開的,只要你接受這事實,當疾病來臨時,你容易接受它成為你人生的一部份。有時候,你抗拒這它的存在,就你健康出現警號,你也會刻意忽略它,無視它的出現,往往可能錯過醫治的時機。因此,若疾病來訪之時,要學習調整心態,不單接受它,也要跟它成為朋友,每日要吃的藥物,定期前往覆診,或許有時要住院接受治療,將這些東西與朋友相處般,欣然要接受它,甚至以平常心去享受這些時光,無法改變的事情,那就不如欣然享受 與它一起。

「學習新鮮的事物」 

有研究發現會學習新事物或技能的長者,他們可以減緩腦退化症 的影響。年紀大更要學習離開自己的安舒區,當然我並不是你面對危 險的挑戰,練習書法,學唱粵曲,我近年對廣東的南音,有著很大的 興趣,行山、單車等等。有一些學會了還可以成為傳福音服事的恩 賜。 變成亞伯並不是什麼可怕的事情,只不過是進入了人生的另一個 階段,而且,這階段也不少有趣的事物,等待我們去發現及享受。

馬牧師

2020年9月

2020年8月份 牧者家書

「慈雲山」,忽然間成為了全城的焦點,因為在近期疫情爆發中,慈雲山區居民受新冠肺炎感染的人數,冠絶全港其他地方,過百人確診,並且區內有一所老人院出現集體感染。有一天,收到妹妹的訊息,說她到眼科醫院覆診,登記之時要申報是否「居於慈雲山區」。慈雲山彷彿成為了巿民心目中的「疫區」。

筆者也是慈雲山居民,已經住了接近 50 年的日子,但未曾試過在區內的街道,行人如此稀少,球場空空如也,商場及街巿有如「死城」般寂靜。不過,也感謝來電關心我們一家的弟兄姊妹,我一家四口只有我會踏出家門(太太要留家工作兩星期,因為共用同一大堂的鄰座出現確診家庭)。當我外出回家,必須立刻到浴室「潔淨自己」,否則必遭人譴責。目前我居住的屋苑有兩個家庭出現感染,但未有屋苑內擴散,大家不用擔心。

據聞有弟兄姊妹因疫情的緣故,連續十一天未曾踏出家門,真的十分佩服這份耐性。「忍耐」是九個屬靈果子之一,還記得六十週年奮興會的講員郭文池牧師,在當晚的信息也曾講及這個詞,忍耐的意思就「長久的受苦」。不過,忍耐並不是被動地、無奈地承受困苦。在聖經中,卻有積極及主動的意思,在長久的受苦,目的乃是要帶來美好的結果,譬如一個學彈鋼琴的人,在漫長又重複的練習中,既枯燥又疲累的操練,然而忍耐地不斷練習,卻令彈奏技巧的變得純熟及提升。聖經中的忍耐正是這種意思,因著前面要達到的美好結果,而忍受目前的苦楚及疲乏,醫護人員正呼籲巿民減少外出及社交活動, 也是對抗疫有莫大的幫助。

不過,留在家中也不是被困著,日間盡量屋的光線明亮一點,讓陽光多點照進屋內;在家中也可做一些簡便的體操,令自己的手腳保持著足夠的靈敏;留在家中也可以有很多認識聖經的機會,目前不少神學院、福音機構或者大的教會,也設立了不少網上的聖經課程,你可以收看錄影學習;甚至港九培靈研經大會早晚的聚會,也可以在網上收看,生活很多有趣的事物也可透過網上學習;又或者打電話與你的「老友記」一起閒聊也是十分舒心的事情,讓我一起忍耐地對抗疫情,但仍可以抓著機會豐富自己的生命。

馬牧師

2020年8月

2020年7月份 牧者家書

這星期在我的面書中,不約而同地出現同一首歌,正是已故Beyond主音歌手黃家駒的《海濶天空》,一首27年前面世的流行曲。回憶起,當時我帶領著的一個中學生團契,大部份團友都喜愛這隊樂隊,對這首流行曲也是他們珢珢上口的歌曲,他們現在經已是一群40多歲的父母。

無獨有偶,幾年前在國內探訪教會時,突然發現內地的年青也十分愛唱這首來自香港的流行曲《海濶天空》。想不到在國內的年青人也愛上這首歌。也估不到,這首27年前的老歌,今天卻能繼續深受這一代香港年青人的愛戴。或許,歌裡的有一句膾炙人口的歌詞:《原諒我這一生不覊放縱愛自由》。「自由」對成長中的年青人十分重要,也許他們追求自由的過程中,會有不覊甚至放縱,不過在成長的過程中,難道可以不犯錯而達至成熟,根本是脫離現實的。

「自由」不單只是年青人所嚮往的,也是每一個人心底的基本渴望。創世記告訴我們,人乃按照上帝的形象造出來的。「上帝的形象」是什麼,令不少聖經學者花一生的時間去鑽研,雖然,難以完全以人的智慧理解是什麼,但有一點十分肯定的,就是這是來自屬於上帝的特質,人類具有上帝賜給人的神聖特質。如果每一個人都有來自上帝的形象,那麽人不應成為另一個人的奴隸,因為他只能有一位主,就是創造他的上帝。所以,縱然以色列人在埃及生活條件比巴勒斯坦更好,但上帝卻拯救他們脫離奴隸的身份,在應許之地自由地事奉耶和華。

所以,教會相信人的自由乃來自上帝賜與,上帝在造人之時,每一個人都是按照神的形象被造的。因此,每一個人在上帝眼中均是祂所寶貴,沒有高低或卑賤之分。香港從前屬於一個基督教國家的殖民地,加上香港的教會學校又佔大多數,所以,聖經的價值觀便不知不覺之間,根植於在港人的心底。難怪一首27前的老歌,至今仍繞樑不絶,令一代又一代的人,甚至活在不同地域的人,在他們的心底產生共嗚!

馬牧師

2020年7月

2020年6月份 牧者家書

香港的疫情漸緩和,而宗教聚集的限制也放寬了。5月底荃灣堂恢復了實體崇拜,當天合共有65位弟兄姊妹出席。而團契聚會也陸續恢復,而主日學則待七月,新一季的課程開始才回復。誠然,出席教會聚會也須遵守防疫的措施,包括:量體溫、帶口罩、消毒雙手及保持社交離等等。因為疫情還未過去,隨時也會死灰復燃。所以,6月份教會仍維持錄播網上崇拜的安排,不過,盼望不久可以克服直播崇拜的一些技術的障礙。

這場世紀疫症席捲全球,全球超過5百萬人受感染。香港差不多由農曆新年後開始,用「圍堵」的策略防範病毒大規模傳播,所以,大部份人都待在家中,減少社交的接觸。而香港的教會大多由2月初或中相繼暫停實體崇拜。表面上來看,我們失去了不少的自由,逛街、上學、與朋友相聚、參加教會聚會,全部均受到嚴厲的阻礙。

不能上教會、失去了團契生活、人與人的接觸也減到最低。不過,也聽說過不少例子,整個家庭或者接待不同住的長者,大家一同透參加網上崇拜,家人之間的關係反而增進了不少,看來不盡是損失。每星期自律地上網參加崇拜,沒有其他人知道你有沒有出席、也不知道你以什麼態度來參與等等。你參與崇拜似乎只剩下的理由:因為你重視及珍惜敬拜上帝的時刻。

撒馬利亞婦人問耶穌,究竟敬拜上帝應在那裏?猶大人一定說是耶路撒冷的錫安山,但撒馬利亞人卻說應該在更古老的「基利心山」。它比耶路撒冷的早上四百多年歷史以色列已在此敬拜上帝。耶穌卻回答:兩者皆不是,而是「聖靈」和「真理」。我們的生命是否被聖靈掌管,順服於聖靈的帶領,這所指的是在日常的生活中,你是否如此地生活,而不是單單在敬拜的1至2小時情緒高漲地歌唱;另外,聽從及遵行上帝的話語,也是在生活中敬拜上帝的行動,因此,敬拜上帝不是星期日早上的兩個小時,而是你星期一至六如何過你的活,如何工作及待人處事。真誠的敬拜乃出於你平日對聖靈的順服與遵行真理的態度。

馬牧師

2020年6月

2020年5月份 牧者家書

執筆之時,全球受新冠肺炎感染的人數,已超過三百萬人,因而死亡的人數亦超過 20 萬人。雖然,這與發生在廿十世紀的「西班牙流感」相比,還不及十分之一,當年最保守的估計全球超過 2 千萬人染病死亡,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戰,所以,無法作出統計,也有人說當時染病死亡的人數達到 1 億。但畢竟對自己來說,這趟的疫病經已是十分駭人的。與世界各地相比,香港這個人堙稠密的國際城巿,算得上是幸運的一員,並沒有出現大規模的人傳人的狀況,只有較小型的爆發。或許,港人應該感謝上帝的恩眷,並沒有出現疫症一發不可收拾的局面。

不過,更特別的就是教會的崇拜,因受疫病的影響而需暫停實體崇拜。我信主已超過四十多年,記憶所及,因事故暫停實體崇拜,就只有近年兩、三次因颶風的緣故,以往絕少暫停主日崇拜這回事。更何況這一趟,全香港的教會大多由 2 月已開始暫停,遲則 4 月初也全部暫停了實體崇拜,整整三個月的時間停止主日聚會,從來未曾發生過的。不過,有賴科技的進步,可以透過互聯網進行網上崇拜,只需一部電腦或智能手機便可以參與網上崇拜。17 年前的發生「沙士」之時,互聯網的技術,還未普及和成熟到這種程度,可以藉著互聯網的串流平台,轉播或直播網上崇拜。

唸大學的女兒,打從去年 11 月就不用回校上課,算起來,她有半年都沒有回過學院,現在每天都透過互聯網上課、交功課、測驗,甚至考試都是在網上完成的。她只需安坐床上,在身前放置一部手提電腦,便可以上課了。現在無論,購物、「叫外賣」、訂座食飯、換領身份証、連替媽媽申請骨灰龕,也可透過互聯網完成。香港也開始宣傳 5G 時代的來臨,一種比現在使用的流動數據網絡,快上最少 10 倍的新技術,準備進入我們的生活之中。

科技雖然一日千里,但只是小小的一粒「病毒」已令全世界的人類,都要停下來,一切的活動,皆要停頓。或許,你不是埋怨上帝為什麽要造出這樣利害的病毒?;便是開始明白這大地之上,人類並不是真正的主人,更懂得敬畏那位創造天地的主。

馬牧師

2020年5月

2020年4月份 牧者家書

冷不提防,歐美等國先後爆發「新冠肺炎」疫情。執筆之時,西班牙、意大利及德國的確診人數已超過中國,而加拿大、美國、法國及英國等地,確診人數亦不斷上升。近日香港的患者也不斷增加,有專家指出香港的疫情已進入危險的狀態,而港府也相應地制定了十分嚴厲的措施,以防疫失控地爆發。放眼歐美各地,因初期輕看了疫症的極高傳染性,以致令疫情幾近失控地擴散。

反觀香港,除了因巿民防疫的態度謹慎外,也感謝天父的眷顧,雖然有小型的爆發,但卻未出現社區大規範的感染。大概由農曆新年至今,差不多已兩個月的日子,港人生活在這瘟疫的威脅下,雖然生活大受影響,由不敢與人接觸,到現在幾乎是不能與人有太密切的社交接觸來看。在這段日子裡頭,究竟有什麼靈裡的體會呢!

首先,「以心靈誠實敬拜神」,教會由2 月中開始轉為網上崇拜,暫停了實體崇拜。你不用擔心別人會知道有沒有出席崇拜,不用千辛萬苦地10 點正趕回教會參加崇拜,生怕被人知道你遲到,再也不怕崇拜時打瞌睡會被講員發現。現在你只剩下一個理由,每主日早上10 點鐘打開手機的連結參與崇拜,那就是你出自你對上帝的專崇與敬愛。

再者,你發現原來可以在教會事奉不是必然的。以色列人有一段七十年的日子,被擄離開應許之地。現在你不能每星期到教會聚會和事奉,有點像昔日被擄到外邦的以色列人,不可以到聖殿獻祭和敬拜耶和華。如果,在這段沒法舉行實體崇拜及聚會的日子,你心底曾泛起懷念以往返教會的時光,証明你真心愛你的上帝。

最後,你懂得感謝神讓你仍然可以健康地呼吸;你會感謝神讓你現在有更多可以與家人相處及分享的時間;你會感謝神讓你有更多獨處的時間去默想上帝的話。苦難與人生的逆境往往令人更深刻體會上帝才是我們生命一切,而能領略這道理的人,乃因為學懂每時每刻都懷著感恩的心。

馬牧師

2020年4月

2020年3月份 牧者家書

牧者家書I

荃灣堂暫停實體崇拜經已踏入第三週,目前香港的疫情,仍未有減退的跡象,北角佛堂聚會引至集體感染的事件,更加令人憂慮。現在全球有不少國家均出現「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確診者,除了中國以外,情況最令人憂慮的地方是南韓,確診人數接近三千人,而疫情還在急速發展中。求主憐憫受災國家的人民,止住疫病及醫治患者。

身邊有朋友問說:「這疫病是不是因上帝要懲罰世人所致?」誠然,聖經的確有提及上帝曾以瘟疫管教以色列人,最著名是民數記十六章,可拉黨的背叛,上帝擊殺了可拉全族的人口,後來,百姓認為摩西和亞倫太殘忍了而發怨言,更起來攻擊他們,上帝使瘟疫發生,阻至了百姓,那次合共有一萬七千人被瘟疫奪去生命。聖經出現瘟疫的記載約六十次之多,而在末世之時,瘟疫的發生也是其中一個記號,所以,才有信徒會想到,這次疫情是不是上帝用來懲罰的工具?

不過,我又不是先知,這場疫病發生之時,上帝又沒有在夢中向我顯現,告訴我這是祂的一手策劃的。其實,道理也十分簡單,不錯,上帝可以使用瘟疫,成為祂手中的工具,達成祂定下的目的或目標,最常見的,上帝以瘟疫管教以色列人,使他們悔改回轉歸向神。而且,上帝並不是毫無憐憫地殺戮百姓,在民數記十六章的記載,當摩西知道上帝要出手之時,他立刻吩咐亞倫,拿香爐為百贖罪,當亞倫去到百姓中間獻祭,瘟疫就止住了。其實,上帝是那位滿有恩慈及憫的神,只因人的悖逆而不能不出手,但只要願意回轉,神便赦免人的罪及寬恕百姓。所以,上帝會用瘟疫管教人,但目的要人回轉,而不是滅絕。然而,上帝可以使用瘟疫為工,但並不表示,每次瘟疫全部由上帝發動,使人類受災及痛苦。

瘟疫存在於大自然,由來以久,中世紀歐洲,多次出現「黑死病」,即「鼠疫」,奪去過上億人的性命,十六世紀倫敦也曾發生鼠疫,以十萬計的巿民因病死亡,直至倫敦發生一埸大火,大火燒了四天四夜,幾乎把巿中心全燒光,大火熄滅後,瘟疫也止住了。所以,發生瘟疫也是自然界時有出現的情況。不過,重點在於我們如何應對瘟疫,以及在其中吸出智慧,香港經歷十七年前的「沙士」,這一趟,防疫意識提高了不少,可能正因如此,感染個案的數字仍在不算高的情況,不過,這場仗仍未可以鬆懈,要有耐性及慬慎的生活習慣,等候疫情過去。

馬牧師

2020年3月

牧者家書II

香港大約由農曆新年開始,全民進入抗疫的狀態;當時疫情在內地不斷爆,每天被感染的人數以千計,目前內地疫情似乎緩和了許 多;不過,卻在亞洲和歐美地區相繼流行,現在疫情最嚴峻是意大利,也有席捲歐洲之勢,而死亡率最高的是伊朗,而且被感染的大多是國會議員或政府官員,美國也宣佈因疫情威脅,全國進入緊急狀態。

與 17 年前的「沙士」相比,它的殺傷力不及「沙士」,但傳染性卻高出很多,令人防不勝防。看著香港人搶購口罩、消毒用品,以至 搶購食米,甚至厠紙。這種境況現在也發生在出現疫情的地區和國家。在災難或瘟疫的威脅下,人心不單會恐懼和驚慌,但也會令人謙卑下來,因為面對災病,更顯得人的渺小和限制。如果從實際情況來看,回內地恐怕不敢,出國也沒有安全之地,甚至連返教會崇拜及聚會也沒法子,彷彿每個人都變成了「孤島」。

不過,我想聖經中有這樣一句話:「所以,我們不喪膽。外體雖然毀壞,內心卻一天新似一天(林後四 16)」。保羅能經歷出這麼一句 話,實在不容易,憂心教會的問題、面對敵人的攻擊、遭遇旅途的凶險,承受身體卜女衰殘的折磨等等。他不是無視這些事情,彷彿不會影響他,若不帶給壓力,保羅也不會在給教會的信中提起這些事情,不過,在這句聖經中,表達出他不是掛慮、不當一回事,乃是不喪膽,意思就是他不因遇到這種種的困難,而失去志氣、失去對上帝的信靠及使命感。在疫病的步步進迫下,我生活的所層面,也受到很大的損害,我們可以感慨和難過,但不要喪膽,緃然過去在生活中的種種支柱都似乎一一倒下來,但若失卻對上帝的信靠,就真的是天塌下來了。「不要喪膽!」

馬牧師

2020年3月

2020年2月份 牧者家書

迎接「庚子」年來臨的禮物,竟然是「新型冠狀病毒」,目前國內已超過一萬人確診受感染,全球有18個國家發現確診病例。「世衛」已宣佈進入全球衛生緊急狀態,意味著全球正面臨嚴峻的衛生威脅,需要各國政府合力面對危機

香港在疫情威脅下的景象,只要有商店宣佈有口罩出售,店外必定出現長長的人龍,超級巿場的貨架,首洗清空的是擺放消毒用品的貨架,再來,便是擺放食米的貨架,也全部空空如也。現在街上的行人,有九成是帶著口罩的,剩的不是拒絶帶口罩,很大可能是買不到口罩而已。

不少香港教會的團契及兒童聚會,不是全面暫停,便是有限度地運作,這星期有罕有地,因應疫情而取消實地崇拜,大或小的教會也有,就連樂道會也有堂會,改以「網上媒體實時轉播敬拜及講道」,雖然17年的「沙士」未層作此安排,只因當時的網上媒體的技術,不及今天的先進及普及而已。

政府正忙於應對疫情,也似乎所作出的安排,並未能令巿民,甚或在前線,努力抵抗及救治病人的醫護人員,執筆之時,正盛傳縕釀罷工,以表示政府在抗疫措施的安排上有不足的地方。在疫情嚴峻的時刻,再加上管治危機的出現,香港正面臨十分危險的境地。

當人面對未知的前境、或者面臨一個沒法抵抗的生命威脅之時,心裡自然地出現恐慌和驚惶,如像你知道門外失火,但你又沒法逃離現場,只能眼巴巴地等大火燒入屋內,你意識到死亡離你不遠,心裡便出現驚恐的情緒。這種情緒若維持下去,便令人做出不合邏輯、不理性的行為或極端自私的行為,荷里活的災難電影,很多時都有這種情節。

歐洲由羅馬時期到十九世紀,曾經多次發生「黑死病」,每次都引致數以十萬計的人喪命,而當人人都害怕這此患者之時,基督徒因愛鄰舍之精神,不少出來照料這些患者,或其家屬。但我不是說基督徒都必須視死如歸,不論是帶著召命的信心去服事,或者謹慎地保守上帝所賜的自身的性命,免初疫病侵害,也不是錯的事情。只是不論是勇敢地走在前方、或者小心地免受災病,也需本著愛鄰舍如同愛自己的道理,除為這城禱告求平安,也盡力幫助你遇上困難的親友或鄰舍。

馬牧師

2020年2月

2020年1月份 牧者家書

「鼠年」將至,老鼠在聖經較少提及,只有一次出現於非利士人向以色列賠罪,除了歸還約櫃外,還附加了五個金痔瘡和五只金老鼠,記載於撒母耳記上第六章。在中國人眼中,老鼠都不是正面的動物,因為有鼠字的成語,大多是貶意詞,例如:「蛇鼠一窩」、「蛇頭鼠眼」、「胆小如鼠」和「過街老鼠」等等。不過,有一位美國人華特•迪士尼以老鼠創造了一個人見人愛的卡通角色,牠就是「米奇老鼠」,經過90年仍然十分受小朋友歡迎。

不過,當我讀到一位弟兄童年的故事時,意想不到,老鼠竟然成為他的至愛,但不是「米奇老鼠」,而是真真正正的老鼠。生活在30年代的廣東偏遠農村,家徒四壁,又遇上飢荒及戰亂,米飯也不知何物,因為沒能力負擔,所以,如果家中發現老鼠,簡直如獲至寶,因為可以捉來當食物,並且好比山珍海錯。

雖然,老鼠在聖經很少提及,但老鼠是生命力旺盛、繁殖能力高、適應能力強的動物。老鼠會游泳、又會爬樹,嗅覺好,科學家曾做實驗,把食物放在迷宮的另一端,老鼠卻輕易走過迷宮找到食物,印証牠智力十分高超。牠機智與旺盛的生命力,令牠變得十分靈巧,令人類無法完全消滅牠。聖經也教導信徒,要靈巧像蛇。現今的世代急速及多變,從前只要找著幾個重要的原則,便可以行遍天下,30多年前,福音主日的講員,以受歡迎的電視劇情節作為內容說明基督教信仰,也容易令人產生共鳴,今天留在電視機旁的大多是50歲以上的中年人,已經很難找到跨代的生活例子。最近,詢問IT行業的弟兄,若要更換手機,應如何選擇,手上使用的手機已4年多前的產品,大修過兩次,若再故障便不再花錢修理,所以,問這位IT界的弟兄的意見,他給我的回覆,令我有點詑異,他說:「應該轉換另一系統的手機,因為這種年紀要學習接受改變和新事物」。我也像聖經的人物,心裡反覆思想這話的意思。

總括,聖經中愛神及愛人的道理是不會動搖的,這也是信徒生活的根基,然而,如何服事上帝及愛你的鄰舍,卻可以有千百種不同的形式及方法,不用固步自封,而不用拘泥舊有的形式,不過,最重要的卻是是否擁有一顆謙卑的心懷,學習及認識新的事物,但凡老鼠的靈巧成為我們生活的借鏡,找到自己合適跟隨上帝的道路。

馬牧師

2020年1月

2019年12月份 牧者家書

轉眼間,經已踏入十二月,不單一年將盡,也標誌著迎接快將來臨的「聖誕節」。「聖誕節」在商人的心中,乃重要的消費日子,全年的盈利,聖誕節的生意佔十分重要的比例,有些商店甚至是一半的盈利來源,對於,上班族來說,這是難得的長假期,可以計劃到外地旅遊及購物。於情侶來說,乃十分重要安排約會的日子,仿佛藉此衡量對方是否真的重視自己。對傳統中國人,反而是籌備「冬至」的一家團聚晚宴。


現今,大多數人看待「聖誕節」,都集中在消費(買禮物、外出旅遊)、約會(派對)、宴會(聚餐、放題)等等,總括來說,聖誕節是人們出來尋找歡樂的日子,工作努力了一整年,將工作辛苦的成果,變成了可以享受的活動,然後假期之後,再繼續努力工作,等待下一次假日的來臨。


不過,聖經中第一個聖誕節,只有少數人知道,約瑟、馬利亞,在伯利恆野地的牧羊人等,也沒有很大的歡樂氣氛;約瑟和馬利亞在趕路之中,腹大便便的馬利亞忽然臨盆,只能在簡陋的馬棚中誕下耶穌。而耶穌出生當晚,天使向牧羊人宣告這奇妙的信息,並且唱出第一首聖誕歌,史稱:「榮耀頌」,「在至高之處,榮耀歸與上帝,在地上平安歸與祂所喜悅的人」,耶穌的降生為人帶來平安。現實來看,當時生活羅馬帝國政權下的人,確實享受著人類歷史中來最大的和平盛世,歷史家稱為「羅馬和平」(Pax Romanna),人們生活在極少戰亂發生的世代,物質文明又十分豐富的年日。不過,道德生活卻相當腐敗,社會風氣日趨淪落,物質生活豐厚,但心靈卻落入深沉的黑暗之中。


「希望」是令人心靈十分重要的力量,當人失去希望後,他會跌入極度沮喪及失去生活動力的狀態,但人們縱然活在十分艱苦的生活及幽暗的處境之中,只要他找到希望便可堅忍地一步一步走出來。聖誕節為生活在幽暗的人們,重燃希望之曙光,耶穌基督上帝的獨生子,道成肉身降在人世之中,耶穌來自天上,成為人生活在地上,生命雖短但卻成就天父的旨意,最終完成了救贖人類的使命;所以,耶穌讓人找到自己的根源,也認識在地上生活的意義,並且確定生命終極的歸宿。


馬牧師

2019年12月

2019年11月份 牧者家書

兩星期前,主日的黃昏到瑪麗醫院探訪後,準備乘巴士返家,當時經已六時多。當巴士駛到,司機大聲地說:「車子只能到西隧的轉車站」。心想到了九龍再算吧!大約7點多巴士到了九龍的西隧轉車站,下了車環顧周遭,似乎再沒有其他巴士可以轉乘。惟有徒步走往佐敦,試看是否仍有小巴回家。還好經已入秋,晚上氣溫較清涼,走在路上十分舒服,走了十多分鐘,來到以往認識的佐敦道巴士總站舊址,心中暗暗驚嘆,以往車站是建在碼頭旁的,想不到以往的海旁經已完全消失。剛才我走過的路,正是昔日的大海,真是滄海桑田。填出了這麽大片的地土,建了西隧、西鐵車站、高鐵車站,還有籌劃中的故宮博物館等設施,小時候熟識景物面目全非,難怪這些年來,那麽多香港人爭取著保留這個、那個,都是一些大家的集體回憶,香港真是動感之都,但對我來說卻越來越陌生。

終於,來到佐敦道與廣東道的交界,望向對面整段由彌敦道至廣東道的行車線,全是警察的車輛,大的、小的、長的或短的都有,佈滿了整段路面,似乎是要離開。雖然對面佈滿警車,想必剛才一定發生了大事件,不過,我看一下路上的行人,有牽著手的情侶們、有拉著皮箱的遊客群、也隨意走著的街坊等等,路旁的店舖大部份在營業中,在他們的臉上沒有驚惶或者受驚的表情,就好像素常在街上碰到的人無異。由廣東道一直往彌敦道走,當差不多到彌敦道時,忽然眼前出現,戴著頭盔和防毒面罩、又身穿反光背心的行人,心中立刻想,對面的路上仍佈滿警車,難道你不怕嗎!因為我以為他是示威者,不過,定過神來,看到他頭盔上印著「PRESS」,原來是記者朋友。後來,再往前一點,看到更多位這樣裝束的記者朋友,有些已除下面罩,一臉倦容的隨意坐在路旁休息喝水,或者整理一下隨身的器材,回看剛才拍下的影片等等。不過,來到彌敦道發現巴士、小巴全部也停駛,當時在彌敦道上車子不多,的士就算沒有載客,但全部掛上「暫停載客」的牌子。走到加士居道的十字路口時,看到有私家車司機下車,動手移開路上的障礙物,讓自己的車子可以駛過去,心中暗暗佩服香港人靈活變通的腦袋,及笑看風雲的心情。

站在十字路口,繼續盤算如何回家,心想難道要由佐敦步行到旺角找車子,但是,旺角當時事故仍未停息,所以,這做法也行不通。猛然想起,可能走回廣東道會有機會。因為這路段在有地鐵以後,差不多經已被人遺忘了,一口氣走到廣東道,站在路邊禱告求主幫助。兩分鐘左右,十多步之遙剛有的士停下來落客,願意接載也不用加價,感謝神 ,這樣就順利回家。生命有時會遇上很多障礙及困難,但心中信靠上帝定能找到出路。

馬牧師

2019年11月

2019年10月份 牧者家書

9月雖已過去,但留在心中的傷感,卻仍揮之不去。主持了三堂的安息禮拜,同時也送別了中學時一起信主的友人,她是我曾提過患上了腎病的姊妹,這病與她共渡了十四年,終於上月初被主接回天家。丈夫及兒子雖然十分難過,也欣然接受。另外,也因為近日香港社會,正面對嚴重的撕裂與對立,暴力對抗不斷升級,眼下整個社會像走進了死胡同。行文之時,正傳來政府決定訂立「禁蒙面法」,是禍是福也未可知!

這星期有機會讀到一位肢體的人生故事,讀後心裡像打翻了五味架。故事主人翁在內地出生,才華出眾,本有機會可升讀大學,正當滿懷自信,必定可以入讀喜愛之學科,可惜放榜之日卻名落孫山,心中大惑不解,苦苦追查之下,知悉因為他屬「黑五類」(文革時期的用語,指的是地主、富農、反革命分子、壞分子、右派分子的子女),所以,不能獲得取錄。後來,離開內地來港定居,在這片陌生的土地,重新開始他的人生,也譜寫了人生精彩、燦爛的篇章。憑著他的才華及遇上了百樂,令他可以在香港有安身立命之處,也漸漸可以實現他少年時的夢想,在這自由的土地,他無需再被自己的出身捆綁,最終他達成了自己的夢想,雖非什麽飛黃騰達之願,卻能令他感到不枉此生,他已快將踏入耄耋之年,但回望一生雖然波折重重,但仍甚感欣慰。

香港這彈丸之地曾令不少人,可以自由自在地生活、安居及實現夢想。不知什麼時候開始,香港這片土地不知不覺間已起了變化,她似乎失去了讓年青一代相信可以在這片土地,仍可自由自在地追逐心中的夢想。星期二我曾外出到深水埗(當然沒有到示威地點,年紀大怕死),在回家的路上,遇上很多穿著黑衣人,他們應該也是集會後離開的,很多也除掉了口罩,看著他們的臉,心中十分驚訝,暗忖:「很年輕啊!」那些女孩子仍是一臉稚氣的樣子。在巴士上,又聽到有人大聲地說:「如果不是收了錢,為什麼會這樣大熱天時,也走出來示威!」。忽然,想起了一句外國的詩句,中文譯作:「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年青時只懂首兩句,因為心中嚮往著愛情的浪漫;年長以後,才知道還有另外在兩句在後面。創物主因著愛給與人們生命,也給與自由的意志,考驗人會否甘心樂意順服祂。雖然,始祖選擇了背離上主,承受因罪帶來的苦果,但創造主從來無有在聖經中表示,祂後悔給人這份「自由」的天賦。

馬牧師

2019年10月

2019年9月份 牧者家書

「哭有時,笑有時;哀慟有時,跳舞有時」人生有順也有逆,有平順安穩,也有艱難困苦之時。順境之時令人歡樂、滿足及幸福,但逆境之時則令人沮喪、痛苦及絶望。不過,逆境卻也會改變一個人的人生或生命的取向。

人生的困境可以是從自身而來,健康、際遇或性格,的確有些性格會帶來更多的困苦;除了從自身而來的困苦,也有來自身外的,戰亂、天災或人禍等等。這些身內身外的苦難,都會為我們帶來苦楚,然而,除了痛苦之外,苦難也可以為我們帶來生命更新與提升的機會。

我中學時已認識的一位弟兄,畢業後苦心經營自己的事業,終日過著營營役役的生活,突然身體出了毛病,最後,由弟弟捐出腎臟挽回了健康,從此,他發現以往忽略對家人的關心,自此他更珍惜與家人相處之機會,更積極投入教會的生活。電影「亞馬遜悲歌」講述5位宣教士於南美洲厄瓜多爾殉道,其後由他們的遺孀繼承他們的志願,終令殺害他們丈夫的土人信主受洗的故事。苦難令人傷痛困苦,但也可以令人生命發出更美的光輝。

新約偉大的使徒保羅,帶著對上帝的熱誠,四處搜捕信耶穌的門徒,結果在前往大馬色的路上,與耶穌相遇,並且因此失明,所以,與主相遇不一定是充滿喜悅,在痛苦與絶望中也可以與主相遇,當保羅得醫治後,最終成為主的使徒。新約中保羅有四卷書信(以弗所書、腓立比書、歌羅西書及腓利門書)是他在監獄中寫成的。經歷失明帶來人生路向的改變,被捕下監禁卻還可祝福不同的教會群體。

回想,曾有信仰前輩說過:「信仰不是解釋苦難,而是承載苦難」。無論如何,基督徒面對困難的境遇,可以選擇沮喪,對將來失望;也可以選擇憤怒,對現況滿腔義憤;但也可選擇委身,尋問上帝你可以為主作何事!

馬牧師

2019年9月

2019年8月份 牧者家書

因《逃犯條例》修訂引發的社會矛盾及衝突,似乎未有因中央政府的表態,而有平息的跡象。七年多以來,這封是我一改再改,也未能滿意的家書。有人認為社會和諧才是最重要的,這樣人民才可安居樂業;也有人認為公義才是最重要的,這樣人民心中才有平安,溫飽與希望,究竟那樣才是最重要呢?

