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濃字紙祭

美濃字紙祭

住在山裡的客家人,其堂前祖訓,最前見的便是「一等人忠臣孝子,二件事讀書耕田」,可知客家人最重視品德和知識教育。位在高雄巿的美濃是台灣南部客家重鎮,這裡不僅是油紙傘的故鄉,也因為子弟在課業表現十分優異而成為博士之鄉,這裡的的文風之所以如此興盛,和當地廣善堂內留存的「聖蹟」信仰有關。

「聖蹟」指的是有字的紙張,傳統客家人認為,字是文明的像徵,是一種神跡的化現,如果沒有文字,人類就無法累積知識,文明也就無法展現,因此他們特別敬重字紙,凡是有字的紙,一定不能和在一般垃圾堆中,必須另外蒐集,集到一定數量時,則必須拿到聖跡亭或敬字亭焚化,剩下的灰燼,也必須拿到乾淨的長流河中流放,漂到大海,如此才能表示對字紙的敬重。

美濃廣善堂的「迎聖蹟.字紙祭」活動主要由美濃聖跡會主辦,這個單位附屬在廣善堂下,是一個為了推廣惜字觀念而設立的民間組織,而「迎聖蹟.字紙祭」活動便是他們一年一度的盛會,這個活動選在每年的正月初九當天舉辦,目的在感恩古聖先賢的智慧累積與傳承,並用以象徵「敬字惜賢」的精神。

活動的前一天,也就是大年初八,聖跡會便會先派員遶境,參加繞境的隊伍,最前面是一隊手持「恭迎聖蹟」牌子的禮生,後面則是擔著字簍的客家婦女或一般民眾,他們繞境的目的,在收授字紙,以便挑到聖蹟亭內焚燒,以「過化存神」的方式上告天庭。

字紙焚燒完後的第二天則會廣善堂內舉行法會,儀式先上香恭請河伯水官並行禮祭拜後,堂內會先有短暫的誦經法會,然後誦念祝文,在此同時,前一天燒完的字紙灰燼,則已先用塑膠袋完成分裝,並集中放在車上,廟埕外則已經聚集了大批準備一同前往美濃溪「送聖蹟」的信眾,隨行的還有花鼓及八音等樂隊,一行人浩浩蕩蕩來到美濃溪畔後,先由法師在臨搭建的法壇上誦經念祝文,隨後連同河伯水官的神位也一起焚燒,最後大家拿起字紙灰燼倒入美濃溪中,讓聖跡可以隨著長流水奔入海中。

美濃字紙祭於2008年被客家委員會納入客庄十二大節慶之一,這項地方活動經官方力量挹助之後,以更隆重、更盛大的方式舉行,使得這項敬字重文的優良文化更深植人心,看見深厚而質郁的客家文化底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