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期刊發表
Min-Hao Hung, Hui-Ya Chen, Yun-Chi Chang, Chun-Wen Chin, Hsiao-Yun Chang.* Effects of the direction of Kinesio taping on sensation and postural control before and after muscle fatigue in healthy athletes. Scientific Reports. 2023,13:1282 (SCI, Impact Factor: 4.996, Q1 (MULTIDISCIPLINARY SCIENCES - SCIE) 18/132, 13.6%.
Han Wei Lem, Shih-Chung Cheng, Hsiao-Yun Chang, Min-Hao Hung, Wen-Ling Yeh (2022) Single Leg Drop Jump Performance Identifies Functional Deficit in Collegiate Athletes Who Have Returned to Sports after ACL Reconstruction: A Case-Control Study. Medicine, 101(49): p e31790 (SCI). (SCI, Impact Factor: 1.817, Medicine General and Internal: 99/167, 59.28%, Q3)
Hung, M. H., Lin, K. C., Wu, C. C., Juang, J. H., Lin, Y. Y., & Chang, C. Y. (2021). Effects of Complex Functional Strength Training on Balance and Shooting Performance of Rifle Shooters. Applied Sciences, 11(13), 6143.(SCI)(2020 Impact Factor = 2.842)
MH Hung, CY Chang, KC Lin, CL Hung, CS Ho (2020). The Applications of Landing Strategies in Badminton Footwork Training on a Backhand Side Lateral Jump Smash. Journal of Human Kinetics, 2020; 73(1), 19-31. (SCI)(Impact Factor = 1.664; Ranking = 61/81 (75.3%, Q4) in Sport Sciences)
Wu, CC., Wang, MH., Chang, CY., Hung, MH., Wang, HH., Chen, KC., ... & Lin, KC. (2021). The acute effects of whole body vibration stimulus warm-up on skill-related physical capabilities in volleyball players. Scientific Reports, 11(1), 1-7.(SCI)(Impact Factor = 3.988; Ranking = 8/111 (7.2%, Q1) in Multidisciplinary)
MH Wang, KC Chen, MH Hung, CY Chang, CS Ho, CH Chang, KC Lin (2020). Effects of Plyometric Training on Surface Electromyographic Activity and Performance during Blocking Jump of College Division I Men's Volleyball Athletes. Applied Sciences, 10(13), 4535. (SCI)(Impact Factor = 2.474; Ranking = 32/91 (35.2%, Q2) in Engineering, Multidisciplinary)
CL Hung, MH Hung, CY Chang, HH Wang, CS Ho, KC Lin (2020).Influences of lateral jump smash actions in different situations on the lower extremity load of badminton players. 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 and Medicine, 19(2), 264. (SCI)(Impact Factor = 1.806; Ranking = 51/85 (60.0%, Q3) in Sport Sciences)
Ho, CS., Lin, KC., Hung, MH., Chang, CY., & Chen, KC. (2019). System design and application for evaluation of digging agility in college male volleyball players. Proceedings of the Institution of Mechanical Engineers, Part P: Journal of Sports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233(3), 424-431. (SCI)(Impact Factor = 1.000; Ranking = 112/130 (86.2%, Q4) in Engineering, Mechanical)
Chang, CY., Hung, MH., Ho, CS., & Lin, KC. (2019). The Acute Effects of Whole-Body Vibration on Fencers' Special Abilities. Perceptual and motor skills, 126(5), 973-985. (SCI)(Impact Factor = 1.245; Ranking = 74/87 (85.1%, Q4) in Psychology, Experimental)
Hung, MH, Chang, CY, Kung, CC and Lin, KC (2018). Different Inertia Resistance Training o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Biceps. Athens: ATINER'S Conference Paper Series, No: FIT2018-2567.
國內期刊發表
林昀徵、張耘齊、洪敏豪、邱俊文、薛雅馨、黃祥龍、張曉昀*。大學生功能性動作篩檢及關節活動度之性別差異。華人運動生物力學期刊。2023, 20(2): 54-71. (TSSCI)
林昀徵、洪敏豪、張耘齊、張曉昀*。比較間歇加壓循環機不同充氣模式之下肢壓力變化:以假肢模型為例。台灣體育學術研究。2022, 72: 1-14.
