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2011年11月11日,開著貨車載著日本樹木醫會及日本街路樹診斷協會,所捐贈樹木醫治的機械及物資,引領21位日本樹木醫到阿里山進行示範醫治吉野櫻,後開啟我投入全國樹木醫治及教育宣導工作。
對於樹木醫治總有很深的感觸,在老樹下總有許多意見,希望可以付一點點錢一些許時間,就可以得報完全康復,這是不可能的,因為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我們要發展的並非一味的醫治技術,而是如何使樹木不要生病。
光線、空氣、土壤、溫度、濕度是樹木生長的五大要素,陽光與種植地點有關係,空氣一般皆不會出現很大的問題,其中我們所能控制的只有土壤部分,所以給予好的環境樹木就不會生病了。在我為樹木醫治過程中,發現台灣樹木衰弱主因相當大一部分,在於樹木棲地土壤問題,其中覆土、棲地中有工程廢棄土、土壤硬度過高、棲地排水、透水不良、棲地過小等,皆是樹木生病的主因,所謂致病三大要素:病原、病體、環境,所以我們覺得需要從環境中進行,樹木只要有好的環境,自己就可以培育出良好的樹木健康對策。這就是我要的樹木醫學。
2009年在一場餐會中遇到了一位來自日本的樹木醫生,告知他台灣阿里山的櫻花(註一)生病了,但台灣似乎沒有相關得醫治能力,他意識到後深感震驚到,隨即表示要會去日本號召來台進行義務醫治。
來自日本的愛心
就在2010年2月2日迎接來自日本全國8位樹木醫,來台灣時八八風災剛過,阿里山公路經過風災的催殘,78公里長共斷成三截,沿途的好風光被施工那個單位斷斷停停著進行,日本老師們坐著小巴歷經千辛萬苦來到阿里山,而我載了一大車由日本樹木醫所捐贈的醫治機械及醫治改良的資材進入阿里山。那個是一個因為風災陸客不來的阿里山,,是一個7-11每天只開到下午5點的阿里山,那是一個只有店家沒有遊客的阿里山,一切以靜字來形容的阿里山,而所有櫻花就像殷殷期盼著遠道的希望,可以繼續為這一片土地綻放美麗的花朵。
與職人學習樹木精神
與日本專家們在櫻花樹下學習新的工法醫治樹木,看著日本樹木醫的專業態度,對樹如對人的態度,深深感動了我,雖然是義務活動,但每個人竭盡全力發揮所長,在異鄉的觀光景點,努力工作著,看著它們在工作深為感動,看起來他們是一群救人的人醫,面對自己的親人般的搶救著,雖然遠道而行,卻不曾發出一份倦意,雖然是義行但努力發揮著每個人的醫術,終於可以體會這就是職人精神。
櫻花怎麼了
長期以來吉野櫻栽的簇狀葉病(註二)所苦,已經逐漸衰敗中,阿里山之土壤為弱育土此土壤經過長年雨水沖刷,有機質所剩不多再加上黏粒質高達50%通氣性較差,經遊客常年累月踏步其棲地會造成土壤硬實,因此建議土壤必須改良,提高樹勢使自我抗病能力,患枝需要修整。
改良方法
採用空氣保根開採系統,可將土壤挖松但不會傷害根系。
地下土壤低於0.7cm根係就無法生存,所以土壤必須改良。
黏粒質高達50%通氣性較差根系及樹木共生菌無法生存會造成浮根,樹勢會較差無法抵抗簇狀葉病,需以土壤改良材添加到泥土中改良改良其排水及通氣性,改為根部能健康,樹木共生菌也會增加。
將根系導引到地底:根部上浮會造成遊客踐踏,可減少游客踐踏而使櫻花受傷。
弱育土之改良:使用泥炭土增加土壤之有機質。
棲地必須保護,以保護土壤不受遊客踐踏。
進行分解,將患枝進行擴展,廢枝要燒毀,以減少菌量
決心延續職人精神
