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能源的種類與應用
1. 能源(能量的根源)
→能量(透過轉換取得可使用的力量)
→動力(驅動機械動作的力量)
2. 能源可分為兩大類:再生能源、非再生能源。
3. 非再生能源指消耗後無法迅速自然生成之能源。例如:煤炭、石油、天然氣等。
※石化燃料:古生物死亡後,遺骸經過長期掩埋沉積,長期受到細菌高溫、高壓作用,逐漸形成的碳氫化合物材料。
4. 再生能源指不需經過人為方式再生,就能重複使用的能源。
包含:風能、水能、太陽能、生質能、地熱能、海洋能。
二、 能量的種類
1. 化學能:經由化學反應產生的能量,通常會再轉換成其他形式運用。
例1:電池內部的化學物質產生化學反應,產生電流(化學能→電能)。
例2:暖暖包內部的鐵粉與氧氣產生化學反應,釋放熱(化學能→熱能)。
2. 熱能:存在於內部的能量,直觀的表現即是物體的溫度,最常見的運用方法是加熱某種物質。
3. 機械能:機械物件被帶動產生的能量。
例1:水流推動水車,水車運轉後帶動發電機(機械能→電能)。
4. 電能:電的流動所產生的能量,是現代最常運用的能量,易於轉換成其他能量形式。
三、 能源應用的發展歷程
西元前100萬年:人類發現如何使用火
西元前4000年:利用水力、風力、獸力協助生活所需
西元1698年:蒸汽機的發明
西元1800年:研發石油開採技術
認識材料
1. 密集板:邊長300mm*400mm
2. TT減速馬達,減速比1:48
減速比:減速機構中輸出速度與輸入速度的比
3.輪子
4. 電池盒3號AA,4節6V
使用6V的原因:電壓才會充足
5. 萬象輪
6. 單芯線(內部為單芯)
7. 彩虹排線(內部為多芯)
8. 正反開關(自彈回)共有3個檔位
製作流程
1. 將車身與控制器的輪廓,依正確尺寸繪製在木板上。
車身不得大於300*200mm、不得小於150*100mm;遙控器不得大於200*150mm、不得小於100*100mm
2. 將馬達的位置準確地畫在車身上(還需留意輪胎位置)。
※馬達長寬為61*19mm;輪胎直徑為65mm、厚25mm。
3. 將正反開關的位置準確畫在遙控器上(正反開關長寬為31*21mm,畫完之後需要鋸切)。
4. 將車身、遙控器鋸切下來,鋸切過後以砂紙進行砂磨(開關要先鋸還是後鋸?要端看機器與材料尺寸,沒有絕對先後順序)。
5. 將開關卡進遙控器內。
6. 連接電池盒與開關之間的電線。
7. 連接開關與馬達之間的電線。
(為什麼要先把開關裝進遙控器才能接電線?開關接上電線後,就沒有辦法穿過遙控器的洞了)
8. 完成圖案繪製(含著色)。
9. 將馬達黏合至車身上,左右兩輪要對稱,避免重心偏移。
10. 黏上萬象輪。
11. 製作有利於進行活動的配件,加裝到車身上。
12. 完成!
此簡報包含線控車的材料以及線控車的製作方法(含接線圖)
球門是由水管DIY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