對於我來說,是一位明年已踏入花甲之年的「中老」,當然是希望可安享晚年,有健康的身體,有定穩的生活,參加女兒的大學畢業禮,當主婚人請老友記喝喜酒,還奢望可以弄孫為樂,聽見有人叫「公公」啦!不過,世事豈能盡如人意,正如詩歌中的一句歌詞:「我不借明天的太陽,因明天或許陰暗」。最近,不知何故右腳總是有點騷軟乏力的感覺,已經兩、三個星期也是如此,「年紀大機器壞」固然是至理名言。人總希望有安定的生活及未來,但事實往住不似預期。

雖然,自己有這樣的期望,但總不能犧牲做人處世的原則,中國人的大家庭,家長總會以家和萬事興為由,犧牲某些家庭成員幸福來換取,當然若是甘願自己作出犧牲,這種情操本人十分欣賞,不過,如果是被迫就十分可悲。想不到香港也會如此,政府不容示威者使用暴力,但卻容許元朗出現暴徒襲擊巿民,有人說論程度應該是「恐怖襲擊」,在西鐵站內肆意襲擊巿民。有人說:如果他們不還手,不會令暴力升級;這種說法,令我想起數年前在印度發生,六名男子在巴士上輪姦一名當地女大學生及虐打她,在住院13天後死亡。後來英國BBC製作了一個特輯,並訪問了其中一個犯人,他辯解說:「她不應反抗」。不反抗的和諧,真的會為社會帶來希望,我反對使用暴力抗爭,因為暴力仍由仇恨所發動,並且會帶來更多的暴力。但也不是閉口無言,香港人可以行使法例保障下的權利,表達自己的訴求。

如果這次若只靠武力將一切的社會不滿壓下去,或許會成功,不過,香港的未來將不堪設想,香港社會的和諧乃靠社會的凝聚力,並不是武力和威嚇,我們要為這城向上帝求真正的平安。

馬牧師

2019年8月

2019年7月份 牧者家書

近日,因政府提出修訂《逃犯條例》引發的社會矛盾及衝突,相信大家透過不同的媒體知悉,甚至關注及心靈被牽動,我嘗試簡單地與大家一起重溫:

6月09日︰民陣舉辦之返對《逃犯條例》的遊行示威,聲稱有超過103萬人參與遊行(警方公佈24萬人),為數不少的基督徒教牧及信徒不斷以頌唱「Sing Hallelujah To The Lord」一同參與遊行之中。當晚11時點特首發表聲名,將如期於6月12日在立法會二讀條例。6月12日︰大批示威者聚集在立法會外,引發警民衝突。警方以催淚彈、布袋子彈及橡膠子彈等等清場。6月15日︰特首宣佈暫緩《逃犯條例》修訂及因修例修訂引發社會矛盾首次致歉。6月16日︰民陣再次舉辨抗議示威遊行,提出五點訴求,聲稱200萬人(警方公佈33.8萬人)參與遊行。6月18日︰特首第二次就《逃犯條例》修訂引發社會矛盾再次致歉,解釋暫緩在技術上,可達至撤回的效果。6月20日︰大批示威者包圍警察總部。7月01日︰民陣第三次舉行示威,聲稱有55萬人(警方公佈19萬人)參與遊行。另一方,有另一批示威者包圍立法會,後來衝入立法會大肆破壞設施。7月02日︰特首凌晨4時,召開記者招待會譴責示威者的破壞行動。7月05日︰科大學生會公開拒絶與特首邀請舉行閉門會面。發生第四宗涉及《逃犯條例》修訂的自殺個案。

30年前,當時我剛進神學院,發生89年的「六四事件」,當時我住在神學院的宿舍,雖然明文規定睡覺時間,不可做其他事情,不過,學長們都不干涉我們晚上偷偷聆聽電台有關這反腐敗運動的消息。雖然,最後悲劇收場,政府出動軍隊血腥清場。在失望與不甘心的心情下,發現自己對中國近代的歷史,完全無知;於是,走到樂文、田原等書室,尋找書本,藉此了解及認識1949年以後的中國,到底發生了什麼事,這些事帶來什麽結果等等。從此,多了點了解這些名詞,背後代表發生了什麼事:「反右」、「引蛇出洞」、「土改」、「人民公社」、「超英趕美」、「文化大革命」、「四人幫」等等。自從89年後,我有10年再沒有踏足這片土地,我並不害怕她的落後,從81年開始,我每年都到內地旅遊,也曾到訪國內整段「絲綢之路」,而內心感到我如何有心情在這片染血的大地,歡喜快樂地遊玩呢!

近日,面對由《逃犯條例》引發的社會運動,勾起我30年前埋藏的傷感。心中有太多的疑問無法釋懷,「為什麼在政府以外的所有法律人士,都規勸政府要重新處理條例之修訂,但只有政府一方的法律人士說沒有問題,應該繼續下去?」、「為什麼2014年雨傘運動警方動用了87杖催淚彈,2019年在有充足佈防及經歷之下,卻要用上150杖催淚彈,再加上雨傘運動未曾動用之布袋彈及橡膠子彈?」、「為什麼特首最終是撤回條例,但卻用迂迴曲折的暫緩方式令條例死亡?」,的確有太多的問題,令我這個被歸類為「廢老」,連上街示威的力氣也沒有的人,也氣憤難平,致於香港年青一代,正值血氣方剛的年輕人,如何能按耐得住呢!我絶不贊同使用暴力抗爭,也不認同以破壞的手段達至目的。

然而,在這種令人沮喪的氣氛下,我提醒自己要辦別清楚,不要責怪個別的警務人員,要追討的是制度而不是個人;我們可以對現況失望,但不要對將來絶望,在上帝看顧下總有可以走下去的路;認清自己的選擇與取向,但也必須尊重與我有不同選擇與取向不同的人。

馬牧師

2019年7月

2019年6月份 牧者家書

對「以西結書」的認識,可能大多集中在枯骨復生的異象上,其他的內容恐怕認識的不多。以西結先知原本是一位祭司,可惜生於猶大國末年,主前597年猶大王約雅敬年間,巴比倫的軍隊來攻打耶路撒冷,擄掠了耶城包括聖殿的器物,並擄走了一萬人,而以西結也在其中。被擄到巴比倫的以西結不能再當祭司,所以,耶和華揀選他成為先知。

所以,在以西結書中,你會看到有頗多篇章的信息,都環繞聖殿而發出的。祭司出身的以西結,並沒有因離開了耶路撒冷,而忘記耶和華的殿,他雖然已成為先知,但仍深藏著祭司的情懷。以西結被擄到巴比倫後,他見識到巴比倫帝國,比起他從前所在的猶大國,真是小巫見大巫。就好比你站在珠穆朗瑪峰往下看時,再回想你站在香港太平山向下望相比,簡直是天淵之別。以西結先知來到巴比倫,他認識到摧毀他們的對手,跟本不能與以往,非利士或亞蘭等等相比,要強大非常非常之多。巴比倫城的規模、國家擁有的軍事力量,軍隊的精良及先進的裝備,每一樣不單令以西結感到新奇,也明白到猶大與巴比倫抗衡,根本就是以卵擊石,正如今天的講法「雞蛋與高牆」之差別。

不過,在以西結書第三十八章1-23節(每日讀經釋義5月24日之讀經經文),經文中提及有一王名歌革,他帶著龐大的軍隊,無論在人數上,聲勢上都令人望而生畏,這支無堅不摧的軍隊,要上來對付神的選民。從表面上,有如猛獅撲兔,也有如密雲閉天之勢。就好像上月中,中午要外出參加團契聚會,乘車之時正值中午時份,但烏雲閉天,從車往外望,天色漆黑有如晚上一般,黑暗彷彿吞噬了大地。聖經形容歌革的軍隊來臨之時,就好像這樣模樣。然而,上帝卻說這支歌革王的軍隊,乃是耶和華引領出來的,帶領這支軍隊真正的將領,不是歌革王,而是耶和華上主。耶和華向先知以西結顯明,這支龐大的軍隊的到來,乃是有上帝的准許之內,甚至上帝曾藉先知預言有這樣的日子來臨,與耶和華敵對的勢力,耶和華早已透過先知宣告這事實,所以,不要感到驚訝上帝的選民被迫害,教會被政府拆封教堂、信徒被禁止聚會及牧者被捉拿控告下監;或者,被世界排擠、恐嚇、傷害,甚至用恐怖手段殺死(斯里蘭卡的教堂被恐襲)等等。

但是,在經文的末段,先知指出耶和華將歌革的軍隊帶來,乃是要毀滅他們,耶和華要在這些迫害上主選民的人施行審判,上主要藉著審判和毀滅這支敵擋耶和華的軍隊,讓人知道祂是耶和華,叫多國認識祂是耶和華,在歷史真正掌權的是耶和華我們的神,縱然,有時我們看見眼前的景象可怕及絶望,但不要失去對上主信靠的心。

馬牧師

2019年6月

2019年5月份 牧者家書

最近,在臉書讀到一篇文章,作者引述一位大學畢業生的分享,這位大學畢業生剛踏足社會,便找到一份月薪兩萬的工作,真是春風得意。但他滿腹牢騷,埋怨父母不思進取,討厭父母只識賭馬玩電腦,直言「好憎佢哋」,也聲言怪不得父母一世住公屋。

中學年代,筆者參加教會最大的攔阻,不是媽媽不准我信耶穌,而是因家貧找件像樣的衣服都沒有,大多是向弟弟借衣服,因為弟弟做暑期工所賺的收入,沒有全部交給母親,所以,可以買衣服,但我比較笨,收入全部交給媽媽。那時候,心中也會想,為什麼我會這樣慘!當時也會怪上天為什麼會這麽不公平,不過,從沒有怪媽媽為什麼,這麽有眼無珠,嫁這麽一個不負責任的丈夫,生下4個小孩便逃跑了,令我受苦;也不曾怪責媽媽這麽不濟,做來做去都只是一個普通的女工,連管工也撈不到一職,害我連穿一件樣像的衣服都沒有。

對於生於四、五十年代的人,活著已是萬幸;對於生於六、七十年代的人,溫飽已是幸福;對於八、九十年代的人,擁有手機才是幸福;對於千禧年代出生的人,居於自置的物業才算達到基本。去年父親節之時,有一位女孩子埋怨父母,將「濕疹」遺傳了給她,最後把父母都殺了後,然後自殺死了!難怪今天香港的年輕男孩,若你問他喜歡美國漫畫中那一位英雄人物,大部份都選「鋼鐵人」,因為他集合了「型」喜歡我行我數,「英」聰明、有創意、有主見敢承擔等等,「帥」高大英俊,有錢又有品味。真的狂妄點說一句:「這才算是人!」

以往的童話世界,「白雪公主」、「超人」和「醜小鴨」,而今天的童話世界是「風月俏佳人」、「鋼鐵人」和「淪落人」。可惜從前我們知道是童話,但今天我們卻信以為真。我並不是話不可以有夢想,但要實現夢想是要憑自己的努力及堅持,再加上主的恩典才有機會實現,並不是有人將這夢想帶到我們跟前,只要伸出手便可得到。

我認識一位弟兄,小時候患上了「小兒麻痺」,雙腿殘障要用靠兩支拐杖行走。最終他成為一位老師,結了婚有自己的家庭,在教會詩班中,他是十分出色的男低音部長,天生一副雄厚又美好的噪子,我在詩班的日子,若不是遇上他,也難有今天歌唱的水平。上帝給我們不同生命的預備,好讓我們在有主同行的人生,經歷豐盛的生命。況且,人生短短的數十寒暑,無論多風光,都只是短暫的時間,轉眼間已如飛而去。

馬牧師

2019年5月

2019年4月份 牧者家書

今年復活節來得比較晚,差不多四月下旬才來到,教會在19/4星期五教會傳統稱為「耶穌受難節」的晚上,在教會舉行聖餐聚會,同心記念主為我們釘十架的事蹟。

其實,整個復活節的記念活動,不只是這些而已。按照教會傳統,復活節前的40天,必定在星期三,稱為「聖灰日」或稱「大齋日」,整段記念耶穌受死和復活的日子,由聖灰日開始,而聖灰日至復活節這段時間,又稱為「預苦期」,而到達復活節前的七天,這個星期又稱為「聖週」,聖週就是在福音書中,記載耶穌騎驢進入耶路撒冷那天為開始,所以,讀福音書之時,記載耶穌被耶路撒冷民眾夾道歡呼「和散那」至被釘死在十架,佔據福音書頗長的編幅,但從時間上來看,只是一星期的日子而已。據教會傳統聖週的第一天,即星期五教會會舉行「拜苦路」的禮儀,或者基督教稱為「苦路十四站」(via Dolorosa)。傳統上,教會將耶穌被彼拉多判刑開始,直至耶穌被埋葬的過程,分成為十四個階段,主禮人帶領會眾在每一站中默想當時的情境,記念主耶穌為我們所承受的苦楚,反省自身的光景及記念主。

今年的受難節聚會,也想邀請大家一同透過「苦路十四站」的默想,同心記念主,主應許與我們同行,但我們有否說想過,在主行過的苦路上,我們也願意陪伴主一起走過呢!

馬牧師

2019年4月

2019年3月份 牧者家書

「漫天烽火待黎明」是我年輕時,第一本讀葛培理牧師(1918-2018)的著作,這書的原著是1965年寫成的;近日,我也買了葛培理牧師最後的著作:「樂齡標竿」。這本書是在他93歲那年完成的,在華人教會中被譽為最當世最具影響力的福音派神學家,英國的斯托得牧師;而當代最具影響力的福音派佈道家正是葛培理牧師。而我就在1975年香港舉辦之葛培理佈道大會中決志信主。牧會事奉多年,斯托得牧師正也是我最喜愛的一位作者,他寫的書大部份都是我的藏書。雖然兩位上帝重用的僕人,都已先後被主接回天家,但心中深深佩服兩位先賢忠心事奉主的見証。

「樂齡標竿」這個書名,說實話我不太喜歡,心中有感出版商為了迎合巿場的趨勢,因為香港社會正邁向高齡化,華人教會也同樣面對這處境,所以,近日書室出版了不少有關長者事工的書籍,「樂齡」、「金齡」、「銀髮」等等為名的書籍。而我更喜歡英文原著的書名「Nearing Home」,曾經在網上有譯為「近鄉」,本人則更覺「近鄉」這譯名,更貼切及更貼合本書內容的神韻。

雖然,只匆匆地讀了一、兩章的內容,卻深深被簡單、直接的筆調所吸引。序言的主題是「學習變老的意義」,作者坦白承認面對老年的生活殊不簡單,年老因疾病帶來肉體的各種疼痛煎熬,的確不是容易承受得了,就如此偉大的主僕,也真心盼望上主早點將他接回天家,結束這些肉體的痛苦。一方面,葛牧師沒有淡化或忽視年老疾病帶給自己的困擾,但卻尋覓如何在神的話語之中找到依靠和力量。他不是要扮演一個無懼痛苦及漠視身體衰殘的英雄,在書中他承認及接受年老的種種限制,但卻又如何依靠上主的話轉化生活,轉化傷痛及活出年老的美好。

「此身行作稭山土」這是出自宋代詩人陸游的詩句,近日,不論自己或者接觸教會中多位患病的長者們,心中不其然便想起這句詩。這星期與老友記飯局,本意是慶祝老友榮升「老爺」出來共暢飲一番,不過,舉目六人之中,已有兩位退休,明年又多添一位退休人士,基督徒不是要追求「不老傳說」,而是如何規劃人生的晚年,以致老得更豐盛、更喜樂及更精彩,雖然夕陽的美景十分短暫,但卻留給每人看見的人,無限美好的景緻,就正如路加福音中年老的西面和亞拿,可以見証主耶穌的降生,生命晚年之時綻放美好的光輝。

馬牧師

2019年3月

2019年2月份 牧者家書

回想,第一次成功游出浮台的經歷,仍然印象深刻。從一年前開始,報讀了習泳班,五星期的課程全部完成並順利畢業。又花了整個夏季練習,已經達到可以來回游20多個標準泳池的技術及力氣。不過面對海灘的浮台,它與岸邊的距離其實稍為長過一個標準泳池多一點而已,不過,心中就有鼓莫名的恐懼,不敢跳入水裏直往浮台游去;直至一年後的夏季,與公司同事到海灘游泳,坐在岸邊看著浮台,突然不知從那裏來的勇氣,一鼓作氣地跳入水中游向浮台,游到浮台時,心中湧出來的興奮,就算已過了30多年,仍然記憶猶新。

聖經說「信心」要能經得起考驗,比金子更顯寶貴。正如耶穌曾吩咐西門彼得,把船開到水深之處下網打魚一樣。真正的「信心」可以的確經得起考驗,這種考驗不是一般的程度,聖經說這種考驗,可以經得起烈火的考驗,是可以將金子煉成精金的烈火。這種如烈火的考驗,令人置身於完全無助、軟弱及絶望的境地,但你仍選擇信靠主,全然相信一切皆有主的安排。

早前探望一位剛大病初癒的肢體,他分享起初入院時,心中起初想應該只需住一、兩天便可出院,不過,一天一天過去,起初使用的藥物無效,加上又找不出病因,醫生也一籌莫展,病情似乎又沒有好轉,治療過程碰上一個又一個的難關,心情就不斷的往下沉,心中也曾麻怨,上帝為什麼要自己遭遇這般的危難,心情也已幾乎到了絶望的地步,在走到人的盡頭之處,只剩下上帝的可以信靠,唯有向上帝呼求,差不多一個月後才出院返家。他回想過來,發現在住院的日子,負責照料他的護士,十分盡力地照顧他,為他的治療十分著緊,心裏十分感激這位護士。他猛然發現上帝安排了這位天使來看顧他,而這趟可以一步一步在病困中走出來的經歷,才真正體驗真正的信心,仍是在完全無助及無力之心境下,仍然相信上主的保守,現在他真正明白及體會什麼是經過火煉之信。

誠然,我們不會故意令自己身陷絶望與無助的境地,不過,人生總會有你能力、知識及朋友無法幫助你的處境,而這處境卻又往往與你的生死或榮辱攸關,疾病、破產、失業、失去至親等等,這些都是如火煉的考驗臨到身上,躲不過,避不開,落在無助與絶望包圍中,你仍相信上主的安排是好的,仍堅持相信主的同在。

馬牧師

2019年2月

2019年1月份 牧者家書

「寄給在天國母親的信」

當妳正在彌留之時,我輕輕握著妳的右手,我看見妳呼吸漸輕之時,忽然我感到妳甩開了我的手,因中風的緣故,妳的右手經已不能動,但那一刻妳的右手竟然動起來,不久妳便離開我們了。望著妳!我心中暗道:「媽媽妳已完成了一生的任務,終於要離開我們了,所以,妳鬆開拖著我的手,逕自返回到天家。」。

回想起來,真的不敢相信,當時我只有四歲,而最小的妹妹只是剛出生,妳獨個兒帶著四個孩子過活,經過50多年的歲月,我們四兄妹不單各自成家立室,並且妳又湊大了六個孫兒,妳是如何能做到的!妳的一生雖然沒有什麼豐功偉業,但卻令十個孩子在妳的愛中長大成人。雖然妳無法親眼看見兒子被按立為牧師、及兩個孫兒考上大學。但妳曾向妹妹說道晚近的日子,妳真的在享福,也很開心。所以,我知道妳沒有帶著憂慮與遺憾地離開。。

媽媽其實妳真的超額完成了妳的任務,不單是靠妳的堅毅及犧牲。而是,天父在妳的人生預備了天使。小時候,我們一家租住在板間房,房東太太知道我們被爸爸拋棄了,在我們走投無路之時,她免去了我們的租金,讓我們一家繼續住在那裏,直至我12歲那年,她是第一位天使。後來,房東一家移居了美國,但仍繼續讓我們住下去,直至我要升中學時,她們決定要賣掉這單位。當時妳只是一個工廠女工,面對這境況會再感到徬徨。天父又為妳預備了第二位天使,就是妳工廠裏的科文,一位虔誠的基督徒,他主動提出邀請妳到他的教會,將家裏的困難向教會的牧師分享,請牧師寫信給政府有關部門,當日妳帶著我一起去,也是我人生第一次踏足教會。三個月後,我們獲派到慈雲山的徒置區的一個單位,所以,我很喜歡住在慈雲山。妳病的那年,我曾再到那教會,我知道當年幫助我們的人,也成為了牧師。但可惜他已經返回天家了,他在40多歲之時,因心臟病被主接回天家,從師母口中得知,他是在事奉中離開的,我也親自感謝了她丈夫當年的幫助,並且我也在教會中努力服事,報答主恩。

媽媽請妳原諒我這個不中用的兒子,多年來邀請妳參加教會聚會,也沒法令妳決志信主,但我心裏清楚妳一直都是放心不下妳的子女們,妳拜神也是為子女祈求上天的庇祐。直至妳在醫院出事前的那一晚,才第一次點頭表示願意信主,我相信妳是真心的,因為我連續問了妳三次,妳都十分用力地點頭,可惜只有我和秀玲在場,並且,第二天妳已開始昏迷了,無法為妳安排洗禮,但我相信主耶穌已接妳回天家,妳安心在天家等著,我希望可以帶著弟妹來見妳。再見了!

馬牧師

2019年1月


2018年12月份 牧者家書

「將臨期」包括每年12月25日前的四個主日。每個主日都有一個主題,與是日經課配合。這些主題和經文都涵蓋到基督第一次和第二次來臨的意義。

記念基督第一次來臨

第一主日:「盼望」。盼望上主所應許的彌賽亞來到,使地上有公平和 公義的生活。(耶三十三14~16) 基督來世上解救人類於水 火之中,這救恩不但給上主的選民以色列,更是給世上的 萬民。 

第二主日:「傳揚」。上主的救恩既是給萬民的,就應該把這信息宣告 給全地上的人。(路三1~6) 

第三主日:「喜樂」。這是一個喜訊,所以人聽見都覺得很喜樂,連 上主自己都禁不住歡欣喜樂。(番三14~20) 

第四主日:「和平/平安」。這信息是一個和平的福音,因為所應許的 救主名叫『和平』── 「這位就是和平。」(彌五5上, 【和合修訂本】)。基督只一次過獻上自己的身體,就滿 足了上主對罪的刑罰的要求,取代了舊約一直以來停不 了的獻祭的要求,使人永遠與神相和了。(來十5~10) (以上資料轉載自黎本正傳道)

聖誕節已日漸變成出國旅遊、消閒娛樂、吃喝玩樂的日子,著眼點都放在假期上。按照禮儀教會的年曆,這個星期天是「將臨期」的第一個主日,也就是以「盼望」為主題的主日。神的子民在地上生活,看見罪惡一天比一天張狂,人類被黑暗的勢力籠罩。心中正期盼著上主所應許的救恩快來,正如以故佈道家葛培理牧師,曾寫過一書名為:「漫天烽火待黎明」,內容正正是說明,現今的世界已被罪吞噬者,人心已被黑暗侵害至極。人類正渴望得贖日子來臨。所以,「將臨期」的四個主題:「盼望」、「傳揚」、「喜樂」和「和平」。道出人心最根本的渴望。

回顧今年,兩位好友相繼因病,被主接回天家。離世之時都已帶著疲憊不堪的身體。雖然,電視的廣告大力地宣傳,如何可以令我們這個「殘軀」可以永遠青春,不過甚至有人為保青春而賠上性命。人們用盡方法想在這世上永遠年青──永恒。但卻忽略上帝已將永生之道路顯給世人。聖誕節正是記念這真正盼望的來臨。以馬內利!

馬牧師

2018年12月

2018年11月份 牧者家書

有一天,問女兒今天上課時,曾發問什麼問題?她雖沒有正面回答,但她卻說出,今天課堂時老師出了一道題,要求他們說出自己的這道題的看法,內容是「上帝雖然關了你的一扇門,但卻為你開啟了一扇窗」。於是,便與女兒展開了一場對話,她的答案當跟我的很不同,因為她要與別不同,要有獨特的見解。所以,她的看法就是上帝不想我們只盯著那扇門外的風景,而忽略了窗外的景緻,其實與門外的風景是截然不同的,若只盯著門外的世界,便會失去了欣賞窗外世界的機會。

我忽然想起,很多年之前,香港教會圈子中有一位很有名的講員,我年青時已很喜歡聽他的講座,當時他的太太患上了癌症,過不了多久,他的太太就被主接回天家,當然他十分傷心。後來他再婚,婚後幾年,再聽他的講座,發覺他差不多整個人都變了,由從前一本正經的宣講,變得風趣幽默,由以往多講神學性的嚴肅課題,轉為多講婚姻關係的輕鬆課題,認識他的人都說,他完全改變了。事實上,他也喜歡改變後的自己,認識他的人都說,他的改變來自他娶了一位與他氣質截然不同的太太,受了太太的影響而更富豐了他的生命。這是一個真實的例子,說明上帝如何關了人的門,卻為他開啟了一扇窗,讓人們欣賞到生命另外一個層面的景物。

請不是要誤會,我十分愛惜現在的太太,也渴望與她白頭到老;人生的路途,無法預知前面會發生甚麼變故,不過,正如中國人所說的一句老話:「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塞翁得馬,焉知非禍」。凡事並不是只看目前,而不相信將來會有美好的事情在前頭。不過,可以這樣來看待不幸的事情,畢竟都要事過境遷以後,又到了一個安穩的境地,才可以這樣自若地說出:「上帝關上了門,卻打開了另一扇窗」。女兒年輕,她不明白當你花上了不知多少的時間、心思及情感在那道門外的世界時,卻忽然給上帝完完全全地封閉了,像掉進了黑暗的深淵,心裡那份絶望的哀痛,世界像崩塌下來,你是多麽的不甘心、無奈和絶望,但又卻無法改變眼前的事實,你那裡還能輕鬆地相信上帝會為我打開另一扇窗。就好像在失戀的人,被偒痛與絶望完全埋葬。如果他真的這樣容易地相信日後會遇上更好的,只表示他根本愛得不夠深。

上星期參加了以往工場的一對年青人的婚禮,看著新娘子展現充滿喜悅的笑容時,猛然想起數年前,輔導她和相戀多年的初戀男友分手之時的傷心情境。分手原因不是有第三者,而是出來社會工作後,彼此間的人生取向不同,女的希望「我的名字你的姓氐」,但弟兄卻想追求「海濶天空」,弟兄不想耽誤姊妹的青春,所以,斷然提出分手。不知是否巧合,姊妹結婚當天,他離開香港去了昆明。

馬牧師

2018年11月

2018年10月份 牧者家書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出至唐代詩人杜牧的詩句,描寫深秋山林中的風貌。近日早上起來感覺清涼多了,不經不覺間,秋天已靜悄悄地降臨。雖然,對於我們居方南方沿海的人來說,秋天的清涼和乾爽,比夏天的悶熱和潮濕,秋天簡直是人間的天堂。然而,對很多長者來說,秋天的氣候,會令他們的呼吸變得不暢順,甚至像有點透不過來的感覺,所以,要多喝點溫水及吃滋潤的蔬果。

上月颱風「山竹」吹襲香港,雖然風勢很大,海岸拍起幾米高的巨浪,但並沒有人在風暴中失去性命,不過,卻把很多樹木吹倒了。我看見在福來邨有一顆樹,被大風吹倒後,樹身和枝葉都清理好了,只剩下樹丕子,斜斜地與種植的水泥花槽一起倚在旁邊的花槽,我看見它剩下的樹幹,比一張圓型的飯桌還要粗大,估計這顆樹最少有30到40年以下的日子,想起來也覺可惜。有一位弟兄對我說,從前他看見這些巨大的樹木,還以為它必定能長得很長久,因為樹幹這麽粗壯,定能抵擋任何的風吹雨打,也不會倒下來,想不到經此一役,他的想法改變了。

不過,話雖說回來,有樹木專家跟我們說,其實,這倒下來的大樹,並非它沒能力生出抵擋風雨的侵凌,而是種植的人,用了錯誤的方法來種植,以致它不能把根深深地鑽入地底,抓緊泥土令它可以抵禦風雨。想到這裡,我想了我們的信仰何嘗也不是一樣,假若我們能夠把根深深地鑽到泥土的深處,牢牢地抓著泥土,便可屹立於狂風暴雨之下,雖然有損傷但待風雨過後,仍可從新長出枝葉,甚至比從前更茂盛,只要根仍在就可以。信仰的根基如何能深深抓緊地底深處的泥土呢?當然必定需要上帝的話,神的話是生命和動力。除了上帝的話令信仰的根基越來越紮實,同樣也需要考驗,使植物感到受威脅,而努力地令自己壯大及牢固,其實,人生遭遇的種種考驗,不論是大或小,是容易的或者艱巨的,每當經過一次考驗,根就鑽得更深入一點,正是這樣的一點一滴的累積,才經得起偶然而來的一場巨大的風暴。所以,不要害怕或者逃避考驗,勇敢迎接它及積極面對它,這是令生命根基穩固的不二法門。

「……因為知道患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老練生盼望;盼望不至於羞恥……」(羅馬書五3下至5上)

馬牧師

2018年10月

2018年9月份 牧者家書

近日,當法庭還在審理一宗疑似大學教授殺妻案件之時,又傳來另一所大學發生懷疑殺妻凶案。從兩對夫婦的背景來看,相信他們都必定經過相戀相愛,直至認定對方可以廝守終生,以致結合及生兒育女,但何竟本應令彼此快樂的婚姻生活,到後來卻變成彼此間沉重的包袱,更甚至要將對方置諸死地!