我發現台灣人對於這幾棵吉野櫻只取不給,我們對於樹木有很多不正確的觀念,這是需要有人出來推廣正確樹木醫治的方法及應對態度,面對他們對於樹木的專業態度,深感自己的苗小與關於台灣普遍關於樹木是一個理所當然的無視態度,讓自己內心燃起了愛樹的火種,於是下山後笠松師匠及山下師匠收我為徒,傳授我樹木醫學的知識及技術,,開啟了我對於樹木醫治的熱情,於是我成立(台灣愛樹保育協會)進行和日本技術交流,也推廣正確的樹木觀念給國人的方法。
註一:阿里山的吉野櫻-約80歲了,全是日治時代開發阿里山林場時所種植的,
註二:簇葉病(天狗巢病)-主要由子囊菌(Taphrinawiesneri)引起,透過孢子和雨水傳播,一般樹勢衰弱的櫻花較容易得到此病。葉後開花現象,枝條伸長變短且分枝會較正常的樹長增加,葉片會生長扭曲不開張及開花量減少等變化,病株樹勢逐年衰減,最終導致櫻花樹死亡。受害植物:櫻花,梅花,李及杏。
有田 和實老師,教導樹木診斷
在風景優美櫻花下吸收樹醫知識
山下師匠教導如何修剪
笠松師匠教導樹木診斷
由於2010年阿里山來了8位日本樹木醫,為台灣引進現代樹木醫學工法進行樹木醫治,得到相當大的迴響,日本樹木醫於是將成立20周年的活動拉到台灣來舉辦,因為阿里山櫻花問題一直未曾解決,樹木醫會也掛心此事,所以還是將此次主辦重心放在阿里山及『100年台日樹木醫學國際研討會』上。
再度重回阿里山
第二年重回阿里山,經過去年醫治示範,在台灣及日本得到很大的迴響,所以才會在今年再度舉辦。由於八八風災已過3年,遊客漸漸回來阿里山,阿里山已不像去年的冷清。今年我是主辦與笠松師匠親自拜會嘉義林管處及林務局,希望讓這次活動可以順利,並希望得到最大的迴響,很高興這次活動得到相當大力的支持,希望這份心可以在搖遠的山上樹木可以得到最大的照顧。因為事先所有公文文書作業及造訪,讓這些遠道的貴賓得到最大的尊榮及服務,雖然一個月中相當的忙碌,不過把一切工作順利完成,這是我相當欣慰之事,因為這是我所能做之事,也因承辦了這個活動,結識了所有日本樹木醫(註一),成為我以後學習樹木醫學上有相當大的幫助。
DNA培育
由於日本發生311大地震,全國發生了許多的災難,在大海嘯過後在海邊的防風林有一棵幸運一本松( 註二),全部的防風林全部因海嘯而死去,只剩下它,而最強的樹若培育滿整個海岸,就不怕在來臨的海嘯。這次參加的樹木醫中上条 祐一郎,是這方面的專家,所以在山上舉辦了一場紅檜及牛樟的DNA培育研討會。
參與心得
它是歷史:櫻花是日本人種植的,但是它這一片土地曾經、過往、現在的一部分,需要我們正視它。
它是觀光大使:它每年帶給阿里山的櫻花季是25萬人的朝聖,是一項可觀的商機。
美麗的樹木:我們常去日本觀看他們美麗的樹木,而認為台灣的樹木無法達到這樣的水準,依照台灣的環境氣候,樹木要生存相當容易,所以我們對於樹木很少投資及愛護也不給予好的環境,所以許多樹木只是殘存,難以達成觀光級。
P.S:
註一:日本樹木醫—目前日本全國約有2000多位,需要相關工作七年以上的經歷,需要考學科後再經過二個星期的實務訓練,每年120名額,相當不好考。
註二:幸運一本松—松樹是日本的防風林樹種,這次大地震所引發海嘯,將數十公里長的防風林全部遭受死亡,而幸運一本松的生存日本人認為它是它是日本重建的希望,日本樹木醫也盡了全力進行搶救,筆者師匠笠松 滋久及山下 得男也參與搶救。雖然最後他還是死了,但有留下它的DNA,為日本留下希望。
台灣愛樹保育協會參與
接受街路樹診斷協會頒發感謝狀
DNA培育會場
DNA培育會場
在台中市台灣大道一段,因為有10000多人認神樹為契父(註一),所以此樹在台中相當知名。在2013年因為興富發建設要在一旁蓋一座名為(文華)地上28層地下四層的大樓,因為深怕擋光、地下水的截斷及大樓蓋好後產生的大樓風,引發了居民的重視,但是此地已在20幾年前已取得建照,建商是合理合法,該公司花了6億購買土地,總銷售金額30億,要取消根本不可能,但建造也怕會造成樹木的衰敗,如何做考驗了大家的智慧。
