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返校」了嗎?相信電影正式上映,火熱的話題,很多人看了那麼多人物出線,遲遲不見白國峰教官;還好,在電影上映後,白教官的樣子終於出現在大家眼前,白國峰中校是戲裡一個起承轉合的關鍵人物,所以大家對他的關注也不遜於方芮欣等人,對軍服重演控而言,白教官的制服是一個很好的重演題材,雖說看來很簡單,但也很有文章;今天搭上「返校」順風車,來介紹白教官軍服身上的章記;讓老一代重溫惡夢,新一代有緣相見。
這次電影劇情所需角色有中華民國憲兵、軍訓教官、臺灣警備總司令部等要角需重現,首先我們就先來從教官部分說明起。
全身美式卡其色夏季軍便服,肩負肩攀帶一對,以示官佐身份;頭戴深茶綠盤帽,正面綴鋁合金帽徽;腰繫黑紗帶,配合推閂腰帶頭。左上臂縫綴軍訓教官臂章,教官徽佩掛於左口袋蓋上緣,右口袋蓋上佩戴黑底銅質名牌;此為48年陸軍服制條例夏季官佐乙式軍便服標準穿著。
(圖片來源:影一製片"返校"臉書專頁)
民國40~41年左右改正的官佐帽徽,五顆梅花內有20條等長花蕊,中央附2.8~3公分琺瑯材質觸邊青天白日徽,以背後螺釘配螺帽固定於帽正面;白教官的帽徽即如圖中式樣。
民國46年間軍訓教官胸章制定,圖中即為第一代軍訓教官徽,同白教官配戴者;外圈梅花加禾為鋁合金鍍金,中嵌琺瑯材質救國團旗。
把白教官的教官徽和現在使用的教官徽對照看一看,大小和製作法都不一樣,附帶一提;白教官的教官徽是掛在左口袋蓋上緣,現在教官的教官徽是掛在左口袋蓋上(女教官上衣沒口袋,是掛在識別證釦上端),還在唸書的大朋友小朋友看完『返校』回校上課,看到大門口的教官不妨留意一下。
以前的軍訓教官因為服制條例規定,是有教官專屬團體臂章的,但隨著民國57年八月間國防部下令停用團體臂章後,軍訓教官的團體臂章也跟著取消佩戴,這些軍訓教官臂章也只有網路或是古玩攤才能得見了。
第一代的陸軍軍服名牌,黑色底,銅質蝕刻製成;右邊姓名、左邊兵籍號碼。
名字由右向左看,在民國55年間三軍統一按照官佐和士官兵身份制定名牌底色後就逐漸被汰換了。
卡其服時代,軍官軍便服的軍階和兵科是領章(現在的迷彩服也還是這樣),按領章佩戴規則;左領軍階、右領兵科。白教官是中校,掛兩顆梅花,佩掛時如圖所示,距離領片前端和底端約手指平放一指幅寬;雖然現在軍官不再用領章,但軍校學生軍便服領章佩掛,也還是按此要領。(在民國43年左右改成這樣,此前是兩顆、三顆擠一起戴在肩攀帶根部。)
陸軍尉官領章是民國61年左右改立掛。
可注意內部花蕊多寡的不同。
參考圖:早期憲兵士官領章以及純琺瑯帽徽。
關於「憲兵勤務盔」於民國46年換成白盔,個別分成鋁盔、膠盔、復合材料的防彈盔。早期帽戴樣式部分,初期原皮染成白色,再改白色塑膠皮帽帶,再變成純塑膠白帽帶,當時憲兵及警察勤務盔所使用的帽帶皆是塑膠質一字帶,調節金具為白鐵日字環(參考圖片民國57~58年憲兵照),約從民國75至76年間,開始改換有一個圓形按扣的「織帶式」一字帽帶,到了民國78年以後全部改成織帶按釦帽帶。
電影《返校》劇情設定在1962年(民國51年),片中出現的憲兵身上所配戴的勤務盔,可以見到帽帶是圓形按扣的「織帶式」一字帽帶,在年代上兩者材質有些落差,細節上殊為可惜。
難免犯錯的地方,可以發現第一場升旗的戲,教官軍訓徽不小心誤植在名牌上方,後來經我方教育後才改回正確的位置。
在槍決這場戲中,眼尖的朋友可以發現憲兵沒有名牌,據說當時行刑時怕被死者記住名字,回來找他們麻煩,將自己的名牌拆卸下來。
拍攝了許多有關國軍歷史題材電影,而很多事情往往一體兩面,好的不好的聲音出現,我們都虛心接受。很不幸的過去歷史這樣的關係,正是這個時代所造成的,如何在重視它光明面的同時也不要忘記它黑暗的一面,應將兩面同時放在一起去看,面對它的不全,才是現今轉型重要的一件事情。
關於軍事考究資料諸多、繁雜,無法一一撰述,若有相關電影拍攝需早期軍事造型,也歡迎來信洽詢我們:ReticentVeteransFilmStudio@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