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磺坑

出磺坑

出磺坑位於苗栗縣公館鄉,是臺灣最古老且持續生產最久的油礦產區。根據《淡水廳誌》記載,該地先民在後龍溪畔發現浮油,一開始是舀取作為點燈照明及醫藥之用,當時的居民還不知道這裡所冒出的液體就是原油。而出磺坑這個地名,即是當初當地人發現這個地方的地底下冒出有硫磺顏色的液體,也並不知道這就是「原油」,誤以為是硫磺,所以取名為「出磺坑」。出磺坑歷經百年來的開採,現今仍是臺灣天然氣最重要的產地,約佔全台45%,為公館鄉贏得「油氣之鄉」的美名。同時,展現背斜自然地形地質與人類應用石油資源之互動文化意涵,並具宗教、建築物、紀念碑等紀念性價值,及石油產業技術性科學價值,為橫跨清代、日治、民國,至今仍持續開採之產業礦區,具登錄文化景觀價值。

出磺坑礦區第一口井開掘於1861年(咸豐11年),苗栗理番通事邱苟在後龍溪牛鬥口南岸山麓附近,在露出地表的出磺坑層中挖井3-10公尺,汲取湧出之石油。臺灣挖掘第一口油井的時間只比1859年美國人德拉克(Edwin Drake)在賓夕法尼亞州挖掘到世界第一口油井慢了兩年而已。出磺坑的地層於中新早期形成,大約是1800萬到2000萬年前。而出磺坑的地質在背斜的構造下,非常適合儲存油氣。油氣位置大多存在於深度500至3500公尺的地層中。

臺灣成立油礦局的時間在1877年清政府統治時期,利用美國鑽機鑿了第一口噸鑽井,井長120公尺,俗稱「苗1井」,每日生產1500斤的油,可是視為臺灣油礦業的開端;日治時期日本人更有系統的探勘鑿井,累計產量驟增;戰後乃成立了今日臺灣油礦探勘總處的前身─臺灣鹽礦探勘處,持續經營出磺坑,隨著探採技術日新月異,出磺坑至今日仍具開採的價值。

出磺坑油礦是臺灣最古老的油礦,在臺灣油業史上佔有極重要的一頁。展現了人類與自然互動,有文化意義、紀念性、代表性,代表著特殊性之歷史、文化、藝術及科學研究的價值。

參考資料

  1. 臺灣大百科全書《出磺坑礦區 Tsu-Huang_Kun oil field》,黃武良,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3300
  2. 胡忠恒,第六條路線-苗栗縣出磺坑地質簡介,http://gis.geo.ncu.edu.tw/earth/edu/north/trace6/trace6.html
  3.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出磺坑,http://www.boch.gov.tw/boch/frontsite/cultureassets/caseBasicInfoAction.do?method=doViewCaseBasicInfo&iscancel=true&caseId=KD09711000000&version=1&assetsClassifyId=3.1&menuId=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