神木超過1000歲,還有一棵600歲及50歲,在此地共有三棵三代木共同生活,年歲這是一個爭議點,讀樹木的人認為被子類植物不可能過600歲,這是一個文化上的問題點,並非科學問題,因為只有將樹木切開才能知道祂幾歲,但所有人民心中存在1000歲的地位,就如同您認為您的夫人是25歲別人並不認同,我想只要自己深信自己的老婆是25歲,就不必太理會別人的眼光,因為您並不是要購買老樹所以不用在意年紀,筆者2019年到九州參訪,九州樹木醫會安排我參訪數棵天然紀念物,皆是2000~3000歲樟樹,文化的意義不在年紀,在於祂存在的記憶及文化。樹木什麼樹是這一片土地最後的記憶,因為周遭的人、事、時、地、物,皆會因時空不同而改變,只有樹木不會。
水資源豐沛成為一個小公園及小社區,台中市中區地下水相當豐沛,地下約80公分就可以挖到地下水了,一旁的梅川更是終年不斷水,樹根就直接深入河中吸水。樹下豐沛的水資源,造就了一旁的水泥瓦工廠,生產的產品就在樹下湧泉清洗,可見水資源的豐沛。二戰期間,由於美軍進行轟炸台灣,據傳言曾經有砲彈落於樹中,炸彈就卡在樹上並無爆炸,神蹟讓居民廣為流傳。由於樹體龐大,日軍就將零式飛機數台,停在樹下以逃避美軍轟炸。有小朋友被父母帶去認神樹為契父,之後常常會見到一位神靈,綠色的面孔來看小孩,似乎是常常會來照顧祂的契子。樹下與居民的生活密切與訴說不完的神蹟,這就是老樹文化。
由於居民在樹下活動相當大,所以樹下鋪滿了水泥,在民國100年左右,內政部忽然來了一筆經費350萬,要改善樹下環境,所以把樹下水泥棲地打開,發現全部是根系,這讓當初的里長深為震驚,於是樹下改為花崗石活鋪地板。
就在2013年興富發建設,在一旁中港路與舊中山醫院邊,購置了筆500多坪土地,預計建造一座28層樓高的住宅大樓,當他圍起建築圍籬時,居民與契子忽然感到神木受到中大威脅,才引起大家的重視。
由於居民的抗爭,使的都發局一直不敢發出開工許可,所以組成一個審查專家委員會,因為當時我是樹保委員,所以也收邀加入專家委員中,針對建設公司提案施工計畫、保護計畫進行審查,由於這是會得罪人的吃力不討好的工作,原本都發局請了許多專家委員,凱幾次會後發現其他專家以不來開會了,因此我必須承受許多壓力,畢竟這是擋人財路的工作,曾經一度不想參加了,但又想不去參加老樹就沒有人替祂發言把關了,所以只好獨自去承受所有壓力,參加每一場屬於千年茄苳神木的會議。原本建設公司每次開會皆說我合理合法,就把開工許可給我,聽在我的耳裡,你是合理合法,但老樹的健康改如何,我必須承載著居民的虞慮,內心的壓力非真正參與其中可以感受的。為了不讓自己被廠商質疑,所以不敢名目張膽參加(千年茄苳保護聯盟會議),只能參加晚上的會議,將白天參加會議內容分享給(千年茄苳保護聯盟)的朋友們。會議中一直承受壓力,因為來自於廠商的壓力,畢竟他是合法,來自於千年茄苳保護聯盟的壓力,畢竟大家的擔心也不是沒有道理,我曾經告知建設公司是否可以協助維護千年茄苳神木,因為神木祂已經春天四月份了,葉子一直長不出實在令人擔心,或許該公司的敦親睦鄰工作,會解除民眾的虞慮,但該公司表示等他們進行開工後再說,我想以事先消除虞慮這一條路是行不通的。
就在都發局第三次會議,局內在會議後,希望我做出一份建設公司所提施工計畫對老樹的影響,這可難倒我了,因為我是一位學歷低的愛樹熱忱人士, 若該公司找一位大學教授將我的資料一破解,就會失去的防禦力了,這該如何是好?寫報告書的這幾天 ,我常常去千年神木遶著走,希望祂給我智慧,可以讓我寫一齣是沒有破綻的報告,努力一個星期後終於將文交出。原本不太理會我的建設公司執行長,直接來我公司找我談二次,說我的報告害死他了,我回答我只幫樹木說話。這二次會談我可以感受到他們解不開了,我可以放心了,但也要獨自承擔所有的壓力,在利益及神木保護間,我選擇樹木,錢再賺就有,但身為樹木人良心只有一個,就是神木的健康。
