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份客家獅

頭份客家獅

頭份客家獅是一項從「頭份四月八文化節」衍伸出來的特色文化,它最早起源於98年客家委員會將四月八頭份斗燈節納入客庄十二大節慶, 「頭份四月八文化節」早在93年即已開辦,起初主要以斗燈為主要內涵,98年納入客庄十二大節慶後,則開始擴大將客家獅融入其中成為「頭份四月八文化節」的活動特色之一。

「頭份四月八文化節」的客家獅於98年納入初期,頭份鎮公所即發覺傳統客家獅套路欠缺整合與共識、南北不同套,因此無法像醒獅舉辦大規模比賽。鎮公所因此出面整合與協調全台客家獅套路,並於當年首度推出全臺客家獅觀摩賽,99年因見時機成熟,則開始籌辦全臺性客家獅大賽,客家獅也因此以頭份最為有名。

客家獅是客家庄逢年過節的重要的傳統民俗技藝,是迎神廟會活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陣頭,它和一般廣東獅最大不同,在它其組成除了獅子本身,則還有代表財神的大面及代表吉祥的小面,樂器則是以鑼、鼓、鈸等文場樂器為主,以象徵中華民族是多種族融合的精神,也代表客家人溫和善良的本性,克勤克儉、吃苦耐勞的美德。在獅子的造型方面,它的頭型略呈方形,顯得樸拙、可愛,更特別的是它的口也是方的,而且可以張合,並能做出咬水果、接紅包、舔嘴、清理毛髮等動作,模樣威武又逗趣。

完整的客家獅動作包括:行禮、繞場、入場、跳躍、抓蝨、抓耳、抓鬚、咬腳、提腿、旋腿、舔毛、打瞌睡、睡覺、翻滾、咬青、醒獅獻瑞等單元,各動作細膩生動,加上財神爺以青枝及手扇引導獅子前進,吉祥猴手執沙錘,以靈活逗趣的動作穿插其中,形成自然、戲劇化的獨特風格。此外,咬紅包、咬青、配合文場音樂節奏,更為客家獅所獨特的技藝。

在獅種的系譜上,開口獅被界定為客家獅,開口獅屬「落地掃」,是在地上表演的默劇小戲,演出時,常由金主獅擔綱重任,最多兩獅同台,獅頭、獅尾各一人操弄,踩七星步時,有打圓場等大開大合的大動作腳步,獅嘴開合也是重點,會咬青(樹葉)避邪,整場表演像是在說故事,和廣東獅著重武術,技耍的內涵完全不同。

參考:屏東縣政府客家事務處/客家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