與太太已相識30年多,婚姻生活也在去年已達「銀婚」的日子,在上帝的賜福下,雖然未敢說是相敬如賓,在相處上也十分融洽。不過,偶爾也會有做了些,令太太暴跳如雷的事情,但是,大家總能在寬恕及包容下解決了。事實上,我所認識與我婚齡相約的夫婦之中,有配偶因患上長期病患,需要由家人長期照料,十多年的日子,相依為命,已經筋疲力盡,雖未如鶼鰈情深,但總算患難相扶,不離不棄;也有些不致於成為怨偶,但關係已變得平淡如水。婚姻是上帝給人類一份美好的禮物,也是終生的盟約,不過,上帝並沒有承諾終生保養,有壞包換!卻需要由夫婦同心守護,及努力維護,使之歷久常新。

近日,女兒要上大學,她要求她的房間要重新粉飾,因為屋子已住了18年,房間的牆紙已顯得殘舊,加上設計是她還是小孩子的樣式,所以,找了油漆師傅來重新粉飾她的房間。雖然,經過了18年的日子,但師傅表示當把牆紙去掉後,發現昔日師傅做的底灰仍十分堅固及平滑。這好比一段美好及長久的婚姻,需要有穩固的根基,「基督是我家的主」,很多基督家庭都會有的裝飾,但又有否盡心地以基督為家庭的中心,凡事尊主為大。根基不牢固,就人多努力在上面建造,到頭來,就好像荃灣堂被滲水破壞的天花油漆,整片地掉下來,因為根基出了問題。

第二,要選用上好的材料,有些油漆質量不好,會放出甲醛危害住在其中的人,油漆的微粒粗,油漆表面看起來粗糙等等,所以,幾年後又要找人來再翻新,又花錢又辛勞。建立健康婚姻生活,最上等的材料乃是寬恕與包容,回想20多年的婚姻生活裡,有些相處上令對快不悅的習慣,的確改善了,不過仔細想來,其實有很多性格上的東西,仍然依然故我。俩個人的相處,假若期望對方會日漸改變成自己心目中的理想,我就認為不切實際,並且會造成被此之間的張力、埋怨、不滿等等的事情。有人曾用兩隻箭豬要靠在一起來比喻兩個人的相處,箭豬身上很多尖刺,若要靠在一起,很容易刺傷對方,要不然,將牠們身上的刺全部拔去,不過,這樣牠們會被野獸吃掉,因為尖刺是用來保護牠們的東西;所以,牠們便要慢慢地靠向對方,並且,要將刺到對方的刺擱下來,當大家將一條又一條刺向對的刺擱下來後,大家便可以靠在一起,這樣的過程需要寬恕和包容。有了寬恕和包容,才會生出接納與欣賞的成果,求主幫助我們。

馬牧師

2018年9月

2018年8月份 牧者家書

「公公婆婆」、「耆英」、「樂齡人士」、「銀髮族」、「老友記」、「長青」、「松栢之友」等等,以上的詞語均是用來稱呼一把年紀的朋友用的。香港去年經已超越日本,成為全世界最長壽的城市,香港男性平均壽命是81.24歲,而女性則是87.32歲。居住及環境衛生的改善、醫療設施完善、健康知識的提升、優質生活的追求等等,均是令香港人更長壽的因素。

最近,甚至有電視台特別制作探訪長者生活的節目,名為「長命百廿歲」,比起以往祝福長者「長命百歲」,還要加多百分之廿十。說明今天的人越來越長命。中國傳統文化認為,長壽是上天給人的一份祝福,「人生七十古來稀」、「福如東海、壽比南山」,如果年過80歲離世,一般被視為「笑喪」,以上種種都是歌頌長壽是福氣。不過,時至今日,我不止一趟聽過,從長者的口中,道出他們感到長命是一種煎熬,受長期痛症的折騰、強烈的被遺棄感覺(配偶、友好及甚至兒女都已離世)、感到成為親人的負累等等。

聖經又如何看待年老呢?箴言廿:29節「強壯乃少年人的榮耀,白髮為老年人的尊榮」。如何力氣是青少年的優點,那麽老年人的白髮,並不指他的外貌,乃是白髮代表著他生命裏,累積著的人生智慧。誠然,聖經中的智慧並非今天人們打開電腦或智能電話,用谷歌在網上覓得的資訊,而是生命走過了一整個甲子,領略出生命中有上帝,那是多麽的滿足、平安與喜樂,敬畏上主讓我們經歷生命有何能的牢靠,因為長者們不是活在風燭殘年,而是「回家」了,廣東話是「返屋企啦!」,所以,老年人最深刻體會在世上,什麼才是最珍貴及最值得珍惜的東西。還有在聖殿中日夜禱告,那位年老的「西面」和年老的女先知「亞拿」,上帝讓他們親眼看見嬰孩的耶穌,告知他們上帝救恩計劃快要成就。我大膽地說最能明白和了解上帝心意與計劃的人,正正是那些老年人,一方面他們比其他人都要接近天國,也比其他更近距離看見天國,所以,他們更體會上帝的心意。另外,當基督徒活到什麼都失去能力去做,雙腳已無力再走路,視力已無法看真眼前的景物,耳朵再也分不清一字一句之時,只剩下完全單純的心向上主禱告,古時不少的沙漠穩修士或者教父,畢生所追求的,不就這種單純又專心的向禱告的境界嗎!而且,上帝沒有輕看這樣事奉的「西面」和「亞拿」,讓他們得見他們日夜禱告等候的救恩,上帝經已應允了。

年老是人生其中一個階段,雖然是每一個人都有機會經歷。不過,我們無需拒絕她的來臨,欣然地迎接她,學習認識和接受她。不用緬懷年青的強壯,因為你也曾經擁有過,不用緬懷中年的美好時光,你經已嘗試過;現在是迎接新人的新階段,你仍然有很多美好的人和事去經歷和享受,不要只活在過去,而忽略了眼前的好風光。

馬牧師

2018年8月

2018年7月份 牧者家書

六月初,中學年代信主的老朋友,從澳洲回港上課數天;難得有此機會,相約一起晚飯。七個「麻甩佬」到齊後,便開始分享歡喜的事情,因為其中兩位今年底和明年初要娶媳婦了,快要當上「老爺」了。談笑間,問及太太(有腎病)的老友,一心想了解,都經已十多年了,是否有機會等到換腎的機會,其實,他的太太也是我們中學的同學,不過,答案卻是令人傷感,他的太太患病十多年,每星期有三天的時間到醫院「洗血」,這樣的生活已十多年了,幸好作丈夫的一直堅持,甚至連發展事業的機會都放下了,每次親自接送太太往返醫院,風雨無間。可惜,太太多年來接受輸血和「洗血」的關係,她的身體內已積累太多抗體,換腎後就算服用抗排斥藥,也無法壓止身體對外來物的排斥,用坊間的講法,她的血液已不純淨,無法接受換腎的手術,所以,她連排隊等候的機會也沒有,只有繼續以「洗血」來延續生命(一星期三次洗血經已是常人能承受的極限)。聽完他的分享,各人都沉默了一陣子,最後,有人拿起前面的啤酒舉起,跟著說一聲:「辛苦你了!」,各人也隨著彼此碰杯,一飲而盡,向老友記致敬。沒有怨天尤人的味道,只有默默接受人生就是如此的平淡心情。

當時,我心裡只是為著她的太太,也是主內的姊妹有點婉惜,十多年前的一場小病,卻帶來腎衰竭,從此要「洗血」度日,雖然不至於因此生活潦倒不堪,但也是在緊張拮据的邊緣掙扎,老友最初也埋怨上帝,為什麼他們忠心事主,他也曾是一間上千人的教會的執事和董事,人生卻要遭遇如廝的境況,也曾拒絕再參加教會聚會一段日子,不過近5、6年已從新參加主日崇拜。當聽到他分享太太連「排隊」的機會也沒有之時,我才猛然醒覺,不單是換腎的機會很渺茫,因為中國人對死後捐贈器官仍十分保守,也包括自己本人,所以,有機會可以換腎的病只屬少數的幸運兒。但這一刻我才明白,原來有病人是連可懷抱這樣微小的希望之機會也沒有的。想到這裡我心裏真的很難受,回到家中,坐在梳化上久久也沒法平服那份傷感。然後,上帝提醒我,為什麼你不改變想法,只要願意死後捐出器官,便有機會令絶望的人重生。想深一層,自己並不是拒絶作器官捐贈,只是好像沒有什麼推動力,要自己走出這樣的一步,安然地死去好像很自然,要死後捐出器官,似乎是做出一件很不尋常的舉動,所以,心想一直抗拒作出這樣的決定,直至老友分享太太的境況,上帝改變了我,我也真正體會到這些病人及其家人的處境和感受。

所以,上星期我在「中央器官捐贈的網站」登記了,也收到電話確認了自己的意願,當然,我的太太十分贊同我的決定,其實,她要比我早願意這樣做。

馬牧師

2018年7月

2018年6月份 牧者家書

五月份,與太太及一位主內姊妹到澳洲旅遊及順道探訪朋友,這趟用了16天到訪了三個地方,分別到訪了南澳的墨爾本、澳洲最南部的塔斯萬尼亞及布里斯班市,有發達的城市也有原始森林的地區,雖然沒有令人驚艷的景色,卻享受平淡雅致的風貌,雖有大都會的車水馬龍,但街上的行人卻展露出悠然自得的笑臉。

墨爾本市屬澳洲的大城市,也曾經是首都,故此,一切都十分現代化,我們住的酒店離唐人街不遠,走路只需5分鐘的路程,唐人街的入口處有高大的牌坊,上面寫著「唐人街」。上一代的華僑稱墨爾本為「新金山」,這裡的華僑已有上百年的歷史,在街內也有一間華僑的歷史博物館。而街的中央處有一所古老的華人教會,大門上方寫著「福音堂」。在市內的街道上,到處都看見亞洲人的面孔。第二天,參加當地旅行團前往「大洋路」,被譽為世上最美的海岸公路,一望無際又湛藍的大海,令人悠然神往,心境也寧靜舒暢。到了目的「十二門徒石」,澳洲最著名的景點之一。在途中司機兼導遊,細說「十二門徒石」名字的由來,最初是名字是「母豬與小豬」,中國籍的導遊,說洋人多不識附庸風雅,若讓中國人來命名,必然叫「十二羅漢」、「十二星宿」等等,那會如此膿包叫「母豬與小豬」。想深一層,外國人就是那樣簡單、直率的性子,也反映著對「家庭」的重視。事實上,深入了解當地人的工作和生活習慣後,深深體會澳洲人十分重視家庭。雖然,中國人也十分重視家庭,但中國人的家庭觀念,建立在「孝道」這層面上,「孝」就是對父母的順從及照顧,但外國人的家庭觀念,卻是建立在「尊重」這層面上,在家中要有公平、空間及自由,並不以孩子要完全聽父母的要求,來量度孩子的好與壞。孩子可以有獨立自主的思想及發展個人才能的自由空間。親子的關係建立在互相尊重之上。例如,中國人的子女長大後探望父母,大多是出於責任心,洋人的孩子探望父母是出於思念之情。

另外,值得與大家分享的,在墨爾本最後一天的行程,無意中路過墨爾本最大也是最古老的教堂「聖保羅座堂」,這座歌德式的教堂建於1880年,主要由淡色的青石建成,外表宏偉卻帶點平實,進到教堂內,立刻給裡頭幽靜的氣氛撫平心靈,帶點幽暗的燈光,木製帶有雕刻的長椅,高崇的天花及圓頂,令人謙卑下來人,教堂內昏暗的燈光,正好讓你清楚看見兩旁牆壁上的彩色玻璃窗,坐在長椅上細心觀看彩色玻璃的圖案,心中在唸著,「迦拿婚筵」、「耶穌履海」、「耶穌呼召門徒」等等。但說來慚愧看著教堂內講台、天花的掛著巨大的雕刻等等,心中感到信主數十載、讀過神學、也看過不少書籍,但對教堂內這麽多的裝飾及物品,也不知它們所象徵的意義及背後的神學,真有點像紅樓夢中的劉姥姥入大觀園。不過,走進這教堂其實要做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在出發到澳洲的那一天,我中學的好友在那天早上安息主懷,原本她的哥哥想邀請我在安息禮拜中祈禱,可惜身在澳洲無法出藉喪禮,心中有點遺憾,因此,也盼望在教堂內,為著她的兩個兒子禱告,一年內痛失雙親,求主保守他們堅強及可以像他們的父母般信靠耶穌,相信這也是好友最大的心願。

馬牧師

2018年6月

2018年5月份 牧者家書

母親節快將來臨,剛剛在網上看過龍應台女士所寫的一段文字,標題:「我體悟到,每兩星期看一次母親,只是虛應故事」,龍應台女士的母親患上失智症(舊稱:老人痴呆症)經已18年,過去的15年她堅持每兩星期回到屏東看一次母親,不論身在香港或台北,都維持著這樣的習慣。去年她決定搬回屏東居住,這樣可以每天都伴著93歲經已再不認得人、記不起事、說不了話的媽媽,反而令自己不安的心靈,漸漸平服下來,龍女士回想自己有差不多30年的日子,身在外國生活、讀書、工作等等,但母親在世上的日子也不知還剩下多少,像她這樣的人最斤斤計較的,大概就是時間了。對一位有這麽大成就的人來說,她的確可以振振有詞的,支持自己做很多的事情,不過,她選擇跟隨內心的微聲,回到母親身邊一起生活。

回想自己,母親2014年10月入院做手術,到現在快4年了。媽媽未到30歲,就要獨力撫養我們四兄妹,由4歲到剛出生的。今天也差不多要踏入花甲之年,回想過來,媽媽一生就全部花在子女和孫兒的成長上,當家中第一位孫兒出生時,媽媽就辭去工作,替弟弟照顧初生的兒子,那時媽媽才50來歲,家中6個孫子媽媽都曾照料過。媽媽大半生的日子,都花在我們和我們的孩子身上,但從來沒有埋怨過浪費她的時間,彷彿這是她生存的目的,努力地完成她的使命。只有在晚年之時,我們都成家立室,生活也安定下來,才每年一次跟老友記出外旅行,家人亦只有妹妹陪媽媽一同旅行,有一趟我竟然在媽媽旅行照片中,發現我以往事奉教會中的一位姊妹,原來她就是媽媽好朋友的大女兒,當時只能慚愧地跟這位姊妹說:連我這個當兒子,都未曾陪過媽媽外遊,妳竟然比我還要強!然而,上星期我就出席了這位姊妹的安息禮拜,她也是一位母親,兩年多前患上乳癌,今年復活節前被天父接回天家。在她的女兒心目中亦是一位偉大的母親,因為她跟丈夫拍了8年拖才結婚,不是為了要更了解清楚對方,而是要待家中7位弟妹出來工作才結婚,因為她的媽媽也是一位要獨力撫養孩子的母親。

我相信以上的故事,並沒有特別的地方,因為,天下間的母親也是甘心樂意,為孩子付出她的所有,包括現代人認為最珍貴的「時間」。不論在來來護老中心聽著住院的婆婆,分享她們一生奮鬥的故事,或者,在教會裡頭年老的姊妹一點一點數算年青時,與兒女相處的逸事。在這些她們訴說的故事背後,蘊藏著豐富、溫柔又真摰的母愛。母親節將至,你預備好了如何向母親你的心意沒有。雖然,我們孝敬父母,不只在這些日子,而是每天也要做,不過,你若偏偏在這重要的日子,疏忽了也不對啊!不用吃名貴的山珍海錯,而是有你陪著她一起吃飯,才是最重要的,讓她看見你健康快樂的樣子,讓她知道你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也讓她知道你有多麽敬虔地服事天父,更加是基督徒母親的最大的欣慰。媽媽為子女付出最重要的,不是物質的豐富,也不是良好的教育機會,乃是「時間」這種花了就不能再找回來的東西,你又願不願意花時間陪伴經已年老的母親呢?聽她細訴人生的得意事、聽她訴說你小時候的趣事,或者她日常生活中,各種各樣的瑣碎事情。

「你要聽從生你的父親,你母親老了,也不可藐視她。」   箴言廿三:22節

馬牧師

2018年5月

2018年4月份 牧者家書

踏進四月,教會忙碌地安排復活節的各項聚會,復活節主日崇拜、兒童奉獻禮及聯合浸禮等等。但對於一眾文憑試的考生,四月是大部份主科及選修科的考試月,大女兒由本月6日直至23日合共需應負七科的考試,由幼稚園直至中學畢業合共經歷15個寒暑,一個月的時間決定學生們15年努力的成績表。想深一層,這樣的考試真令人膽戰心驚,好比奧運會的運動員,十多年的艱辛努力的訓練,但卻偏偏在比賽之時失手,難怪令用功的同學們擔當這麽大的擔子。

2009年,中學由五年中學課程,改成3年初中3年高中,大學由3年改成4年的學制,取消了中學會考及高級程度會考,取而代之是香港中學文憑試。本意是減少學生短時間內需要應負兩次的公開考試,並且增加一年大學的時間,可以提升大學畢業生的素質。然而,這樣的改變卻令學生們的學習擔子卻增加了。

當大女兒升入高中,由以往初中時,每晚大概11點多便睡覺,變成每晚凌晨2點多才上牀睡覺。我進修神學碩士課程的科目,通常大多要提交一份伍千字左右的論文作結,但女兒的中學專題的功課,大多都要以這樣的字收寫成,並且是用英文寫成的,令自己有點慚愧,因為我頂多只能用中文去寫。從她口中知悉學校儘量會安排成績優異的學生去擔任校內的不同的義務工作,並不是因為她們勤力用功,有美好的品格,所以委派同學擔當這些崗位,乃是因為這些經驗可以增加學生考上大學的機會,甚至有老師直言何必將這些機會浪費在成績考不及的學生呢!

本人不是要唱高調、扮清高,學校也要面對巿場的規律,畢業學生成績越高,越能讓家長爭著要將兒女送進來讀書,而且學生努力學習也是本份,成績主要是一份耕耘,一份收穫的東西。從家長的角度來看,也希望自己的兒女,可以進入一所校風和師資也優良的學校,當好老師不是只以學生分數來衡量,若然是這樣,那麽你應該將子女送去有補習天王的補習社,因為那裏才有一群只會關心你拿什麼分數的專業老師。不過,真正令我感慨的是學校已變成跟現實世界沒有分別的地方。女兒曾分享不只一次,班內一些成績優異的同學,她們放在學校內的筆記簿,無故失踪或遭人惡意破壞掉在地上,並且不是一次半次的事情。回想自己唸中學之時,那個時候的學校是可以讓你無憂無慮地生活,那時候我們不是害怕出來社會工作,乃是害怕進到社會中被這世界同化失去了純真,雖然有點脫離現實,但回想起來,卻令人喜悅與珍惜。而且,這份天真也令我們保存十分珍貴的友誼,直到今天。因為對大部份的人來說,深厚及可信賴的友情,最多只能到大學時期所建立的,出來社會工作以後,很難找到純潔與真誠的友誼。

新學制的實施對教會的青少年工作其實,帶來了不少負面的影響,但說來話長要留待下次再分享;然而,今天校園生活變得與社會無異,或許,令年青一代只喜歡活在自己較安全的世界之內,因為成年人會壓迫你成為他們的業績,同儕可能會暗算你讓他能超越你,求主幫助我們!

馬牧師

2018年4月

2018年3月份 牧者家書

過去的2月份有兩位基督教的名人安息主懷,第一位他的姓氏很特別,邊雲波老師,「獻給無名的傳道者」的作者,曾為主的緣故在牢獄中過了32年。筆者年少的時候,在教會學這首詩歌,當時給裏面特別的歌詞所吸引:「是自己底手放下世上的享受,是自己底腳甘心走上十字架的道路」。這首歌1948年寫成的,內容是鼓勵信徒要到中國落後和偏遠的地區傳福音,而作者也到了貴州和雲南傳道,到今天這些地方仍是中國最貧窮和落後的地區。這首歌也成了華人教會宣教事工的代表作,筆者也只能有幸在教會中,聽過詩班獻唱過一次整套組曲,自己也只能在詩班中唱過其中一首而已。邊老師離世之時享年92歲,但他仍努力不懈地作傳道的工作。這首曲也標誌著上世紀的華人教會信徒,視能為主受苦是一項美好的屬靈操練。

另一位,大家應該不會陌生的,正是當代偉大的佈道家葛培理牧師,一位出生於美國農民家庭的男生,享年99歲,其中有60年的日子,成為佈道家在世界各地傳道,他曾三次來港舉行佈道會,分別在1956、1975及1990年來港舉辦佈道會,第一次筆者仍未出生,第二次筆者正是其中一位決志者,而第三次筆者當時以神學生的身份參與佈道會的事奉工作。中文大學的前任校長沈祖堯校長、建道神學院院長梁家麒牧師以及現任立法會議員梁美芬女士均是1975年葛培理佈道會中決志信主的。筆者後來生命的復興,也是受他的著作:「漫天烽火待黎明」一書影響,這世界的明天並不會變得更好,只會變得越來越差,科技已達到可以複製生命的地步,但人心卻敗壞到極處;貧窮落後的民族現已有望走上小康社會的階段,但卻再一次走向活在獨裁者的陰霾之中,這世界正被罪惡的火焰吞滅之中。

一位中國的基督徒,一位西方的基督徒,但兩位一生都只把精力放在傳揚福音的事上,上帝也使用他們這份心志,悅納他們所獻上的,不論是一首的詩歌,不論是無法計算的佈道會場次,皆是主所使用的,為要叫人得救,悔改歸向上帝。他們雖然已離世,一位曾投身於很少人願意踏上的宣教路,另一位一生致力直走到地極傳揚主道。只因他們都看見這世代需要主的拯救。他們雖然離開世界,但他們留下福音的接力棒,並沒有停下來,上帝仍在呼召更多願意獻身事主的門徒,我們並非是要成為像他們名流青史的偉大人物,乃是要成為討主喜悅的門徒和討上帝喜悅的教會。

若教會失去福音的使命,就好像最近在美國佛羅理達州發生的校院槍擊案,事後在閉路電視的錄影發現,當時其實有一位佩槍的駐校警員來到現場,但他只站在建築物外等,並沒有入內阻止槍手的殺戮;而17位被害者之中,其中有3位手無寸鐵的老師,為救學生而犧牲了性命。我們蒙恩得拯救,不要讓福音只停留在自己身上,卻不將這份恩典傳給未信的人,若為了讓人認識福音,你會否願意付出一點代價或者不方便嗎!

馬牧師

2018年3月

2018年2月份 牧者家書

按照中國的傳統曆法,明年的生肖屬「狗」。很快要過年了,在此順道祝大家新年快樂及身體健康。

當想到小狗的模樣時,腦海不禁浮出牠們可愛的樣子,對外國人來說,狗兒是家庭的一份子,所以,他們無法接受中國人可將它當作補品來吃。多年前看過一本書,書名:「貓狗神學大不同」,名字聽起來有點奇怪,內容卻給信徒很大的提醒。書中提到有兩種神學,也代表兩種信徒的意念。分別是「貓神學」和「狗神學」,兩種神學截然不同;這兩種神學跟這兩種動物的個性相近,貓給人的印象,大多是冷漠自我,而狗則是忠心信實。「貓神學」為自己而活,不過他們是活在基督教的範疇內,他們愛上帝的禮物過於愛上帝、禱告時感謝多於頌讚、期望上帝可滿足他們的需要並得到公平待遇;而「狗神學」則知道自己得救乃為榮耀神,他們會去發掘上帝、認識上帝、得到祝福後會立志成為他人的祝福,他們看生活中的每樣事物和受造物為上帝的榮耀。

「貓神學」不是錯只是不完全,以為自己是創造的中心,只願意按自己感到舒適及安全的方式跟隨上帝,認為信仰最終是令人生活快樂;相反,「狗神學」就是凡事都多專注在上帝的身上。以彰顯和護衛上帝的榮耀為生命的目標。其實,我們心裡總會存有或多或少的「貓神學」心態,希望上帝按自己的喜好或方便來服事上帝,只會接受不用付太大代價及容易的任務,如果自己好像比其他人要付出更多而感到不公平。然而,我們也會有狗神學的意念,就是以上帝為中心,追求討上帝的喜悅為先,而自己的喜好則次之,為上帝參與宣教會的事工,雖然要付出假期、金錢及時間,甚至要犧牲生活的安舒地服事上帝也甘心樂意。兩種意念大多都同時存在於信徒的生命中,有時候這樣會強些,也有時候是那樣會強些,看心情或靈命的狀況。

不過,聖經教導我們要以上帝為中心,要以追求上帝的喜悅為先,上帝會給我們容易的任務,但也會給與我們困難及艱巨的任務,有時候甚至看起來像是承擔不了的。請不要忘記約伯記中,撒旦質疑約伯對上帝的信靠乃因為上帝給與他豐厚的賞賜,如果這一切都失去了,約伯必定不再愛上帝,不過,約伯縱然失去一切,活在十分困苦之中,仍堅持他的答案只能在上帝那裡才可以找出,因此,他沒有離開上帝,最後,他接受上帝的作為人無法完全理解,他只有默然接受上帝就是上帝。上帝賜給我們豐盛的生命,若果我們只願意留在我們生命的「安舒區」內,那麽便永遠無法真正經歷何謂「豐盛生命」,也拒絶背起自己的十字架來跟隨主耶穌。盼望在狗年裡,我們再一次在上帝面前立志學習「狗神學」,可以向成為主耶穌忠心信實的門徒。

馬牧師

2018年2月

2018年1月份 牧者家書

2018年的來臨,心中有不是味兒,除了因為有點小病不適外,也顧念身邊好幾位弟兄姊妹健康出了問題。老朋友在元旦傳來了接受兩次化療後近況的訊息,本月底接受完第三次化療後,醫生要看治療的效果,再決定是否適合繼續治療。最近,知悉有老弟兄因年老腦部痿縮,妻子亦年老無法獨力照顧老伴,子女唯安排父親入住老人院。六年前來荃灣堂認識這位退休的長者,當時他仍精神奕奕,但歲月催人,現已無法照顧自己。

本週去探望一位身體也相當虛弱的老姊妹,第一眼看她時,心中有點酸,看著她蒼老的顏容,不禁回想前年她還精神飽滿的樣子,與現在相比的確心中感慨萬千。不過,約三十分鐘後,她家的門鐘突然響起,原來,她同層的一位女鄰居,也是主內的姊妹,在她上班前,突意過來探望她,並且在傾談間知道她常來探望老姊妹及為她禱告,猛然發現原來上帝一直與老姊妹同在,上帝藉這位天使去安慰及關心她,雖然,老姊妹有丈夫及同住的女兒照料,可惜他們都未曾信主,所以,上帝特意安排這位天使常來為姊妹禱告。主啊!祢真是奇妙!阿們!哈利路亞!

另外,教會近日也有好幾位的弟兄姊妹患上癌症,並且經已在接受治療的階段,結果如何還要看上帝的安排及心意。疾病不一定來自魔鬼的攻擊,也不是上帝的看顧有不及之處,疾病乃人生的一部份,生、老、病、死都是每個都會經歷的事情。疾病也不是上帝在擲骰子,隨機地出現在某人的生命中,疾病也有上帝的允許在其中,但也不會超過上帝的掌管之外。正如前面我提及的老姊妹患病,但上帝卻安排主內的姊妹成為她的支持。上帝是我們在天上的父親,地上的父親雖然不好,但仍將最好的留給兒女,更何況那立在天上完全的父,豈不是將最好的給屬祂的兒女嗎!不錯,疾病令病人承擔很大的苦楚,更要面人生完全無法掌握及計算的未來。不過,人生根本就無法完全掌控,未來也不是我們可以算計的,你可以努力工作有好的表現,但你無法計算身邊的同事在你背後放「冷箭」。因為地上的生活歸根結底是「客旅的人生」,最終的居所是在天上。不過,我並不是說要放棄,相反,要學習信靠天父的看顧,祂透過你的家人、教會的兄姊妹、醫生、護士及醫療的科技及制度來看顧及幫助你。並且,祂能以祂的話驅走你心的幽暗及絶望,而且,當你走到乏力之時,也可以呼求上帝給你看見祂的同在,使你有力量及信心繼續依靠祂,祂必定垂聽這樣的呼求及禱告,願上主的同在,成為你的力量及盼望,並且求祂以祂的話引導你走義路。

馬牧師

2018年1月

2017年12月份 牧者家書

轉眼間,經已踏入十二月迎接聖誕節的來臨,今年平安夜剛好在主日,教會除了有聖誕節的主日崇拜外,下午將會前往來來護老中心向院友報佳音,晚上也會在區內街頭向坊眾報佳音,雖然要忙一整天,但向世人宣告主的降生也是值得,誠意邀請你也一同來。

以往,在家書中未曾試過為大家作書介,但最近看過一本書,感到十分有意思,當然內容有頗多獲益之處,而且,更難得的地方,就是這十多年來,經已很難遇到一本書,可以這樣薄,不到一百頁。然而,內容卻發人深醒。書名叫:「16條在教會不敢問的問題」,由中國神學研究院的院長李思敬牧師所寫的。當初也是因為書名被吸引拿起來看,最後成為本人的藏書之一。

「轉到另一間教會可以嗎?」、「是不是一定要受洗後才可能領受聖餐?」、「基督徒可否說白色謊言?」、「不斷重複祈禱是沒信心的表現嗎?」等等。內容涵蓋從教會到職場、從家庭到個人、從聖餐到祈禱、從家暴離婚到女性按牧等等。

本書其實是作者在居於加拿大之時,為「加國華人教會」的期刊中的「牧心信箱」專欄作主筆,這些問題都是讀者來信提出的問題,而李牧師透過聖經、個人經歷及人生的經驗而作出的回答。不過,作者雖是舊約的學者,也是神學院的院長,但深明一般信徒生活緊張無力應付長篇大論和艱澀的神學道理,所以,回答的內容簡潔易明,也不會轉彎沒角的「遊花園」。當然,這些問題都不是容易解答的,若果你對聖經和神學有多一點的了解和認識,你便會更深入地了解為什麽原因,或者基於什麽真理的原則作出這樣的做法。

所以,這本書適合只想知道答案或做法的信徒,可以很容易從簡潔的回應中,應如何去行或作,甚至由新的角度認識原來一直自以為理值氣壯的想法,只不過是走向另一端的謬誤。但是,也適合團契或小組的成員,有心希望深入了解答案背後的聖經基礎或神學立論,可以一起分享及討論,對信仰的進深也是得益不淺的。若有興趣購買此書,可以集合一起請教會代購,若要借閱我也無任歡迎。

最後,預祝大家聖誕節快樂及新年蒙恩。

馬牧師

2017年12月

2017年11月份 牧者家書

《男人的輓歌!老婆問:「你揀我定模型呀!你揀呀!!」》

以上的題目是我近日在臉書中看到一則有趣的帖文,事緣早前有一則網聞:有一位高達模型迷「慘遭滅門之禍」,給太太將所有的模型珍藏,全數掉出家門之外,他唯有致電老友求救,朋友立刻趕來替他守護這批珍藏4小時之久,直至天亮終於找到地方存放,朋友還替他將所有寶貝送到新的收容之地。於是網上有「巴打」有感而發帖文分享男人的心聲。

我有一位在德國正唸神學的弟兄,回應這則帖文,說道這基本上是「土地」的問題,他舉例說若住在芬蘭,隨時可以在自家的花園,放上一台1:10的高達和渣古也不會給太太責難(本人的模型珍藏全部放置在看不見之高閣之內)。正係因為人生點努力都係得300呎屋(有自置居所已經好好運),人工都係咁多,已經無乜野可以擁有,無乜成就感,擁有買得起嘅模型,留在身邊,算是一種心靈慰藉。

這則看起來有點可笑的新聞,令我想起兩件事情,首先,一個人如果無嗜好無喜好無娛樂無特別習慣,其實都幾恐怖。我除了喜歡模型之外,每月必定會買幾本書,不論是信仰的,或者文學作品或其他有趣主題的書籍,縱然每本都必定沒法讀完,早前從朋友兒子借來「紅樓夢」,但只讀了5卷便停下來,全書共120卷。雖然每本書往往只能閱讀1到2章,但已感滿足。並且,一本好的書可以帶你進入另一個世界之中,不單豐富你知識並且增進你的見識,令人不單只活在自己的世界,而是見識到世界比自己看得見的大;靈修讀經正好也提供這樣的功效,讓信徒可以提昇屬靈的眼界(Spiritual Horizon)。嗜好或喜好是生活的調劑,並且甚至可以滋潤心靈,其實,培養出自己一種嗜好,也會增加你的朋友,因為沒有嗜好的十分「悶蛋」的,當然我不是鼓勵玩物喪志,但人生總不能只有工作。

另外,夫妻相處之道,特別是婚齡超過10年的,經已深明對方的「死穴」何在,遇上爭吵之時,總是愛往對方的「死穴」重擊。夫妻相處日子久了,能改的早已改了,改不了的總要接受或包容(這並不包括生活上的壞習慣),看不過眼的盡力去明白及了解,總會容易接受及包容。如果男女可以完全相同,當初上帝就不用造男又造女。婚姻研究的結論是兩人邂逅動情,乃是因對方有著你所不同的個性或特質,這種吸引力在婚後,卻往往成為相處的難題。反過來說,你若能包容及接納對方,一方面令自己不會常常動氣,這是養顏的大忌;另一方面,對方也會接納及包容你「惡啃」之處,算是投桃報李,夫妻之道也如此的簡單。

馬牧師

2017年11月

2017年10月份 牧者家書

收到在英國留學的翱騫小弟兄的短訊,分享參加當地教會的點滴,古老又充滿中世紀的氣氛的教堂、管風琴彈出美妙動人的聖詩旋律、井然有序的敬拜禮儀,不過教堂很大,人數卻稀少,並且都是中、老年人的信徒。這幅圖畫是現今典型英國教會的普遍現象。

其實,有人說教會與人的生命週期很相近,人的一生有出生到小孩的階段、有少年到青年的充滿活力的階段、再下去是成年人的安穩階段,然後就進入步向年老衰敗的階段。教會最初成立的時間,一切的事都在起始的狀態,成立不同的事工部門、四出探訪領人信主、尋找教會的會址等等;到一切開始漸漸有了初型,是教會發展的黃金時間,事工興旺的增長之中,舉辦不同的福音聚會:佈道會、青少年營會、青少年團契的建立、人手、財政也充足及穩建等等整個教會充滿活力及生氣;當發展了一段日子,大部份的事工已經全然上了軌道,這時期的教會主要集中焦點在如何更完善及維持教會的制度,已有一群成熟的教會領袖、購置更的地方聚會、植堂等等;最後,教會便踏入晚年衰老的階段。這四個不同的階段,沒有高下之分,而是生命週期必然經歷的過程,就好像人一生一定經歷的不同階段,教會也好像這樣。

每一個不同生命時期,也有其獨特的工作或任務要去完成。所以,首先要改變自己的意思,假若你是青少年時期,你便應該要去勇敢地去冒險作出不同的嘗試,吸取經驗及探索上帝在自己生命中的旨意;假若你已是位中年人,你便應該堅定、忠心地去做好你的本份服事上帝。如果,你在年青時期,卻害怕敗不敢去嘗試和探索新領域,只想留在自己的「安舒區」內,便會錯失很多機會,相反,在你應該安穩地去盡好本份的時期,你卻冒失亂闖,若失敗導致損失,可能要付出非常大的代價。所以,要認清教會在什麼階段,才去做合乎那階段的境況。換句話說,每個不同的階段也有不同的使命要去完成,不要以為人年紀大了就不中用,有些事情是要年青力壯才能去作,也有些事情是要靠足夠的人生閱歷才懂如何去行,年長的人才真正認清什麼才是真正寶貴的東西。

剛過去由總會舉行的董執、同工退修日,講員正正是帶領著眾堂會的領袖們,認真思考自己的教會正身處什麼時期。荃灣堂正邁向六十週年的日子,2020年就剛好是荃灣堂的「鑽禧」紀念,我們又要如何走下去,你又會站立在那崗位上服事上帝呢?