由於神木一直健康不佳,5月份了葉子還是常不出來,是神木本身的擔心、還是真的出現問題。所以聯盟請立法委員幫忙,看可否促成一個專家會議開一場公聽會,讓神木的狀況與未來發生情況讓大家知道。終於在 2013年6月28日順利招開,邀請了中央及部分教授和我也參加,所有專家學者一律提出建言及老樹未來的治理方向。在會中我提出了大樓建造後對於神木的擋光及地下水的影響,因為茄苳樹需要陽光量每年需要2000小時日照,日照不足會長出徒長枝,大樓蓋起來之後會產生大樓風,風切會增強未來颱風季節會斷枝不停,未來健康堪慮。需要清澈的河水,由於茄苳需要較大的水量,所以每一棵百年以上的茄苳樹,總有一條清澈的河流相伴,或是有豐富的地下水,神木所在地就有梅川及中區豐沛的地下水,如此才可以成就這一棵千年的神木。
由於神木距離大樓的建造只有20公尺,建造後對於神木的日照在冬季會產生遮光2小時,會產生徒長枝,由於徒長枝較為軟,未來在颱風時期,就會因風而折斷的枝條會越來越多。由於中區水資源豐沛,地下水的湧出水量非常高,建造時需要抽取地下水,因為地下室的建造地下水的浮力較大,在大樓建造初期,樓上10樓RC灌漿完成之前,所以需要不斷的抽水以降低地下水水位,由於建物與神木與相距過近,建物抽取地下水也就將神木賴以為生的地下水截斷,一旁的梅川已水泥化,再加上地下水不見了,祂該如何活下去,這也是居民憂慮之處。我在該次會議中進行了(建物完工後對於神木的影響)的說明簡報,待我簡報完畢後,都發局深知建造後老樹會逐漸衰敗,所陳科長在會議中立即表示,開工許可已經不可能發放,一切還是以老樹健康為主。
專家們的意見:
希望一旁的活動中心會影響第二代,希望可以將活動中心移除。
花崗石鋪面影響樹根生長,應當要移除。
金爐燒金紙會影響神木,應當要移除。
梅川是神木重要的水源,應當要掀蓋恢復原有的型態。
目前廟距離樹太近,應當要移廟。
旁邊道路距離神木太近,應當要將道路封閉,還給樹木原有棲地。
約20年前台中港路一段(現在的台灣大道,進行土地重劃,所以要以市區中央為最高點向外延伸,所以一般會改變基地的高程,周遭的房子會因重劃之故,全部會敲除,但其工程廢棄土一般會留在樹下,本樹附近的建物均拆除,廢棄物就埋在樹下,神木棲地就堆置了約2米的工程廢棄土。神木就被埋了。而一旁梅川溪因為需要進行水泥化及加蓋成為道路即綠地,所以就被切根後封住水泥了。少了梅川的水,老樹就逐漸慢慢步入老樹了(註二),明顯的是到了四月天了,新葉一直長不出,樹幹也發現樺革襇菌(註三),這對神木是一個相當大的警訊,由於神木樹幹外表只有小小的一個洞長出子實體,但內部已腐朽相當大的一個面積。
進行搶救
因為五月份新葉一直長不出,引起管理單位農業局的重視,所以邱科長希望我可以進行搶救,但一般不經過發包程序的錢極少,如此大的一棵樹要啟動再生談何容易,該如何處理?讓我極度困擾,因為要救起這棵樹錢是不足的,但這是我們的樹能不投入嗎?所以我只好投入,為了神木健康拚了。
該如何處理
祂的問題是
覆土過深:已經覆土了2米,雖然二次根已經長出了,但過了10多年原本的底根應當已經死亡了或逐漸衰敗了。
土壤質地:在二次根上所鋪的質地是黏土土質,土壤過黏導致土壤過硬,樹根皆浮起來了。
棲地下方的工程廢棄土:原先神木邊賴以維生社區建物的廢棄土,就直接放置在樹下,因為這樣比較省錢。
問題分析與改善方向
