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義建中國小奉安殿

奉安殿是日據時代各級學校安奉「教育敕語謄本」及天皇御真影(天皇夫妻玉照)的地方,是日本官方在設置學校過程中最重要的建築主體,所謂的「教育敕語」即為全國最高教育準則,具有如同聖旨一般的等級,而在各校設置奉安殿的原因是,希望藉此要求老師時時心領神會、融會貫通,以為教學依據。

日本的教育敕語為1890年由明治天皇所頒布,其內容為:「朕惟我皇祖皇宗,肇國宏遠,樹德深厚,我臣民克忠克孝,億兆一心,世濟其美。此我國體之精華,而教育之淵源,亦實存乎此。爾臣民孝於父母,友於兄弟,夫婦相和,朋友相信,恭儉持己,博愛及眾,修學習業,以啟發智能,成就德器,進廣公益,開世務,常重國憲、遵國法,一旦緩急,則義勇奉公,以扶翼天壤無窮之皇運。如是者,不獨為朕忠良臣民,又足以顯彰爾祖先之遺風矣。斯道也,實我皇祖皇宗之遺訓,而子孫臣民之所當遵守,通諸古今而不謬,施諸中外而不悖。朕與爾臣民。俱拳拳服膺。庶幾咸一其德。」

臺灣在日據時代所設立的各級學校普遍設有奉安殿的建築,不過隨著臺灣光復以後校舍擴建,這個做為表彰日本教育精神的建築大多被拆毀,或者被刻意換成蔣公銅像、孔子雕像,目前苗栗縣內唯一剩下三義鄉建中國小的奉安殿仍未被毀,該殿在校方積極爭取下,於民國91年(2002)9月17日被登錄為歷史建築,並於民國92年(2003)5月完成修復工程,重現昔日風貌。

建中國小奉安殿位在該校舊校門的正前方,建築樣式與日本神社造形極為類似,除了有基座高臺襯托其神聖外,屋頂作成四角攢尖顯示貴氣,另外屋頂尖頂安置一隻鳳凰飾物,朝東面日(象徵天皇)的黑色門板上還有兩枚桐紋裝飾,御紋顯示其為日本皇室之物,具有神聖及崇高之價值。

奉安殿內部置有一張長100公分、高70公分、深60公分的供桌,上置一個由梧桐木製的錦盒,至於敕文與御照即一同鎖在特製鐵櫃(又稱奉安庫、奉安櫃)中,供全校師生晨昏膜拜思維,共樹立人之大業。

參考資料

  1. 黃鼎松《文化資產教材彙編》(苗栗縣:苗栗縣政府國際文化觀光局,民國100年),頁207-209。
  2. 程士航、張軒哲、鄭錦宏,《苗栗縣誌卷27-文化誌》(苗栗:苗栗縣政府文化局,民國95年),頁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