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美國史丹佛大學團隊於2023年10月4日,依據Scopus的論文影響力數據,公布了2023年的「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World's Top 2% Scientists 2023)」。該榜單分為「終身科學影響力排行榜(1960 - 2022)」和「2022年度科學影響力排行榜」兩部分,旨在衡量學者長期及近期的研究影響力。

https://elsevier.digitalcommonsdata.com/datasets/btchxktzyw/6

恭喜本實驗室的指導教授譚至善名列2022 年度科學影響力排行榜!

量子點已經在高端顯示類別中嶄露頭角,特別是透過 QD-OLED 電視和顯示器。下一步可能是 QDEL,即「量子點電致發光」,也稱為 NanoLED 螢幕。請不要與電視中已經存在的 QLED(量子發光二極體)技術混淆,QDEL 顯示器沒有背光燈。取而代之的是,量子點本身就是光源。預期的結果是顯示器具有比當今的 QD-OLED(量子點 OLED)更寬的色域,同時更亮、更實惠且更耐烙印。 QDEL被視為未來兩年內最有可能影響消費者顯示技術的重大發展之一。 如果你對高階顯示技術感興趣,那麼 QDEL 應該成為你關注的焦點。

每個人過得是好是壞,能發揮決定性作用的,終歸還是自己。毫無疑問,我們都應該更靠近另一種生活的姿態:不卑不亢,多關注自己的成長,而不是別人的「好命」。

如果這速度能繼續,一年內A-Lab與DeepMind的合作,將會為人類創造880種新材料。想像這裡面有多少新的可能性、多少重新發明產品的機會。

接下來20奈米便是爭議的開始。因為整個產業60年來第一次換電晶體結構,全新魚鰭式電晶體(FinFET)上陣,效果奇佳,對能耗、效能的提升,甚至比微縮一代還好。也就是說,在16/14奈米這一代,全球晶圓代工第一、第二大廠,完全沒有微縮電晶體,只是改個名字。也難怪英特爾主管日後常公開指責這兩家亞洲廠「作弊」。

以穩定性高聞名,碳電極鈣鈦礦太陽能終於突破 20%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主要是用金屬電極,但改用碳電極後,可以用更低溫製程、製程步驟也更少,還具有高穩定性優勢,但過去較少科學家採用碳電極也有其原因,因為轉換效率表現沒那麼漂亮,阻礙碳電極鈣鈦礦太陽能的商業化路程。

迫於電價波動劇烈,新加坡終於認真擺脫以往建制太陽能遲緩進展,開始加快投靠清潔能源的腳步。近幾個月來,新加坡安裝住宅屋頂太陽能板的需求激增,這是由於家庭用電價格在第2季比五年同期平均漲了15%,而躉售電價仍然波動劇烈。如今,太陽能占新加坡發電比率已由2016年的0.12%增為1.5%。新加坡政府已啟動最大規模的太陽能招標,將為大約90%的政府住宅建案增設太陽能板。

7國集團(G7)今年4月的氣候能源環境部長會議上通過共同聲明中指出,與浮體式海上風力發電等並列,將推進開發鈣鈦礦型光伏電池等革新技術,證明了鈣鈦礦光伏電池將成為脫碳技術的新星。不過,日媒報導稱,這項潛力無窮的最新光伏技術雖然是日本學者所發明,但在量產上卻幾乎全都掌握在陸企的手中,證明了「中國製造」的能力在全球供應鏈中的重要性。

柯文哲批評,2025非核家園這個理念很好,大家都很喜歡,但問題是做不到,因為再生能源追不上。而民進黨意識形態過頭,現在核2、核3全停,核4又沒有,馬上就沒電可用了。他質問,把核電廠停掉,真的要用愛發電嗎?

綠能軍團持續擴大,儘管核二廠2號機將在3月進入除役階段,根據經濟部能源局盤點,今年全台預估有至少6座大型太陽光電案場,以及4座離岸風場完工併網,新增裝置容量高達2GW,相當於2部核能機組。

美國國家再生能源實驗室研發的寬能隙全鈣鈦礦串聯太陽能電池效率高達 27.1%,在攝氏 55 度下運行 2,400 小時後也能夠維持初始效率的 87%。

目前所取得的「能源系統數位化」行動計畫,將要求到 2030 年前,在基礎設施方面投資 5650 億歐元 (5560 億美元),以實現其綠色計畫,並結束對俄羅斯的化石能源依賴。

經濟部日前召開電價費率審議會臨時會,決議電價平均漲百分之八點四,台電光是燃料成本,就比去年預估增加近三千億元,若反應合理成本,根據近日新公布實際依照電價公式計算出的平均電價為每度三點九四六五元,與調漲前平均電價比起來,漲幅應高達百分之五十點三三。

