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敬聖亭及福德祠

西湖敬聖亭及福德祠

西湖敬聖亭指的是位在西湖宣王宮旁的「惜字亭」,惜字亭在在古時又稱「聖蹟亭」、「敬字亭」、「敬聖亭」或「字化亭」,主要是用來焚燒廢棄的字紙的地方,它代表的是中國傳統民間對文字的尊重與景仰,尤其客家地區,因為客家人特別敬重文明聖賢,所以對文字也特別敬重,傳統客家習俗中即有不可將有字的紙張隨意棄置、不可拿來包裝、不可踩跨墊坐等等禁忌,而是必須收集後拿到惜字亭裡焚燒,客家民間為了方便大家惜字敬文,所以到處設有惜字亭,從昔日書院、寺廟到街莊角落都可見其踪跡,同時民間也發展出收字紙的義工行動,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人到家裡收字紙,再由他挑到惜字亭裡代為焚燒。

苗栗縣為客家人分布最多的地區,惜字亭也因此成為苗栗地區常見的人文景觀,可惜隨著建築物及街廓的翻新改建,許多惜字亭也被拆毀,目前苗栗縣僅留下七座,分別建在庄落中的有銅鑼中平村和通霄城北里、建在寺廟中的有苗栗市文昌祠、公館五鶴山五穀宮、西湖德龍宮、五龍宮和宣王宮,其中宣王宮旁的惜字亭因為保留完整,形制優美,連同旁邊的百年伯公廟於民國99年(2010)一起登錄為歷史建築。

西湖宣王宮原為雲梯書院(建於道光20年,西元1840年),曾經因為受迫於日本皇民化運動而改為修省堂,再因私塾學制已不符於現代,而再改為宣王宮,建築主體亦因地震及老舊而多次翻修,唯獨這座惜字亭以及亭旁的土地公廟,在管理執事者的堅持下沒有隨廟改建,而得原貌保留下來,並成為後人緬懷雲梯書院一世繁華的重要見證。

西湖惜字亭由石板雕砌而成,結構共分三層,下層是底座,中層為焚燒字紙的焚字爐,上層是供奉倉頡的小祠,焚字爐及小祠上的對聯及橫批很有意思,刻於焚字爐兩側的楹聯上寫著「曾作飛龍舞鳳,化為紫氣祥雲」,而祠門兩側的聯語則寫著:「啟發乾坤秘,傳流宇宙心」,門上橫批是「始制文宇」,簡單幾句話,除了展現客家人對知識的敬重,也充分顯露客家人的生活哲學,一搏莞爾。

參考資料

  1. 黃鼎松《文化資產教材彙編》(苗栗縣:苗栗縣政府國際文化觀光局,民國100年),頁426。
  2. 王啟宗,《臺灣的書院》,臺中市,臺灣省政府新聞處,1987。
  3. 楊仁江,《苗栗文昌祠之調查研究》,苗栗市,楊仁江建築師事務所,1993。
  4. 黃鼎松,《苗栗文昌祠》,苗栗市,苗栗縣立文化中心,1998。
  5. 賴江質著,黃鼎松編,《綠水閒鷗集》,苗栗市,苗栗縣立文化中心,1993。
  6. 黃鼎松,《苗栗開拓與史蹟》,臺北市,常民文化公司,1998。
  7. 謝浩,《科舉論叢》,南投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5。
  8. 林文龍,《臺灣的書院與科舉》,臺北市,常民文化公司,1999。
  9. 黃鼎松,《修訂版苗栗市志》,苗栗市,苗栗市公所,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