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一一一學年度大學考試及招生日程規劃草案昨曝光,大學學測延長為三天、預計一月二十一至二十三日,指考轉型為分科測驗,試程兩天、預訂七月二十四日及二十五日,八月二十五日前公告考試分發榜單,以利接續大學九月中旬開學;依此規劃,升大學那年幾乎沒有暑假,首屆適用對象是目前約十萬名的高二生。
新制首屆適用對象 現在的高二生
教育部長潘文忠昨在立院進行大學考招新制專案報告,他表示,新制內容與期程將交付大學考招單位共同議定,預計這學期定案公告。
潘文忠指出,為使高三下學期有較完整學習,繁星推薦、個人申請的招生作業時程縮短,現行是三到五月初,明年延至高三下、四月進行繁星推薦招生;高三課程結束後五月初至六月初,再進行申請入學招生,七月初的指考,改為七月下旬進行分科測驗。
明年起新型學測考國文、英文、數學A、數學B、社會與自然等六科、七節,國文分節考「綜合能力測驗」與「寫作測驗」,成績合併計算,考量學測在寒假辦理,學測由兩天延長為三天考試。
指考轉型分科測驗 改在7月下旬
依規劃案,繁星推薦是三月底至四月初,申請入學是四月上旬報名,四月二十日公告通過一階篩選名單,學生上傳高三下學期課程學習成果及多元表現,四月三十日截止,六月一日至十九日進行第二階段指定項目甄試,六月底公告申請分發結果。
指考則轉型為分科測驗,延至七月下旬,與現行指考十科相比,少考三科、減至七科,包含歷史、地理、公民、物理、化學、生物、數甲,數乙將走入歷史,考試分發預計八月舉行,最遲二十五日前公告榜單。
大學考招在111學年,將以高中學習歷程檔案取代現行的備審資料,大學招聯會今天公布了相關的審查原則,希望讓學生甄試入學的參考資料更豐富。
111學年大學入學,將採用高中學習歷程檔案,大學招聯會7日公布「3重2不」的審查參考原則: 3個「重」包括學習歷程重視學生有無解決問題等核心能力,重視校內學習活動,重視資料真實性;2個「不」為,不是學系列出的參採項目,都要具備,也不是以量取勝,描述學習過程的反思更重要。
招聯會執秘戴念華表示:「那系上呢一定要有一個討論,有一個論述就是說,我希望進來的學生的特質是哪些,這樣的一個共識,委員在評分的時候他才有一個標準。」
對此,也有大學強調,學生準備的資料,首重真實性,過度美化反而不利面試。
中央大學教務處招生組長周弘偉指出:「這些原則其實大家就會發現到一件事情,就是說我們其實在意的,是學生學到了什麼東西,還有他,我們這個系需要什麼樣子的能力跟特質。」
台大副教務長詹魁元表示:「我們也鼓勵學生說,你在這個過程想想看,到底放什麼比較值得,一份精采的內容,會比六份就是我自己很沒感的東西會好一些。」
不過,家長團體批評,學習歷程檔案占個人申請中,至少2成分數成為決定關鍵,容易導致學生熱衷參加大學教授舉辦的營隊,藉機認識教授,建立默契,製造未來報考上的不公,而且學習歷程還是會被美化,真實性堪憂。
全國12年國教家長聯盟理事陳國祚質疑:「你不要美化,但是你要用學習歷程讓大學看到亮點,那請問我到底要不要美化,我不美化沒有亮點,我美化了你又說我過度美化,那我到底要說甚麼。」
家長團體認為,追根究柢,根本不應該把學習歷程檔案與升學掛勾,就會啟動升學的「軍備競賽」,反倒更容易製造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