馬牧師

2017年10月

2017年9月份 牧者家書

最近,太太看見「阿爺廚房」中教人煮「溫公齋」,令她很想一嘗這味菜,於是,筆者便到街巿買材料,買其中一樣材料時,發生了一段小插曲,就是「甜竹」這東西。我到相熟的雜貨店舖問的時候,老闆娘說:「你今天走運啦!平日我只會在年尾才入貨的,但剛巧最近入了貨」但最後她補充了一句:「這東西已很少人買了,只有年底時,老人家才會來買的。」其實,味道這東西不只是可口與否,它還有是吃人的一份「回憶」。特別是上了年紀的人,吃到童年或少年那時吃過的味道,會帶出溫暖的「回憶」。

聖經中,有一詞正好是「回憶」的意思,正正就「記念」這詞,特別在舊約聖經中,最經典的例子,當洪水退卻以後,上帝與地上一切有血肉的活物立約,上帝應許不再用洪水滅世,更以彩虹為立約記號,每當彩虹出現之時,上帝便「記念」與地上血肉的活物所立的約。其實,上帝那會忘記自己的應許,但這記號卻是讓人認識上帝必定「記念」。英文「Remember」可以解作「記念」或「回憶」,而兩者意思差不多。「記念」在屬靈操練中十分重要,令我們不只單看眼前的境況,而是從歷史中認識我們所跟隨的上帝是如何。也會令我們看見原來人的一生都掌管在上帝的手中,在回憶發現原來當日發生在自己人生中的事情和遭遇,甚至有時候是不幸的事情,到頭來成了我們的祝福;我不是說上帝操控我們的人生,乃是上帝用祂恩典令我們不幸的事情,變成令我們得著益處;前者是瓦器的生命的遭遇,後者卻是在這瓦器裡的寶貝的能力。同樣也會令我們的信心堅固,以往年少時在教會崇拜或團契中「唸口簧」唱的詩歌,因為詩歌經年屢月的唱,歌詞和音律幾乎已可以背誦,於是,今天才可以邊唱邊細味詩歌的精義,有時候甚至勾起不少的回憶,所以,有時甚至會感觸流淚。「主的妙愛」一曲是筆者回轉歸回上帝時的寫照,每次頌唱之時,便不期然想到上帝在自己身上的恩召。

「記念」與今天時代發生很大的衝突,電子產品的生命週期,一代比一短,「互聯網」的世界、智能手機內的資訊,一天比一天的精彩,也一天比一天令人容易忘記。所以,教會的聚會變得沉悶,不願意付上時間與人建立面對面的關係,因為一頭躲進虛擬世界精彩得多、有趣得多和可以隨心所欲的自由自在欣賞自己喜歡看的,因為只要感到不好,可以隨時隨意地轉換而不需付上代價。漸漸人們變得只有現在令人喜悅的感覺,卻沒有可以令你回味的過去。因為靠著科技的幫助可以不停地尋求現在的慰藉,而不用「回憶」;再者,因為一切的事情只能在人的生命中如「水過鴨背」般溜走,所以,也無法產生「回憶」。電影「天空之城」正如指出沒有根的文明,只會使人走向滅亡。

馬牧師

2017年9月

2017年8月份 牧者家書

隨著暑期開始,15位小學生參加本堂舉辦的「不一樣的暑假2017」,今年面對不少的缺乏,卻又看見上帝的預備。達光牧師及子恩弟兄的參與,實在是喜出望外;嘉言姊妹也深得小朋友的愛戴;燕芳與秀琴兩位姊妹美好的配搭,令小朋友口福不淺;翁牧師毫不吝嗇的讓小朋友在他的農場收割農作,令小朋友增添了不少樂趣;再加上皓欣姊妹精彩的講課及倪姑娘及時趕到;上帝使十天的聚會在笑聲及滿足中結束。今年經已是第六屆「不一樣的暑假」,不經不覺間,從前參加的小朋友經已長大,今年10位初中義工之中,有7位是過往的參加者,對他們來說,十分期待可以由參加者晉身成為義工的身份。年結束之時已有3位升小六的學生表示明年要來當義工。感謝上帝帶領這樣多的弟兄姊妹參與不一樣暑假的事奉,也引領了一群小孩子在教會中漸長大,深盼他們可認識我們所事奉的主。

最初,本意不計劃在暑假舉辦短宣,不過,上帝的心意卻超過了我們的意念。這趟短宣8人的隊伍之中,有4位傳道牧者加上4位平信徒。這趟我們要帶著荃灣堂眾兄姊的祝福前往當地,當初本堂差委會議決支持立新教會的擴建工程時,已差不多動用了大部份的財政儲備,但後來收到小洞口隊伍十分需要更換車輛時,我們經已所餘不多,不過,當向兄姊呼籲之時,上帝真的行了奇事,兩萬多元的額外的需要,到目前已差不多達到目標,荃灣堂並不是很富裕的堂會,但上帝卻是那位豐富的天父,祂的安排往往超過我們所想所求,盼望荃灣堂的祝福可以為立新教會造就多結果子的空間;並且能幫助小洞口的同工在不明朗的前境下,體會到上帝的供應是足夠的。

最後,本堂的籃球隊經已成立了兩年了,並且在這樣短的時間中,創下佳積,可見球員們不單熱愛籃球,並且委身於球隊之中認真的練習。看到這群仍然帶點青澀的小伙子,實在很懷念昔日青春年少的日子,假若有一天他們都能以對籃球的熱忱來追求我們所事奉的主,真的多美好的事情。深盼年青人需要為生命立下界線,免被世俗的洪流沖走,但又不要為自己設下太多籬笆,限制了自己去體驗生命不同的層次,喜歡的事情當然要盡力去做,但不喜歡的事情也要以勇氣去作嘗試,生命的境界越是豐富,對上帝的認識也就更豐富。並祝願等候聯招放榜的年青人,上帝必定為你們準備一條令你們生命變得更豐盛的道路。阿們!

馬牧師

2017年8月

2017年7月份 牧者家書

「上帝啊!我到年老髮白的時候,求你不要離棄我,等我將你的能力指示下代,將你的大能指示後世的人。」詩篇71:18

詩篇七十一篇是一位由年青時已跟隨耶和華的長者所寫,晚年時,他透過這首詩表達對上主的情懷。年老的詩人,向上主祈求在年老之時,連頭髮也花白的年日,不要離棄他;這裡的「離棄」所指的並不是上主放棄他或者忘記他,而是指「死亡」,他求上主仍給他足夠的日子,不是為了有更多時間可以享福,而是可以向下一代,傳揚上主的作為,令他們認識上主的大能及能力,大能原文是「膀臂」。上主的膀臂是指上主的作為和能力。這位年老的詩人,關心的不是自己的生命的長短,或者是有多少可以享福的機會,而是他盼望在有生之年,是否已將上主在自己身上作為,給下一代作見証,並且教導他們認識上主的能力。

常聽見長者們說:「年紀大!無用啦!」,可能長者們感到很多事情已經力不從心,又或者是長期病患,每天服用藥丸像吃糖果般多。「安息」是一段漫長的過程,甚至有人說,由我們出生的那天開始,就已開始一步步走向死亡,不過,對大多數的人來說,老年的日子也是安息的過程。年幾近蹲下來拾東西陪感困難,除了因為肥胖的關係,也是年紀漸大,筋骨沒有從前靈活,坐在沙發上看電視也會無故睡著了。這正表示自己也邁向老年的階段。不過,老年是人生的一部份,沒有什麼可怕的地方,身體機能用了幾十年出現毛病,也是很自然的事情。所以,欣然地接受這個人生階段便是。不過,詩篇中的詩人,卻又表達出信主的人,當踏入年老的日子時,不是只求上主賜給他健康或長壽,我並不是說不該求這些東西,我乃是說詩人給我們看見,他在上主面前最牽掛的不是自己,而是有沒有機會,將自己一生如何看見上主的膀臂,向下一代來宣告,見証上主的大能,在詩人來說更為要緊。

所以,荃灣堂的年長兄姊,不要以為年紀大就慨歎無用,你們每主日盡力回到教會敬拜主,走上那又長又高的樓梯;平日在家人祈禱記念教會的聖工發展及為兄姊的需要代求,又用心的參加主日學,聆聽翁師母詳情的講解,加上每天平安喜樂地生活,也都向下一代見証及宣告主大能的膀臂,讓上主的榮耀彰顯在我們的身上。

馬牧師

2017年7月

2017年6月份 牧者家書

回想廿八年前,我還在神學院寄宿的日子,1989年的夏天,按宿舍規定晚上10時,宿生便要睡覺,但當時整個宿舍的同學們,晚上都偷偷開著收音機,在收聽有關在北京學生運動的消息,直6月4日的早上傳來了政府出動軍隊武力鎮壓的噩耗,這段歷史後來就成了日後的「六四事件」。

今年的6月4日又剛好在星期日,心情彷彿又回到往昔之日。還記得從來對歷史缺乏興趣的我,當時起買了不少記載中國近四、五十年的歷史書籍,由那時開始,才分清楚什麼是「中央軍委」和「國家軍委」、「三面紅旗」、「陽謀」、「引蛇出洞」、「人大」與「黨中央」有何區別等等。對我來說,看完中國近代歷史得出一個結論,中國人死在自己人手裏的人,比日本侵華殺的中國人還要多!

中國人崇拜「英雄人物」,近代稱為「魅力領袖」,觀乎近代中國的確出現充滿魅力的偉大領袖,帶領整個中國走進火紅的年代,充滿自信地相信十年的光陰,可以「超英趕美」;可惜也帶領中國走入了死蔭幽谷,文革的「十年浩劫」,今天仍然是禁忌的話題。無怪乎聖經中對「巴力的敬拜」深痛惡絕。

「巴力」在聖經中異常的邪惡,但在迦南地卻是一位深受愛載的神祉,它掌管生殖之神,不論農作物的生產,到人類繁衍後代,也是由它掌管的。在迦南諸神中,有正邪之分的,例如:死神是屬邪惡的,而「巴力」是忠的,每逢春回大地之際,「巴力」便重生,它復生以後,便會把死神打敗,重新掌管大地,於是大地便生機再現,因此,迦南地人十分崇拜「巴力」,有人將「巴力」比喻為中國的「觀音大士」一般。「巴力」是迦南神話之中的「英雄人物」,人們依靠它便可以豐衣足食,五穀豐收,更可以生養眾多。相比耶和華只帶領他們打仗,但似乎沒有在生活的供應上;更何況耶和華要他們離開世界的糧倉─埃及,來到這處貧瘠的山區─迦南,相比之下不及「巴力」這般吸引。

從中國開放改革開始,我曾到中國看明山大川及欣賞風土人情,無可否認,比起差不多四十年前的中國,今日的確物質供應、生活環境有非常大的改變及富裕很多;可惜以往景物雖殘舊,但卻帶著質樸無華,遇見的人雖衣著老套單調,但卻善良真誠,可惜已再不復見。然而,也是中國人最渴望得「拯救」的關鍵時刻。

馬牧師

2017年6月

2017年5月份 牧者家書

今天收到朋友的訊息,提及她朋友的女兒今年應考文憑試,但只出席了一科的考試,現在於一間韓式食肆工作,當母親的憂心不已。令我想起早前與幾位主內的朋友晚餐,席間不單談個人健康的問題,因為我們全都年過半百,有人內分泌出毛病,要在工作崗位退下來休養一年;也有人近日體重暴跌40多磅,心臟、腎臟功能剩下不到五分之一,但仍未找到毛病出在那裏。但更大的唏噓是來自兒女的學業。忽然令我想起在書室見過一本書:「當更年期遇上青春期」,內容講述年過半百的與兒女仍在中學階段的親子相處。

事實上,全港的中學生,最多只有約百分之二十可以升上大學或專上教育。所以,自知無緣晉身高等教育的學生們,在高中三年的日子,只有渾渾噩噩地等待,猶如坐牢一般。回想,我們這一代大多住在陡置區,物質條件缺乏,家中競爭激烈,兄弟姊妹最少也有4個,太太在家中排行第八,對下還有兩個弟弟,每次在飯桌上都分秒必爭地比拼,小學要面對「升中試」,中學要面對「會考」,預科要面對「高考」等等,每一個關卡只能靠自己努爭取,父母只說一句話,如果讀不上就出來工作,所以,每一次要自己爭取可以走那條路。相反,我們的子女們大多住在自購的房子裡,雖然未必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立的房間,但總不需要在飯桌上分秒必爭地進食,甚至父母不會強迫他們出來社會工作。我們必須要接受我們與子女們確實成長於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之中,因此,有著難以跨越的洪溝。

面對這種事情,不要想會有簡單的答案,也不要以為只要你由幼稚園便刻意培養子女便有望成功,我聽過一個例子,父母由幼稚園便請補習老師,直至中學,但到最後孩子卻堅定不應考文憑試。不過,我不禁要問,難道父母與子女之間,就只有學業,或者最重要是學業嗎?最近,從舊同學的口中得悉,當年中學每年考獲全級第一名的女同學,令我十分羨慕,但原來她家中的姊姊和妹妹均是在女拔萃唸書,只有她進了這間名不經傳的中學,加上其他不如意的人生際遇,在40多歲那年自殺了。兒女是上帝所賜的產業,父母應當全心全意養育他們,除了在學業上,還有在做人處世上、品格上、興趣上及敬虔上等等,不見得比學業較次。而且,他們還有一位在天上的父親引領著他們,天父比我們更愛他們,難道你信不過天父在他們生命的帶領嗎?

馬牧師

2017年5月

2017年4月份 牧者家書

香港順利選出新一屆行政長官,雖然,沒有出人意表的結果,總算是港人勉強接受的安排。盼望新一屆行政長官可以帶出改變,令香港社會回歸於讓人可以安居樂業的地方,小時候,社會環境較為貧窮落後,但卻讓人對將來抱有希望。希望對人十分重要,失去了希望,人們就看重眼前的得與失,希望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卻決定你今天如何選擇與生活。

復活節是世界各地基督信徒,一起用不同的方式和方法記念那位被釘在十架的耶穌,在這一天按聖經的應許從死裏復活,耶穌的復活不單証明祂是上帝的兒子,也成為初熟的果子叫一切相信祂的,有一天也像耶穌一樣復活。所以,不單是保証信主的人可以進天國,也是在地生活的盼望。上星期乘車回教會時,在車上遇到中學年代的信主小師妹,她分享前一陣子,曾為著記憶力漸退而不甘心,現在經已接受了。言下之意,開始接受自己開始老了。身體日漸衰敗,體能、精力、記憶力等等,都一年比一年下降。這樣的信號正好提醒我們,今世的生活是寄居的生活,我很喜歡用旅行的比喻來說明這事情,我們到外地旅行,不論你遇到的風景有多美、居住的酒店有多舒適、享用到的食物有多可口,遇到的人有多麽令你快樂,與及你搜集了多獨特的紀念品,不論你的旅途可以有多長,但終有一天你要踏上歸途回家。

更重要的事情,當你認識和擁有這盼望,又如何影響你今天的生活,回想25年前預備結婚的時刻,除了完作每天的工作以外,為婚禮要額外預備大大小小的事情,借教堂行禮、找婚禮內的各項人手、找禮服、試婚紗、影結婚相等等,回想過來,真的要好好守護婚姻,結一次婚要花上的金錢、精神和心血,真有點害怕,所以,一次就足夠了。為了一個將來要發生的事情,今天所作的準備。你又如何為著將來的盼望,令你今天要作的預備。你現今所花的時間和心力有多少是為這盼望而預備的呢?又正如學生們經多年的預備,為了在考試之時可以有美好的成果。我們作的是草木禾楷,還是保羅所說的是金銀寶石呢!

盼望今年的受難節聚會和培靈會可以和大家一起迎見我們的主。

馬牧師

2017年4月

2017年3月份 牧者家書

電視劇「親親我好媽」近日有一場戲,講述母女間,因著交友和志向的選擇,原本一切對母親言聽計從的乖女,終於,按捺不住向母親暴發心中的話。引來,很多年青人的共嗚與認同。站在父母的立場,對劇中母親的做法,也不是完全否定的。雖然,這位母親的十分專制,不過,出發點卻不是出於私心或不正確的價觀,只是生怕女兒錯誤的選擇,令她多走枉路,這也是出於對子女的關懷與愛。「輸在起跑線」的心魔,令香港不少家長感到,必須為子女的升學有周詳的計劃和安排,否則會令子女淪為學校的「籮底橙」,另一方面,也內疚沒有盡上當父母的責任。若然用以上標準看來,我百分百是一個不負責任的家長,女兒主動提出學琴才學,不學就不學罷了;成績不理想,女兒不想補習就不勉強去補習,讓她的成績自生自滅。除了幼稚園是由父母選擇之外,中、小學都是她們有份參與選擇的,高中選科我們更沒有參與的餘地。回想自己小六那年,自己要投考那間中學,母親根本無法提供意見,只靠自己去安排,所以,我相信女兒們也有能力去抉擇。她們由小學至中學的暑假,大部份時間是閒賦家中度過的。當然,不是我不想參與她的將來,而是,沒有她們的邀請,我不會強行介入其中。

據聞農曆年假後至今,已有7個學童尋死,當然背後的原因每個人都可能不盡相同,也不一定全部與學業有關。誠然,放任他們喜歡愛怎樣便怎樣做,只是走向另一個極端,也不是解決之道。為什麽我們要為他們作抉擇,而不是教導他們如何選擇。給與正確的價值觀及以身作則地活出負責任的人生態度。這不比為他們選擇更好嗎!況且,不經一事,不長一智,像我們已人到中年,人生經驗豐富,也曾試過作了一些錯誤的抉擇,可能走了枉路,或者付上一些代價,但也沒有什麼大不了,那麼為何害怕我們的孩子會選錯呢!信心並非建立在每次都會選得對,而是他接受自己的限制,並且明白錯誤可以令自己明白事物更豐富的內容。雖然錯誤會帶來遺憾,但也令自己不再重蹈覆轍。

亞伯拉罕的孫雅各,因為騙了父親的祝福,而離鄉別井了20年,這20年建立起自己的家庭與事業,更學會了不再為求達到目的,而不擇手段。在回家的途中,由原本自己走在最後,到後來走到最前面對他害怕的哥哥以掃,雅各改變了。學會面對自己錯誤失敗的人,才真正學會改變成長。

馬牧師

2017年3月

2017年2月份 牧者家書

清朝的康熙帝曾寫「康熙十架歌」,以數目字寫出主耶穌的救恩,其中一句「徒方三背兩番雞」,這句是描寫彼得在大祭司院內三次不認主的故事。這是聖經中與雞最有關聯的一件事。今年的生肖是雞,雞又名「司晨客」,因為每逢日出公雞便會啼叫,似乎是為日出報曉。從彼得的故事中,雞啼有著提醒門徒回轉歸回上帝之意。所以,在此祝願大家新年快樂,身體健康及主恩滿載。

年初四與太太跟隨舅仔行山,由烏蛟騰出發到粉嶺鹿頸為止,差不多用上6小時以上,沿途經過的村落,大多是客家人聚居的鄉村,較著名的有三椏村、荔枝窩村、谷埔和鳳坑等等。沿途綠樹林蔭,令人心曠神怡,當經過印洲塘海岸公園,被美麗的海岸景色深深吸引。當行程接近尾聲,來到谷埔和鳳坑,一方面被散落田間舊村屋的景緻吸著,但也留意到有些土地明顯給人刻意破壞的情境,由原來美麗紅樹林,變成了泥濘滿處,植物給剷平,樹木被推到下來。看見掛在鐵絲網上的橫額,心裏便明白似乎是村民,為了抗拒政府將他們荒廢的田地劃為保育區而為的。

新一年的政府施政報告,提出將郊野公園外圍,低生態地區改為興建公共設施和公屋。香港土地資源並非稀少,但價值珍貴卻是事實。特首提出連人都沒有居住的地方,香港為什麼要保留這麽多郊野公園用地!何不取用一些解決居住的問題呢?聖經中又如何看待土地這問題。

土地是人的出處,因為上帝是用地上的塵土來造人,所以,人不能與土地分割,上帝造人以後,將他們安置在上帝所造的伊甸園居住,並不是將他們放在野地,等人自行求生。當以色列進入迦南後每個家族都有其安居之地,這地是上帝賜給他們的,就算因窮困而變賣土地,但也不能永賣,每逢禧年之時土地便物歸原主。所以,土地並不是商品,不可以隨意買賣的。現在香港最大的問題是土地商品化,無論何人,只要有錢便可以隨意買賣,人與土地的關係變成了金錢利益,不再是相互依賴的關係。商品化後變成樓價貴,舖價高,關乎衣食住行都水漲船高,將大部份香港變成了樓奴。另一方面,土地是讓人安居於其中,安居並是等於「有瓦遮頭」便解決了,居於其中是一部份而已,如何住在其中也不容忽視。在行山的過程,聽見有人說:「看見這村落的情緻及嗅到這種氣味,令我想起兒時的回憶!」原來土地可以勾起人美好的回憶及歸屬感。所以,發展土地不能永無止境、隨心所慾的開發。其實,有不少新界的土地資源是在大發展商和鄉紳氏族的手上,但政府不敢動他們分毫,唯有向手無寸鐵的郊野公園開刀,真害怕以後再看不見美麗的大自然,求主幫助我們!

馬牧師

2017年2月

2017年1月份 牧者家書

2017年悄然降臨,詩篇這樣說:求你指教我們怎樣數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們得著智慧的心。願新一年大家生活有力,靠主享平安與豐盛。

新年對成年人來說,只是更換掉家裡的月曆,不過,對今年應考中學文憑試的學生來說,踏進一月便正式站在跑道的起跑點,作好準備等候出發的訊號響起,便向中學生涯的終點直衝過去。由幼稚園直到中學畢業,十五年努力的成敗得失,就由這趟考試決定!不過,與其說這次的考驗是決定人的成敗高低,我更喜歡說這次的考試是年青人真正獨立起面對人生的前途應該如何規劃。香港的教育越來越變得商業化,學生考試的成績是老師的表現評估表(Appraisal),也是學校的業績報告。考獲成績優異的學生,若不選讀代表社會精英的科目:法律、醫科等等,竟然選讀園藝學科,老師直氣得七孔生煙,因為影響了學校的業績表現!這是女兒告訴我的真人真事。

本人並不是孤芳自賞地否定讀書成績不重要,不過,回想自己的中學人生,除了讀書以外,結識了不少同學,一起玩耍、搗蛋、團契、秉足夜談,由理想到心中傾慕的對象等等。這些珍貴的友情仍然存留到今天。很難接受女兒告訴我,班中名列前矛的同學們,都經歷過放在書桌內的學科筆記簿給人偷走了,經後被撕毀或塗污掉在走廊上,這不是偶然的事情,差不多每一個成績好的同學,都有相似的遭遇。聽罷心中感慨良多。不過,我笑著對女兒說,現實世界也是如此,早點習慣吧!本來是人生可以最純真建立友誼的階段,可以無拘無促地生活,現在卻已變成明爭暗鬥、不擇手段及處處提防的地步。

香港天主教教區主教湯漢樞機在今年的聖誕賀詞中提及,成年人要用心聆聽年輕人的聲音,縱然不明白也要盡力去了解,因為不明白就無法溝通。雖然,他們會因一隻小小的蟑螂,嚇至魂不附體;又或者給路上一隻給車輛輾至變成「地毯」的小動物,而感到嘔心;正好說明為什麼到國內短宣的服事,教會的年青人堅決不考慮。我並沒有取笑年輕人的意圖,只是想說明我們的成長環境幾乎截然不同,所以,必定有代溝。不過,上帝的心意與使命,也是由他們承傳,成年人如何將手上的接力棒交到他們手上,而他們又願意伸出手來接緊這棒,這正正是為何要聆聽他們的聲音,不是要討好他們,而是上帝的揀選也在這一代的年輕人,我們有責任引導年輕人專心追隨主,不是按照自己的意思,乃是願上主的旨意成就。聖誕節的假期籃球隊的十一位大男孩參加了營會,當晚上任的教練在數算球員們的成長,如何由自我中心的態度,變得懂得放下自己以及成全別人的改變,心中為他們感恩,而作主的門徒,正正是需要這種甘願為主改變的生命。「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上帝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

馬牧師

2017年1月

2016年12月份 牧者家書

兩位當選立法會議員的年青人,在宣誓的儀式中用不恰當的方式進行宣誓,有人甚至批評為「小學雞」的行為。或許,他們想要表達對現狀的不滿,但卻用了幼稚的方式。立法會先後兩次流會;律政司向法院提出司法覆核;再加上中央動用了管治13億人口的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全國人大常委會,以不到一星期的時間,對香港來說,簡直就是光速一般的立法過程,就完成了第五次的人大釋法。比猛獅撲兔,還要利害上千倍。加上今年全球的經濟都跌進低俗之中,從事零售業的從業員,最能深刻感受到這苦況;聖誕節快將來臨的日子,歐美各地又傳來恐擊的陰霾,加上近日多處傳來地震的消息,雖然未致引嚴重的傷亡,但總括而言,有一種末世風情的味道彌漫著。 

兩千多年前,猶太人生活在羅馬政權下,雖然,當時在歷史上被稱為「羅馬和平」乃難得的和平盛世,雖然物質生活不缺,但對上主應許的期盼,也同樣被物質的豐足和短暫的太平日子磨滅了。而且,宗教領袖們需要依附政權而活,信仰也變得乏味。耶和華應許的國度與拯救他們的彌賽亞,也變得無關重要,甚至可有可無。似乎仍盼望著上主應許實現的,只剩下兩位老人家了,女先知亞拿和住在耶路撒冷的老人家西緬,在年老力衰的日子,仍在聖殿中向上主呼求及等待!誰想到,這時候上主揀選上了一位平凡的少女-馬利亞,令她懷上了世人的希望-救主耶穌。對這女子來說,這份上天的眷顧,差點葬送了她一生的幸福,被未聚她過門的丈夫幾乎休了,差點成了蒙上污名的棄婦

今年聖誕節的聚會,翁牧師定為「末世下的聖誕節」,雖然本人不知宣講的內容,卻對這題目有一番感觸。年初在香港發生的騷亂,深刻感受到年青人對現今香港社會的不滿與無奈,但本人並不是認同以暴力的行徑去表達不滿。然而,主張以非暴力手段表達不滿的「佔領中環」行動過去了,不單什麼也沒有改變過,還加深了港人之間的矛盾更深,特別當警察的一群,成了眾矢之的。回想,近年天星碼頭的清拆、無緣故花巨資興建的高鐵、所謂「直選特首」的方案,都令人深深氣餒與無奈。氣餒的是你無法接受眼前的事實,並且因你又無法可以改變而無奈。兩千多年前,一個尋常百姓的家庭、一群在曠野的牧羊人、兩位已風燭殘年的長者,上帝使用他們成就了耶穌的降生,為世人預備了拯救。盼望今年的報佳音、聖誕節的福音主日等等,也有你的參與,盼望在每個行列之中,也有你的踪影,被主使用!阿們! 

馬牧師

2016年12月

2016年11月份 牧者家書

最近,當在通訊群組內恭賀其中一位姊妹榮升外婆之際,我亦笑言這查經班群組快要改名為「祖母查經班」,因為參加該查經的姊妹大多已具祖母的身份。由年底至明年春天,在會友的家庭中將有數個小生命誕生,也為著父母焦急期待孩子平安誕生禱告。無論世道如何變遷,因著各種不同的理由,越來越多的夫婦選擇不要孩子。 

於我來看,有幸當上父母,實在有無比的歡欣及滿足,不是因本人已有兩個女兒才這樣說。40個星期漫長等待中的忐忑不安,親眼見証他們的出生的喜悅,握著他們的小手一起上學的歡欣,到反叛時期,他們與你勢成水火的對抗,心中有無法宣洩的氣炸,及至長大成人在社會中努力工作,或在教會中忠心事奉,又令你有無限的滿足感,感覺就像打翻了五味架一般。雖然,我的女兒仍在求學階段,不過,身邊老朋友的兒女都已出身,聚道一堂之時,說起孩子年少時的反叛,整天只顧拍拖逃學,到今天不單受浸,並且在教會忠心服事,甚至求問上帝全時事奉的確據;也有中學時期,有一半的時間是給老師調往其他課室罰抄或罰企,不過,今天已好端端的踏實地生活。這都是笑談之間,輕描淡寫地道出的真實故事,追想到當他們的孩子反叛之時,父母心裏萌生的絶望又何等大和可怕。我不是說當父母乃自作孽,只想說當起父母之時,也是再一次學習如何仰望那位拯救我們的主的機會。 

我不是要嚇怕一心想當父母的弟兄姊妹,而是,當父母也是一趟屬靈的操練,學習如何全然依靠上帝。我感大膽說一句,如果你當父母沒有經驗以上的事情,你必定是在兒女成長的過程中置身事外,又或者你的靈性有使徒保羅般的水平。不過,也奉勸成兒女的不要太過份,這也是為你們日後的日子有益的,我也曾經試過輔導一位準母親,她正因為年輕之時過於反叛,令父母無奈又絶望,真的痛不欲生。到現在自己要當母親,就害怕天理循環報應不爽,有一天自己的孩子也會這般對待自己。在內裏聽從父母,乃聖經的教導,於我們是有益的。 

對基督徒而言,孩子是上帝所賜的產業,給父母好好的管理,好像管家的身份,不是隨我們擺佈的附屬品;所以,基督徒父母必需按上帝的教導育養他們,並以美好的屬靈榜樣和禱告,引導他們真誠的歸向主耶穌。對於荃灣堂家族式的教會,父母在主裏美好的靈性、敬虔的服事及渴慕跟隨上主等等,不單在家裏影響自己的孩子,也在教會成為美好的見証。求上帝幫助我們!  

馬牧師

2016年11月

2016年10月份 牧者家書

今年中秋節按母親的習慣,相約弟妹們一同晚飯,最年長的弟弟沒有出席,不過,他的兒子卻單刀赴會。酒樓的餸菜也可以,但最珍貴是飯的閒話家常,而話題總離不開各人小時候的種種片段,一直到差不多11時才回家。親情是一種很奇妙的東西,她沒有愛情那樣澎湃,也沒有友情那份肝胆相照的情懷,但卻是細水長流及血脈相連的粘著大家,雖沒有那種牽腸掛肚的情感,卻有著溫暖醇厚的味道。

小時候,一家五口居住在一百平方呎的公共屋邨,當時心裏常埋怨只有半張床是屬自己的空間(另外半張床用來放屬於自己的衣服和雜物)。所以,當時經常為了電話的使用,觀看那一個頻道的電視節目,甚至洗手間的使用,都會引起不少的爭執,甚或打架。回想起來,我要到30歲的日子,才可以不用和雜雜物同睡一床。因為舊屋邨重建,換來較新和寬敞的單位,再加弟妹們相繼結婚遷出。回想過來,那時候住的地方雖小,但家裏總是熱熱鬧鬧,滿有生氣似的;而且那時生活相處的片段,成了今天相聚之時回憶的美好片段。

香港人生活節奏快速及忙碌,節日相聚食飯,往往父母還在之時仍會持守著。其實,客觀上來說,一年都只是3-4次這樣的日子,算起來也不是什麼大的負擔。說實話這份親情也有作用的。因為在幾年前年長的弟弟,患上了急病,當時弟婦和他的兒子,真的交神無主;姪兒想起看著他長大的姑姐,於是打電話向姑姐求救,妹妹同時也致電我另外的弟弟,決定立刻召喚救傷車送他到醫院,入院立刻被送到深切治療病房,因為當時有細菌入血跡象,情況也相當緊急。最後,住了三天深切治療病房,終於康復過來。這次的中秋飯局,姪兒正提起那趟的經歷,若不是兄弟姊妹守望相助,恐怕危險沒那麽容易度過。

保羅曾教導提摩太牧養教會時要留意這方面,「人若不看顧親屬,就是背了真道,比不信的人還不好,不看顧自己家裏的人,更是如此。」其實,每次跟弟妹吃飯,太多都不太著重吃些什麼,相反是在飯後,大家東拉西扯的談天說地,最令人感到窩心。況且,手足之情是無可替代的,一生之中就這麽幾個人,無可取代。想起中秋節那天與寶琴姨的親屬辦理完喪禮事情後,也鼓勵她們按原定的計劃兄弟姊妹相聚晚餐;小女兒就想起母親生前曾提及,怕自己離開以後,他們便各自有各自忙碌,忽略一起相聚的機會。

馬牧師

2016年10月

2016年9月份 牧者家書

9月4日乃香港選立法會議員的日子,正正也荃灣堂投選新一屆執事之日。揀選執事需要十分謹慎,以致保羅在寫信給年青的傳道人-提摩太的信中,也提點他應如何甄選合適的人選。新約教會的執事,主要是在教會內協助使徒辦理教會關顧及慈惠的事務,後來,發展成參與教會內的宣講及主持聖禮,例如初代教會的女執事,其中一項任務是協助教會的姊妹浸禮的事宜。說到執事令我想起每一趟到廣西立新教會時,十分享受與他們用膳的時刻和過程,雖然吃的食物十分普通,但每一頓餐的預備,也都是聚會完畢後,有好幾位長老和執事們,親身斬瓜切菜、燒水、炒餸等等。印象最深刻的情境,那隻放在屋前空地上三呎直徑的大鐵鑊,柴火在灶下燒得猛烈,拿鑊鏟的長老用力的翻動鑊中的菜與肉,很美麗的一幅圖畫,正好代表執事在教會的角色。聖經中教會的執事,正正就是承擔教會內各種事務。

暑期在廣西的短宣經歷中,其中一幕印象深刻的情景,就是短宣隊在全州與當地教會的弟兄姊妹晚餐的約會;那天傍晚下起了滂沱大雨,街道都變成了小河一般,大伙兒帶點狼狽才從住的酒店步行到相約的餐館,進到餐館一看十多位當地的弟兄姊妹正等著,但實際上只有兩位弟兄,其中一位還是小朋友,大多數都是姊妹,並且有很多還是初信主的。所以,當她們聽到李姑娘分享她已信主30多年,在她們的臉上,無不流露出驚訝和羨慕的眼神。但在她們當中已有好幾位姊妹是擔任小組組長的角色,這4、5個小組是這兩年間,由2位信主的姊妹發展出來的,更令我讚嘆是負責這地區的支援工作的弟兄,他是迦南教會內一位從事劏豬工作的弟兄。每次要花三個多小時由桂林驅車來到全州,訓練當地的組長帶領小組。回程時,其中一位當組長的姊妹,請纓載我們到火車站,途中我問她,她和丈夫信了主以後,夫妻關係有沒有改變,起初,她說也沒有什麼特別大的改變,反正一向夫妻二人很少爭吵,不過,丈夫樣子長得較年青,信主以後,每當丈夫出差到外地工作,心裏也滿有平安,心裏不會再擔心丈夫會有越軌行徑,反正有上帝在他心中。心裏真的深深被這群單純對主的信和熱切服事主的姊妹們所感動。

總結短宣的所見所聞,遇到有信徒因信仰受周圍的鄰舍排斥,也有熱心傳揚主道的信徒,有發展蓬勃的城巿教會,也有已經人口老化的鄉村教會。無論如何,這正好是代表著基督的身體的全面性,也是代表著天國的多樣性與包容性。唯一相同的是信靠同一位的神與忠心服事同一位的主。阿們。

馬牧師

2016年9月

2016年8月份 牧者家書

近日基督教論壇因一款手提電話的遊戲,忽然熱鬧起來,遊戲上架還未夠24小時,在面書中已有多篇以不同基督徒名義轉發的文章,內容主要討論遊戲是魔鬼的手段,基督徒切莫上當;但也有返駁的文章,而且也可善加利遊戲來作佈道的機會。這款遊戲是根據差不多20年前的一套日本動畫(港譯:寵物小精靈)的角色來設劃的,還記得1996年我教會的女傳道,也運用了這套動畫中的角色注入了暑期聖經班中,我第一次接觸這動畫也在那時,若然這些角色的設計真是按照日本廟宇中的精靈來創作的話,真是罪過!罪過!