由於神木問題在環境,也需要將工程廢棄土移除,表層土壤過黏需要加以改善。覆土部分應當是不可移除,因為已經覆土超過10年了,依照茄苳樹的特性,二次根應當已經長出,且已漸漸取代一次根,成為神木賴以維生的根系,且經判斷一次根應當也逐漸失效了。
生長基盤通氣與排水改良。
土壤化學性及物理性改良。
移除工程廢棄土。
共生菌復育。
擴大樹穴,增加有效土壤體積。
思考如何醫治
基盤是這次施工的重點,依照長谷川式土壤貫入儀的資料,地下部應當有相當高比例的石塊,表層土壤過於黏,但下層土壤應當透水率還可以,不過這只是施工前的猜測,一切均以施工後的土壤各層分布為主。
投入搶救
就在千年茄苳守護聯盟,2013年6月9日要進行示威遊行前夕6月8日。由於神木健康並不佳,這次只開挖1/12,我開始進場施作,以空氣保根挖掘系統(註四)進行挖掘,預計將土壤中石塊、工程廢棄土全部挖出。開挖時發覺表層的土壤真硬,高速風壓幾乎無法順利將土壤拋離,原本20kg/M3的出力,因為遇到茄苳的根系皮較為柔軟,對於樹皮恐有傷害,所以必須減少至15kg/M3的出力,大大降低挖掘的效率,但是這是醫治樹木無法以效率來計算,為何不用水刀(註五)因為水與泥土作用後整個是泥濘,無法工作,所以日本樹木醫已不再採用此法。是否使用機械進行挖掘如挖土機、十字鎬等工具,但樹下全是根網,神木已經受到非常大的覆土傷害,再傷害神木的恢復會更加延長時間了。所以移除工程廢棄土及減少傷害,是這次醫治重要的方向。
清除工程廢棄土
寺廟是許多人聚集、聊天、交友、祭拜之處,尤其越著名的老樹,神木土地重劃之故,樹下堆積約2米高的工程廢棄土棲,因為神木下的人們的聚集,各里長及議員常需要進行建設討好選民,所以常見選舉年各處掛著此地是某某議員爭取,樹下就這樣每隔幾年就會重新鋪整理,樹下累積了一層又一層的人工鋪面,當二次根已長出時,要將它取出談何容易。
施作的困難度
運用空氣保根挖掘系統,將第一層(約15公分)拋除,即見到根網但在往下就是各式磚牆、不透水鋪面,必須小心翼翼,將根網撥開將一整面的磚牆破碎,再將磚塊破裂成八塊,才能夾出。這一層磚塊取出後緊接是一層瀝青及一層水泥(註六),如此才能將表層60公分的人工廢棄土清除。
就在一代神木靠近台灣大道側,挖了表層60公分的工程廢棄土後,發現還有一層瀝青而且是一整片的,挖到這裡不知該不該挖下去,因為不挖水會透不下去,但挖了又怕對樹根傷害太大,在最後權衡之下還是進行貫破工作,這項工作真是辛苦,因為在根網下60公分要打一個直徑20公分的圓孔,需要3個人力2個小時,必須使用63的電動鑿進行,因為太小力矩不足,需要以機械搖動來增加破裂瀝青層的能力,但如此容易增加根網的破壞,只好使用大型電動鑿進行。但還有一個問題,因為將那一個瀝青層取出後,是否真的打破不透水層,深度已超過80公分,人手根本無法觸及,只好以高壓空氣灌入,讓回噴的空氣噴在衣服上,若有很高的水分,代表不透水層已貫破。要以如此辛苦的方式換來棲地改善。
來自學術單位的壓力
在這次工作過程中,曾經一位台中私立大學教授來過現場,他也是專家會議的成員之一,在會議中大力抨擊我為了幾萬元在老樹下亂搞說完即憤怒離場,里長見狀馬上跟著去到現場說明,說明樹木的狀況、為何需要進行土壤改良及工程廢棄土取出的重要性,他聽完隨即改口神木需要分10年將土壤改良。這我就不懂國內一些教授讀到博士,就認為什麼多懂、什麼皆可管,不知道術有專攻,不是博士也不是什麼多不會。畢竟這個案子,我一直以計畫書請示日本樹木醫的老師們,他們也給予相當多的意見,畢竟是一個好案子,是該回覆這幾年跟著師匠所學的東西。
註四:空氣保根挖掘系統-以空氣出力20kg/M3,將樹根與土壤分開,以進行土壤改良,是日本樹木醫近年常用的樹木醫治工具。
