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earch outline
專題研究概述
(2020 ~ present)
(2020 ~ present)
(2022-2023) 氣動手部消水腫裝置
摘要:
水腫是乳癌患者常見好發的困擾,由於需要長時間按摩,對於自動化裝置的需求度高,但是手部卻缺少設計,本專案透過矽膠列印及軟性機器的構想,設計出微型流道的氣囊,預期往手部淋巴漸進式的按摩。
圖. 淋巴消水腫裝置
(2022-2023) 手術自動縫合器
摘要:
手術自動縫合器(Stapler)在微創手術中能夠同步切除且縫合組織,透過夾持的機構可以控制組織的厚度,而一般微創器械的優點在於細長的結構但是能夠透過遠端的手持來控制及切換,本專案嘗試拆解手術自動縫合器的兩個動作原理,切除及夾持,透過逆向工程的CAD 3D建模及使用3D列印來製作出放大尺寸的雛型品,並且利用Arduino的嵌入式控制板來擷取夾持時的力量。
圖. 3D列印重製手術自動縫合器
(2021-2022) 復健動作偵測裝置
摘要:
許多復健治療透過物理性的動作練習來使神經自行修復,這類型的指標動作在生物力學上有其目的及評量的意義,但對於患者自行進行復健動作時未必就能良好的意識到,因此本專案藉由可偵測動作姿態的影像擷取裝置Kinect及程式撰寫,可使復健患者能夠獨立操作且獲知是否正確地完成復健動作。
圖. Kinect擷取出的動作姿態資訊
(2021-2022) 擴增實境(AR)的掃描式電子顯微鏡訓練平台
摘要:
擴增實境(AR)技術可帶來一個虛擬環境的真實體驗,本專案針對掃描式電子顯微鏡(SEM)的教育訓練,運用3D電腦輔助製圖及程式語言,製作一個可以隨時隨地進行操作步驟訓練、了解掃描式電子束的原理、以及了解試片的觀測的虛擬實驗室,避免初學者毀損機台的風險,提供給學校和產業有多樣化的教育訓練方式,降低人員培訓的成本。
圖. 電子束的3D數位建模
圖. SEM 機器CAD模型
(2020-2021) 藥品辨識工作站
摘要:
透過自動化與電腦輔助進行智慧化的決策,可以協助任務相對固定且較不需要彈性的工作,減少人為誤差;本計畫建置一樣藥品辨識工作站,協助醫院進行藥品管控,藥品辨識的作業流程,透過控制鏡頭拍攝、影像處理、電腦程式的視覺化物件辨識,輔助藥劑部加快檢點流程並且降低人力成本,加強科技世代醫院的品質管理系統。
圖. 藥品辨識工作站
(2020-2021) 矽膠3D列印與製程參數化研究
摘要:
積層製造(3D列印)被視為21世界機械製造的一項實用的技術,帶來能解決複雜幾何及客製化立體圖樣的優點,同時也促進開源及自製等概念,而這項技術除了常見的熱塑性材料之外,包含矽膠這類偏軟具延展性的材質也開始逐漸上市,本專案主要利用田口法(Taguchi Method),針對不同的製程參數進行最佳化(Optimization)分析,進而模擬其材料受力後的應力變化,提供製程應用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