雖然,「POKEMON GO」這款手提電話遊戲,屬近年少有風靡全球的遊戲,但又不是第一次有這麽一種現象,那些曾經風行一時的玩意,出現之時大家也一窩蜂地參與,不過,到現在大家也全部忘記了。當年麥當奴換購的史洛比公仔、電腦遊戲「魔獸世界」、「暗黑破壞神」等等,開售之時何嘗不是牽起世界性的熱潮。熱潮冷卻,也再沒有人提起。所以,只管用平常心來看待,有家人參與這遊戲的,只需溫馨提示,不要過於沉迷而廢寢忘食,在街上也要小心注意安全及不要阻礙其他人就好了。當然,參加教會聚會期間是不容許「分心」,沒有任何事情可以讓我們不專注於上帝身上。

今年教會照樣派出短宣隊返回國內探訪教會,感謝神,今年可以有較多時間拜訪桂林的教會,一間頗具規範及成熟的教會,不論在本地佈道事工和信徒培育事工也有完善的組織,並且教會也銳意發展多元化的佈道事工,也是令我大開眼界的。另一樣值得本堂借鏡的事工,就是桂林教會的宣教事工,盼望可以更深入了解事工發展的過程及上帝的作為。對於盛意拳拳地邀請短宣隊到訪的立新教會,農村的信徒是那樣的簡樸及單純,他們只想聆聽上帝的話語,逗留在立新差不多有兩天的時間,合共有八堂培靈會及一場佈道會,請各位記念我們的服事。

馬牧師

2016年8月

2016年7月份 牧者家書

轉眼間,快要踏進暑假,教會正熱烈地籌備不同的暑期活動,也盼望藉此為主作結美好的果子,雖然事奉需要犧牲,但正如保羅所說:「所以,親愛的弟兄們,你們務要堅固,不可搖動,常常竭力多做主工;因為知道你們的勞苦,在主裏面不是徒然的。」(林前十五58節)

感謝神 ,剛過去的六月,和太太到韓國小玩數天,體驗一下不同的風土人情和文化。自從兩個女兒出世後,我俩都甚少外遊,現在女兒們都長大了,可以重拾二人世界的日子。韓國深受中國的儒家文化影響,十分重視長幼尊卑,與比自己年長的人談話,必需用敬語交談。也為這國家感恩,因為無論去到大城巿或小巿鎮,總會看見有十字架矗立在其中,原來韓國有超過四成人口信奉基督教,而韓國教會對宣教的工作也十分重視,早年到中國投資的韓國基督徒商人,很多都聯同教會派出的宣教士到中國來,找傳播福音的機會。數年前,有一隊韓國教會的短宣隊在阿富汗遭綁架,隨團牧師也因此殉難,求主保守教會繼續忠心事主。

上月牛頭角的四級大火導致兩名消防員殉職;隨後一個星期有三名修路工人,在工作期間遭駛至的汽車撞斃。每一條生命也是獨特與寶貴,對他們的家人來說,更是無可替代的。請為失去親人的家庭禱告求主安慰及看顧施恩。生命無常是無可避免的,曾經有一次聽一位講員,提及禮儀教會的行事曆中,有一天稱為「聖灰日」亦即「大齋期」,牧師會將去年棕樹節的樹枝燒成灰,然後在當日塗在每一位會友額上,然後向他說:「你本是塵土,仍要歸於塵土」,正好表達出塵土的生命是如此無常及不定的。信徒要愛惜光陰,善用人生的時光事奉主,也是聖經的吩咐。所以,如何好好的為主而活是非常重要,絶不可輕忽;就算我們相信了主,聖經仍然告訴我們現在所懷的是一個必朽壞的生命,要待身體復活以後的生命才是不朽壞的。因此,我們渴慕的不是地上的國而是天上的國。

基督徒是要以朽壞的生命而活出不朽壞的樣式,因為從信主的一刻起,我們不朽壞的生命經已開始,所以,我們不再以按舊的模樣生活,而有新生的樣式,只不過這屬天的生活方式,若行在地上就必然會出然不協調、張力、掙扎、對抗及衝突等等,所以,要活出在地若天的生活樣式,最大的秘訣和能力是信心和盼望,而能調和其中的不協調的地方,而不致令信徒淒苦地死守規條,就是愛主和愛人的心腸。因此,保羅說信徒最重要的三項美德是信、望和愛。「信」使我們認識何謂「道」,「望」使我們確信「道」是真實的,「愛」保守我們帶著喜樂走到看見「道」的一日。並且那位凡事受過試探的主,知道我們的軟弱,在父神的面前為信徒代求,使我們行在主的旨意裏。阿們!

馬牧師

2016年7月

2016年6月份 牧者家書

隨著年紀漸大,經已很久沒有踏足運動場,不過,上月是筆者近十年來,最多踏足運動場的日子。主要是為了替本堂的籃球隊「打氣」,每一場賽事都到場觀戰,也有很多弟兄姊妹及年青人也來球場為他們「打氣」。球員們均竭盡全力,對手中,有實力較強的、也有勢均力敵的、亦有可以輕取的對手。總而言之,每場比賽都十分精彩,求主賜福球員可藉著籃球運動認識生命的主。本堂籃球隊成立差不多一年,當初,由三數位本堂喜歡籃球的年青人發起,一年後差不多有20位隊員,多虧幾位年青人的努力,不斷邀請身邊的朋友加入,上帝也悅納他們這份心意,帶領這樣多年青人參與球隊。

教會發展籃球福音事工,有兩個方向必須並行缺一不可,第一,要用心辦理好球隊,由練習的安排,球隊的紀律及管理等等,建立一支健康的球隊。這樣做,不單令隊員建立起對球隊的歸屬感,也是年青人建立責任感及處理能力的機會。一支能健康發展的球隊返映其中有願意承擔和犧牲的隊員。我祈禱本堂的球隊能有願意委身球隊的隊員;第二,要尊崇基督在球隊居首,運動員容易為了爭勝而忘卻了有比冠軍更重要的事情。所以,現代體育運動最大的難題,莫過於如何防止運動員作弊,「禁藥」、「黑哨」、「打假波」等等,乃是現代體壇最令人頭痛的問題。球員間如何相處對待、管理球隊的原則、球員們的行為表現、每次開始與結束祈禱等等,也都反映出球隊是否尊崇基督於首位。以上兩件事情必須要同時辦得好,方能成為真正的「福音籃球」事工。

球場上的遭遇,也像是人生的縮影,有順境的時刻,也有處於劣勢的日子,如何勝不驕、敗不餒,是要好好學習的。或者,遇上狀態低沉的隊友,正如現今流行的一句俗語:「不怕神一樣的對手、最怕碰到豬一樣的隊友」,這句雖然有點刻薄,但也反映現實上碰上不合拍的同伴是十分痛苦的遭遇,如何對待這等同伴是學習接納寬容以及愛心說誠實話的操練。在球場上十分著重團隊精神,隊友間的默契及互信,十分重要,眼看隊友佔著有利位置,將球傳給他便有機會得分,但你可能懷疑他的能力是否能勝任,稍為猶豫便錯失機會;這正正是教會也常有的問題,團隊之中是否能建立彼此互信的關係,特別年青人在教會能「被信任」也是令他們有機會成長的重要原素。

荃灣堂漸漸走進健康教會發展的軌道,教會不單有成年人及老年人,也有兒童和青少年的群體,教會就像普通的家庭一般,三代同堂,不單有年幼也有年長的,雖然,教會正牧養著不同年齡的群組,算得上是較完整的組合,但不竟事奉的人手和資源仍有不足之處,不過,正好是教會一同學習仰望主的機會,就讓我們在禱告中同心記念神家裏的人及需要。哈利路亞!

馬牧師

2016年6月

2016年5月份 牧者家書

教會去年收到屋宇署及消防處信件,就著新的消防安全條例下,要求教會作出相應的改善工程,提升樓宇內的消防安全程度。十分感激兩位弟兄,先後作資料搜集及向執事會建議了初步的設計方案。過程中涉及大量的專業知識及需要向政府相關的部門作咨詢,需要花上十分多的時間,實在很欣賞兩位弟兄在忙碌的工作中,仍然願意抽出時間服事上帝,求上帝親自服答他們的勞苦。

上星期,也得悉原來整座大廈,也需要按照新規例提升消防安全程度,所以,業主立案法團正籌備如何對應這項要求。教會所在的安豐大廈,樓齡已超過40年。前年剛完成了大維修,現在看來又要面對新的維修工作。當然業主聽到這消息後,自然的反應就是想到又要付錢進行工程,心中有萬個不願意。其實,提升大廈消防的安全程度,我們也是受益人,令我們可以更安心地在教會內聚會。當然要付上工程的支出及在改動教會內的一些裝修和間隔等等。

從這事情令我聯想到,我們的信仰會否也有相似之處,荃灣堂大部份弟兄姊妹是從小就信主,我們對上帝的認識和信心,有沒有定期檢視和更新呢?若要檢查自己的信仰是否歷久常新,你只要回想一下,對上一次,對上帝有新的體會及認識是什麼時候,若是五年之內,則你是一位相當不俗的信徒;假若是十年以前,那麽就要好好的檢討一下。不過,上帝也會藉著人生的高低起跌,迫使信徒在信仰上作出反省。這種情況,就好像聖經所記載的進入曠野的情景,曠野是乾旱、荒蕪、貧瘠和危險之地,身處曠野之地,你只能依靠和尋求上帝,令你重新發現上帝是誰和與你的關係,使信仰得著更新。而在人生曠野的階段,唯一的秘訣是忍耐和等候。

教會所處的建築物也好像在更新之中,以致它可能提供一個更安全的住所,給住在其中的人們,可算是與時並進。而我們的信仰也一樣,若未能與時並進,不單遇到災難之時,無法承受而倒塌;就算幸運地沒有大的困難臨到,但你也會感到信仰是一件枯燥乏味的負累。情況就好比粵語長片時代的關德興演的黃飛鴻,他那種特別唸對白方式,小時候看你不會感到突兀,但現在你看就會感到是「攪笑」。關德興沒有變,但你卻改變了。信仰也一樣要心意更新而變化。

馬牧師

2016年5月

2016年4月份 牧者家書

感謝神 ,今年的復活節特別有意思,三位小孩子的父母們在會眾的見証下,將孩子奉獻給上帝,代表著他們立志以上帝的話語教導孩子,而不是因此獲上帝額外的眷佑。孩子是上帝賜給父母的產業,就算沒有參加奉獻禮上帝也必然看顧的,相反是父母選擇用什麼原則敎導孩子。當天下午亦有三位本堂的新葡受浸加入教會,其中兩位是從前曾參加孩童奉獻禮的會友子女,看見他們在信仰上踏進一個新的里程,真令人興奮及滿懷對上主的感恩,相信他們的父母也特別歡欣,盼望三位新葡在荃灣堂一輩子跟隨主和事奉主,像他們的父母一樣。

差委會舉辦之「成為宣教的教會」的讀書小組,上星期二舉行第一次的小組聚會,今趟的小組我們從馬太福音和馬可福音出發,從兩卷福音書中看對差傳宣教有什麽重要的教導和啟發。馬太福音的主題乃揭示耶穌基督是天國君王的身份,普天之下皆屬上主的國度,耶穌基督以君王的身份吩咐門徒要向地上的萬族宣揚福音,並教導信主的人作門徒;而馬可福音則著重耶穌基督以僕人的身份,殷勤及勞碌地服事和宣講福音,上帝的兒子尚且在地上如此勤勞地作工,祂的門徒又怎能不跟隨老師的榜樣,勤奮地忠心事主和廣傳福音呢!

從兩卷福音書中,勉勵信徒不要只停留在相信的階段,不錯,相信耶穌基督接受祂成為救主,無何否認是極為重要,但亦只代表著剛踏進天國的大門,正如希伯來書六章所言,我們要離開基督道理的開端,竭力進到完全的地步。意思就是說信主只是開始,我們既然進到天國的大院子,為什麼只停留在門口,而不深入走進屋內探索與享受這大院子的美好之處呢!況且耶穌基督的吩咐是人成為「門徒」,而不單是停留在「信徒」的階段。「非以役人,乃役於人」幾乎總結了馬可福音的中心思想,當然耶穌這句話,還有更重要的內容是隨後的「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耶穌基督在地上,經常馬不停蹄地四處醫病,趕鬼和傳道,代表著傳道和服事是不可分割的,上帝對人的愛是全人的,不單是救靈魂也關心人地上的需要。耶穌基督在地上的日子,勤勞及謙卑地作成服事的工,不單是要門徒佩服的,乃是要門徒學效的樣式。曾遇過有弟兄姊妹因生活的轉變,令自己失去了一些可以事奉的時間和機會,而感到是很大的損失。十分欣賞弟兄姊妹如此看重服事主的機會。

「興起.發光!」是要我們努力去靠近上帝經已發出的光,將這光照耀在我們身上,上帝的光已經來到,只要人願意靠近這光,當光照在我們身上,我們便反射出上帝的光。這意味著你要去發現上帝的光在那裏,然後,要主動走過去靠近這光。盼望我們都懷著願意靠近上帝的光的志向,迎上主所發出的光。

馬牧師

2016年4月

2016年3月份 牧者家書

二月中,參加了中學同學的安息禮拜,從述史中知悉,他在九八年的金融風暴中,因投資失利,孓然一身;毅然舉家搬到英國過新生活,十多年過去,仍然兩袖清風,又未能入籍,於是年多前回港另謀出路,農曆年前兩星期的凌晨因腹病入院,延至早上安息主懷。安息禮拜時,心中不斷浮現昔日他在課室時的笑臉及零碎的片段。想不到不知不覺間,已走到要開始送別好友的階段。

「死亡」在中國人社會是禁忌,特別不能在長者面前提及這事情;不過,隨著資訊發達以及人的壽命越來越長,這幾年探訪長者們,不論是信主或未信的,都不太忌諱談及這話題,更有少部份會埋怨壽命太長,原因是受著長期病患的纏繞,深感成為家人的負累。相反,也遇到作子女的千方百計要求醫生救活,經已彌留的父母,深感同意放棄搶救是不孝的舉動。誠然,筆者的母親在醫院留醫超過一年,醫生告訴我們母親曾出現三次「中風」,雖然她已無法認知周遭的事物,甚至不再認識我們,但存活下來已經是奇績,弟妹無法接受放棄搶救的決定,我也無法辦別這樣對母親是好是壞,心裏相信這一切都出自上帝的保守和看顧。雖然,近日母親情況有點好轉,可以自主呼吸;但卻又要面對醫院要求她出院的事情,所以,為著出院的事情要四處張羅,不過,卻又想到昔日母親獨力撫養四個子女時,心中想到這一切都是應該為母親做的。

聖經告訴我們,「死亡」對信主的人來說是一扇門,一扇是由今生通往永生的門,一扇由被罪惡扭曲的世界進入聖潔國度的門,一扇由會朽壞帳棚進入永不衰殘房屋的門。所以,佈道家葛培理牧師晚年,將自己面對快要走進天國的心路歷程和信仰反省,寫成了一本書「Homing」,中文譯作「回家」,多麽平安與泰然的一種心境。當然,我不是說應該早點歸去。在地上我們珍惜與親人生活相處的每一分每一秒,不論每星期一起進膳的機會,或者是節日時聚集一起,與父母談起童年時的生活點滴,這不單令我們感到溫暖,也是比世上財寶更貴重的事情。有一次,遇到一位母親剛安息主懷的女兒,為著母親離世前向她說了一句「多謝晒!」而感觸良多,一方面認為母親太言重了自覺擔當不起,另一方面,也勾起了這幾年間照料年老體弱母親無數的片段,帶出了對母親無盡思念之情。

其實,我們十分珍惜能父母一起生活的日子與機會,縱然是平淡的生活片段但卻寶貴,也希望父母不用擔心成為負累,可以為你們出點力,不單是孝道也是為人子女能報答父母的一點點心意,所以,身體不適之時,千萬不要瞞著我們;雖然晚年的日子,像黃昏的晚霞令人醉心,不過比起天家的榮美又算什麼呢!在復活節臨近的日子,再一次提醒信徒們地上的日子必定有終結的一天,上帝的國度才是真正的歸宿。

馬牧師

2016年3月

2016年2月份 牧者家書

今天是中國人的大除夕,傳統上今晚一家聚集一起吃「團年飯」,然後由父母派發「壓歲錢」,帶著歡欣愉快的心情迎接新一年的來臨。回想小時候,團年飯是一年中最豐富的一頓飯,每年母親煮的菜式,總離不開那幾樣食物,不過吃的時候,總是感到十分滋味的。也許不單是因食物的味道,而是由味道帶出的「回憶」。雖然媽媽不可能離開醫院,無法與我們一起享用團年飯,但作為家中的老大,總會感到要守護家族裏兄弟姊妹一起吃團年飯的傳統,所以,奉勸年青人不要因吃團年飯礙著你們應朋友的約會,而面露不耐煩的樣子,而是珍惜與親人一起相聚的機會。

今年巿面過年的氣氛,跟往年差不多,但細心留意一下,出來購物的人潮的確比去年少,早前在教會附近的商場購時,無意中聽到售貨員輕嘆,今年的生意大不如前,那天經已是年廿六。按傳統明年的生肖屬猴,猴子給人的印象是活潑佻皮,理應是生氣勃勃,誰是來了一隻懶猴。大家都預期未來一年是不易過的一年,經濟將遇上困難的日子,總括來說,對前境並不樂觀。

教會未來一年的財政也不樂觀,近年事工發展的支出多了,加上教會的物業經已相當陳舊,再加上近年政府通過了新的法例,教會也需按政府部門的要求,要作出設施上的改善,初步了解的確所費不菲。然而,教會作為信心的群體,我們不是帶著憂愁的心去面對,而是帶著喜樂的心情來應對,我不認為困難會容易解決,而是以一種什麽樣的心情來面對,喜樂是因為我們相信上帝與我們同在,況且教會的開支都是用在合神心意的事情上和必須的項目之中。既然,我們已盡了本份,作一個好的管家,就唯有仰望上帝的供應。另一方面,你要如何回應?你可以為上帝作什麼事情呢?我未曾見過教會因經濟原因而關門,相反是因信徒不願委身而致四分五裂。因此,我們要同心合意的為主作工,並以喜樂的心等候上帝隨時的幫助。

上帝是信實的,就是說上帝是十分可靠的,當然我不是說教會開出了支票,上帝必定兌現;教會今年的預算赤字高達五十多萬,信實的神不一定全數支付這個差額。而是相信教會忠心於主的吩咐傳揚主道,教會所需用的主必按時預備,如何預備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忠心於主所托付的吩咐,一年後,我相信會發現上帝的恩典將如何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我也邀請你一同來以喜樂的心事奉上帝,並等候信實的上帝如何幫助我們,使我們可以一起歸榮耀與神。阿們。

馬牧師

2016年2月

2016年1月份 牧者家書

祝2016年大家主恩常偕,上帝的恩惠與平安常你同在。

今年將會在廣西迎2016年來臨,短宣隊於12月28日至1月2日在廣西兩間教會舉行聚會,並且今趟首次有教會年青人參與,祈求主使用荃灣堂短宣隊的服事;並且玉榮姊妹將留在融水協助小洞口同工,服事四榮牧區的幾間堂點的禾場。原來姊妹在三年前第一趟到廣西時,上帝已感動她的心;不過,客觀上姊妹仍未有足夠的準備踏上征途,但她並沒有放棄這呼召,三年來不斷努力預備自己,終於可以被接納為「四榮支援義工」。也是首次有本堂派出的肢體,代表荃灣堂在國內作傳福音的工作,故此,玉榮姊妹並不是單獨在國內服事,而是有你的參與,無論在金錢的奉獻上或禱告的支持上,均與玉榮姊妹的事奉有份。誠然不要忘記祈求上帝在荃灣堂興起弟兄姊妹,願意成為宣教士被差往遠方宣教。

宣教工作一向在華人教會大多屬邊緣事工,意思就是要有人和資源才去作,當資料缺乏時,也是首先會犠牲的事工。回顧中國教會,若不是當年西方宣教士不惜代價前赴後繼地努力傳道,而潮州是其中一個最早享受這恩典的地方,既然,中國教會因宣教士而被建立,因此,華人教會仍欠上帝宣教事奉的債。就聖經來說,在使徒行傳中耶穌吩咐教會要將福音傳到地極,清楚不過的命令,一點也不含糊。教會在地上存留是要討上帝的喜悅,並不是以滿足人的慾望或期許,所以,多年來荃灣堂以此為主題(討神喜悅的教會),今天人們喜歡選自己歡喜的教會,也會選自己喜歡的事奉才參與,或者只會與自己喜歡的傳道牧者相交。因此,有教會拋出這樣的一句招徠「我們是一間FIT你的教會」,很抱歉,舊約的「金牛贖的事件」正正就是一個合乎人意的信仰,不過,上帝卻責備這種行徑。相反,我們要問的是我們這樣作,是否可以討上帝的喜悅呢?答案當然是回到聖經中去找。

宣教事工在荃灣堂重新建立經已差不多有三年的日子,從奉獻的參與及金額上,荃灣堂的確稱得上合格,當然我們並不只停留於此,仍是希望有更卓越的表現,未來一年我盼望教會弟兄姊妹,無論老幼也能多認識宣教工作是什麼,並且祈求上帝感動更多弟兄姊妹敢於參與前往禾場服事的工作。願上帝與我們同在,幫助我們。阿們!

馬牧師

2016年1月

2015年12月份 牧者家書

巴黎的逾百人人死亡的恐擊仍驚雲未定,美國加州又發生槍擊案,造成14人死亡,據聞可能因勞資糾紛引起。現在科技一日千里的今天,與遠在千里之外的朋友,用一個小小的軟件,便可以溝通無間,然而,人與人間的仇恨,卻一天比一天劇烈。英國國會通過加入空襲伊斯蘭國,香港的家長開始擔心在英國留學子女的安全。

早前,在朋友的手機群組,朋友傳送了一位法國男子Antoine Leiris ,他的妻子在巴黎巴塔克蘭音樂廳的襲擊中喪命,17個月前她剛誕下了一個男孩,三天後這位失去妻子的丈夫在傷痛得無以復加的心情下,在Facebook 分享他的心念,標題是:「你們別想得到我的仇恨」,一篇很感人又難得的分享。有朋友看完後,貼上了以下一段說:「寬容和寬恕是這個寬頻時代最重要和最難學的功課。」聖誕節是創造天地的神差祂的兒子降生為人,向世人宣告上帝要寬恕罪人的喜訊。罪人的世界是以仇恨回敬仇恨,正如創世記拉麥的詩歌:「……若殺該隱,遭報七倍,殺拉麥,必遭報七十七倍。」對這位Leiris 先生來說,他失去了妻子經已痛苦得肝腸寸斷,但他明白若活在仇恨中,他的人生不單失去妻子,更會失去了光明與喜樂,並且會奪去他已失去母親的孩子的童年,他要與兒子如常地生活下去,並且他深信終有一天與太太在天堂重遇,所以,他選擇了不去恨仇敵,仇敵經已奪去他的妻子及他兒子的母親,故他不可以讓仇敵連他心中的光明、喜樂和孩子的童年都給一併奪去。

科技令人與人的通訊變得方便,但無法令人與人的隔膜與疏離消除,更造出了更大的仇恨。上帝對待拒絕祂的罪人,就是差遣祂的兒子耶穌基督,親自成為人降臨人世,活在人的中間,使已經絶望的世人,看見了得救的盼望。「在至高之處,榮耀歸與神!在地上平安歸與祂所喜悅的人!」一首古舊的詩歌,由天使在耶穌降生時向牧羊人頌唱的。十分簡單的歌詞,但信息卻非常寶貴,上帝不是要救我們離開一切邪惡的攻擊,但卻是拯救我們脫離罪惡的捆綁和罪惡的權勢,使我們可以自由及走向光明的路途。

12月是迎接聖誕節的日子,留意身邊的親友或同學有否仍在罪惡的捆綁之中,鼓勵去參加教會聚會和邀請他接受主耶穌,這將會是你送給他最大的聖誕禮物。祝以馬內利!阿們。

馬牧師

2015年12月

2015年11月份 牧者家書

今年的11月22日是區議會選舉日,也是荃灣堂55週年堂慶及按牧典禮舉行的日子,堂慶是歡喜快樂的日子,不單為著神過去一年保守及賜福給教會而感恩,其中有一環節稱為「述史」,由教會具代表性的人,在會眾面前講述教會過去的事蹟,目的是讓無論新與舊的會友都一同明白,神的恩典與作為如何彰顯在教會的日子當中,現代人已失去追尋歷史的興趣,又或者認為這是上了年紀的老人家的「想當年」,不過,沒有過去就沒有今天,今天的一切也是建基於過去,明白過去使我們的感恩變得有根基和實在,認識過去也令我們不會忘記「起初的愛心」也就是今又常說的「無忘初心」。

傳道人被按立常給人一種「升職」的印象,又或者他的表現已貼近主耶穌的模樣,幾乎已達到聖人的境界,所以,教會才按立他為牧師。以上兩種偏差的觀念普遍存在於華人教會之中。究竟聖經如何看「按立」?「按立」又包涵了什麼意義呢?

「你不要輕忽所得的恩賜,就是從前藉著預言、在眾長老按手的時候賜給你的。」(提前四14)

以上的經文提及提摩太當日被按立服事教會的事情,雖然在新約教會中,為服事教會者舉行按手禮並不是必須的禮儀。但按手禮似乎又反映出受按者被教會確立牧養和帶領教會的職份,換句話說,當教會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和察驗認定這位牧者具備牧養教會的呼召與恩賜,再藉按立禮儀公開確立他牧養教會的職份。

所以,教會按立牧師也是對他牧養教會的呼召和恩賜的認同,聖經對事奉的教導是按恩賜而行的;上帝呼召人去牧養教會,也同時將服事教會的恩賜賜給回應祂所呼召的人。誠然,恩賜也需操練才能變得明顯及熟練。因此,教會需要時間觀察一位牧者,確定他是否具備牧養教會的召命以及恩賜。再藉著按立典禮表明教會對牧者的認同及肯定。

再者,教會按立牧者是十分公開的過程,不是傳道人之間的私相授受,保羅按立提摩太是經教會領袖認同及參與的,再由眾長老按手而成。就樂道會而言,需要有執事會的同意,再經會友大會出席七成半人的贊同,再提請董事會,然後,經考牧團的考核,方能獲接納授按。所以,無論在牧養教會的恩賜,生命的成熟程度、神學立場及品格的表現等等,受按者都需具備一定的水平。故此,按立禮也是教會確立牧者的身份及領導的認同。願荃灣堂眾兄姊同心歸榮耀與天上三位一體的神。阿們!

馬傳道

2015年11月

2015年10月份 牧者家書

興起,發光!因為你的光已經來到!耶和華的榮耀發現照耀。看哪,黑暗遮蓋大地,幽暗遮蓋萬民,耶和華卻要顯現照耀你;他的榮耀要現在你身上。萬國要來就你的光,君王要來就你發現的光輝。(賽六十1-3節)

以色列人有一段十分悲慘的歷史,就是被擄的日子;國家滅亡,聖殿被毀,百姓被擄到外邦,敵人將他們的嬰孩摔在磐石上,寄人籬下,飽受凌辱。後來,有部份人在異邦安定下來,例如:但以理、以斯帖、以斯拉和尼希米等等,並且過著穩妥的生活;不過,對於一群虔誠忠信的以色列人,他們仍十分渴慕可以在應許之地事奉耶和華。而以賽亞書就正針對這群嚮往聖城耶路撒冷的信眾所發出,包含著責備與安慰。所以,一般的聖經學者都將以賽亞書主要分成兩大部份,1-39章是上帝責備的信息,而40-66章是上帝安慰的信息。若有興趣深入了解,十月份秋季的信徒成長課程,由翁牧師講解以賽亞書中的信息。

雖然,以色列人在被擄後七十年後,在波斯王古列的諭旨下,可以返回耶路撒冷定居,不過日子並不好過,從以斯拉記和尼希米記看見這群回歸的百姓,經常受到鄰居的欺凌,甚至要與鄰居妥協才可苟延殘喘地生活,從重建聖殿一事,遭鄰居誣告被迫停工,一停就十七年。所以,他們心裏一直盼望著耶和華真正的拯救來臨。這境況有點像今天的香港,內地的價值觀和香港的價值觀明顯存在,難以拉近的距離,由生活的文化到政治和價值觀,不但有差距甚至出現衝突;樓價與收入脫節、經濟開始轉壞,而基督徒在近期溫州政府強拆教堂十字架的陰霾之下,連教會的短宣工作也受影響,令人感前境暗淡。不過,耶和華卻向活在幽暗的聖民宣告,「興起,發光!」,一群活在失去指望的人,心靈經已疲憊不憾,所以,不是無力地倒在地上,就是無奈地坐在地上,但耶和華卻向他們說:「起來」,不單是站起來,更難以想像站起來後,更發出閃耀的光芒,因為耶和華要照亮他,耶和華的榮耀要臨到他,並且,他的光芒吸引萬民而來,連君王也來察看。

來華宣教士戴德生先生,出生於英國一個平凡的家庭,並未進入著名的學府受業,耶和華的榮耀卻臨到他,令他的一生令讚嘆;美藉華人NBA籃球員林書豪弟兄,他令人認識他,不單是球技了得,而是他讓上帝進入他的籃球生命中,讓上帝作主及深信上帝用打球的經歷塑造他的生命,上帝就讓他起來,發光!在荃灣堂三年多的日子中,認識到大家是一群謙卑的信徒,不論從老到少也一樣;有時候,事奉的機會來到之時,好像摩西一樣,向上帝推說「我只是個拙口笨舌的人」。然而,荃灣堂在這幾年間,開展了院舍福音事工,祈望向院友分享愛與希望;「成長。坊」溫習室事工,因著探訪聖經班的家庭,有感於他們居住環境的擠迫,教會本著愛鄰舍的精神分享我們有的教會空間(舒適寬敞的地方),開展了成長。坊溫習室;廣西四榮牧區的服事工作,旨在遵從主耶穌大使命的吩咐而建立的事工;屯門樂團福音事工,因著每年兩次聚會的合作,開始有慕道的家長產生而開辦之事工;甚至教會的青少年工作,就因為教會內經已有一群青少年在其中而建立而成的;當中也曾試辦足球福音事工。這都不是人的計劃,卻在上帝的帶領下漸漸成就起來。

深信上帝在荃灣堂所起興起的事工,祂必保守結出果子來,在種種的事工之中,不也是上帝向我們吹號召喚子民起來參與,你願意回應上帝「興起,發光!」的召喚嗎?最後,引用蘇恩佩姊妹常說的一句話:「與其咒詛黑暗,不如燃燒自己」。讓上帝的榮耀也在你身上發明。

馬傳道

2015年10月

2015年9月份 牧者家書

今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的七十週年紀念,1945年的9月2日隨著最後一個軸心國—日本,正式向盟軍簽署降書而終結。因此至今剛好是七十年。在二戰中死亡的總人數有估計高達7000萬人(包括直接或間接因二戰而死的軍人和平民),約佔當時世界的人口32%。

令我不禁想起,二戰五十週年的一齣電影-「雷霆救兵」,電影以二戰為背景,講述在歐洲戰場,美國有一家庭的四個兒子均為士兵,不幸地其中三位兒子同一天相繼陣亡。總司令因著憐憫之情,決定派出一個8人小隊,在戰場中救出第四位兒子送回美國。最終,這位兒子安全返國,但8位負責拯救他的戰士全數犠牲。劇中的一位軍人曾經問了這問題:「真的值得犧牲8個人的性命來拯救1個人嗎?」。其實,這齣電影令我反思,像我們這一代戰後出生的人,生活在相對和平的世代,從來沒有經歷過戰爭之痛,無法想像戰爭是甚麼一回的事情!所以,我在探訪長者時,閒談之間,都會問起他們在戰亂中的生活和當時的情境,聽過他們的故事,真正體會中國人為什麼會有這麽一句話:「寧做太平狗,莫做亂世人」。

聖經中記載了不少戰爭的事蹟,特別在舊約的年代,不過,聖經從來沒有為戰爭歌功頌德。因此,對戰爭的追思不是要去記恨,經歷戰爭的人必然留下永不磨滅的痛苦回憶,傷痛往往轉化成仇恨存於心內,每次回想仇恨就加深。相反,戰爭的追思是要去記念為和平捐驅的軍人和死於戰亂的百姓,令我們這活在和平世代的人,銘記和平是用他們生命的重價所換回來的。讓我們知所感恩,也警惕不可再讓戰爭發生。「雷霆救兵」的導演是一位猶太人,他比任人都明白戰爭的可怕,因為二戰之時,有六百萬猶太人死於德國的集中營;也因這緣故才換得世人的同情,讓以色列在1948年復國。雖然大部份猶太無法明白,為何上帝讓他們死了這麽多人,又要受盡百般的凌辱,才重新建立自己的國家,不過歷史卻這樣的發生。和平是我們這世代的人生下來便擁有的福氣,但讓我們不要忘記歷史,這樣的和平是前人以生命的重價換取回來的,不單要好好的珍惜,甚至要努力的捍衛,求主與我們同在!

