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聽到花精或花藥,便會聯想到花朵的香氣,誤認為是現今流行的芳香療法中的精油。
其實他是一種新的草本製劑,大多是將植物花朵經由日光照射法和煎煮法製作母酊劑,然後再經過稀釋而成為藥物劑型。
每種情緒都是一種頻率振動,而每朵花也有它的頻率振動,當我們接收相對應的花精,干擾我們的情緒就會漸漸消融。我們的心將恢復清澈,能更真實地和世界遭遇,發現更多創造的可能。甚至,原本一些身體的不適,也會跟著漸漸淡化。
巴赫花精(Bach)花精(Flower Essence)又稱花藥,是在1928-1936年由英國的愛德華.巴赫所發明的一種新的完整醫療體系。
在他研究藥用植物時,有一些受困於負面心靈狀態的人們,前來求醫,但是他尚未找到合適的花精。於是,他走入大自然,親自尋找適用的花朵,以便解除病人當時的情緒狀況。 巴赫醫師經過多年的試驗與錯誤,包括準備與測試了上千種植物,他一一地找到自己想要的花精,每一種花精都是對應一種特定的心理狀態或情緒。
發現了38朵花之後,巴赫醫師確知,已經為所有的情緒原型找到相應的療癒花朵,十五個月後,1936年的11月27日,他與世長辭,遺愛人間,為世界留下了巴赫花精治療法,這是醫學史上的寶貴遺產。
巴赫花精的應用在1980年代的德國邁入新的里程碑:自然療法醫師笛特瑪.柯磊墨(Dietmar Krämer介紹)在臨床工作中發展出「新巴赫花精療法」,透過「巴赫花精軌道」與「巴赫花精皮膚反應區」做診斷與應用,將巴赫花精-負面情緒-身體反應連結起來,甚至更進一步研究出38種花精-38種礦石-38種精油-12經絡-7脈輪-12色彩-聲音-金屬等在精微能量療癒層次的對應關係。
「新巴赫花精療癒」奠基於原始的巴赫花精療法,是進階的應用法。在臨床上除了自我療癒,更適合助人工作者與醫護工作者,搭配不同的療癒方法協同使用,進行身心靈各層次的整全療癒,協助人恢復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