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壽

茶壽

「茶壽」指的是茶壺的保溫籠,也是最原始的茶水保溫設備,這種茶籌的保溫效果可達十餘小時,作用等同熱水瓶或者保溫杯,這項發明對早期沒有瓦斯又沒有電熱瓶的偏鄉家庭而言,是讓人們在冷冷冬天隨時都能喝上一口熱茶的絕妙好物,在50-70年代在苗栗縣大湖內山地區曾經盛極一時,深受一般家庭喜愛。

茶壽最早是由法雲寺的常住師父所設計,再經由汶水地區的客家婦女宋陳大妹的巧手研發製作而成,它的起源和苗栗地區於40-50年代掀起的一陣養鳥熱有關,當時因為民間養鳥風氣熾盛,許多養鳥人家為了方便關在鳥籠裡的小鳥築巢孵蛋,所以興起編織鳥巢的手工業,許多婦女以此為農村副業,並練就一手編織鳥巢的巧藝。

一個冬天,一位住在法雲寺裡的常住師父每為招待客人而必須往返廚房烳茶,覺得非常麻煩,她便想到有沒有可能利用時下鳥巢的製作技術幫茶壺做也個巢來達到保溫效果,當時她下山走到汶水街上找了編製鳥巢手藝最巧的宋陳大妹一起研究,經過幾次改良,一個前所未見的「茶窠」就此誕生。

「茶窠」是「茶壽」的客語名稱,後來為了翻譯成國語,所以發明了「茶壽」的講法,實際上「茶壽」就是「茶窠」,並且直接就是從鳥巢的製作方式演變而來。依宋陳大妹當初教授的製作方式,茶壽主要是利用曬乾的稻草為材料,再用麻繩(或塑膠繩)以盤縫的方式編製外殼,內部再用碎布包裹綿絮做成墊襯,同時為了達到完全保溫的效果,所以又設計了符合使用目的的蓋子,兩者相互組合後就成了一個兼具實用又有文化特色的嶄新器物,這項產品最早在法雲寺知客室出現時,美麗的造型、繽紛的尼龍繩織紋以及長效的保溫效果,讓所有的賓客眼前為之一亮,除了讚嘆匠心巧藝簡直天衣無縫外,也立刻就變成熱賣商品,並吸引附近的婦女爭相學習製作,為當時已經沒落的鳥巢手工藝注入一股新的活水源泉。

這項手工藝後來隨著開飲機的普級被逐漸取代,不過同樣住在汶水老街上的劉玉英卻堅持承傳這項手工藝,而成為全台碩果僅存的茶壽製作技師,半世紀以來,從熾手可熱的實用好物退居為僅供欣賞的懷舊民藝品,客家茶壽已經成為客庄傳統農村的另種記憶,含藏著濃厚的客家文化與客家人好客的溫暖人情。

參考資料:黃鼎松等,2005,《苗栗縣獅潭鄉竹木村誌》,苗栗:苗栗縣文化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