註五:水刀工法-輸出125kg/M3,出力太強樹皮會受傷,又它是以鑽洞為主,所以樹皮受傷無法以抗菌癒合劑塗抹,會有病原菌會入侵之虞慮。日本樹木醫約20年皆用此法,但出力不會像台灣出力如此高,但因會使棲地因水泥濘,所以在空氣保根挖掘系統發行後就不在使用了。
註六:水泥塊為何要移出-水泥pH值為11,留在棲地內會造成樹根生長不良。
樹木修剪的傷口,我們希望2年內修補完畢,避免木質部腐朽,造成癒合的困難,修剪傷口並非以統一直徑來分野,而是以主幹與分幹比值做判斷,比值越小,癒合速度越快。
以工程思維進行樹木醫治
2018年建設局進行(中市千年茄苳樹王文化生態公園),預計1000萬進行公園設置,及500萬進行棲地改善工程,結果送出了一份計畫書,預計將老樹棲地進行改善,將棲地下降1米,預計以盆栽做法來進行,他們認為二次根是沒用的,所以以挖土機進行挖掘,將所有根細共分6次半年內挖除進行土壤改良,因為盆栽就是如此做法。這是多麼粗暴的工法,如此大的樹體那能如此做,希望他們可以開一次更聽會進行說明及討論,但皆得不到回響,最後因被環保團體抗爭而做罷。如此重要的樹木應當以更嚴僅態度來進行才是。
國內樹木醫治
國內進行樹木醫治總是各做各的,換了主管後,醫治者就變了,常常醫治工作不能延續,技術及知識也不能延續。反觀日本的老樹醫治一棵樹是一個人負責,但需要邀請另外二人成為顧問,所有醫治方法需要經過委員會開會同意。因為樹醫專業所遇到問題相當多,人醫較為單純以細分成相當多的科系,而樹木有樹種本身、菌的問題、蟲的問題、環境問題、工程問題....等,需要較多人的智慧,如此才是對樹最好的。
對樹的誤解
小的時候自然科的老師總告訴我們,(樹有多高、根有多深),這是一個錯誤的答案,所以我們總是對於樹木棲地絕對不重視,樹木本身並不會馬上反應,尤其是老樹的耐受性強,造成樹木的傷害非常深遠,這是需要推廣知識進行教育之處。
p.s:
註一:契父神樹:因為古代醫學較不發達,所以小孩子出生後,若是體弱多病,會認當地較多子孫的人家當契父,也有習俗是認當地的老樹當契父,因為這 樹是當地最長壽的生命。成為契父及契子關係,必須在16歲前每年於中秋節來祭拜謝恩。
註二:何謂老樹,並非以年齡來做分野,而是掉落的樹葉即樹枝大於生長,就是步入老樹了。
註三:樺革襇菌,是一種子實體,專吃樹木木質部的腐朽菌,於夏季會爆發,會針對樹木主幹進行腐朽,對於樹木的健康及支撐力影響相當大。
與CAA歐會長進行義務修剪
根網內磚牆,必須破碎後移出
樹幹處出現樺革襇菌子實體
土壤極度的硬,在590mm也遇到石頭
這一棵樹原本是一個三合院角落的一棵樹,老樹就生長在角落,成為居民休閒乘涼的角落,許多小朋友在樹上樹下嬉戲的共同回憶。在20年前賣給建商建造房屋,成為這一整排房子後門道路中的一角,加上排水計畫,將老樹另一側全部封住,在老樹全部沒有生存空間情況下相當危機。棲地覆土約1米高。這一棵樹雖然沒鄰近五福臨門有名,但位於社區活動中心入口處,陪伴著居民度過許多時光,是許多居民的共同回憶。由於是居民從小起生活的老樹由於生存棲地有水溝及道路,讓它無法生存下去,樹況越來越差,居民興起保育或移植的二派意見,在2011年8月在社區廖理事長邀請筆者加入意見參酌,經過兩次樹木保育講座,也經一年6次居民會議,在筆者的建議下,居民終於同意採取現地保留之決議。
樹況:樹況並不佳、葉片稀疏、幹基部腐朽。
狀況判定:根系侵入鄰房廁所化糞池內造成阻塞,受到業主將根系剪除,廁所排水孔並非優質吸水來源,樹根會在此長滿細根,可見其他區域無法滿足,顯示其況嚴重。路面因樹根浮起,形成部分隆起,可見底部土壤相當差,樹根下不去只好浮起。
棲地改善診斷:透過教育,引發居民愛樹之心。擴大樹木棲地
改善方案:在路中間挖洞,讓行車與樹根生活共存。(想要封路讓車子走另一邊,但居民不同意)。