CC Wu, MH Hung, CY Chang, MH Wang, KC Lin. (2021). Kinetic analysis of training volleyballs of different mass during rebounding. Physical Education Journal, 54(1), 1-11. (TSSCI)
洪敏豪、張吉堯、林國全 (2019)。運動科技在羽球步伐分析之應用。 中華體育季刊,33(3),165-172。(TSSCI)
洪敏豪、張曉昀、洪佳翎、羅瑭勻、黃鉢登、張家豪 (2018)。模擬擊球對羽球側向跳下肢落地的動力學效應。體育學報,52 (2),199-210。(TSSCI)
林威名、洪敏豪、吳政文、何金山。 (2017)。 橄欖球選手啟動速度與下肢爆發力之相關性分析。 運動表現期刊,4(2),99-104。
洪敏豪、張家豪、張博涵 (2014)。側向跳躍著地動作之踝關節傷害機轉與預防。運動表現期刊,1(2),1-4。
張博涵、黃長福、洪敏豪 (2014)。急停跳動作之傷害機轉與預防-以生物力學觀點進行探討。運動表現期刊,1(1),25-28。
洪敏豪、林謙如、吳國輝、張曉昀 (2012)。游泳, 棒球, 及網球選手肩關節活動度的差異。華人運動生物力學期刊,(7),161-164。
國外研討會發表
Chun-Shen Ho, Min-Hao Hung, Chun-Hao Chang, Chi-Yao Chang, Kuo-Chuan Lin, Chin-Shan Ho, (2019, July). The accuracy of application of wearable device to determine gait symmetry. (poster) 24rd annual congress of the European College of Sport Science , Prague.
Min-Hao Hung, Chi-Yao Chang, Kuo-Chuan Lin, Chin-Shan Ho, (2018, July). The Applications of Landing Strategies in Badminton Footwork Training on Backhand Side Lateral Jump Smash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 (oral). 14th Annual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Kinesiology and Exercise Sciences, Athens, Greece. (科技部補助研究生出席國際會議)
Chi-Yao Chang, Kuo-Chuan Lin, Min-Hao Hung, Chin-Shan Ho, (2018, July). Different Inertia Resistance Training o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Biceps. (oral). 14th Annual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Kinesiology and Exercise Sciences, Athens, Greece.
Kuo-Chuan Lin, Ke-Chou Chen, Min-Hao Hung, Chi-Yao Chang, Chien-Chia Kung, (2018, July). The Effects of whole-Body Vibration Exercise on Blocking Skill-Related Performances of Volleyball Players. (oral). 14th Annual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Kinesiology and Exercise Sciences, Athens, Greece.
Hung,M.H.(2014, July). Effects of Tai Chi Exercise on Movement Strategies during The Stair Ascent in Middle-aged Elderly (oral). 7th World Congress of Biomechanics, Boston, NY. USA.
Hung,M.H.(2014, July). The Six-week Swiss Ball Training and Detraining Effect on Functional Performance for High School Badminton Players (poster). 32nd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Biomechanics in Sports Annual Conference, Johnson City, TN. USA.
國內研討會
洪敏豪、張吉堯、林國全、何金山、洪佳翎 (2020年 11月)。不同方向步伐對羽球運動員落地策略的影響。2020 臺灣運動生物力學研討會。桃園市:國立體育大學。(論文獎)
洪敏豪、張吉堯、林國全、何金山、洪佳翎 (2019年 11月)。選擇性反應對羽球選手步伐表現的影響。2019 臺灣運動生物力學研討會。高雄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論文獎)
張吉堯、洪敏豪、洪佳翎、何金山 (2019年 11月)。健康男性穿著護膝對著地反跳的影響-前導性實驗。2019 臺灣運動生物力學研討會。高雄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論文獎)