馬傳道

2015年9月

2015年8月份 牧者家書

廣西壯族自治區在中國算是比較窮困的省份,不過,卻包涵很多為人熟識的寶貝,以風景聞名的桂林,以出產木材著名的柳州,以出珍珠遠近馳名的合浦,也是已故藝人梅艷芳的家鄉,還有梧州的龜苓膏等等。而教會這三年短宣的四榮牧區一帶,則屬柳州巿管轄的範圍。

今年教會的短宣隊伍組合頗有意思,25人的團隊裡,包涵了不同的組合,荃灣堂會友、樂團團友、家長等等,但最特別的是有兩個家庭在內,當中有兩位唸幼稚園的小朋友在其中,所以,今年可算是「親子短宣團」。再者,今年的行程有點像巡迴宣教佈道的形式,除了在一個營地舉行夏令會外,還分別服事五個不同地點的教會,其中有兩所教會是第一次到訪的。另外,這趟行程除了服事上述廣西的教會外,在隊伍中的樂團團友及家長們合共12人,我們深願透過一星期的相處及同工,彼此間可以建立主內團契的關係,求主幫助我們。

人華人教會過往大多按自身的需要建立不同的事工,因為孩子多起來而成立兒童主日學;孩子成長唸中學而成立青少年團契、職青團契;教會內伉儷多起來便成立伉儷團契,而樂道會其中一樣特色是整個家庭歸主,而以往信主的婦女大多主婦,所以,在料理家務之餘,還積極投入教會事奉,形成歷史悠久堂會均設立婦女部。然而,話需說回來,這種做法原本無可厚非,不過,卻形成教會習慣只著眼自身的需要或喜好來制定教會事工。但卻沒有從聖經的角度來看,主耶穌升天前,曾清楚囑咐教會:使萬民作祂門徒的任務,正是我們熟識的「大使命」,這不單是主耶穌清楚的吩咐,也是上帝喜悅的事情,教會卻很少從討上帝喜悅或上帝正需要教會如此行的方向來考量。荃灣堂的差傳部並不是為喜歡宣教工作的兄姊而成立的,也不是按我們自身的需要而設立,乃是因遵行主耶穌的吩咐而作成的,誠然,主所喜悅的事不一定是我們歡喜去參與的。因此,差委會在未來一年將致力推行宣教教育的工作,讓教會眾弟兄姊妹同心合意地興旺福音,也樂見薪火相傳地參與差傳事奉。阿們!哈利路亞!

馬傳道

2015年8月

2015年7月份 牧者家書

上週發生在台灣八仙水上樂園的「粉塵爆炸案」,造成接近伍百人被燒傷,並且大部份均是年輕的學生們;令筆者想起去年發生在韓國的沉船事故,造成超過三百人死亡,大部份也是剛畢業的學生。兩件事故令人震驚是有大批的傷亡者,更令人惜惋之處,遇難的都是剛踏上人生起跑線的年輕人,令聞者倍感傷痛,也使父母悲慟不已。

雖然,兩件事故都應涉及人為過失,不過,人生本來就存在這種無常性。或許,這正好是表明聖經所說,我們的生命本是塵土以及出於塵土,人生無常正好表明「塵土生命」的特點。所以,傳道書這樣說:「你趁著年幼、衰敗的日子尚未來到,就是你所說,我毫無喜樂的那些年日未曾臨近之先,當記念造你的主。」回想剛踏足社會工作,在公司認識了一位比我年長一歲的同事,後來他發現得了癌症,住了兩個月醫院便離世,他走的那個晚上,我還到他病床邊為他打氣,到現在還清楚記得他臨終的樣子。好朋友悴然離開,令我思量應如何過自己的人生!

人生由廿歲到三十歲的十年,是一段你可以作出最大膽投資的時間,當然我不是鼓勵你去做危害生命安全的行為。這段由大學到初職的日子,是你最可以「輸得起」的年日,這段日子體能達到最巔峰的狀態,沒有家庭的束縛,父母親仍健壯安穩,事業前途未需有太多的顧慮,心裏也是最火的年代。所以,要珍惜這段日子,去接受事業上、生命體經上和信仰上最大的挑戰,勇敢去嘗試最艱難的事物。我認識一位年青人大學畢業後,放下了感情,決意用十年的時間追尋音樂的夢想,只靠微薄的收入維持生活,卻用大部份的時間投放在音樂上。回想自己那些年,走了一趟「絲綢之路」、離開母堂的友好跑到分堂去開荒、最後走入神學院重新開始人生新的一頁。

數年前,在融水的愛苖之家遇上兩位剛大學畢業的年輕人,他們為上帝擺上一年的時間,留在融水協助愛苖之家的福音工作,無獨有偶他們是來自荃灣區教會的基督徒。年青的你有否想過為你所相信的主,在你黃金的十年為主走上最具挑戰和艱難之路,這不單可以藉此記念造你的主,又能為你帶來永遠值得懷念的回憶。


馬傳道

2015年7月

2015年6月份 牧者家書

感謝神,一個月內完成了四份按牧團要求的功課,合共寫了差不多一萬伍千字。看來年紀大人變「長氣」了。並且因著功課的需要,先後訪問了兩位會中退休的牧長,實在獲益良多!

《追尋呼召的探索之旅》一書乃其中一份功課,當拿到這書之時,心中不禁有點驚訝,這本書的作者透過全卷約拿書,反省當上牧者所面對的試探。令我驚訝之處是為什麼又是約拿書,此書由1987年我在台灣首次接觸,到現在經已28年,總是不斷地出現在生命之中,上一次是去年荃灣堂舉辦之讀經日營,翁牧師以此書為核心的內容。

一位躲避上帝吩咐和不滿上帝不按自己的想法去成就事情的先知約拿,其中的故事十分簡單,卻牽引起我們萬千的思緒。每位信徒在一生隨主的年日中,無論日子短或長,總會試過躲避過上帝,或許在職業上、人際關係上、家庭中或教會事奉上躲避上帝的吩咐,並且,有些時候更是感到有充份的理由去做的。反身自省,自己也曾試過當「逃兵」,不過,當遇上人生風暴之時,才警覺自己內心的動機,很多時不是對與錯的抉擇,而是好與更好的選擇,約拿書的「他施」,其實有人認為這地方,是當時公認的「香格里拉」,約拿是追求人認為最好之地,而非上帝所揀選更美之處。這種例子其實經常發生在我們身邊,有人為了追求更美的「家居」,日以繼夜努力工作,最後犧牲了「家庭」。

上帝寬待尼尼微城的百姓與寬待逃避祂的約拿,都是同樣出於憐憫的心腸。但約拿卻不滿上帝的不按自己的想法這麽樣,對上帝忿忿不平。更奇怪之處,上帝竟然很有耐性地,用一顆蓖麻使約拿明白祂的心意。不信的人也明白「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我們誤以為信了主以後,這句話不再發生在我們身上。信主後不是可以趨吉避凶,而是有主同行。甚至這些不如意之事,往事卻在主的恩典下成就更美好的地步。最熟識的例子,莫如美國失明聖詩女作家Fanny Crosby的一生,她被庸醫所害自小失明,但一生卻寫了九千多首聖詩,令成千上萬的人因她的詩歌被鼓舞及激勵。求主讓約拿的經歷再一次堅固我們跟隨主的心和服事主的心。

馬傳道

2015年6月

2015年5月份 牧者家書

直至四月底,家母在醫院留醫經已半年。回想當日,媽媽好端端的入院接受手術,手術後第四天,媽媽就出現「中風」,以致腦部受損,直到現在人是清醒的,但她的眼神卻是一臉茫然,望著你卻是看不見你,醫生經已表示沒有什麼藥物或治療方法可以用了。唯有將一切交托給上帝。

最近,替母親執拾在她房的雜物,無意中找到弟妹的小學、中學的成績表、相片和我中、小學的畢業証書,看著這些東西想到,在母親的心中孩子任何的東西,對她都是十分寶貴的,沒有一個母親會忘記自己的孩子。雖然現在無法與母親作任何的溝通,但也無法斷開彼此間的聯繫。上週六約見了母親的主診醫生,在母親床邊聽醫生講說母親的情況,當時我輕輕握著母親仍可動的左手,突然感到媽媽一下一下的輕輕握我的手,那一刻忽然感到心靈上,打通了多月來與母親阻隔,心頭湧出一份說不出的欣喜。感謝上帝的恩典。

五月份是母親節的日子,「孝敬父母」是十誡中的第五誡,「孝」是指報答父母養育之恩的行為,當子女有經濟能力之時,無論父母工作與否,子女也應按月給與父母合理的「零用錢」;耐心聆聽父母訴說一下,她們生活的瑣事;又或者認真地生活及面對人生;皆令父母心寬的行孝表現。「敬」是指敬愛父母的行為,我曾有一次在醫院的候診室,看著一位中年漢子,為著年老的母親行動遲緩,表現出一副極度不耐煩的樣子。與年紀漸老的父母相處,總要帶著和顏悅色的樣子,我並不是說要弄虛作假,而是要有耐性與父母相處。從老人院服事中,體檢到大部份的老人家,普遍存著一種想法,就是不想因自己年老而累著子女。不要令父母感到你和他們一起會帶給你損失或阻礙。另外,我們與父母必定有代溝的,接納和體諒他們的想法和一些做法,敬愛我們的父母。

「當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地上得以長久。」

馬傳道

2015年5月

2015年4月份 牧者家書

去年底,燕芳和一眾姊妹們為已安息主懷的父母安排合葬事宜,立碑當日我應家人們的邀請主持安放骨殖禮儀式,除了一同唱詩以外,子女們和孫兒們輪流分享對安息主懷的一對長輩,分享生活相處上的點點滴滴。雖然他們已過世七、八年以上,但講述令他們難忘的片段時,仍然有多位親人不禁流下眼淚或哽咽。令我十分感動,也為著這對一生辛勤作工及忠心事主的盧吉慶伉儷滿心感謝上主,他們不但有一群敬愛他們的後裔,並且他們立下了美好的榜樣令子女們感到要追隨他們的腳踪。

今年的清明節與復活節剛好在同一天,按中國人的傳統,清明節是掃墓的日子,不信主的人在墓前有一大堆傳統的儀式要完成。還記得小時候,每次清明節掃墓後,便會有鴨蛋吃和用燒餅夾燒肉一起吃,當時家境清貧的我來說,這經已是十分豐富的美食。不過,經常有基督徒會問,清明節去記念安息主懷的親人時,除了在墓前獻花,還有什麼事情可以做,其實,按中國的傳統清明節是慎終追遠的日子,「拜祭先人,祈求先人保佑」,這種想法是民間信仰,而非中國傳統,真正的意義在於追念先人的所傳流下來美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是否仍然牢牢的守著,並且傳與下一代子孫,真正的意義在於此。所以,當我們與子女們來記念先人之時,可以講述一下先人留下給我們的美好的回憶,或者做人處世的美德;更加可以講述他們在信主的道路上留下了什麼事績及榜樣值得我們學效及敬重的。按基督教聯會非正式的調查,一般安放超過了三十年的碑位,經已甚少再有後人來記念。原因是我們忘掉了記念先人的意義,只當是每年兩次的任務,交了差便可以。筆者這樣說,並不是害怕被遺忘,只盼望後人不要忘卻先人美好的屬靈產業。

馬傳道

2015年4月

2015年3月份 牧者家書

香港人生活忙碌皆眾所周知,每一天可能連睡覺的時間都不足;所以,每週能參加主日崇拜,差不多已是極限,更不用說再抽出時間參加教會其他的聚會,縱然出盡力氣出席,可能都只是盡本份而已,比較少可以預備好心靈來參與。這種情況實在可惜。

荃灣堂每年均舉行「受苦節聚會」,在禮儀教會的年曆中,迎接復活節的日子,不只是復活節主日在崇拜程序表內刊登一下名稱而已,其實復活節主日前有一段四十天的日子,稱為「大齋期」由聖灰日起計(今年2月18日年三十晚)至復活節主日前的主日為止。大齋期內信徒會預備心靈省察自己,向神認罪等候復活節的來臨。聖灰日乃舊約的子民在神面前謙卑自己,披麻蒙灰向神認罪。在大齋期內信徒的心轉向上主,默念主耶穌所受的苦及犠牲,等候上主的恩惠沛然降下。

每年復活節前的週五晚上,在主受害被埋葬的日子,在教會內回想主怎樣為我們的罪被捉、被凌辱、被鞭打及被釘死的情境,不是要叫我們羞愧,乃是讓我們認清罪的真實及主在我們身上所成就的大恩;並且透過守聖餐禮,一起追想主耶穌被賣的那一夜與門徒一起用最後晚餐的情境,使我們的心與歷世歷代的信徒彼此相通,同心記念拯救我們的主。今年受難節聚會在4月3日(五)晚上八時正開始,盼望你預備心靈回到教會同心記念主。也歡迎你翌日晚上參加培靈會同享靈筵。

馬傳道

2015年3月

2015年2月份 牧者家書

轉眼間,農曆新年快要來臨,相信大家都為著團年飯的安排張羅中,走筆之時,弟弟已在家族的WhatsApp群組內,上傳了今年團年飯的安排,但可惜的是五十多年來媽媽第一次缺席,像冬至一樣我們在媽媽留醫的醫院附近訂了桌子吃飯;這一趟媽媽中風住院,讓我有很多不同的體會,其中之一,每次到醫院探訪媽媽之時,因為媽媽的意識仍未恢復,所以,每一次只能握著她的手與她說話或祈禱,雖然不知道她能不能聽見,但只能這樣做而已。回想我好像12歲以後,再沒有拖過媽媽的手,自己是是個不善表達情感的人,況且已一把年紀;加上媽媽出事前,雙腿有力,步履穩健,根本不用別人扶著走路。只因媽媽卧病在牀及昏迷,才有這樣的勇氣,再一次拖著她的手與她談話。小時候,母親拖著我們的手去上學、去街巿或穿過大街小巷。所以,不要等到母親年老之時,躺臥在病牀上,才再一次拖著母親的手;雖然我們無法像外國人握著母親的手向她說一聲「我愛你」,但總能握著她的手說一聲:「天氣轉冷了,記得穿多一點衣服,不要著涼,保重身體。」。

現在是「送馬迎羊」的日子,明年是中國人的羊年,聖經中經常用牧羊人和羊的關係,來表達神與選民的關係,當然聖經用羊作比喻,不是羊有什麼特別之處,只因以色列一帶的蓄牧業以牧羊為主,所以,羊是聖經日常生活常見的動物,於是,便常用羊來說明上帝的真理。我也想用羊的特性與大家分享兩種信徒的氣質,在中國的文字有兩個字包函了羊字在內,並且反映了羊兩種的個性。

第一個字是「善」,由「言」和「羊」組成的一個字,說吉祥和好的說話為「善」,羊是天生和善和善良的動物。信徒生命中要被「善」充滿,不論是內心要良善,說話也要和善,今天香港的議會文化,「語不驚人,死不休」,特別是用在罵人的層面上,現實上,在香港職場文化也一樣,因為你不狠,別人就會到你頭上,所以,人的心越來越惡,說話也越來越狠,在羊年的日子,再一次提醒我們要「善良」要「和善」。

第二個字是「群」,由「君」和「羊」組合而成字,「君」者領袖或帶領者,「羊」者指民眾,總意是指一班有組織和秩序的民眾為之「群」。現今是個人主義高漲的年代,我以往認識喜愛攝影的同好,大多不會出現在自己所拍的照片中,不過,2013年牛津字典中出現了一個新的名詞「selfie」,即自拍照的意思。我放假時有一天往港島走訪一段稱為「百年教會徑」,欣賞數座上百年歷史的教堂,沿途目睹不少拿著「自拍神器」的年青人在景物前,自拍一番,似乎沒有了「我」的照片就沒有價值了,所以,「我」已變成重要的意義,其他的東西是點綴而已。今日的世界彷彿沒有了「我」什麼都沒有意義。或者「我」沒有興趣的事工,對我就沒有意義了。聖經告訴我們在教會內,我們像是在建築聖殿,每個人或每個小組的成員,在建設聖殿的不同部份,但在主的帶領下卻合成一項聖殿的工程,有門、有窗、有牆和屋頂等等。求主保守荃灣堂的弟兄姊妹在羊年以善良的心與群策群力的精神成為「討神喜悅的教會」。

馬傳道

2015年2月

2015年1月份 牧者家書

回顧2014年,教會在宣教工作中,廣西短宣令人印象深刻,除了團隊中有四位樂團的少年同行外,他們在內地的山區生活及起居也毫無怨言,主動服事當地小學生,真的令人刮目相看;其他弟兄姊妹在鎮內的教會舉辦培靈會,也有很大的得著,負責領詩的如明弟兄,更有如沐春風之感。這情境令人聯想起一首聖詩-事奉蒙福,無獨有偶,這年第一趟以普通話在安息禮拜中講道,因為安息者的親友們全部是來自內地,所以,硬著頭皮以普通話講道,作此決定也是想到荃灣堂既然將認定服事廣西工場,要以普通話在內地服事,早晚要面對的,想到這裏便鼓起勇氣「死就死罷」,未來一年你會如何預備自己在宣教工作上的參與呢?雖然,去年很多弟兄姊妹在宣教的奉獻上,踏出信心的一步,積極地參與其中,不過,說真的若你能親身到當地體驗一下,將會是不一樣的體驗。

去年11月中,一個主日的下午收到一位陌生姊妹的電話,原來她的公公曾居於來來護老中心,雖然,在去年初已遷往另一所老人院居住,不過,卻因荃灣堂在來來護老中心的福音工作,他認識了耶穌,並且也曾到本堂參加主日崇拜。有一趟的晚上,他呼吸困難,差不多要窒息之際,他想起了耶穌,於是呼求耶穌救他,奇妙地呼吸漸漸地正常起來,後來在教會由翁師母帶領他決志歸主,而他也沒有忘記這經歷,從此他向孫兒們宣稱已真心信了主。當他安息主懷之時,家人守候在旁,見証著他充滿平安地離去,令家人們也深受安慰,為此緣故他的家人藉來來護老中心找到來荃灣堂,我也毅然答允她的請求,為她的公公趙福弟兄主持安息禮拜。在此,再一次向當日居於來來護老中心的兩位己安息的本堂會友唐業弟兄及蕭岳中弟兄致意,上帝藉著他令院舍福音工作在來來護老中心開展,令院友們有機會得聞福音。未來一年,在來來護老中心將會開拓新的工作,因為結的果子多起來,他們大部份不能出席主日崇拜,有見及此,明年每逢第三週的週四,在來來將開設牧養小組牧養院內信主或慕道的院友,求主賜福。

讀經運動推出快將一年了,並且快要完成新約的部份,值得一提,能堅持每月完成讀經操練的讀經戰士,為數也不少,根據過往經驗能堅持到完成的參加者,一般不到四分之一,但荃灣堂卻有超過一半的戰士堅持到現在。現在開始要動腦筋在一年終結之時,用什麼方式來作一次測試,讓弟兄姊妹可評估一下自己讀經的成果。而未來一年,進入更艱難的舊約聖經,這趟不是一年可以完成的時間,所以,更加考驗讀經戰士的能耐及毅力。無論如何,讀經及禱告的操練是基督徒的基本功,最近和一位薩克斯風的樂手交流心得,發現所有樂器要玩得出色,基本功夫的操練必不能少,也不能停下來,所有出色的樂手成功之處,都是在基本功夫上努力不懈的成果。所以,基督徒也一樣,讀經的操練和不灰心的禱告生活,絶不能馬虎及躲懶。願上主的慈愛與恩惠在2015年繼續與你們同在。阿們!

馬傳道

2015年1月

2014年12月份 牧者家書

今年的聖誕節教會有多項的聚會,現正密鑼緊鼓地籌備中,最受歡迎的莫過於是感恩聚餐;但個人來說,恐怕今年媽媽無法與我們一起吃冬至的晚飯,想起來心裡也有點傷感,無論如何,要珍惜與家人相聚的機會。蕭伯的兒女們也在爭取與父親一聚的機會,感謝神,他們都可以回來與蕭伯相聚,求主讓這相聚的情景,在各人心中留下美好的回憶。

踏入十二月,很多人開始為聖誕節的派對作準備,到商場為家人、同事或朋友購買禮物。香港大小的商場也都佈置得充滿節日氣氛,七彩繽紛的佈置,五光十色的燈飾,不外乎是為了吸引顧客到此購物消費。所以,每逢聖誕節商家們都出盡法寶,令顧客踴躍消費。食肆也推出不少有特色的聖誕大餐以作招徠。久而久之,聖誕節的主角變成了消費的人們,人們盡情的購買與及開心的享用各式各樣的美食。不過,過於沉醉消費活動的人,在顧客至上的世代,消費者變成了主角。所以,活在消費至上的人們,漸漸會變得越來越「自我中心」。早前有一位中年漢,在我家居住處附近的商場的一間快餐店內,用漒水潑向店員和顧客,令多人受傷。後來發現原來約半小時前,他用同樣的方法,在附近的另一所快餐店,做出一樣的行為。當警察捉拿他的時候,查問犯案的動機,竟然是因他抱怨這兩家快餐店的食物難吃,令他感到受虧損,而作出報復,雖然這位犯案者有精神病的病歷,他的精神狀況可能並不健全,然而他竟然選擇以這種極端的兇殘手段來發洩不滿。人越來越過重於看重自己,不是不應重視自己,而是太過著重自身,於是也變成了以自我為中心。

聖誕節記念救主降生的喜訊,耶穌基督降生人世,標誌著上帝對人不離不棄的堅愛,慷慨地以自己的兒子承擔人類的罪孽。更選擇以卑微的途徑,在伯利恆的馬棚內出生,以最謙卑的形態來到世間,完成上帝救贖的大業。「慷慨」與「謙卑」是耶穌基督在世上時兩種美好的屬靈品格。「慷慨」不單是將自己的擁有與別人分享,或者不計較付出,最重要的是內心看重別人,而不是只想到自己的需要及處境,所以,慷慨是一種心態或者是價值觀,凡事都會先從對方的角度來考慮,也重視對方的需要及處境,也甘願為對方付出的一種美德,這種態度剛剛與自我為中心是對反的。謙卑是看別人比自己強,並且尊重對方。以往我們看不懂的文章,就只會怪自己才疏學淺,但今天就會指責對方不知所謂。謙卑不單是對人恭敬的表現,乃是內心凡事抱中庸的態度,不要以為自己一定對或者是最好的,不要以為自己最清楚知道事情,也不要以為自己代表著真理的一方。所以,聖經對謙卑下的定義就是各人要看別人比自己強。

最後,祝大家過一個愉快及豐盛的聖誕節!

馬傳道

2014年12月

2014年11月份 牧者家書

耶利米書三十二章記載了一件很奇怪的事情,耶和華吩咐先知耶利米在快將亡國的猶大國境內買一幅地。一個快將被滅亡的城巿,正常來說,百姓是賣地換成金銀方便逃亡,那有人會反過來買地。但上帝吩咐耶利米反其道而行,一般稱這種做法為「先知性行動」,其實,是透過先知的行動,向世人宣告上帝的心意,這趟耶和華在耶利米的禱告中,向先知表明猶大國必定亡國及百姓被擄流散,但耶和華有一天會領他們回歸,在這地上重新生活,到那時,百姓可以再買賣土地,所以,耶和華這樣吩咐耶利米要這樣做。

今天的香港,已由多元化社會,變成矛盾與對立的社會。香港本來是一個多元化都巿,不同的意見及立場,均互相尊重及和平共處。就正如教會內也會有這樣的情況,早前執事會也就一次慈惠的安排,作了仔細的討論及深入的交通,但仍有很大的分歧,最終在互相尊重及坦誠溝通中,找到了一致同意的決定,也沒有因意見不同,而互相敵視或產生嫌隙。但今天我們因看法及意見的不同,便會出現對立的結果,彷彿若對方的看法跟我的不同,他就是反對我的,又或者是他跟我的立場相反,他就是不公義、邪惡的等等。前者是只有敵我之分,後者是我代表真理。今天無論你是支持「佔中」的或者「反佔中」的,都無有一方是完全公義的。就正如有盡忠職守的警員,也有濫用私刑的「差人」;高舉愛與和平的,有堅持信念的巿民,也有使用暴力和踐踏別人尊嚴的暴徒。

身處一個撕裂的世代,充滿對立的社會,基督徒可以如何活出聖經的真理呢?我想起了耶利米先生的「先知性行動」,向所有的邪惡說「不」,不論你是那一方的,所有不尊重人的舉動或做法,都不合神的心意,我們都應該拒絕及遠離。並且,以「愛」去代替仇恨,用愛去接納、欣賞與自己意見不同的人,當然,若然你無法愛在教會內與你意見不同的人,就更難去接納其他的人。最近,就家母入院接受手術的事情,由開始到今天家母仍在醫院留醫的過程,我和二弟都出現過好幾次不同的看法,甚至有爭辯的時間,但我是家中唯一信主的,我明白他的出發點都是為媽媽好,況且他是我的兄弟,那有恨他之理。

馬傳道

2014年11月

2014年10月份 牧者家書

「雨傘革命」是外國的傳媒用來形容這個星期在香港發生的事情,這場由「政改」引發的群眾運動,原本由學生發起罷課及靜坐,變成政府用「催淚彈」試圖鎮壓示威的群眾,最後,有更多的巿民走到街上,堵塞香港幾條主要交通要道,週四晚上政府終於願與學生坐下來溝通,盼望最終以和平的方法結束這場風波。

我無意去評論當中誰是誰非,在「政改」的問題上,作為一個普通巿民,雖然我只能用我的一票去選出自己認同的候選人,緃然只有一票,但我又卻十分重視這一票,我希望可以「選擇」,而不是一種「附和」。當晚在電視上,看見警察施放催淚彈的畫面,兩個女兒看到當時的畫面,都感到十分不安及厭惡。從電視看不見示威人士手持武器(若然雨傘也算是攻擊性武器,恐怕每位示威者要有黃飛鴻般的身手,才令雨傘成為大殺傷力武器)、又沒有放火燒雜物或投擲汽油彈、又沒有發生搶掠店舖的情況下,竟然向群眾投擲催淚彈。當然我作為一個小巿民,我無法接受向手無寸鐵的示威者,使用這般的武力(當我沒有受過專業訓練,不應批評警方的專業判斷)。但看見這樣的畫面,內心的憤慨,實在難以平伏。女兒第二天回校,也有參與在校內學生自發的靜坐抗議,表達無法接受政府這種粗暴的手段。然而,請不要怪責前線的警務人員,因為,這樣重大的決定必定是極高層的官員才可下達的命令,他們只能奉命行事。

激情過後,總要抉擇面前的路要如何走下去,我很同意一位時事評論員的講法,縱然這次風波最終可以平息,但香港社會各階層間已由分歧變成嚴重的撕裂,巿民對政府的不信任及不合作,必定令整個香港社會陷入矛盾、對立及無奈的情緒之中。而特首也無法辭職,因為必定沒有人願意站出來去收拾一個無法收拾的殘局(相信中央政府絶對不會在政改的立場上讓步)。

在這時刻,「和平之子」是基督徒可以擔當的角色,成為和平之子並不是認同所謂的「維穩」,早前政府在「政改」的問題也曾試用過,最終令更多的人捲入對立的旋渦。「和平之子」首先的任務,就是不要再散播仇恨及止息憎恨。「黃絲帶」也好,「藍絲帶」也好,再多的人數也不能改變對方的想法和態度,在我面書之朋友中,有一位是神學生,在大家選擇黃絲帶或藍絲帶的時刻,他用了一個黃色發光的十字架,作為他面書的個人照片,很有意思的選擇,也提醒了我A餐和B餐之間,還有第三個選擇。為社會求平安與寬恕,就像10月2日晚上有一班教牧人員,站在示威者與警員的中間,不讓示威者衝擊政府,也不讓政府武力鎮壓示威者,我們是社會上第三類人,遇上有不安的心靈,好好的安慰與代禱;遇上心懷不平的,要用溫柔的心應對,平息怒氣,我們是香港社會的「和平之子」。求天父保守賜下平安與公義給香港社會!

馬傳道

2014年10月

2014年9月份 牧者家書

有人曾說:「一個人獨自地作一件事是【勇氣】,而一群人一起作一件事是【青春】。」

暑假仿佛只屬於年青人,荃灣堂的年青人一起參加「不一樣的暑假2014」的去服事小學生;管弦樂團裏的四位年青人一同參加「廣西短宣」與廣西山區的小學生一起生活;還有荃灣堂與沙田堂的年青人一起參加「RunningFire福音營」,在三天兩夜的營期內,一起摸黑登山等候黎明,在烈日當空下的海灘競逐比賽,此情此境,都是令人十分懷念的青春情境。

今年教會的福音營在梅窩的衛理園舉行,當我踏入衛理園的一刻,有點百感交雜,因為上一趟來衛理園,經已是四十年前的暑假,當時我仍是一個初中學生,也是我人生第一次參加教會的營會。一切彷彿回到過去,印象最深刻是營地內的小教堂,外觀已不像從前簡樸,但豎立在旁的銅鐘仍在。此時此刻,當然不忘用電話拍下照片,傳給當年有份參加營會的「老友記」。回家後更上傳了當年離營前的一張大合照給「老友記」欣賞,引起了一陣的騷動。又有誰想到相中35位小伙子,有三位後來獻身成為傳道人。

無獨有偶,今年有兩位自己曾牧養過的年青人,一起獻身服事主,並且他們都同樣考進了建道神學院接受裝備。一位是小學五年級的新移民小學生,在教會辦的補習班認識的,另一位是中四由同學帶領信主在教會團契中成長的。他們來自我曾事奉的兩所教會(假若荃灣堂也有年青人獻身服事主,真的死而無憾)。傳道書結束時,這樣說道:「你趁著年幼,衰敗的日子尚未來到,就是你所說,我毫無喜樂的那些日子未曾臨近之先,當記念造你的主。」誠然,我並不是說年青事奉主比年長服事主優勝,年長有年長的方式服事主,不是年青的可以做到的。但無論如何,教會的使命要薪火相傳,承先啟後。雖然,在很多人認一代不如一代,但我仍然相信主耶穌仍然會揀選年青人去服事祂,並且不比我們的表現遜色,而且更可以青出於藍。

不過,有一件事是不可缺的,還記得那位中四便加入團契的小伙子,當他唸中六那年,教會需要開辦初中級主日學,當年找了他和其他三位,一起學習當起主日學導師來。他是位十分盡責的導師,十分用心去備課;他的盡責不是突然而來,他在團契的出席率往往是百分之九十七或以上,也曾試過達到百分之百(因為選團契職員也要達到某個百分比的)。他的忠心及愛慕神的話語,相信是其中蒙揀選的原因。

所以,同學們新一個學年要好好用功,也要培養出愛慕及追求聖經真理的心。

馬傳道

2014年9月

2014年8月份 牧者家書

幾年前,曾經與一位傳道同工在閒談間,說到教會的短宣事工,她認為教會不必勞師動眾地走到老遠的地方去傳福音,就算在香港也有很多機會可以傳福音,何必花費一筆額外的金錢,千山萬水的用上數天的時間,向當地人傳一傳便離開,這樣做法有點勞民傷財,並不值得。

這一番簡單的對話,的確有道理在其中,從「功利」的角度來看,只要你走到街上,找著個途人,向他用「四律」、「三福」或者「無字書」等等,便已滿足耶穌吩咐門徒的「大使命」,何必要熬卧巴的危險、又有語言的障礙、再加上忍受簡陃的生活條件,以及教會花上大筆金錢舉辦「廣西短宣」呢?

首先,主耶穌在使徒行傳中給門徒的傳道使命,是由他們身處的耶路撒冷,到整個猶太地區,再到他們不願到的撒馬利亞,然後直到地極。因為普天之下都是上帝的國,上帝的子民可以自由地在上帝的國度任何的地方高舉祂的的名、傳揚祂的救恩。馬太福音中的「大使命」是要使人作主的門徒,使徒行傳中的吩咐是要到地極見証主的道,兩者是不能也不可分割的,只有兩者並行才算真正順服主的吩咐。當然教會的條件未成熟不必強求推行差傳,但教會不能輕忽了主的吩咐。因此,差傳事工與關顧事工、與團契事工、與祈禱事工都是教會不可少的。

荃灣堂的廣西短宣事工的特點是由參加者的恩賜及特質,來決定短宣中可以安排甚麼的工作。我們跟大教會不一樣,人數眾多的教會,可以先計劃事工的內容,然後按事工的需要,招募相關恩賜及技能的弟兄姊妺組成短宣隊。相反,差委會往往按參加的特質及恩賜來籌劃可以承擔的工作,當然,必定是可以為當地教會帶來祝福,而並不是我們一廂情願的想法。因此,無論那一位弟兄姊妹,只要你有感動而又願意參加短宣,必定會有你可以服事的機會及貢獻,請你不要害怕也不要猶豫。

短宣的事工除了親身去到當地以外服事外,也可以有另外一種方式的參與。當然為短宣隊禱告是不必多說也要做的事奉,今年差委會安排了三項弟兄姊妹可以透過奉獻方式一同參與短宣事工,今年短宣隊會召聚當地大學生到營地接受短期訓練,學習如何帶領小學生營會,然後,開辦三天兩夜的小學生夏令營;另外,小學生營會期間短宣隊會兵分兩路,大部份成員會在大學生訓練營完成後,出發前往四榮牧區探訪,然後,到和睦鎮舉辦兩晚的培靈聚會,以及一天的教會事奉訓練課程,合共有四個不同課目,所以,鼓勵大家為短宣隊代禱,也按感動支持「大學生訓練營」、「小學生營會」及「四榮以勒書屋購買新書」三項需要。

馬傳道

2014年8月

2014年7月份 牧者家書

十四年前,在當時事奉的教會,開辦了新移民學生的福音事工,為差不多20位小五新移民的學生補習英文,其中有一位決志信主的女生,印象特別深刻,小個子的身形,廣東話總是帶著點鄉音。升中那年她被派往一所基督教中學,升中不久,便傳來喜訊,媽媽正式拿到「單程証」來港與她們團聚。好景不常,過不了幾個月,在某天的早上,她正在上課的時候,校務處的職員來班房把她帶到校務處,班主任告訴她,收到她爸爸的通知,要她立刻去醫院,因為媽媽出了意外,就這樣她媽媽就離開了人世,都不知因這厄運她哭過多少個夜晚。不久房署編配了東涌的公屋給她們,因她們搬了家,所以也失去了聯絡。直至幾個月前,有位姊妹偶遇她,便開始在面書上與她聯絡。上月底,她在面書告訴我,建道神學院正式取錄了她,由九月份開始便成為一位神學生,並立志成為一位傳道人。

在教會裏,委身服事人的工作,如果擔任導師的崗位,就必須具備愛人的心。若根本不喜歡接觸服事的人,並且沒有興趣去認識他們的世界,就很難成為一位好的導師;而教會看待服事人的事工,也需要具備遠大的眼光,若只顧眼前的得失、人數的多寡、又或者太計較於付出的代價大而卻步、怕辛苦和不願犠牲等等,往往無法享受服事人的樂趣。以上的真實例子,若從商業角度來看,只有5%的回報,花了這麼多的人力物力,差不多20人只剩下一個能結出果子;不過,換一個角度來看,結出來的果子,被上帝看中了,就好像看中了亞伯的祭物一樣,竟然,被選上成為一位未來的傳道人,她將來在教會中可以服事很多人,更可以影響很多人。昔日,摩西的母親不忍兒子要被殺害,冒險將他藏在筐中,意想不到地被埃及公主收養,長大後拯救了整個民族。

導師們,你們無論服事那一個年紀的對象,你曉得你現在所作的,乃是一份十分尊貴的事奉,因為你不知道在這些人中間,會不會有一天神在其中選上了作祂的僕人,令他的生命可以帶給很多人很大的祝福。那時候,你發現當日的付出原來是值得的。今年的暑假又再一次有機會在荃灣社區、廣西山區及青年人群體當中服事,荃灣堂有幸參與其中,盼望我們都樂於成為主手中的器皿去服事小學生、國內年青人、我們的子女及香港的年青一代,求主幫助我們!

