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心謝氏陳留堂

陳留堂位於苗栗市區。於昭和七年(1932)興建,是在苗栗開墾的謝氏族人,為凝聚同姓墾民所創建的宗祠。位於北苗芒埔 (今清華里26號)的陳留堂謝氏家族,大正年間,利用其臺中地區土地被徵收為臺中火車站用地的補償金,北上貓裏,購置北苗芒埔田心土地,在此落地生根,興建祠堂,成為苗栗地方發展史上要角之一。民國98年(2009)公告為歷史建築,主要價值為保留傳統客家建築的宇宙觀與倫理觀;見證日治中期各式工法及材料之運用發展,建築樣式融合客、日、洋之裝飾風格;木作反應出當時桃竹苗地區所流行的徐清匠派藝法,是值得保存的珍貴文化資產。

廷紀公派下之謝姓人於日治大正年間在這裡建立了明確的系譜關係,強調的是屬於汀州府永定縣的祖籍認同。汀州謝氏由彰化、臺中登臺開始拓展,至苗栗一帶進行開墾,並於1932年興建宗祠,1935年遇關刀山大地震,日本政府修訂「臺灣家屋建築規則」並且針對地震災害地區提出市街改正計畫,宗祠也在災後集資進行修築,因此也受到這一波建築改良的影響。謝氏宗祠在建築的形式與材料等層面,受到傳統建築與洋風形式等影響,形成一種在傳統的空間配置格局上,添加了西式建築的形式與作法。臺灣傳統建築在歷經洋風影響,日人治臺等因素下,融合了外來的元素與材料,融合的過程皆清晰的附著在建築物上,除可反映當時的建築技術外,亦是新技術、材料與傳統建築融合的例證,具有重要意義。

苗栗市田心陳留堂祖祠──廷紀公謝氏宗祠,坐向是坐西朝東,辛山兼酉。早期後面是一片稻田,遠處以西山鳳形為「靠山」,前臨三汴圳的田寮大排,越過後龍溪,遙望墨硯山、三臺疊翠的山巒,是宏偉的「案山」。陳留堂屋是標準客家三合院,正身及落廒屬燕尾屋脊,其上以圓錢陶飾、柵欄陶飾、及陶瓷畫作裝飾。內牆構法及材料有土埆磚、斗子砌及編竹夾泥牆,外牆則有石砌、磚造及雨淋板等,種類較多變,這是由各部份興建時間不同,後來為配合日治時期所制定的防災政策,在構法上有所差異。如木棟架分為傳統疊斗式屋架與和小屋屋架兩種。檐柱部分則是受日治時期洋風的影響,有托斯坎柱式(Tuscan)及瓜形兩種柱頭。此宅正堂與橫屋構法雖不同,但外觀仍有一致性的考量。建築亦保留了客家傳統民居建築規格和形式。

正身後面原有石砌化胎,民國89年(2000)因為開闢「為民街」被徵收,目前僅在北側空地部份尚有一小段砌石佐證,其上亦已栽種綠圃。

屋頂內正樑下有副樑,副樑正中為八卦圖,正樑與副樑間以斗拱升高,斗拱與山牆間以精工雕刻花卉雀替支撐。

簷廊為三架捲棚式屋頂,以斗拱挑高,步通由福州杉木雕製作一通二瓜(趖瓜)搭配關刀拱和三個六角斗拱升高,展現精工雕琢的氣派。簷廊兩側通隨(用以固定樑柱),係以福州原木雕刻,左為雙龍回首望番石榴透雕,右亦是雙龍回首透雕,不過所望護者為牡丹花。斗拱出簷,其正拱、副拱、垂花、豎材、撐拱,全都是福州木雕,圖案多為蓮花或龍首。

近年來子孫散居各處,以住家功能存在的宗祠,困於經費及技術能耐,多年來對宗祠的存廢掙扎努力。眼看近年來宗祠已開始頹圮,尤以「北落廒」屋頂毀損尤劇。家族成員特申請縣府協力保存深具藝術之美的傳統建築,以為苗栗開發史上,客家人「追懷祖德、承先啟後」的精神留下見證,縣府已於民國98年5月19日登錄為本縣歷史建築。

參考資料

  1. 客家傳統建築影像數位典藏館,建築導覽─苗栗市謝家祠陳劉堂,http://hakka.servehttp.com/thcc/hakka/c_10.html
  2.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苗栗市田心謝氏陳留堂,http://www.boch.gov.tw/boch/frontsite/cultureassets/caseBasicInfoAction.do?method=doViewCaseBasicInfo&iscancel=true&caseId=KA09904000032&version=1&assetsClassifyId=1.2
  3. 黃鼎松《文化資產教材彙編》(苗栗縣:苗栗縣政府國際文化觀光局,民國100年),頁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