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趙偉豪師承王錦士大師,為鄭子太極拳正宗第四代傳人。現為中華國際薪傳鄭子太極拳總會副總教練,為太極傳承奉獻心力。
鄭子太極拳三十七式乃五絕宗師鄭曼青所創,
多作為養生、練氣之用,
一般人難以體悟其簡而約、易而深的精妙之處。
作為鄭子太極拳第四代正統傳人,
發心延續道統傳承,讓太極拳回歸傳統武術本質,
以武術的觀點鍛鍊身體,真正發揮太極妙用,
遂將二十餘年拳藝推手經驗歸納整理成冊,
為學生及薪傳同道們留下習拳心得。
功架姿勢與腿部肌肉群能力不足,
會先出現膝蓋疼痛;
雖已精熟套路動作規格及要領,
卻不知內在功法,也無法領會太極拳內在勁道;
將太極拳結合氣功玄學而另闢蹊徑,
造成太極拳是修練氣功或年長者專屬運動的誤解……
本書循序漸進,分為四大章節,
讓你練拳時有一個正確的方向與概念:
願以此書與各界先進研討太極奧妙,為傳統武術奉獻一份心力。
鄭子太極拳37式為鄭宗師曼青所創,係改編楊式傳統老架(楊澄甫宗師定架)而來,去繁存簡,讓太極拳套路更加便於推廣。然推廣日久,養生、練氣之功效,雖能廣泛的惠及社會大眾,可那簡而約、易且深的鄭子武術鍛鍊功法,卻逐漸為世人所淡忘。
恩師王大師錦士先生為鄭子太極拳第三代傳人,師從鞠大師鴻賓先生學習,並獲創拳人鄭宗師曼青先生親自授藝二年,一身武藝非凡,令人難望項背。我從恩師習拳不過十餘載,所學十不及一,卻已有易筋換骨之效,更深刻明白鄭子37式入門易,成就難,不僅非一朝一夕之功,更需時時刻刻用心體會其精妙之處,而「用心」二字則為恩師常掛嘴上的叮嚀,至今不敢或忘。
目前眾多學習太極拳的方法,大多由老師帶領學生一招一式的從套路開始練習,然而在練習套路的階段,卻少了基本功的鍛鍊。如此一來,對有些從未學習過拳術之人,或腿部肌肉群尚未有足夠強度足以應付長期蹲姿者,通常會先出現膝蓋疼痛之病。雖說正確的功架姿勢能避免此類問題,但還是有些年紀稍長方開始習拳者,仍因無法忍受膝關節痛楚而放棄。另有已精熟套路動作規格及要領者,卻因不知內在功法的訓練方式,以致僅練就一半的太極拳功夫,而無法心領神會太極拳內在勁道,在整體套路中的運行感受;又或有將太極拳結合氣功玄學而另闢蹊徑的奇人,談論了大半輩子的太極拳,雖說對推廣太極拳有莫大的幫助,卻忽略了太極拳本質實為武術,甚而造成現在人談論太極拳時,均將其與修練氣功或專屬年長者之運動畫上等號,殊為可惜。
為了讓初學者淺顯明白地瞭解鄭子37式太極拳的武術功法要領,建立正確的習拳觀念,回歸太極拳為傳統武術一環的本質,從而以武術的觀點來鍛鍊身體,因此興起著書分享太極拳武術功法觀念的想法。然本書僅為學習鄭子太極拳的體用功法概要而已,目的是希望為學生及薪傳同道們留下一些本人習拳之心得分享,故不想僭越前人之功,書中倘有謬誤或過於自我之處,還請同道們一哂視之。
中華國際薪傳鄭子太極拳總會副總教練
臺東縣東成薪傳鄭子太極拳協會總教練
趙偉豪 謹識
2020.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