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返校》以及《永恆之火》還要來得久遠的一部電視劇《茶金》,電影《返校》劇情設定在1962年。《永恆之火》是設定在1970年。而《茶金》的年代久遠,在考究方面會來得非常的辛苦,因為早年國共紛爭不斷,剛到臺灣服裝不統一,各地區地方都有自己的裝備設置,因此找尋照片的工作頗為重要,再來是尋找到有關實體物件,老兵的口述歷史記載,交叉對比後,再透過劇中設定的人事時地物,來去精確的劃出我們所需要的造型模樣。
除此之外,這次劇組同時也要還原警察之造型,這是前幾次拍攝有關年代沒有還原過的部分,警察也可說是非常特別的一個存在,但多多少少都會被忽略,而這次我們也將著手在憲兵、警察、軍情等⋯⋯。
(本次還原過程時間較長遠,簡略分享收集相關之照片)
民國35-39年式樣尺寸-8x9.3公分。
民國42-45年式樣,尺寸-10.2x9.5公分。
民國45年式樣 尺寸-11.2x9公分。
此綁腿樣式也可直接延伸用在警察身上。
帽帶的部分,也是參照原件來做複製,與《返校》年代特別之處是膠質與布質之分。
將上一批返校鋼盔拿來改造成軍綠色的1950年代憲兵鋼盔。
可以注意到與白色膠盔不同之處在於,顏色改為軍綠色、帽徽使用大陸時期的大蓮花、帽帶為綠色帆布帶,最為重要之細節為帽旁的鉚釘。
顏色均為壓克力塗料,自行調色與元件帽徽做比對,這個時期是顏料塗色,還未有大量琺瑯加工的時候。
這部片的綁腿較為特殊,我們還因此採購了一組當年留存下來的原件,來幫助我們複製更為精準,基本上憲兵的主要工作也就告一段落,透過臂章來去辨別年代的變遷,較為特別的還是綠色鋼盔及帽徽,還保留大陸時期傳統的大蓮花帽徽。
憲兵完成之後,再來就是警察了,這個年代的警察有兩套制服,第一個是全身黑或卡其之中山裝樣式,最為特別之處在於保留肩章樣式。另外就是夏季卡其制服開領式的,使用布質階級章,配置在左胸口前。
可以清楚看到主要的樣式以中山裝居多,這也是抗戰勝利後不久,臺灣首次統一後的制服樣式。
民國三十四年,日本政府花蓮港市警察署將警察業務移交給中華民國從大陸派來臺灣交接之警方畫面,身穿黑色制服的為日本警察(冬季服裝),浮誇的腰帶、大盤帽,身穿卡其色的為大陸派來的國民政府警察。
下圖為民國三十五年,時隔一年之後,可以看出服裝的部分有些許改變,過不久便開始在制服上面進行統一,曾想為何國民政府警察會想把中山制服與日本警察制服上的配置幾乎一模一樣?有一說是光復初期警察在臺灣起不了作用,大家不認識這套制服,而當局為了讓百姓加深印象就沿用日本警察的模樣,方便識讀。
劇中年代警察還未有臂章之樣式,不過在收集的過程中意外找到這幾片臂章,使用年代趨近於《返校》警察臂章,供參考。
自戰後日本撤退時由我國接收此型鈴木機車,約在民國46年作為派出所於轄區內巡邏勤務時使用,這一款機車則配發在澎湖縣政府警察局使用。
可參見內政部警政署警察史蹟館專區,這張照片特別在於有拍照上圖警察臂章配戴方向,也是唯一幾張留存下來的珍貴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