鈣鈦礦太陽能轉換效率高,但也以不耐用聞名,如今美國科學家以新的太陽能測試技術,發現效率高,還可以使用 30 年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其使用壽命甚至超越矽晶太陽能的 20 年。

對於台灣何時能達成再生能源占比20%,經濟部長王美花今天接受專訪時,坦言確實無法於2025年達到再生能源占比20%,但她也透露政府正在朝2026年10月達標。

在碳中和、碳達峰目標的約束下以及系統成本持續下降的利多背景下,過去 5 年裡全球風能及太陽能裝機量呈現穩定增長的態勢。據 TrendForce 統計,2021 年全球可再生能源累計裝機量約為 3,064GW(吉瓦),平均年增幅約 8~10%,又以風能及太陽能占比 88% 為最高的應用領域。

目前巴西新創 Sunew 已經生產超過 1 萬平方公尺的有機太陽能電池,也已經用在汽車和其他用途;瑞典 Epishine 公司也是有機太陽能電池先驅,其轉換效率為 13%,壽命約為 10 年,其微型太陽能模組已經進入市場,這些模組可用在溫度和濕度控制、讀卡器和火災報警器。

蒸鍍紅色、綠色和藍色有機材料時,除了採用第 6 代 OLED 蝕刻高精度金屬掩膜,LG Display 還在找尋各種蒸鍍製程方式。整個評估過程大概需一年才能完成。

面對全球氣候變遷挑戰,發展再生能源已是國際趨勢,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今(15)日表示,台灣在能源轉型上充滿很多不同意見,但若從資本市場來看,那些在大家都看不懂的時候,就懂得用力砸錢投資的人,如今都變成大贏家,從太陽能、離岸風力發電,慢慢可以看出,這會是台灣下一個兆元產業。

根據台積電二0二0年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當年台積電電力使用量突破一六0億度(含海外),單一企業占全台用電二七一一億度約五.九%,用電量相當驚人;而台積電每年都設定使用綠電目標,國內某鋼鐵廠透露,台積電不僅要吃長期綠電,短期內需求也殷切,在全台各地狂挖綠電。

因全球對暖化的關注度提升,為了拚減碳、實現「碳中和(carbon neutral,指實現淨碳足跡為零)」目標,推動太陽能電池市場規模有望持續擴大,預估2035年全球市場規模將跳增1.7倍。

CNBC報導,身為地球上第四大富豪,美國科技巨頭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不需要透過投資氣候變遷來賺錢。但對於那些想要賺大錢的投資人來說,蓋茲指出一條明路:減碳科技領域充滿大好機會。

歐洲薄膜太陽能電池研究聯盟 Solliance 最近研發出超高效率的串疊型太陽能電池,電池由鈣鈦礦太陽能與矽晶構成,轉換效率高達 29.2%。

蘋果(Apple)(27日)公告一份承諾2030年以前100%使用再生能源的供應商名單,台灣的台積電、鴻海、和碩、欣興電子等公司都在列。

隨著技術愈加成熟,全球太陽能裝置量正不斷攀升,如今太陽能成本已經能與傳統化石燃料競爭,能再壓低價格、當然也更好。澳洲新創公司正研發更永續、更便宜的矽晶太陽能技術,用銅取代昂貴的銀料,不僅降低成本,商業尺寸模組轉換效率還破紀錄高達 25.54 %。

為讓有潛力的優秀博士生專心投入研究,科技部前年起每年提供300名博士生每月4萬元獎學金,最新統計發現,過去2年約43%名額由台灣大學、成功大學、清華大學、交通大學等4所傳統名校包辦,私校僅佔總數17%;若以領域區分,工程領域佔約40%最多。獲獎學生認為,此措施可讓學生專心投入研究且無後顧之憂,吸引更多人攻讀博士、為國家培育人才

MOST link

採用印刷技術、以此前一半成本即可製造的「鈣鈦礦型」太陽能電池9月啟動全球首次量産。波蘭初創企業將把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作為在建築物外牆等處設置的電池來供貨。英國和中國的企業也將在2022年啟動量産。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價格低廉,不受設置場所制約,如果能成功普及,全球可再生能源的比例或將提高。

再生能源已是不可抵擋的一股趨勢,經濟部訂定 2025 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 20% 政策目標,預計 2025 年太陽能裝置容量達 20GW,截至今年 7 月達到 6.73GW,其中漁電共生、屋頂太陽能更是主要推行的太陽能專案。

由劍橋大學與慕尼黑工業大學組成的國際研究團隊,成功開發一種「原子交換」的新技術,將千分之一的鉛原子換成錳,能使鹵化物鈣鈦礦量子點的發光增加三倍,可用來製造更高效的低成本發光材料,打造下世代超亮的 LED 照明和顯示器。