醫治樹木之前,進行數場的愛樹教育,讓居民了解樹木,進而喜歡樹木。
思考方法
此樹是社區居民重要的回憶,專業廠商進入處裡後退場,留下老樹與居民繼續共同生活,需要讓居民知道如何對待樹木,所以此案以教育居民讓居民自己去照顧老樹才可能延續。
在水溝旁做深度土壤改良:由於水溝及水泥路面清除水泥溝通多次,居民均不同意見將其拆除,在行車的需要下,只能將水溝挖出一條1米深的泥土做深度土壤的改良,如此既可行車又可改良樹木棲地。
深度土壤改良:由於老樟樹生於水溝及道路間,老樹並無空間可以生存,只好以酸素管加晶曜石,將空氣帶到地下讓樹根往下生長,也隔開人於樹下的踩踏。(人對於土壤的踩踏為25公分;若將根倒入地下1米,人們就不會踩踏到樹根了)。
行車空間的改良:挖出30x30x100公分的孔洞,埋入酸素管一支,因為原本被水泥封住的根部,因為注入氧氣及水分可以得到紓解。
生長基盤通氣與排水改良。
土壤化學性及物理性改良。
共生菌復育。
擴大樹穴,增加有效土壤體積。
這一場醫治活動真辛苦,從得到這項消息-6場次教育訓練-施工完成,總共經歷18個月,老樹發現問題每一次活動就見祂一天天衰敗,令人心急,但居民二派意見需要整合,要移植以目前樹況如此之差談何容易,再則錢從哪裡來。居民意見一大堆,每一個人都說這棵樹多重要,是他兒時的回憶,一定要救起來,但要他們放棄一點點的不方便,卻又做不到,溝通到最後真想罵人,想放棄,但放棄容易樹木就沒有機會了,幸好發展協會廖理事長一直從旁協助幫忙,最後還是將老樹醫治完成了。
在鄉下老樹適和農作物搶食物(陽光),所以老一輩的長者對樹有不一樣的感受。
樹木棲地加覆水泥比比皆是。
樹木的政治性很高,常可見藍、綠意見分歧。
樹木意見特別多,十個人當中就有十一個意見,因此整合意見並不容。
萬佛寺(小普陀山)位於台南楠西曾文水庫的入口處,山明水秀是一個修行的好地方,就在寺中種植約20年的樹木一直患褐根病死亡,已經死了三棵寺方共花費超過60萬以上進行薰蒸(註一)方法,以進行土壤消毒處裡。
2010年9月一次機會拜訪主持時,聽到我寺中的樹似乎死亡的原因,菌不是主因,棲地環境出現問題。因為基地是黃壤土黏粒質太高,建廟時大地工程做的太好了,所以需要進行棲地改良才是。
總共六棵因為改善了土壤,結果施工時發現,正殿下方一棵茄苳樹生病了,於是我馬上請公司運來另一批材料,立即施工。這次計畫並無施藥,只用了一些土壤中所欠缺地改良資材。就這樣一棵原本又要步入薰蒸的樹,讓我給救回來了。後來每次去觀察遇到師父總對我說,它活了、它不用薰蒸了。
樹木在環境中已數十億年,樹木又自我的抗病能力,只是因為我們不當的工程行為,使他們生病。
園區有褐根病不斷地發生,乃是土壤硬度太高所至。
註一:薰蒸—藥物是是由德國所生產的化學藥物,目前國內地使用在患有褐根病的樹木,主要用在土壤消毒,使用方法,在砍除樹木後將土壤挖起鋪上塑膠布,將土壤拌合覆回,加水後會起化學作用,會形成高毒性,以進行土壤消毒。
守衛後山的山神樹
樹名:茄苳樹
地點:台東縣卑南鄉台九線360.5公里處(位於初鹿過後)。
樹齡:約400歲
高度/米徑/樹冠幅:25公尺/2.5公尺/40㎡。
健康情況:不良(因為棲地太多水泥所致)。
族人原本是住在海邊,靠打魚維生,但由於有一段時間一直從海上都有來自外國的入侵者,所以為了族人的安全,所以全部遷往山邊生活不再靠海維生,祂是一位族裡最勇猛的勇士,總在敵人來犯時保護著家人及族人,這位勇士在它92歲過世後,並未卸下祂為家人守護的心,而是擴及所有台東,所以台東常有地震及颱風的產生,但每次均不會有很大的傷害產生。所有從外地到台東謀生的外來人均知,要回西部均需晚上出發,因為山神不讓您將錢帶走,而台東所產的稻米及水果特別好吃,均是山神樹的保護,如今牠生病了希望有人可以保護祂。
