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安街

清安街

洗水坑位在泰安鄉清安清村洗水溪中下游的兩岸,因為地勢低漥,又臨洗水溪,因此得名為洗水坑,「洗水」在客語有清淨之水的意思,相對於該溪最後所匯入的汶水溪則顯然乾浄許多,當地聞名的清安豆腐即是援引該溪之水製作,洗水坑是泰安鄉境內唯一客籍住民超過泰雅籍的聚落,客籍與泰雅籍的比例接近7比3,還算是一個十分道地的客家聚落。

泰安鄉是苗栗縣境內唯一的山地鄉,它意涵了泰安是漢族墾拓未達之竟外,也標記了這裡就是原住民最後守住的家園,因此在整個鄉境內竟然可以出現一個以客家為主的聚落,則顯然十分特別。

如果放大地圖來看,洗水坑其實位在大湖鄉與泰安鄉的交界,苗62線過了砲石之後就進入泰安鄉,而第一站就是洗水坑,因此這裡可算是早期客家往東邊山區墾拓的最後一站,而客家移入的主要原因,亦當然和當地的山地資源有關,其中樟腦仍為主要開採的對象,昭和末期則轉為苧麻,台灣光復後,移入的居民則以從事挖煤、種香茅、桃李等果樹的農民為主。

依據重修苗栗縣志的記載,漢人移入洗水坑最早始於大正5年 (1916),原本以獵殺漢族人頭為習的泰雅人以及履履死傷慘重的客家人可以同居一地,則不免惹人好奇,實際上,這時的山地原住民在日本政府的鎮壓下,大多已經歸順,泰雅族出草的惡習也已經漸漸修正,這才使得漢人敢於入境墾拓。而漢人在此定居以及長期與泰雅族互動的結果,多少加快了泰雅族漢化的速度,尤其民主政治及議事規則的發展方面,客家人的貢獻可謂功不可沒。

洗水坑在漢人移入後,因襲漢人的經濟發展模式而成為一個巿集中心,街上除了有雜貨店、小吃店、郵局、派出所外,附近也有鄉公所、托兒所及小學,巿鎮功能齊備,90年在「城鄉新風貌」計畫的協助下,重新進行地面及立面美化後,以「清安豆腐街」之名再造,現已成為苗栗縣境內知名的觀光點,是泡完泰安溫泉後必訪的美食勝地。(林錫霞)

文獻參考

1. 黃俊銘,《九十五年度苗栗縣客家聚落文化資產普查》(苗栗:苗栗縣政府國際文化觀光局,民國96年),頁76。

2.黃鼎松,《重修苗栗縣志:人文地理志卷四》(苗栗:苗栗縣政府,民國96年),頁196。

3.施添福編《台灣地名辭書卷十三:苗栗縣(下)》(南投縣:國史館台灣文獻館,2006),頁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