鈣鈦礦太陽能的 n-i-p 結構則是在透明陰極上先後製備出電子傳輸層、鈣鈦礦、電洞傳輸層和陽極金屬,p-i-n 則相反,先是電洞傳輸層、鈣鈦礦,再來是電子傳輸層和陰極金屬,通常 n-i-p 結構的鈣鈦礦太陽能轉換效率高,表現更好,不過 p-i-n 製備工藝更簡單便宜、溫度更低,也適合與傳統太陽能電池結合成串疊型太陽能,受到比較多的關注。

飛利浦桌上型UV-C殺菌燈可在短短幾分鐘內,有效抑制病毒、細菌、黴菌和孢子,經實驗室測試結果,對任何表面照射飛利浦UV-C燈光源達短短9秒鐘,即可有效降低SARS-CoV-2(引發COVID-19的病毒)感染力,波士頓大學醫學微生物學副教授及其團隊研究更指出,在正確使用飛利浦UV-C紫外光源產品下,可將99.9999%的新型冠狀病毒去活化,有效對空氣、表面和物件進行消毒。

發電量更大的太陽能設備,凸顯出進一步降低成本,對於捨棄化石燃料的能源轉型仍很重要。雖然電網規模的太陽能發電廠,通常比最先進的燃煤和天然氣發電廠更加便宜,但要結合乾淨能源來源與全天候無碳發電所需的昂貴儲電技術,成本必須再往下降。太陽能公司的超級充電板技術包括:鈣鈦礦(perovskite)可望為太陽能技術帶來真正的突破。鈣鈦礦比傳統上使用的多晶矽更薄且更透明,最終可以層疊在現有太陽能電池板的頂部,以提高發電效率,或者與玻璃整合以製造也能發電的建築物窗戶。

製作太陽能電池,竟和刷油漆一樣簡單

首先,以矽晶做為材料時,為了減低晶格裡的缺陷數量,必須經過約 900℃ 的高溫長時間處理,然後再以半導體高真空高溫製程製作成二極體太陽能電池,工序繁瑣嚴苛。但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是以溶液塗佈薄膜的形式來製作,所以不需這麼高溫,也不需要真空環境,只要在一般環境裡就可以製作。 

Researchers at the Fraunhofer Institute for Solar Energy Systems (ISE) have been conducting cutting-edge research in photovoltaics for 40 years. The institute has continually achieved “record” cell efficiencies in different material classes and made important contributions in reducing the costs of solar electricity, which is the cheapest form of energy generation today.

全新的太陽能時代即將來臨?波蘭太陽能公司 Saule Technologies 將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展開工業規模生產鈣鈦礦太陽能的公司,透過低成本印刷技術,讓太陽能窗戶、建築整合太陽能成真。

太陽能板總是厚重又脆硬、一點裝設彈性也沒有嗎。總部位於新加坡的太陽能公司 Maxeon Solar 將推出無框架、玻璃與支架,只有 4 公厘薄的黏貼式太陽能板,重量減 50 %、發電量增 50 %,轉換效率更達 20.9 %,這是否有機會改變大眾對屋頂太陽能的印象?

據 LEDinside《2018 紫外線 LED 應用市場報告──固化、醫療、殺菌》顯示,UV LED 市場產值 2017 年成長至 2.23 億美元,預估 2022 年將達 12.24 億美元,2017~2022 年複合成長率達 33%。除固化市場穩定成長外,表面殺菌、靜止水殺菌、流動水殺菌為未來 5 年(2018~2022)主要成長動能。

據外媒報導,美國南卡羅來納大學(the 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的科學家已開發出全球最小、最亮的深紫外 LED,晶片尺寸僅為 5 微米,波長為 281奈米。由這些晶片組成的 UVC LED 陣列亮度達 361 W·cm-2。

“Finally, we are here. After more than 10 years of waiting, in 2020, the UV LED market could ramp up and reach the billion-dollar mark very rapidly.” asserts Pars Mukish, Business Unit Manager, Solid-State Lighting & Display at Yole Développement (Yole).“There is good in everything bad, and the recent COVID-19 pandemic has created some perfect use-casesfor the technology to spread across a rapidly-changing disinfection/purification market.”.

未來十年,全球綠能嚴重供給不足,一個全球搶綠能的戰爭,已經上膛。拿不到穩定的綠電,在未來供應鏈上就可能被除名,但只要台灣電力結構轉骨成功,不僅可以搶得競爭力的聖杯,台灣更可在半導體之外,用綠能建立一個護國新屏障。這是一場不能輸的競賽!

劍橋大學在 2020 年針對全球 59 個國家進行比較研究,發現其中的 6 個國家,電動車的排碳量比汽油車還高,包括中國大陸、印度、波蘭等,共同特徵是燃煤發電比例與每度電的碳排放係數高。有意思的是,一個針對美國不同州與郡的電動車減碳研究發現,在某些州,插電式油電混合車減碳效益比純電動車還要好。

One must have foresight; only through enduring hardship over a long period can one reap benefits.

-John D. Rockefell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