2012年1月26日,我帶著全家到台東過年,出門時總會帶著各縣市老樹資料,一一去探訪,走到卑南在一個土地公廟,找到這一棵樹,發現幾乎沒有樹穴空間,又被一旁的白榕纏繞,若不處理將會是一場悲劇的誕生。回台中後苦思該如何搶救祂,一直在找台東愛樹人士能代為搶救,在幾次公文及fb公開呼籲下,台東縣政府終於將水泥打除,讓老樹棲地擴大,樹根得以伸展。
白榕:原著民稱會走路的樹,因為它的生長快速,所以不可以成為界線,因為它容易生長過來生長過去,因為它長的比茄苳快速,最後而被它完全包覆而死亡。
茄苳:在西部會是開張型生長,但在東部因為已接近熱帶雨林的環境,所以呈現單主幹型態。台東有許多老茄苳被買來西部的建築工程中,若您看到它的外型,就可以知道它來自台東了,樹木真是奇妙的生物。
佛光山是南部知名佛教勝地,2012年12月9日因為寺中分二派,一派認為樹木可修剪,另一派認為樹木不可修剪,於是寺方來找我幫他們進行樹木修剪教育訓練,一般進行教育訓練前,我均會先去了解現場狀況,因為我要提供解決方案,並非只是知識傳授。
大雄寶殿前種植了三排的龍柏,這事建寺時所種植地,已經約50歲了,對寺方及信眾來說是非常珍貴的,因為它已是大雄寶殿的一部分,來近年龍柏一直染病而死亡,寺方苦無對策,因為我的前來,所以我就將土壤取樣回來進行測試,也希望下次上課前可以找義工來進行樹洞挖掘測試,待下一週上課時可以幫忙處理看看。
土壤pH值:正常
硬度:過不硬(小於0.7cm/drop)
透水率:147mm/hr(屬正常值)。
黏粒質:原土層73%(太高)。
最大問題:經過洞挖掘測試,發現有25公分(表層土壤15公分下層土壤10公分覆土),這是最大生病原因。覆土原因在10餘年前,大雄寶殿前進行地板整修,於是鋪設花崗石可以讓廣場顯得氣派,所以施工時加高了20公分,而樹穴就此下降了,為了讓廣場更加好看,於是進行覆砂10公分覆土15公分,就這樣龍柏就慢慢的一棵棵死去了。
將草花及覆土移除,這樣應當就可以了。
龍柏:是日治時代引進台灣種植,常種植於寺廟、墓園、學校、機關。由於它的生長緩慢,木材顏色優美,常被製作成聚寶盆的工藝品。其生理上,因為不意長出二次根,所以棲地覆土容易造成死亡。
甘露寺有100多年歷史,就在台中市西屯區西屯路的大肚山上,鄰近中科。寺廟並不大,但因為園區保留原始樣貌,多年來並未進行修剪,所以樹木卻是相當巨大。100多年來,多次志工想要進行修剪,皆落為受傷住院下場,可能是菩薩不准吧!
2016年9月來襲的梅姬颱風,造成台中市相當嚴重災情,也讓寺裡的樹木飽受災情,寺方一直苦無對策處理,因為園區吊車因為道路問題無法進入,於是在2017年1月我接獲消息,來到寺中見樹木情況嚴重,於是向管理單位提出,在網路招募義工的想法,於是向菩薩焚香說明要如何進行,要如何修剪,也得到菩薩的允杯,寺方也非常高興因為我是100多年來,唯一可以為菩薩修剪樹木的人,讓我欣喜萬分。
2017年3月11日盛重舉辦,經過網路招募,總共有4位攀樹師(那時全國共五位),會攀樹的義工總共來了約35位(全國約50位),整體義工共55位參加,所有人從全國各地大家歡喜的為菩薩整理樹木。工作開始我率領所以義工焚香、禱告說明如何修剪如何工作。結果不管我如何求請求允杯,皆是笑杯,心想完蛋了,我把50多人從全國各地找來,若今天不能作業,那該如何?寺方在看我著急之際忽然說出跪下去,所以我趕緊以跪姿,請求今日順利,菩薩就聽到我要修剪內容,連允三杯,人後就順利動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