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傳
家庭
我叫『洪敏豪』,住在台南市安南區,在家中排行老么,有一個姊姊在義大醫院擔任復健科醫師,母親是一位公務人員。我畢業於國立體育大學運動科學研究所博士班,在求學階段家人都給予全力的支持與鼓勵,使我在學習過程中即便受挫,也能保有不懈的精神將事情迎刃而解。
大學階段
高中畢業後以羽球專長保送進入台北體育學院球類系,因生涯規劃於大二時轉學至彰化師範大學運動學系繼續完成大學學業,接受張家昌老師的羽球專長訓練外,因興趣開始參與運動科學的研究,在張曉昀老師的指導下於大三順利完成第一次的學術研討會發表;大學期間除讀書及練球外也參與學生自治會,在自治會中擔任幹部承辦系遊活動,從場勘到整體行程的規劃都由幹部開會協調完成。大學階段在不同的角色中學習不同的知識與能力,我深信不論是在課堂上及課外活動的經驗都是學習的機會,為了精進運動科學的知能,在大學畢業後推甄進入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系研究所運動科學組。
羽球大專盃
彰師大體育表演會
大三第一次學術海報發表
研究所階段
為了快速銜接碩士課程及提升邏輯思考,我在大四下學期便開始修習研究所課程並參與實驗室研究,大四暑假參與 2014年國際運動生物力學研討會,首次以會議工作人員的身份參與學術研討會,隔年暑假在教授的指導及實驗室夥伴的協助下完成第七屆世界生物力學研討會及 2015年國際運動生物力學研討會的分析與投稿,很榮幸能在世界生物力學研討會中口頭發表實驗室的研究結果,這寶貴的經驗讓我站上國際舞台與更多更專業的教授討論研究的內容。 研究所期間除了學術的精進,也慶幸能在旁聽相子元教授的課程中獲得產學研究助理的機會,在擔任研究助理的過程中除了了解如何將學術性的專業實際應用運動產品的研發及檢測,更參與運動產品的開發,從運動科學想法到實際產品的開發需要團隊不斷開會與溝通,確認正確方向並針對可能的問題及內容進行測試,團隊中每個人負責不同的任務但卻又緊密的結合,每一位成員都是重要的關鍵,必須吸收不同的建議並提出專業的想法,這些經驗使我在研究所階段累積了學術專業及產業的知能,主動積極學習專業的知能並對所做的每件事情負責任,是碩士階段最大的成長。
博士畢業於國立體育大學運動科學研究所,有別於在師大碩士階段的學習,博士階段更多了自主學習的空間,為加強研究能力開始自學 Matlab程式語言,提升數位訊號處理速度及能力,在何金山老師的指導下也有明顯的進步,目前已可獨立完成部分數位訊號處理及資料統整,並能協助完成實驗室研究所需,除撰寫程式外也參與科技部計畫撰寫及國際期刊投稿,將實驗室研究成果投稿於國際期刊,參與國際性研討會增進運動科學專業知能,很榮幸能獲得科技部補助參與第14屆國際肌動學與運動科學年會,並於研討會中口頭發表研究成果。
美國田納西 ISBS 研討會
期美飛輪產學實驗
落地動作分析實驗
體育教學經驗
碩士階段除不斷精進學科知能外,我也熱衷參與運動教學,曾擔任臺灣師範大學競技學系羽球課助教、秀朗國小體育代課老師及康寧國小羽球社團指導老師,在任教的過程讓我體會到教育的重要性,體育教學除了可以給學生帶來強身健體的作用,更重要的是體育所內含的核心價值,『團結、堅持、包容』。另外,為了實踐體驗教育的理想,我利用當兵休假期間參與體驗教育助理引導員課程,學習如何透過課程的設計讓學生領悟課程的核心價值。
博士班階段在中原大學體育室擔任兼任講師,教授羽球、桌球、網球及大一體育,在課程中融入體驗教育概念,將體育核心價值轉換成課程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運動的核心價值,並透過學生的回饋適時調整上課內容,在亦師亦友情境下與學生一同成長,這寶貴的經驗讓我更堅定且更有自信從事大專體育教學。
撰寫者:洪敏豪
帶國小羽球校隊參與比賽
帶學生參與闖關路跑活動
私人游泳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