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勢新丁粄節

東勢新丁粄節

相對於北部的新丁粄文化,台灣中南部的新丁粄文化則另有一番風情,除了打粄祭祀的時間不同,連新丁粄的樣式和內容也完全不同,不過彰顯「吾家有子長初長成」的用心不變,一樣都是用來分享添丁的喜氣。

台灣中南部的新丁粄,打粄的時間一般訂在春節至元霄節期間,但到底是哪一天?其實並不一定,主要看各社區內的主廟來決定,不過位在台中巿的東勢新丁粄節,一直以來都訂在正月十五日,原因是這一天的廟會最熱鬧,大人小孩都會出來迎花燈、看舞龍,因為大家都聚集在廟會裡,正是交誼的好機會,除了年輕男女可以趁機找對象,對家長來說,則是介紹家中新男丁給鄰里認識的好機會,於是大家約好在這一天來打新丁粄,先敬神,再分給親朋友好。

東勢地區的新丁粄又叫紅龜粄,使用的是較軟的糯米做粄皮,而紅色的食用顏料則直接混入粄中,讓粄全部變成紅色,之後裡面再包上紅豆或綠豆等內餡,先整理成團後,再壓入木龜模中成形,脫模後底下再用香蕉葉或月桃葉墊襯,這種粄,因為包有內餡,而且質地柔軟,不須經過烹調即可食用,因此廣受歡迎,成為知名台式點心。

東勢地區的新丁粄祭因為民眾熱烈參與,後來變成新丁粄節,但當地的習俗不像北部習慣以粄塔的方式比高底,反而喜歡比重量、比大小,廟方還會為信眾供來的新丁粄舉行秤重比賽,舉凡將新丁粄做得最大最重者,還可以獲得一定的獎酬,民眾在此機制的鼓勵下,將新丁粄做得一年比一年大,漸漸形成「鬪粄」的習俗,許多人為了贏得獎酬,還會刻意將打粄資訊隱藏,每次比賽也因此引發話題,衍伸出許多趣味,因為東勢的鬪粄活動具有深度的客家文化內涵,故於2008年入選為客庄十二大節慶之一。

台灣於民國100年性別平等委員會成立後,新丁粄文化中所彰顯的重男輕女的傳統觀念受到挑戰,東勢新丁粄節,順應此一社會潮流,則順勢推出仙桃粄以代表女孩,而這項觀念在少子化的趨使下,也很快地普及全台,現在的東勢新丁粄節,包含其他地區的新丁粄節,普遍都有女孩和仙桃粄參加,活動也因此變得更熱鬧,更有趣味,更值得玩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