鄧培昕、張吉堯、洪敏豪、林國全、何金山 (2019年 11月)。跳高起跳階段動作與起跳高度影響之分析。2019 臺灣運動生物力學研討會。高雄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王信寰、盧彥年、許峻翔、洪敏豪、吳 狄 (2019年 11月)。在不同型態的啞鈴運動時探討特定肌肉疲勞的現象。2019 臺灣運動生物力學研討會。高雄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盧彥年、洪敏豪、林國全、何金山 (2018年 12月)。中年族群對騎乘效率之探討。2018 臺灣運動生物力學研討會。新竹市:國立清華大學。
張博涵、洪敏豪、黃長福、柯柏任、賴筠憓 (2018年 12月)。股直肌肌內效貼紮對健康大專女性下肢疲勞後進行急停跳動作之影響。2018 臺灣運動生物力學研討會。新竹市:國立清華大學。
陳立融、洪敏豪、張吉堯、何春生、林國全、何金山 (2018年 12月)。利用穿戴式裝置擷取不同速度步態週期之準確性。2018 臺灣運動生物力學研討會。新竹市:國立清華大學。
鄧培昕、張吉堯、洪敏豪、林國全、何金山 (2018年 12月)。三級跳遠起跳階段動作與第一步距離之分析。2018 臺灣運動生物力學研討會。新竹市:國立清華大學。
周維濤、張吉堯、洪敏豪、林國全、何金山 (2018年 12月)。配戴慣性感測裝置量測游泳划手週期之準確性。2018 臺灣運動生物力學研討會。新竹市:國立清華大學。
盧彥年、張耀元、洪敏豪、張吉堯、林國全、張博涵、何金山 (2018年 12月)。划船選手與一般大專學生划船動作下肢關節活動度與測功儀成績之比較。2018臺灣運動生物力學研討會。新竹市:國立清華大學。
李志丰、張吉堯、洪敏豪、何金山 (2018年 12月)。不同騎乘方式對下肢功率輸出之影響。2018 臺灣運動生物力學研討會。新竹市:國立清華大學。
洪敏豪、張吉堯、林國全、何金山 (2017年 11月)。不同反手側向跳躍殺球高度對羽球選手落地策略之影響-前導實驗。「2017 臺灣運動生物力學研討會」發表之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
許如玟、洪敏豪、張吉堯、張淳皓、何金山 (2017年11月)。特殊機能褲對田徑選手下肢爆發力之影響。「2017 臺灣運動生物力學研討會」發表之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
張吉堯、何胤樓、洪敏豪、林國全、何金山 (2017年 11月)。不同羽球步伐訓練模式對落地下肢負荷影響。「2017 臺灣運動生物力學研討會」發表之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
林國全、孔建嘉、張吉堯、洪敏豪、何金山 (2017年 11月)。不同質量與材質排球對力學特性之影響。「2017 臺灣運動生物力學研討會」發表之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
林晏羽、張吉堯、林國全、洪敏豪、何金山 (2017年 11月)。射擊動作特徵與運動表現之關聯性。「2017 臺灣運動生物力學研討會」發表之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
洪敏豪、陳家祥、李尹鑫、相子元 (2016年 12月)。以加速偵測飛輪踩踏不對稱之研究。台中市:國立台灣體育運動大學。
張力文、洪敏豪、相子元 (2016年 12月)。加速規應用於非輪踩踏動作研究。台中市:國立台灣體育運動大學。
劉宗翰、洪敏豪、梁日蕾、相子元 (2015年 11月)。人體測試及不同高度撞擊測試與羽球鞋後足避震效果之關係。台北市:文化大學。(績優論文)
洪敏豪、林謙如、吳國輝、張曉昀 (2012年 10月)。游泳、棒球、及網球選手肩關節活動度的差異。2012年國際運動生物力學研討會暨臺灣運動生物力學學會年會實施計畫海報發表。彰化市: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洪敏豪、陳重年、張曉昀 (2012年 5月)。抗力球訓練及停止訓練對高中羽球選手專項表現之效果。2012 TSEPF國際運動生理及體能領域學術研討會海報發表。台北市:台北市立體育學院。
學位論文
博士論文:不同反應型態對羽球選手落地策略及步伐表現的影響 (桃園市110年1月)。
碩士輪文:羽球反手側向躍殺動作之運動生物力學分析 (台北市 104年8月)。
運科專案計畫執行
108年科技部【羽球敏捷訓練系統開發與應用】
108/08/01-109/07/31
參與計畫事前討論及撰寫計畫內容協助計畫實驗執行,撰寫敏捷系統與感測器接收及判斷式,並撰寫程式分析及資料統整,本研究除基礎運動生物力學設計外,加入自製設計之敏捷系統從中學習感測器應用。
工業研究技術院 產學合作案【划船機與飛輪機動作角度影響運動功率】
107/06/01-107/11/30 研究助理 國立體育大學 運動學研究所
參與計畫事前討論及撰寫計畫內容,協助計畫實驗執行,並撰寫程式分析及資料統整,此計畫分為兩個子計畫進行。
自行車踩踏動作與踩踏功率之關係性,透過不同踩踏動作設定,探討不同踩踏動作對功率輸出的影響。
選手與一般大專學生划船動作之差異,比較划船選手與一般大專學生使用划船機之動作型態,探討不同動作型態是否影響功率輸出的結果,用以未來功率偵測系統開發的依據。
寶成工業產學合作案【產品科技創研】(105K0035)
105/09/01-105/11/30 專任研究助理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競技學系
參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競技學系相子元教授之產學合作案,協助運動鞋減震墊測試及分析,減震墊是運動
鞋功能開發的重要指標之一,透過不同材料特性的結合與不同角度的切割達到羽球運動的需求,球鞋檢測
分為物性測試及人體測試,物性測試使用攜帶式避震反彈測試儀及測力板,人體測試透過影片分析球員場
上的步伐,在實驗室進行模擬步伐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