馬傳道

2014年7月

2014年6月份 牧者家書

六月除了端午節外,還有父親節,與母親節相比父親節的熱鬧的程度,平心而論,的確略為遜色。雖然,流行曲也分別有歌頌父親和母親的,不過,歌頌母親的是「真的愛妳」,多麽令人感到溫馨的歌名;但是,有關父親的是「空凳」,寫的是對過世父親的回憶,多麽令人傷感的歌名。我雖然是兩個女兒的爸爸,但我無意要為天下的父親討不平,只是母親與父親在兒女成長中,扮演角色不同而已,而表達的愛也有不同。

母親與兒女分享的是親情的愛,兒女由母親的腹中而生,在母親心中兒女仿佛是自己身體的一部份。所以,母親的愛是天經地義和自然而然地發生。父親要直至兒女出生以後,才開始學習如何當父親,時間上比要母親起步得遲。如果母親給與孩子的是「溫暖的愛」,那麽父親給與孩子的是「含蓄的愛」。媽媽會為兒女的功課及成績緊張,爸爸會為兒女買上好的文具;媽媽會抱著在家滑倒受傷的孩子,爸爸卻是把地板換掉;媽媽整天叮囑愛打球的孩子要小心,爸爸卻會為孩子築起一座籃球架。

撒萊為了他的兒子將來的地位,把夏甲和以實馬利趕走;而亞伯拉罕卻為了失去母愛的以撒,一位安靜而內向的大男孩,差遣僕人去為他找尋妻子,一位可以幫助他承繼耶和華應許的配偶。以撒因為母親離世,心裏一直不得安慰,而作為父親的亞伯拉罕並沒有以擁抱、耐心的聆聽、溫婉的言詞去安慰他。而是,替他去找一個妻子,聖經告訴我們,因著利百加的出現,令失去母親的以撒得到安慰。

男人天生不是說話的高手,男人一生的柔情,都已經全部消耗在追求他的妻子上。所以,不太會用言語和柔情來表達愛意,而男人的愛會以行動來表達。就好像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文中,作者透過描寫父親送別時為他預備一件又一件的事情,來表達中國傳統父親的愛是如何的。誠然有很多時候,父親與兒女確實存在代溝,所以,很多時候父親為兒女們所做的行動,都犯了「誤中副車」的錯誤,而令大家產生很多誤會,令彼此間的隔膜加深。我的女兒小時候學踏單車,當她不小心掉下來時,媽媽往往第一時間衝上前扶起她,但我大多會遠看著,等她自己爬起來,再繼續努力。因為我希望她學會從失敗中站起來和學懂成功必然要負上代價的道理。

父親這一份含蓄的愛,只能待你到了一定的年紀,或者自己當上了爸爸便會體會到。也許父親愛你的方式不是你喜歡,很多時候甚至「誤中副車」,請你在厭煩之後,用心去領會父親蘊藏在心內的愛。

馬傳道

2014年6月

2014年5月份 牧者家書

每年五月的母親節,香港大街小巷的食肆都擠滿了人,子女們總覺得在那天請媽媽吃一頓豐富的飯餐,才稱得上孝順。坦白來說,母親在子女心中的地位,往往比父親重要。在最近的同工退修會中,有兩位同工提到自己的母親,都忍不住留下眼淚;有一位同工分享,在神學畢業那年,興高采烈的寫好邀請咭,希望可以和母親分享畢業的喜悅,不料,母親未及出席畢業禮便離世,令同工留下銘刻於心的遺憾。

聖經裡,最為人熟識的母親,我相信是撒母耳的母親哈拿,她生下了一位扭轉以色列歷史的兒子。哈拿因不能生育,在耶和華面前苦苦哀求,最終,耶和華聽了她的哀求,賜給她一個兒子,可惜她曾答允耶和華,若能得子便將兒子奉獻給神,她雖不情願,但也按照所許的願,把撒母耳獻為拿細耳人,並且送入聖殿,交給祭司以利撫養。這樣做對一位母親來說實在心如刀割,所以,她等到孩子斷奶後,才將孩子奉獻,並且,每年都為孩子做一件新衣服。上帝後來安慰了她,賜給她三個兒子和兩個女兒。

很羡慕作母親的,因為她比父親早十個月嘗到做父母的滋味,父親要看見孩子出生才真正感到成為父親。但是,媽媽卻早十個月已成為母親,因為她從懷孕開始已感受到孩子在她的腹中的事實。孩子與媽媽在子宮中,靠著一條臍帶連繫,直到出生時,醫生才將這臍帶剪斷。然而,醫生只能剪斷看得見的臍帶,但永遠無法剪斷媽媽心中的臍帶,那是一條看不見的臍帶。所以,在每一位母親心中,孩子縱然已長大成人,這條心中的臍帶卻永遠在媽媽心中連繫著。

很多年前,與母親吃完晚飯後,在乘的士送她回家的路上。我坐在前排座位,太太與媽媽坐在後排。媽媽向太太提起從前的事情,提及以往家裏貧窮,每年暑假幾個孩子都要做「暑期工」。她告訴我太太,三個兒子只有我會將所賺到的工錢,全數交回家中。坐在前座的我,當聽到媽媽這樣說的時候,鼻子一酸,眼淚差點將掉下來,原來媽媽一直記在心中。回想當時,內心中也有怨過,辛苦賺來的錢,為什麼弟弟們可以任性地用來買些自己喜愛的東西,而我作為大兒子卻知道不可以這樣做,只有將賺來的薪水全數交給母親,心裏感到很無奈。不過,原來母親一直都沒有忘記這件事情。

惟願天下間的母親們,妳們要開心快樂地生活,也要健健康康的活下去,盡情享受孩子送給妳的,不要將我們給妳們的零用錢儲下,我們知道妳們是想有一天可以拿來幫助我們。媽媽請放心我們也可以跟妳一樣堅強和堅忍。所以,請妳好好享受孩子們給妳的關懷與心意,我們希望看見妳毫無牽掛及喜樂地生活。祝母親節快樂!

馬傳道

2014年5月

2014年4月份 牧者家書

「壓傷的蘆葦他不折斷,將殘的燈的火他不吹滅。」

兩星期前,有位太太跑到教會找我,當同工告訴我的時候,我望著那位女士,心想好像從來未見過面的,她自我介紹後,便道明來意。原來她是受人所托來找我,馬麗芳姊妹(來來護老中心的首位領洗者)的在外國的女兒,請她到荃灣堂找我,她因為心臟有毛病而無法乘搭飛機,所以,不但無法回港探望母親,就連媽媽安息主懷也不能回港奔喪。心中十分思念過世的母親,不過,手上連一張母親的近照都沒有,而弟弟也遺失了媽媽的遺照,無計可施下,唯有拜托朋友到荃灣堂。兩天後,我便把她母親領洗時拍下的四張相,透過電郵傳送給她,很快她回覆已收到,並且感謝教會陪著她母親走完她生命最後一程,從照片中看到母親充滿笑容的樣子,心裏也感安慰,因為知道媽媽最後一程滿有喜樂。

生命充滿很多的限制與無奈,有時候連很簡單的事情也無法達成,為人子女身在國外,不單無法時常照料母親,連母親過世也無法作道別,最後,只想要一張母親的照片也彷彿絶望。然而,上帝卻十分奇妙,她一直鼓勵媽媽信主,但母親住在老人院,從前又沒有上教會,根本無法讓母親有信主的機會。不過,上帝卻安排了荃灣堂去到「來來」建立福音工作,馬麗芳姊妹便有機會聽聞福音,後來清楚表示決志信主。麗芳姊妺接受水禮,已令她女兒歡欣不已更意想不到的是,當日受洗時拍下的幾幅照片,竟然日後成為她女兒的最大安慰。這件事,令我想起:「壓傷的蘆葦他不折斷,將殘的燈的火他不吹滅」。上帝對人的愛,實在令我們意想不到。

「院舍福音事工」一份看似沒前境的事工,對著一群人生已近黃昏的長者,就算信了主也沒法對荃灣堂有什麼貢獻!不過,上帝卻十分寶貴他們,差遣荃灣堂去服事他們,和他們一起分享主的喜樂,也令他們的家人得著安慰。對那一群住在老人院的長者們,他們都會感到他們似已被世界遺忘了,或者,連自己也感到自己的存在已變作多餘或是家人的負累。不過,上帝卻沒有忘記他們,上帝也沒有認為他們是多餘的,相反,上帝一直記念他們。所以,下次當你遇到在「院舍福音事工」事奉的弟兄姊妹時,表達一下你對他的鼓勵或支持。盼望有更多的長者找到永恒的盼望及享受有主同行的喜悅。

馬傳道

2014年4月

2014年3月份 牧者家書

「任何的技能最基本的入門功夫,也是最難練得好。」

這句話看起來,十分平凡,但卻蘊藏著極大的智慧。譬如彈鋼琴的技巧極為最重要是有靈活的手指,而靈活的手指必須從不斷的練習而來及維持著。划獨木舟的技巧最重要是將船保持直線航行。無論鋼琴或獨木舟以上所提及的技巧,全都是初學時必定首先學習的。技巧的要求並不複雜,大部份人均很容易學會;但困難的地方在那裏呢?這些簡單的技巧卻需要長時間反覆的練習,才能獲得,就算當握了仍要保持恒常的練習,才能維持著水準。而成功的關鍵在「恒心」與「毅力」。

禱告和讀經的生活是成為討神喜悅基督徒的最基本原素,所有初信栽培的材料,起初的內容都是這兩樣功夫。有一趟與一位大教會的牧者傾談,這位牧者來自一間近年十分興旺的靈恩派教會,她也概歎無論福音派或靈恩派信徒也無法衝破讀經生活貧乏的難關。簡單來看,兒童是因基督徒父母不重視、青少年是因怕沉悶、成年人是因忙碌、老年人是因年輕時沒有養成這習慣。「恒心」是人意志的決定,男士們無論多忙總能擠出時間去做自己的嗜好,女士無論多疲累總能騰出時間去美容護膚。心中的志向十分重要,你是否要成為討神喜悅的兒女,透過讀經去親近神。但不要誤會這不是全因為責任而說的,與上帝的關係有點像夫妻的關係,夫婦在平日沒有好好地維繫彼此關係,一旦考驗來臨便有可能過不了。「恒心」由你的「決心」來的。

單單只有「心」是不足夠的,就正如雅各書所說,沒有行為的信心是死的,「毅力」是實踐的力量,在運動場上我們看到選手的演出大多只是很短的時間,但背後卻付上無數的時間、汗水、痛楚及眼淚等等,總會遇到挫折、失敗、受傷、孤單以及想過放棄等等,用保羅說話,他們都只為追求那能壞的冠冕,也願意付出如此大的代價,更何況我們所追求的卻那不能朽壞的冠冕呢!聖經中的撒母耳、但以理、以斯拉及保羅等等都因追求神的話語得到美好的地步,好的計劃加上毅力是成功的一半。全本聖經合共有1189章 舊約有929章、新約有260章;三年多前我家定下一天讀一章聖經的習慣,現在已進入了馬可福音,靠主的恩典仍然努力中。

如果你仍在豫疑中,請你不要等,今天是你可以站起來,在神面前立志要建立美好讀經生活的日子,一年後讓我們可以站在上帝面前獻感恩祭,因我們讀完新約聖經。

馬傳道

2014年3月

2014年2月份 牧者家書

首先,趁著農曆新年的日子,祝大家在新的一年:主的恩惠與平安常與你們同在,並祝生活有力、常常喜樂及身體健康。

今年是中國人的馬年,在聖經中很少提及「馬」,就算有總是帶點負面的色彩。其中有一項是與君王有關的,就是提醒不可以養許多的馬,因為當時可以供應大量馬匹又最近的地方是埃及,所以要買馬便要回埃及去,但上帝不許以色列人走回頭路(申十七16節),於是便不許君王多養馬匹。實際上,君王養馬是為了國家安全的考慮,馬匹是一種十分重要的戰略物資,在中國歷史漢族就曾敗在蒙古人的騎兵和滿人的騎兵之下,所以馬匹在古代戰爭中是軍事力量的象徵。為了保衛國家必需要保持有足夠的自衛能力,所以,聖經不是說不可擁有馬匹,而是不可以養太多,因為要屯養大量的馬匹,而迦南地又供應不足,惟有向外購買,而最就近的地方是埃及,因此王便要派人回去埃及採購馬匹,但此舉就等於返回為奴之地;為什麼上帝不許祂的百姓回去埃及?因為,十二支派在曠野前去應許之地迦南時,他們最惹上帝的發怒的罪惡,就是在遇上困難時,就懷緬昔日在埃及的豐富物質生活,而敵擋耶和華要回埃及去,招致耶和華極大的忿怒。

其實,基督徒在地上生活,何嘗不會遇到這吊詭的遭遇呢!我們為了生活去工作,但工作卻又令人很容易迷失在其中,最近與一位我曾是他的團契導師的肢體交通,聽著她歎息這十年來,自己如何在工作中漸漸迷失的遭遇,她回想過來,一切都是在不經意之間發生,當聽著她分享時,我回想起從前她在眾年輕人中是最有追求信仰的心志,最有事奉熱誠及最滿有恩賜的一位,無論傳福音、差傳都有積極參與。不過,一件發生在她朋友身上的不幸,令她醒覺要在主裏重新調整信仰、生活及家庭之間的安排,令她重新努力參加崇拜、報名參加門徒訓練,重新投入事奉的隊伍。從表面來看,上帝限制以色列人不可以去埃及購物,有點不近人情,甚至連國家安危都不顧,上帝好像十分專制。但若我們想深一層上帝的吩咐仍是出於愛祂的百姓,就明白上主是不想百姓重蹈覆轍。上帝的話語就好像在海上航行的人的燈塔,若不常常定眼看著,很快地我們就在大海中不知轉到那裡去,到發現之時可能已經離開上帝很遠了。

馬傳道

2014年2月

2014年1月份 牧者家書

由2013年踏入2014年,有人發現「1314」的發音與「一生一世」相近,所以,有不少情侣選擇今年元旦結婚,預意可以一生一世,當晚我也被邀請出席一對新人的飲宴。當然我們都希望可以與配偶厮守終生。

那樣,我們作主的門徒,也同樣希望可以一生一世跟隨主!那麽有什麼辦法可以使我們終生跟隨主呢?事實上,我們也見過不少一起信主的弟兄姊妹,現在已經不上教堂,甚至離開了上帝。回想當年,大家一起在夏令會向主「至死忠心」,不過,雖然桃花依舊,但卻人面全非。耶穌說:「祂是葡萄樹,我們是枝子」,枝子離了葡萄樹,便不能作什麼,只有枯乾,然後被掉到火裡。枝子如何能常常連在葡萄樹上吸取養份,不單令枝子維持生命,更能結出果子。你要作掉到火裡的枝子?還是能結果子的枝子?相信選擇十分清晰,一定是選能結果子的枝子。

那麽,枝子如何才能常常連在葡萄樹上呢?只要枝子不斷接收由樹身傳過來的營養,它便可以保持自己連在樹上。基督徒的生命如何作,才能夠連於基督不會枯乾呢?維持基督徒生命的養份是什麼?那就是「神的道」,也即是聖經。神的道是維持基督徒屬靈生命的最基本營養,基督徒要每天讀神的說話,才能吸收足夠的營養維持屬靈生命,保持與神親密的關係。我們不單要維持與神親密的關係而讀聖經;還有是可以為上帝結果子,試問當教會越來越興旺,需要更多的弟兄姊妹參與事奉,需要事奉的弟兄姊妹更委身於上帝的國,我們的屬靈生命又是否已預備好迎接這挑戰呢!院舍福音事工的長者們,廣西短宣中接觸的慕道同胞,參加不一樣的暑期的小孩子,在青年營中認識到的新朋友,還有在每週行山隊伍中來參加的新人,還有足球隊內大部份未認識主的球員……還有很多在我們前頭未信主的群體,他們正等候聽神的說話,你裡面有沒有上帝的話可以跟他們分享呢?

荃灣堂上一趟推動全教會的讀經運動,經已是超過十年前的事,雖然教會未經調查過弟兄姊妹的讀經生活情況,但經驗告訴我大部份都沒有建立好穩定及有計劃的讀經習慣,我們如果不去作準備,怎能抓住上帝給我們的傳福音機會呢!使徒行傳第八章,那位在車上唸以賽亞書的埃提亞伯太監,道出:「沒有人指教我,怎能明白呢?」這句話,今天你有沒有聽見這句帶有呼召的話!你預備好了嗎?

馬傳道

2014年1月

2013年12月份 牧者家書

聖誕節快到了,每逢聖誕會令人聯想起,「聖誕老人」、「聖誕大餐」、「聖誕禮物」、「聖誕燈飾」……但聖誕節卻令我想起「希望」,兩千多年前,耶穌誕生在地上,從此這世界就有了「希望」。

耶穌生在羅馬的時代,羅馬政權為當時歐洲和小亞細亞,帶來了長久的繁榮和穩定,那時可以稱得上是太平盛世的年代。但世界真正的主人,到來的時候,只能在一個簡陋的馬棚內出生,甚至當權者還想將他置之死地。

所以,我很喜歡一首聖誕節詩歌-「求來我心」,特別喜愛第二節:「狐狸尚有洞飛鳥亦有巢,困乏時得安然居住,惟我主耶穌順父旨勤勞,在世間無枕首之處。」因為耶穌來不是要住在宏偉的皇宫,受人的敬仰,乃是要住在罪人的心內,令人有盼望。

今年在25號聖誕節當天,教會在荃灣大會堂舉行佈道會,十分盼望你邀請未信主的家人或同事朋友出席,去年有一家人出席聖誕佈道會,今年就受洗加入教會,所以,不要小看上帝的能力。

我要向大家分享一個好消息,首先,感謝大家十一個月以來忠心的禱告等候,教會終於有兩位新同工加入事奉的行列。一位相信大家都已認識的,就是慕德姊妹,她是教會的半職幹事,也是翁牧師和師母的千金,她是一位相當能幹和有自信的女孩子,處理日常事務十分細心及有能力,初期她會處理教會辦公室的事務及文書行政工作等等,請大家為她的適應代禱。

另外,教會等待已久的女傳道人選,上帝終於為教會預備,她就是林鳳蓮姑娘,林姑娘今年剛於伯特利神學院畢業,攻讀神學期間,曾於樂道會深水埗堂實習,所以她與樂道會是點關係。雖然是初出茅廬,不過大家從她上次的講道中見識到,她是一位有條不紊的傳道同工,她身形雖然瘦削,但骨子裡是十分堅強的姊妹。感謝神,帶領她們來到荃灣堂事奉,我相信上帝多賜工人給教會,也必定要使用荃灣堂成就更大更重的任務。陳先生雖然被上帝接回天家,但神卻將雙倍的同工賜給荃灣堂,就我們繼續努力的同心事奉主。

馬傳道

2013年12月

2013年11月份 牧者家書

萬料不到,一年內要送別三位認識的友人,他們都有家室而又年輕的,心裏十分不是味兒。文紀的離去十分突然,出事當天的情境仍然歷歷在目,當日在我身旁還有四位姊妹一起接到這噩耗,其中兩位立時失聲痛哭。心中第一個念頭「為什麼會這樣?」,但我明白無法與上帝「拗數」不是不可以與上帝「拗」而是「拗不過」上帝。那一刻最掛念的是陳太,因為她是最心痛的一位。

2012年初,荃灣堂開始推動「禱告勇士」的服事,陳先生當時提出了他的一個心願,希望上帝可以應允他,教會的肢體便為陳先生可以出版他的著作代禱。個多月後,陳先生在講道中分享到上帝聽了禱告,找到了出版社願意出版他的著作,同年七月出版了他的第一本著作:拉比的雙瞳。並且從翁牧師口中得悉陳先生的博士論文亦完成翻譯整理妥當可以出版,誰知這本書成了他的遺作。

陳先生在本堂最後一次講道,題目是「你可以去到幾盡?」,透過申命記六章5節,勉勵弟兄姊妹盡心歇力的事奉上帝,他的確做到了他所講的,他在所事奉的神學院中被天父接回天家,在事奉中被召回天父的身邊。天父選擇在他學有所成的日子,當過教會的傳道牧養主的羊、曾參與聖經翻譯的工作、寫下了四部的著作流傳後世、在神學院培育天國的工人。上帝也都讓祂所揀選的僕人陳先生都經歷過及作出了貢獻,可以說得上是不枉此生,唯一可惜的是與妻子一起的日子短了一點,可幸的是今年暑期可以與妻子同遊歐洲,留下了美好的回憶。

「生命不在乎長短,只在乎活得有意義!」,聽起來很老套,但卻是歷久常新的道理。若然你十分懷念陳先生捨不得他離去,甚或無法接受這樣年青有為便要結束生命也好,請你將你對陳先生的情感,求主幫助化成新的力量,在陳先生手中接過他交出來的「接力棒」,繼續跑下去完成整場賽事,陳先生對人生所展現的幽默感、追求上帝話語的認真態度、對人坦誠開放的心懷,對自己所領受的召命歇力追求實現的毅力等等,就是他交出來的接力棒,你願意伸手去接了它嗎?以致你也可以一生無悔嗎!

「從此以後,有公義的冠冕為他存留,就是按著公義審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賜給他的;不但賜給他,也賜給凡愛慕他顯現的人。」提後四8

馬傳道

2013年11月

2013年10月份 牧者家書

最近剛升上中二的女兒,給校內的課外活動弄得筋疲力竭,叫苦連天。誠然老師對女兒的賞識,作為父母的喜悅的;但當女兒告訴媽媽可能連主日也要返校參加練習,太太除了鼓勵女兒有智慧地安排學習的優次外,也勸告女兒不可影響主日敬拜上帝的時間。

其實,這何嘗不是成年人生活的寫照,只不過場境由學校換成公司而已,在事業上或個人的興趣上,我們豈不是有很多機會嗎!要找著這些機會,便要付出時間及其他人生裏寶貴的東西。回想起以前在基督少年軍認識一位年青的導師,他在BB(基督少年軍的簡稱)長大,雖然未信主,但對BB很有負擔,故此,甘願負出時間每星期到分隊內擔任輔助導師。有一趟他分享他由一個學徒晉升至中電的工程司,最後更成為值班經理,他一直很努力進修和工作,心想的是要為家庭建位好的經濟基礎,因為他有一個唐氐綜合症的兒子,希望太太可以不用工作,全心照顧兒子。為了要取得最好的表現,上司無論給予多難的任務,短得無何再短的時間,他也一一不眠不休地去完成每一趟任務,因此深得上司的信任,終於在40歲那年他晉升至值班經理的崗位,也是他夢想要到達的位置,好景不常半年後在一次公司的會議期間,他突然心臟病發離世。

生命的長短,沒有人會知道。耶穌對那個無知的財主說:無知的人哪,上帝今天要收回你的靈魂,你的所有要歸誰呢?所以,猶太人教導兒女時,要他們追求什麼東西呢?就是要追求一些別人不可以奪去的東西,例如: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等等。對基督徒來說,更重要的是認識神、跟隨神及事奉神。無論是年少或年長,都要有智慧地去追求那不能被奪去的和可以存留在永恆國度裏的事物。

讚美主,我並不是說我們要放棄地上一切的追求,在學業上有好的表現,在事業上有卓越的成就,都是榮耀上帝的見証。並且,這都是上帝給我們在地上的祝福,不過,因為這些上帝的祝福,而失去了賜氣的上帝。感謝神,教會有一些年青人開始對信仰有進深的追求,這的確是一份一生受用的祝福,我們會你們打氣。在主裏加油!加油!

馬傳道

2013年10月

2013年9月份 牧者家書

「看得見的恩典」-廣西融水山區教會探訪之旅,由翁牧師帶領下一行12人,前往廣西短宣,七天行程十分充實,回到深圳之時各人俱拖著疲憊的身驅,但心內卻帶著滿足的喜樂。這趟荃灣堂的短宣隊最大的特色有夠年長,平均年齡超過50多歲,天氣雖然炎熱、地方縱然簡陋、路途相當艱辛,但上帝的恩典夠用,各人均健健康康的歸來。

今趟上廣西融水的短宣,主要是與融水三自教會內的一隊事奉團隊合作,就是「小洞口同工團」,他們合共6人,因為起初成立之時,一起住在「小洞口區」的一座樓房而得名。他們現在負責牧養一個小鎮的教會及五個山區的教會聚會點(統稱四榮牧區),分別有:和睦鎮基督教會、四榮、小東江、上落遊、九溪及大傘。

第二天午後來到小東江,那天晚上與整個村子的居民,舉辦了一個文化交流晚會,第一次欣賞到苖族的傳統舞蹈,亞榮也首之向著百多人分享她的信主經曆。第二天早上更與當地的信徒在教會內舉行聚會。然後,再出發去和睦鎮,一個沿江而建的小鎮,教會的弟兄姊妹熱情地接待我們。不過沒時間休息了,便隨即由玉玲負責帶領兒童聖經班、由我負責開始中學生夏令營,而翁牧師則要負責大學生及成人的培靈信息。因為,連遠在60公里外的教會弟兄姊妹,也跑到和睦教會來,為的是有香港的短宣隊到來,如是者我們便這樣憑信心地度過了三天兩夜的教會聚會。

星期四的中午去到融水鎮,各人均抓緊罕有的三、兩小時來好好休息,因為晚上要到教會舉行「佈道會」,那天晚上教會坐滿了人,繼續由亞榮分享她的見証,然後翁牧師宣講信息,當晚有6-8位新朋友決志信主。所以,聚會完了各人滿懷興奮的走路回酒店,更嚷著要達明請客,最後在甜品店吃過滿載而歸。

最後一天,我們去到四榮,一個沿馬路兩旁建成的小村落,逐家逐戶的去拜訪,送給每家長者們老花眼鏡及藥油,並且送上祝福,盼望他們有了眼鏡後,可以看得清上帝的恩典,這地區仍是一個要努力開墾的福音硬土之地,大家深深感受到同工們的艱鉅工作,在一切都要仰望上帝施恩的環境中,求主加添同工們信心及力量。

整個旅程,看見大家很努力的去服事,也不計較辛苦,沒有一句怨言,各人都默默地去做好要做的事情,一幅十分美麗的教會圖畫。當地的信徒雖然物質頗缺乏,但內心卻是豐富的,很用心的接待我們,臨別之時還有一些顯出十分不捨之情。感謝神,讓荃灣堂有這麼的福氣可以在教會千里之外服事祂。

馬傳道

2013年9月

2013年8月份 牧者家書

「不一樣的暑假2013」來到今天經已結束,隨著畢業禮的舉行,兩個星期的活動,暫時要告一段落了。感謝神,今年合共有30位小朋友報名參加,比去年多了7位;今趟教會有16位年青人參加事奉,比去年多了4位。今年可以收生至全滿,實在有賴去年一群弟兄姊妹努力的果子,不但令小朋友均留下深刻及愉快的回憶,連家長們也十分欣賞教會弟兄姊妹的愛心服事。所以,去年的一對參加的姊弟,差不多介紹了八位小朋友來參加這趟活動,真的令人雀躍。

教會發展兒童事工,必須要具備遠大的眼光,因為,由小學生到高中的階段,箇中長達十年的日子,由播種到收成要經歷十多年的時光。有誰會想到從前一個在教會兒童主日學或者兒童團契的「靚仔」,甚至是頑皮得令所有導師都傷盡腦筋的「靚仔」,長大以後成為一個願意委身於教會及勇於服事上帝的年青人。弟兄姊妹們,你有沒有看得這麼遠啊!

