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義雲火龍

三義雲火龍

三義雲火龍節是2008年客家委員會入選推動的客庄十二大慶典之一,它的起源來自當地藝術家陳耿彬在一次偶然的山西原鄉之旅時,發現在客家原鄉的許多地方其實仍保有結草龍的文化,他們利用收割完的稻稈,製作活靈活現的草龍,並在沿街舞動的時候,提供給沿路的民眾插香祈福,尤其在夜晚的時候,全身插滿香的草龍,香煙繚繞,星火點點,舞動起來更有一種神祕感,看起來,就像龍在香火中騰雲駕霧一般,所以又被稱為香火龍,陳耿彬覺得台灣客家一樣為米食文化區,而這項跟米、跟客家有關係的文化值得發展,回到三義後和社區分享了他的所見所聞,不料社區幹部竟附和起來,三義雲火節由此孕育而生。

三義雲火龍發展的初期,其實是以元霄節為想像的,當時三義的雙潭社區為了發展自己的元霄節活動,所以接受了陳耿彬的建議,於2007年首開試辦雲火龍節,他們先利用田間的稻草編起稻草龍,再於元霄節期間比照山西原鄉的雲火龍習俗,先接接受民眾插香祈福,再沿街舞動賜福,沒想到這項活動竟受到村民歡迎,並希望隔年繼續舉辦,雲火龍節就此成了三義的元霄節。

2008年,客委會為了發展客庄文化節慶,特別將三義雲火龍節選入其中,三義鄉公所為了不負使命,曾經多次前往原鄉考查,從而再現了台灣雲火龍的文化與內涵,這項節慶發展至今,相關祭祀的科儀已經相當完備,包括遶境、祭祖、接龍、遊龍、舞龍及送龍等,並結合三義地區的稻米、霧鄉及客家人崇拜龍等文化元素,完成在地化的工作,另外龍頭的製作也由來的草編改為竹編、原鄉香火龍之名稱改為雲火龍等,多年下來,三義已經成功再現雲火龍的客家文化,每年創造大批人潮及無限商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