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雕

三義木雕發展的起源,是鄉民吳進寶先生於1918年撿拾枯木回家加工做擺飾,被日本人視為藝術品,吳進寶進而與日本人研究如何大量加工生產這些枯木藝術品。之後,吳進寶之子吳羅松,因頗具藝術天份,乃向日本人學習天然物、動物與人像的雕刻,然後在三義經營雕刻生意,並將雕刻技藝傳給有心學習的鄉民。

同時期,另一名向日本人學習雕刻的李金川,則專門學習人物雕塑,學成後往苗栗的海線通霄等地發展,後來也教了不少得意門生,其中揚名國際的臺灣雕刻界大師~朱銘,就是李金川的弟子。吳羅松與李金川兩人可說為三義木雕界的一代宗師,奠定三義日後發展成為木雕重鎮的基礎。木雕師紛紛進駐活絡整個三義鄉。

至於三義雕刻業開始進入全盛時期,則要感謝吳羅松為了三義木雕業的發展,在光復後,從大陸福州聘請四名雕刻師父來台傳授更精深的雕刻技術,才使得三義雕刻業從民國55年(1966年)以後進入興盛時期,當時三義光經營木雕的業者就多達一兩百家,一直到今天都還維持這個局面。

早期,三義的木雕多以神像、工藝品為主,近年來,由於個人風格的藝術創作風氣大開,各式各樣題材的雕刻作品不斷的推陳出新,令人嘆為觀止!加上民國84年(1995年)4月9日在三義神雕村成立了國內唯一的木雕博物館(見表一),蒐集、典藏了許多優秀木雕作品,並定期舉辦木雕研習講座,對於鼓勵木雕家創作革新與技術提昇有正面幫助。

近年來,在政府機關與民間協助下,三義多次舉辦了木雕藝術節、木雕嘉年華會、木雕博覽會等活動,還有裕隆汽車公司每年舉辦的「木雕金質獎」比賽,讓木雕家得以藉比賽互相觀摩作品、研究雕刻創作技巧,並藉以吸引觀光人潮,這對於三義木雕師傅技術的提昇與知名度的宣傳也大有助益。

可惜,近年正值景氣低迷的時刻,許多三義木雕業者都感嘆生意一年比一年差。木雕師外移中國大陸,加上有商人將臺灣優秀木雕作品型錄拿去大陸請大陸雕刻工模仿雕刻,然後低價銷回國內,對於本土木雕創作的打擊更是雪上加霜,三義木雕業未來前途似乎面臨危機。像現在,有許多店裡陳售的雕刻就是來自大陸,雖然雕工比不上三義師傅們的作品精細,但是非行家還是難以鑑別,本土木雕創作的銷售市場因此面臨大陸貨的擠壓。

參考資料

  1. http://sanyi.tacocity.com.tw/woodcarving01.htm
  2. 三義木雕博物館苗栗縣文化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