今年的「不一樣的暑假2013」,除了由一群成熟的弟兄姊妹擔任聖經課的導師及膳食的廚師外(還有一段日子要他們支撐著),其他就由十多廿十多年青人一手包辦,雖然經驗尚淺,但卻充滿著活力、熱誠、勇氣、創意和忠心,他們將校歌-在祢寶座前拍成了一條音樂錄影片段,大家不妨在Youtube上找一下,或者可以再一次欣賞到她們的舞姿。今年的暑假活動內容,全部均由一群年青設計出來,並且每次均由他們帶領小朋友一起進行遊戲活動。當然他們都如往年一樣,對小朋友充滿愛心及忍耐,感謝天父,賜給荃灣堂這麽可愛的一群年青人。

最後,連續四個星期三的晚上,合共有12位弟兄姊妹一同參加短宣訓練,其中九位已準備好八月出發往廣西融水探訪當地教會,9位弟兄姊妹的組合大多是來自已退休的人仕,但他們仍然樂於繼續為主作工,縱然要付上的代價其實不少,但他們專心地聽牧師的教導,好好的準備自己成為上主合用的器皿。雖然只有9位弟兄姊妹參加,但不少弟兄姊妹透過金錢或物資上的奉獻,表達他們對這事工的支持及參與。求主繼續令荃灣堂成為明亮的燈台,見証主的榮耀。

馬傳道

2013年8月

2013年7月份 牧者家書

最近,與張國定牧師一起晚餐,在傾談之間,向他問及母院榮譽院長鮑會園牧師的近況,因早年從院訊中得知鮑牧師患上了腦退化症。張牧師說上一趟到醫院探訪鮑牧師之時,他已認不出他,只是不停在哭,據照料他的護士說,他這樣的表現表示他是認識張牧師,只不過無法想起因而哭。

不期然,想起昔日在神學院唸書的情境,鮑牧師也曾教過我好幾科,他十分標準的國語,他那副慈祥的面孔,平易近人的性格;最難忘的是他永遠不會拒絕學生向他申請遲求功課的請求,直至有一趟教務主任終於忍不住,向同學們訓示,不要再濫用師長的慈心,所有的功課必須要按時候完成,否則扣分。鮑牧師就是一個這麽令人欣賞的一位牧者。每一次他在早會以聖經教導同學們,每個一人都很用心的聽。鮑牧師也曾擔任過港九培靈研經大會的講員,又為天道書樓的聖經釋經叢書撰寫了新約歌羅西書的註釋。鮑牧師不但是一位受人景仰的牧師,也是一位為神學教會及教會作出了鉅大貢的學者。

想到這裏,心想納悶著為什麼一位這樣忠心服事主的良僕,晚年的時候會遇到這樣的一個處境呢?不是怪責上帝為什麼要如此安排,而是對人生感到有點唏噓而已。我的外母也是因腦化症要住進了老人院,所以,很清楚這種病最後會把一個人變成什麼的樣子,一想到這,心頭就有點酸的感覺。

最近,再想起這件事,卻有另一番的領悟,其實上帝很公平,無論那一個人活在世上,都要面對和遭遇生、老、病、死的歷練。那管你是誰人,一個平凡的「打工仔」、一個普通的家庭主婦或者是一個曾經叱吒風雲的大人物,當「疾病」來到之時,誰都沒有分別。因為這正正是塵土生命的真相,我們本是塵土仍要歸於塵土。雖然,人們喜歡用成就、財富或美貎來裝飾這塵土的生命,讓它看起來似乎是永恆,不過,這都是騙人的。當然我不是要大家消極地活下去,相反,既然塵土的生命是短暫及變化不定,我們更應把握好目前有的機會,去好好活著,認真地愛你所愛的人,也珍惜可以有事奉上帝的機會去服事祂。因為,你我都不知道自己將來的日子如何。正如耶穌所說:

「趁著白晝,我們必須作那差我來者的工;黑夜一到,就沒有人能作工了。」(約九4)

馬傳道

2013年7月

2013年6月份 牧者家書

五月底,翁牧師與教會同工、執事及弟兄姊妹一行六人,前往國內探訪當地教會,這次行程之安排並不是偶然的,在去年教會商討一年的大計之時,經已有這意念,只是當時未有確實的地點。其實,這意念源於翁牧師給荃灣堂的一項挑戰,多年前,荃灣堂的差傳事工也頗有成果,與何文田堂的黃姑娘談荃灣堂的差傳事工,她立刻提起尤金蘭姊妹是當年十分積極參與的一位姊妹;那些年,還有鄭鳴兒弟兄也十分積極推動差傳事工,在他身體有病之時,他仍然前往泰北工場短宣,在他有限的人生中,留下無法令人忘懷的典範。

不過,以上提及的兩位弟兄姊妹經已回到天家,荃灣堂的差傳工作也日漸被我們淡忘了。去年再檢討差傳工作之時,也發現過往積極參與的弟兄姊妹大多已不在荃灣堂聚會。既然事已至此,為什麼教會要再去重建差傳事工呢?「差傳」對於大多數的信徒的來說,似乎是一件十分遙遠及不太與自己有切身關係的事情。潮汕地區是中國其中一個最多教會的地方,據一些記載,潮州早在未開埠之時,已有外國宣教士來傳道,1847-1852瑞士巴色會(崇真會)的黎力基牧師(Rev.RudolphLecher),曾先後七次到訪潮州傳教;然後,陸續有世界各地的傳教士來到潮汕一帶傳道,當時最主要是以醫療為基礎的傳道方式,因此,樂道會早年興辦健康院是有其歷史的淵源。160多年前那些西方的傳教士千山萬水的來到這個與他們毫不相干的地方,為了要將耶穌的福音帶到中國,以致今天我們有機會信耶穌,所以,我們是欠了「福音的債」,當然要為主償還這筆債。另外,主耶穌曾吩咐:「所以,你門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太廿八19-20節)。耶穌這話中,有一應許是十分重要的,就是耶穌必定與願意去使萬民作主門徒的教會同在,請不要誤會是交換條件,而是主的心意在萬民中。因此,我們去到萬民之中,便會遇見主,所以,主便會與教會同在。

無論如何,主耶穌清楚的吩咐,與我們是領受宣教的恩惠這兩方面,教會都不能逃避宣教的使命,前往國內教會探訪,只是重建差傳事工的第一步,請大家不單只為我們的旅程求平安,也為自己未來的參與,交托給主帶領。

馬傳道

2013年6月

2013年5月份 牧者家書

早前,有傳媒報導有一基督教教會舉辦建堂佈道籌款餐會,並邀得生命鬥士力克胡哲(Nick Vujicic)成為分享嘉賓,只要參加者損出港幣一萬元,當晚便可以與加克同席,親眼一睹這位失去了雙手雙腳的基督徒之風采。消息傳出後引起很大的迴響,後來,教會取消了該聚會,而力克也表示不會參加該聚會。

這件事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關注點,有人質疑安排在6月4日舉行是不是要避開「六、四」這日子呢?有人討論教會以金錢掛帥,只要錢夠多便可以獲優惠的待遇!有人批評教會將這位力克看成為一件商品,藉以賺錢供教會建築更美輪美奐的堂址。

香港是一個經濟掛帥的都巿,龍應台女士曾說過,香港的核心價值是「中環價值」,就是以發展、效率、財富為方向及目標。這正正是經濟發展為原則的做事方式。原本在經濟的領域去運用「中環價值」似乎是理所當然,不過,最不幸的是「中環價值」已經成為了香港人生活每一個層面應用的原則,教育、醫療、社會福利、大眾傳媒等等,都以「中環價值」為金科玉律去奉行。最經典的例子是「蘋果日報」的出現,由過去的「文人」辦報,變成了現在的「商人」辦報。

在舊約的時代,對以色列人最大的挑戰,並不是他們在軍事上比別國弱小,而是耶和華一直苦口婆心地勸告以色列,不要在信仰中滲入了「巴力」的信仰,而以色列的敗亡不是在軍事上遜於別人,而是在信仰上滲入了「巴力」信仰,而被耶和華厭棄。從以上的例子來看,教會是要小心保守自己避免走向「商業化」,「中環價值」或者「商業化」經已變成了「現代的巴力」,正因為我們每一個信徒、領袖及傳道人,均完全地生活在一個極度商業化的香港社會,我們已經不知不覺間被「商業化」所熏陶和感染,所以,有時候也會不自覺地將商業的思想、原則或方法,應用在教會的事工上或以商業原則來衡量教會的成敗。誠然,我們不是要將教會與世界隔絕,也不是將教會的生活與世界生活分開,事實上,我們也無法這樣做。但如何心意更新而變化,叫我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乃是我們每一個基督徒都應盡力追求的。

馬傳道

2013年5月

2013年4月份 牧者家書

在剛過去的復活節下午,本堂有四位弟兄姊妹受浸加入教會,當中除了芝芬姊妹是從小就參加教會聚外,其他三位新葡均在成年階段才信主,他們信主除了因某些特別的人生際遇外,他們都是因身邊的基督徒向他們傳福音,以致令他們悔改歸向主基督。假若,沒有人向他們傳福音,就算他們在困境中向上帝呼求,他們仍找不到出路,依然活在黑暗裡頭。所以,聖經告訴我們,報福音傳喜訊之人的腳踪是何等的佳美。因此,我們也要成為福音的使者,為主拯救失喪的人。

可能你會問,聖經不是說「傳福音」是其中一種屬靈恩賜嗎!若然,我根本沒有這種恩賜,那麼我便不應去傳福音!不錯,「傳福音」是需要恩賜,不過,為主作見証就是每一個基督徒的基本責任,不涉及任何恩賜的。其實很簡單,只要你將耶穌在你身上所做的或成就的,向人說出來見証主的真實。情形就好比你吃過一間餐廳的食物,你發覺十分美味可口,價錢又便宜,於是你會向你的朋友推介這餐廳,並且極力鼓勵朋友一試。美味的食物你尚且這麼落力,更何況你經歷過主耶穌奇妙的救恩,你豈不是會更用力地向朋友分享主的作為嗎!這是為主作見証,是每一個基督也應履行的義務,不需要恩賜,也不需要主特別的呼召,因為責任經已託付了。

新約教會有一位基督徒名叫「亞拿尼亞」,當保羅在大馬色路上因與主相遇而失明的那日子,主就吩咐亞拿尼亞去為保羅禱告使他能看見。當時沒有人敢接近保羅,甚至主吩咐亞拿尼亞去為保羅按手時,亞拿尼亞害怕,只是主堅持要他去而已。

今天在教會需要像亞拿尼亞一樣的人,為主去接待被主感召的人,近一年教會經常有新朋友來參加教會崇拜及團契聚會,他們需要有人去接觸他們,表達教會歡迎他,並且將主介紹給他認識,以及為他禱告求主使他因與主相遇而蒙福。

馬傳道

2013年4月

2013年3月份 牧者家書

「接待」在聖經中,不論是舊約或新約時代,都是一項十分受重視的屬靈美德;「樂意接待客旅」甚至在新約教會選立「監督」時的其中一項要求(提摩太前書三2節)。舊約時代更重要,因為那時客店並不普及,出門遠行的客旅主要是靠別人的接待才可平安完成整個旅程,而且,猶太人這麼重視「接待」也與他們的的歷史有關,他們的祖先亞伯拉罕也曾經接待客旅,不過那批客旅並不是普通人,乃是耶和華的使者(甚至有人相信那三位使者,其實是三位一體的上帝本身),所以,亞伯拉罕無意中接待了神的使者,這三位使者是要將耶和華的信息帶給他,就是告訴他,他的妻子撒拉要為他生一位應許之子-以撒。

荃灣家其實有很多機會接待新朋友,享和街其實聚居了不少從福建省來港定居的新移民(荃灣區是全港第二個聚居最多福建藉新移民的地區),而福建省的教會又發展得十分興旺,因此,來港定居的福建移民中,也有不少是在國內經已信主參加教會聚會,所以,荃灣家頗多時候會接待從國內來的信徒。

另外,加上主讓我們開展院舍長者事工,以及「彩虹天地」的小學生福音工作等等,教會將會有更多的機會接待來自不同年齡及背景的新朋友,那麼教會在接待的功夫上,我們有什麼要準備呢?

「接待」首要是有「樂意」的心態,因為一個人來到陌生的環境,他心裏必定會忐忑不安,不過若他經歷這裡的人滿有熱誠的接待他們,這種不安的心情便會消失,並且會留意美好的印象。「熱誠」是來自樂意的心態,因為大部份人都害怕接觸陌生人,所以,會避開陌生人;又或者你好想與你的「老友記」分享心事,又會忽略了新來教會的朋友。盼望主加給我們力量,讓我們每一個都會帶著笑容地,向新來的朋友伸出手歡迎他,以及說出:「好歡迎你,我是荃灣堂的……好開心你與我們一同敬拜主。」

馬傳道

2013年3月

2013年2月份 牧者家書

轉眼間,來到荃灣堂經已一年,由去年二月上任到今,好像是不久以前的事似的,隨著年日的流逝,老朋友碰面的時候,話題總離不開「健康」這焦點,的確年紀漸長,身體的機能也日漸退化,所以,大家必然會分享養生之道,「運動」也成了保持身體健康的鐵律,而「行山」也日漸成為朋友們近年十分受歡迎的嗜好。

年輕的時候,喜歡挑一些難度高、風景獨特的山去走,例如:到鳳凰山、蚺蛇尖看日出,又曾到過天下第一險的華山、天下第一秀的峨嵋山和天下第一奇的黃山等等。年輕時,喜歡冒險、刺激,行山也是跟人比速度、比膽色。試過,一口氣從峨嵋山山頂,走了八小時下到山腳,中途只停留過15分鐘吃午餐。喜歡到達山頂那種大地在我腳下的豪氣,山下的大川看起來,好像門前的小溪一般,令人有超然物外的感覺。

不過,年近行山喜歡欣賞沿途的花草樹木,最想可以一遇的,就香港野生的蘭花,近年已十分旱見,但十分羡慕那些行山的朋友,拍到野花蘭花的美態。可惜,到目前為止,仍未能遇上。另外,也很喜歡一邊行山,一邊聽朋友把路上一草一木的名字娓娓道來,再介紹它們會在什麼時候開花,花是什麼模樣、顏色以及味道等等,的確是一件賞心樂事。

懂得欣賞當下人生的美境,其實是喜樂的泉源。好像早上起來,看著女兒們夢遊似的在梳洗、可以喝著太太預備的蔬果汁、樓下管理員帶著微笑地跟你說聲:「早」等等,都是生活的一點一滴,每天都在發生而又平凡,好比山路上的小花小草,很容易就擦身而過,你有沒有機會仔細地欣賞過一下呢!早前聽老朋友很憾概地說,母親小毛病進了醫院,誰知三天後卻因心臟衰竭安息主懷,一切來得太快。在殯儀館相望握手的一刻,只能以眼神表達那份了解及支持。

馬傳道

2013年2月

2013年1月份 牧者家書

近年總覺得日子,好像走得特快似的。不經意間,2013年就來到了。在荃灣堂快要一年了,在還未來得及深入認識荃灣堂下,過去一年,教會拓展了兒童事工-彩虹天地,青少年事工比從前添了生氣以及剛起步但又充滿喜悅的院舍長者福音事工。上帝讓我們看見祂的禾場廣大,要收的莊稼也不少,我們又準備好去成為主合用的器皿沒有!

荃灣堂的弟兄姊妹不是沒有服事上帝的心,但現實上裝備得不夠充足,以致心裏常常感到害怕,不敢作出嘗試。當然,這麽一把年紀,已不能像年青人一般,勇往直前,雖然年青人也會害怕失敗的經歷,但又會很快忘掉了而再作出嘗試,成長就是這樣一回事。年紀漸大,對失敗的經歷就越難忘記,所以,我們傾向逗留在我們的「安全區」內生活。

雖然,這樣的做法會令我們感到安全,但卻阻礙了我們生命更新與突破的機會。早前看了一集「人在野」電視節目,講述主持人帶領一位生活於城巿的中年女子,從沒有生活在野外的經歷,由高聳險峻的雪領走回山下的經過。整個歷程,她面對她的幽閉恐懼症、畏高心理、長途走路的疲憊、極度嚴寒的天氣、惡劣環境睡眠休息等等。最終她走完整個旅程,當然沒有為她帶來十分戲劇性的轉變,不過她知道原來對她不可能的事情,其實她可以克服的。保羅說過:「我不是以為自己已經得著了;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向著標竿直跑,要得上帝在基督耶穌裏從上面召我來得獎賞。」深願在新的一年,我們在事奉主的學習上各人都突破過的限制而成長。阿們!

馬傳道

2013年1月

2012年12月份 牧者家書

每年教會對開的沙咀道均會佈置聖誕節的燈飾,再加上附近有多個大型商場,所以,一踏進十二月,晚上離開教會時,會看到很多美麗又璀璨的燈飾,整個的城巿充滿著節日歡樂的氣氛,我們也會興高采烈地買禮物送給朋友,連教會的年青人也嚷著要在教會內一起通霄慶祝,可想而知,商人們為全城製造的歡樂氣氛是何等的成功。

不過,聖誕節帶給人類最大的喜樂,又何止是悅人眼目的美景、或是滿載而歸購物的喜悅,又或者與朋友一起歡度佳節的溫馨。世界很努力的裝飾自己,令我們感到這世界美好、繁榮及溫暖。其實,聖經告訴我們這世界真正的面貌,是充滿了絶望、黑暗及冰冷。希律王知悉新君主的降生,將伯利恆滿城兩歲以下的小孩處死;上帝的獨生子卻降生於一個簡陋、骯髒、充滿動物糞便味道的草棚內,正好代表著人的心和這個世界也是如此,但主基督卻甘願住在其中。而這世界真正渴望的是「希望」,能夠讓人脫離絶望、黑暗及冰冷,聖誕節給世人最大的禮物是「希望」。

望德是三種屬靈美德之一,不過,希望並不單指是離世後上天堂的而已。而是,一種生活態度。帶著「希望」而活最大的特點是什麼呢?就是不再需要為你不完美或有缺憾的生活或人生而絶望或者抱憾終生,「希望」正好讓我們自在地活地那充滿缺憾和不完美的人生裏,而不氣餒或心懷不平;因為我們明白人生是短暫的,並且還有一位審判人的上主。聖誕節正為人類帶來真正的「希望」。

馬傳道

2012年12月

2012年11月份 牧者家書

「婚姻」是一夫一妻的結合、一生一世的承諾。今年十一月,剛巧是我與太太結婚廿週年的日子。回想,廿年前,與太太一同踏進教堂,在主的十架前及牧師的帶領下,訂下婚盟。當身邊的主內好友(當年我和太太曾是他們的團契導師)知道這個特別的日子,就嚷著一定要為我們預備一趟感恩會。所以,就要在不足一個月的時間內,努力籌備好我們的結婚20週年感恩會。

說來感到慚愧,我和太太的婚齡比起荃灣堂很多夫婦,只算是小學生的程度,很多夫婦正邁向30或40週年的日子。所以,請各位多多包涵。婚姻是上帝親自為人設立的,讓人可以彼此同心相愛及合力作成上主給人的使命。因此,婚姻有著很神聖的特質,乃是神給人的禮物。誠然,現實的婚姻是由血與淚、甜與苦交織出來的,因為我們是罪人,所以,更加要好好的保養顧惜她。美好的婚姻是需要作出犧牲的,只要你深深愛著對方,那犧牲都會帶來甜蜜的味道。秘訣是不要對他/她停止「戀愛」或者「拍拖」。

「我以永遠的愛愛你,因此我以慈愛吸引你。」耶利米書卅一3下

馬傳道

2012年11月

2012年10月份 牧者家書

「珍惜」

不知何故,今年中秋節感覺比去年冷清,從前小孩子在街上各處點起的蠟燭,洋溢著溫暖的節日氣氛,可惜這情境已隨著時代的轉變,似乎經已消失了。今年教會的年青人特別在中秋日預備了「猜燈謎」的活動,弟兄姊妹努力的破解答謎題,增添了不少節日的歡樂。不過,本是一家團聚的節日,卻發生了令人傷感的事,一艘載了百多人的賞煙花船被撞沉沒,全船人墮海,最後共有38人罹難,最年幼的只有兩歲。人生禍福無常,這件災難也讓我懂得珍惜與及禮讓。

上月,荃灣家第一次在來來護老中心(荃威)開始了聚會,也第一次與院內長者慶祝中秋節。看到長者們眼中流露喜悅的眼神,令我們十分鼓舞,而弟兄姊妹積極的參與,每次均有十多位弟兄姊妹一同出席,也令我們也十分雀躍。院方更向我們表示,有家屬看到荃灣家,送給每一位長者的詩歌集時,內心十分感動,讓他們明白還有人珍惜他們的親人,求上帝繼續幫助我們。

本月初,在荃灣港鐵會所舉行了事奉人員退修會,當天共有十六位同工、執事及事奉的弟兄姊妹一同出席,除了一起仔細認識荃灣堂弟兄姊妹的人口結構外,大家更分享了個人在教會事奉上的初步方向,教會的關顧及探訪事工乃最多人想參與的事奉,反映弟兄姊妹珍惜身邊的肢體,而且,荃灣家的長者人數比較多,也令弟兄姊妹特別記掛他們的需要,求上帝賜福給長者們有愉快的心情及健康的身體,以及在教會內建立不論年長及年幼之間,彼此相愛的肢體關係。阿們!

馬傳道

2012年10月

2012年9月份 牧者家書

「開學了!」今年暑假好像過得特別快,也特別充滿了不一樣,眨眼間,同學們明天再要早起去上學。其實,不知不覺間我經已上學去,上週四晚上已上了第一課,9-12月的週四晚上「信徒與職場倫理」的課目,期待可以有充實的學習。

對本堂的年青人來說,今年暑假特別辛苦,因為比上學時起得更早;暑假特別忙碌,因為一天到晚跟團友在Facebook、WhatsApp,差不多連吃飯的時間都不夠;今年特別窩心,因為不單可以在教會侃侃而談到天亮,還有教會的長輩們送來水果、涼粉、西餅及粥等等。

荃灣堂也踏入新學年,九月份有一項新的社區福音事工-「院舍長者福音事工」,我們希望以耶穌的福音將來來護老中心(荃威)轉化成耶穌之家,讓住在那裏的長者不是無奈地等候生命的終結,乃是歡喜快樂的期盼著歸回天家。因著「彩虹天地」兒童事工的開展,多了小學生參與兒童主日學,在十月份新一季的課程開始時,小學級因人數太多,而需要由一班增至兩班,基教部現努力邀請兄姊成為主日學導師,求主揀選兄姊成為導師。

你也必心裏暗忖:「很想念當學生的日子啊!」,十月份也有秋季的信徒成長課程開辦,雖然不用穿校服上課,但也需要認真的學習,「約伯記」、「字裡情深」同屬舊約的範圍,往往古舊的東西越深藏著精闢的生命智慧,快快在報名表上填上你的名字。

馬傳道

2012年9月

2012年8月份 牧者家書

「讓小孩子到我這裏來」

這是耶穌在路加福音十八章中,向想阻止小孩子到他跟前的門徒說的一句話。小孩子的心最單純,因為還未學懂隱藏心中的感受,他們的反應最直接反映他們心中所想。所以,耶穌教導門徒也要具備向天國也要有一顆單純的心,才可以進天國。

感謝神,七月份對一群在「不一樣的暑假2012」事奉的弟兄姊妹來說,完成了兩個星期的一項不可能的任務。不單一星期五天帶領小學活動,週六也要頂著酷熱的天氣帶領戶外活動。雖然,身體上都感到十分疲乏,但腦海中卻惦記著小朋友天真的笑臉與及可愛的面容,同時也實在地經歷到衝破圍牆,彼此同心的事奉的喜樂。若然,購買到現在會址的喜悅,乃前輩弟兄姊妹共同經歷的喜樂,那麼參與「不一樣的暑假2012」的服事,乃現在教會年青一輩一起經歷與神同工的歡欣。

當導師們親眼看到每一位小孩子,每天期待著回來荃灣堂的興奮,小孩子對每一頓營養充足又加美味可口的午餐,以狂風掃落葉的速度吃完,不用多說也知道他們非常欣賞教會姊妹們的廚藝。在我們探訪參加者的家庭時,也從家長的口中,証實了以上的事實,連父母也驚嘆原來他們的孩子可以這麼「不一樣」,主動做功課、快速完吃飯、不用催促便起床出門等等。家長們十分感激教會舉辦了這項暑期活動,也讓他們認識到主耶穌和荃灣堂。哈利路亞!

馬傳道

2012年8月

2012年7月份 牧者家書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這兩句詩詞出自唐代詩人李商隱的「登樂遊園」。這兩句詩往往是用來表達人對晚年日子的眷戀,但卻又感嘆人生的短暫。晚年人生的柔和、婉約的美,真的令人細味,卻又嘆息時光易逝,美景實太短暫。然而,著名的粵語片女演員羅蘭女士,她憑「爆裂刑警」一片獲最佳女演員獎項時,她經已是一位六十四歲的長者,當她上台領獎時,她說了這一句話:

「但得夕陽無限好,何須惆悵近黃昏」

作為一個信主的人,她學會欣賞當下的日子,不用嘆息逝去的良辰,不羨慕將來的美景,就只活在「當下」。

耶穌說「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保羅又說「……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向著標杆直跑……」。年青人容易活在將來,滿腦子都想著長大後做的事情,拍拖、事業、遊歷等等;年長的卻喜歡活在過去,容易「想當年」,常常會緬懷過去的人或事等等。其實,可以好好的享受「現在」、「今天」,努力的去認識一下在身邊陌生的人、把握可以弟兄姊妹偷得浮生半日閒的機會,享受兒女對自己的服事及關愛,珍惜與親人相處的每一次機會,開心愉快地去享受,不用太多的顧慮。

「但得夕陽無限好,何須惆悵近黃昏」

馬傳道

2012年7月

2012年6月份 牧者家書

五月份過得十分充實,執事會為著今年的執事選舉,謹慎地討論候選的名單,而翁牧師與我也想透過這機會,探訪或約見一些合乎候選條件的弟兄姊妹,因為在荃灣堂的日子還短,有很多弟兄姊妹仍未十分認識,所以,本人與翁牧師及執事邀約一些,對我們來說較陌生的弟兄姊妹見面,當然並不代表被邀約的弟兄姊妹在荃灣堂的日子淺,坦白說,有很多其實在荃灣經已超過五年以上的日子,甚至受浸加入超過廿十多年的也有。

「十年人事幾番新」,用這句說來形容這十年的荃灣堂歷史,也十分貼切。不論傳道同工,執事的團隊及教會的弟兄姊妹,都轉換或失落了不少。然而,上帝卻仍工作,有早前冷淡的,現已回轉熱心投入事奉主的行列,也有歷盡滄桑人生的,現正想回到主裏休養生息,也有在真道上熱心追求的,也有希望可以再一次展翅上騰的。但無論如何,主耶穌仍然看顧著荃灣堂,感動弟兄姊妹甘心樂意在教服事主,年青人踏出服事主的路,年長的仍然滿有活潑的心懷事奉主,也有努力不懈的引領配偶認識主或鼓勵配偶回歸主的國度。

「我們起來建造吧!」這句話是來自尼希米記,當時一群以色列民看見聖城耶路撒冷倒塌的城牆時,被上帝感動而向同心發出的呼喊。

「讓我們起來建造吧!」

馬傳道

2012年6月

2012年5月份 牧者家書

早前,從報章看到一單令人不安的新聞,有一位十九歲年青人,在曹公坊入住的劏房自殺。他的身世也很可憐,十年前,父母離異,父親帶走兩歲女兒,留下他與母親一起生活,可惜不久,母親不堪打擊,在荃灣家自殺身亡,從此他跟著外公外婆在福來村生活。可惜,他讀書成績不好,無法考進政府當救護員,在心灰意冷下走上不歸路。

我差不多每天都在曹公坊吃早餐,所以,當看到這一則新聞時,心裏特別不舒服。心裏想這年青人十年來,背負著母親自殺包袱,這個重擔十年來就一直壓在他的心頭,最後,還令他走上不歸之路。其實,很多人的內心是十分淒冷孤寂的,在人生的旅途中經歷很多喜樂和傷感的遭遇,但人總把那些年的事情,將珍寶一樣藏在心內,就像我們將人生歲月很多不想拋棄的東西放在床下底或家中的每一個角落,久而久之,便引來很多蟑螂、老鼠,甚至害命的病菌。

每天在主面前安靜靈修,讀經禱告,正好定期讓我們清洗內心的種種不值得保守的垃圾。正如聖經告訴我們一樣,

「……我只有一件事,就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向著標竿直跑,要得上帝在基督耶穌裏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 

馬傳道

2012年5月

2012年4月份 牧者家書

來到荃灣堂經已兩個月,也漸漸認識多一點的弟兄姊妹,不過初期仍會把你們的名字弄錯了,請大家不要見怪。

今年教會的主題為「討神喜悅的教會」,誠然,如何可以成為討神喜悅的教會,我們有三方面需要努力的。分別:以神的話來裝備自己、過聖潔的生活跟隨主及奉獻自己服事教會。所以,鼓勵大家努力參加主日學,也多參予團契建立肢體生活,使我們事奉時並不是孤身上路,而是有弟兄姊妹同行,彼此支持及代禱。

最後,聖潔生活基本上離不開「禱告」,耶穌在世之時,十分重視禱告生活,開始事奉時到曠野安靜禱告四十天;選立十二門徒前,也先上山整夜禱告;上十架前也是到客西馬尼園禱告求主加力。可惜門徒未能體察主的心情,也因疲倦而入睡。

「多禱告,多有力量,少禱告,少有力量,不禱告、沒有力量。」

我盼望透過教會的「禱告勇士」運動,你會成為禱告勇士,荃灣堂也成會為一所愛禱告的教會。 

馬傳道

2012年4月

2023年611日 牧者家書

在日光之下的 ─ 喜樂

喜樂 ─ 不是指人間的「快樂」。喜樂指着不管所經歷的事帶來情緒上的快樂或憂傷,都存著信心和盼望,認定神掌管一切,施下的恩典而快樂。因喜樂的來源是「在神裡」、「在信心上」。因此在憂愁與患難之中仍然保持不變,甚至更顯出能力來。

傳道書的作者,在日光之下,平常日子觀察出人生智慧。我試從傳道者在傳道書3:12說:「我知道世人,莫強如終身喜樂行善。」帶出傳道者如何看喜樂,或許幫助我們從另一角度理解「喜樂」。所謂行善在傳道書2:24譯作為「享福」,所以這句話可以譯作「莫強如終身喜樂享福。」這句話有些多餘,難道人不懂得享福嗎?需要傳道者提?相信對於大部份城市人來說,是喜樂過度的問題,而不是不知道應該喜樂。

然而,現實中確實有很多因素能令人失去喜樂的。如:病、嫉妒、生活上遇到的欺壓與不公、孤獨和很多不由人控制的事等等,都會令人不知如何喜樂的。傳道書3:1-8是大家較熟識的經文,除了生死是不由人控制,其餘都是人可決定的,如:人可決定,栽種與拔出。然而,加上定時,就表示人在定時內應該做的事,就是人可以作決定的事上另有「定時」凌駕其上。這些定時不是由人操控和決定的,這些定時在人所作的決定之上加上一些限制,以致人無法完全自由作主。這些定時有開心的有不開心的,如:「殺戮有時,醫治有時;拆毀有時,建造有時……撕裂有時,縫補有時……」這些定時,是人生中真相和實在的呈現。表面上,人可決定自己是哭是笑,但真正的決定其實不在人手中,如:當應該笑的處境或情況出現時,難道人會放聲大哭嗎?傳道書的作者列舉出這些「定時」,目的之一是讓人知道其實我們是活在一個謎中。在謎中,有些地方是人可以明白的,但對於大部份情況,人是無法掌握及明瞭的。〈傳3:11〉「然而神從始至終的作為,人不能參透。」

傳道者多次教導人要喜樂、享福、吃喝,我們如何實踐這教導?首先,一開始我已說:「我們的喜樂源頭在於神。是神的恩賜,恩賜是禮物的意思。喜樂是神送給人的禮物!傳道者提到的喜樂是物質性的非甚麼屬靈的喜樂。但我們要知道傳道者談到的吃喝非縱情的不顧一切的大吃大喝,他所指的一般日常生活中人人皆可得著的享受與樂趣。他不是提倡醉生夢死只顧追求物質享受的生活方式。他說:「人莫強如吃喝」的意思是,享受生活中一般的兩餐一宿的樂趣,能在茶餘飯後與家人或朋友閒話家常,沒有比這種喜樂更好。重要是小市民能在這物質化享受中,能領悟出屬靈的道理,就是他肯定這是神所賜的禮物,是恩典,是神看顧人的表示。能享受神所賜的喜樂,是人真實的屬靈經驗。你常有這屬靈的經驗嗎?

最後,在複雜多變的世界中,人如何才能喜樂?就是要肯定神是世界的核心。

王慧莉傳道

2023年611

2023年11月19日 牧者家書

和睦共處的美事

「看哪,弟兄和睦同住是何等的善,何等的美!」(詩133:1)

上星期日教會到烏溪沙青年新村戶外崇拜,出席人數超過100人,當中更有19位小朋友參與。大家歡度了一天,氣氛融洽。起初,崇拜前一天,陰暗有雨,空氣悶熱,天文台還預測戶外崇拜當天下雨,恐怕當日中午的燒烤要冒着雨進行了;不過或可選擇由營地的飯堂為我們提供服務,將所有燒烤食品全部加熱,可謂 「一鑊熟」來分享食物了。幸而,感謝主的恩典,當天密雲消散,還透出陽光來,氣温下降,秋高氣爽,實在是旅行的好日子。

詩篇133是一首上行之詩,只有3節而已,是朝聖旅途時頌唱的。猶太人在前往耶路撒冷的途中,遇上來自不同的行業、地區和支派的同胞。朝聖者聚集在一起的目的只有一個:在耶路撒冷敬拜上帝。他們歌頌並感恩能成為上帝的子民,是蒙福的。弟兄姊妹在路中相遇,和睦共處是何等的善和美。「看哪」就是叫人注意,是重要和值得細看的;和睦的情景是可以見證得到的。星期日那天,一些久違了的弟兄姊妹再次匯合,新朋友也參與教會這活動;大家閒話家常,互相問候,的確是一件美事。信徒之間的合一是一個非凡的祝福,因為它既美好又令人愉快。

詩人形容相處的美好,好比「那貴重的油澆在亞倫的頭上」。在古代中東,用油抹頭是很常見的,有時會作為對客人進門的祝福(路7:46)。 這樣做是為了讓受膏的人精神煥發,並從而散發出馨香的氣味。 在上帝的子民中,團結合一使所有人煥然一新。它是一種豐盛且寶貴的祝福 — 因為這油溢出頭上,順著鬍鬚流了下來。寓意香油被傾倒得如此豐富,從頭流到鬍鬚,然後又流到祭司衣服的繸子,情景非常生動。

詩人用了第二幅圖畫來表明神的子民之間合一是多麼奇妙,「又好比黑門的甘露降在錫安山」。黑門山是應許地最北面的山,終年被雪覆蓋,露水非常豐富。即使在乾燥的天氣裡,人所搭的帳篷也濕漉漉的,就像下了整晚的雨一樣。露水是上帝給予乾地的禮物,甘露能使乾旱的土地煥然一新,使植物生機勃勃。上帝子民之間的兄弟友愛能使生活豐饒滿足,使生命得以保持力量。因此,信徒間的和諧,像甘露般溫柔地降臨在人們的精神上。

信徒在那裡,上帝就與我們同在,因為在那裏有耶和華所命定的福,就是永遠的生命 (詩133:3)。

2023年11月19

2024年1月7日 牧者家書

『信仰傳承』這回事與我有何關係

當我剛到樂道會荃灣堂事奉,驟眼看到這教會少有青少年人的影子,我心中有很大的感觸,頓然使我想起在士師時代的長老沒有重視信仰傳承的使命----將上帝昔日在他們當中的作為去教導下一代,缺乏信仰傳承導致他們各人任意而行,反帶來國家得著苦難與咒詛,沒有祝福;這是一件很可悲的事 ! 按上帝給牧師近年來的異象的焦點乃是兩大方向,1.培育與 2.傳承。

因牧師常巡迴不同教會,看見深深體會到一些教會需有更新,才有效地作主見證。為甚麽雷牧師要致力在培育及在傳承工作上。因我在士 2:10 這段經文上看到昔日的教會長老疏忽傳承工作的重要性,導致教會使命之延伸後繼無人,反使整個世代失去應有的方向,各人任意而行。既然今天上帝帶領雷牧師來到你們當中作義務牧師,我就要忠心地履行上帝給我的使命!

上帝呼召我來到這個教會是朝向一個鮮明的異象:「培育教會肢體成為上帝的用人,給予她們傳承,將上帝的信仰薪火相傳,作主美好的見證。」還記得在戶外崇拜之際,我曾與幾位與荃灣堂久違的肢體聊天,他們都異口同聲表示自己在大窩口區已返這教會,但生命卻沉睡良久,我嘗試鼓勵他們重返教會,與肢體保持相交,一同委身於上帝的關係裡,願主的靈與他的話語重建彼等的生命,讓他們重投主的牧養中。無疑地,這是我們對上帝願意付上代價的回應。西 1:28-29 很清楚這樣對我們說,帶領人成長起來是要為此勞苦,盡心竭力!我相信若然要使本堂肢體振作起來,我們便要認定,當今我們的使命:「成全聖徒,各盡其職,你我都有份。」「成全聖徒」在《新譯本聖經》翻作「裝備聖徒」,除了裝備信徒,叫他們能夠在事奉上更有效之外,更要帶領大家一齊在基督裏成長。最後,我試從保羅在《使徒行傳》20 章的自述來看,「成全聖徒」最佳的策略,乃是去到人中間,照著我們所是的成全人,即以自己的『榜樣』乃是最好的餧養和成全。在此,我們看到保羅一生在「成全」事工上乃是一個至死忠心、跟隨耶穌腳蹤的人!

願我們大家緊記這使命的內涵!我深信大家正視信仰傳承這回事是與大家息息相關的話,樂道會荃灣堂得著成長與復興的新景象便指日可待了!若大家看完這篇《牧者心聲》有任何意見的話,歡迎大家whatsapp 51800810 與小僕交流。

 雷振華牧師

2024年1月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