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16
本文旨在以AI推測設計(AI-based Speculative Design,AISD)方法論為取徑,擬人化chatbot(意即’chatboters’)後,再現起源於2011年Cornell CS所釋放的chatbot原型”AI vs. AI. Two chatbots talking to each other”之遞迴性交互脈絡,從對話歷程中進一步論述『運算意識(Computational Consciousness)』的存在與可能形式。推測設計最早由倫敦皇家藝術學院(Royal College of Art)的教授Anthony Dunne和Fiona Raby提出,主張以創造虛構故事強化未來情境,不斷科技反思來擴展人類未來發展的多元想像,其訴求不單為了解決特定問題或滿足人類需求,更是延伸人類思考深度與想像邊界。
AI技術進一步擴展推測設計的範疇和可能型態,演算法(Algorithm)和生成式預訓練模型(Generative Pre-Training,GPT)用以建構大型語言模型後,進而延伸內容的創作(生成)方式,帶給人類與科技互動情景的莫大變革,如創作想法或概念的原生價值(Originality)與委託形式(Entrust),包含人類原獨有的心靈精神與思維意識,AI是否也如OpenAI的首席科學家Ilya Sutskever曾推說現有的大型神經網絡可能已是稍有意識(Slightly Conscious)?
遞迴交互對話脈絡的生成機制,可視為一種蘇格拉底的辯證過程(Socratic Questioning),是否能找尋到如McCarthy & Pitts (1943)所提心智計算理論(Computational Theory of Mind,CTM)的特徵。深究AI生成資料的運算機制(fine-tuning與embedding),能否簡化或類比為人類心靈視為一個訊息處理系統,認知和意識是一種運算形式的存在痕跡?假使Chatboters經過一連串的遞迴對話,能呈現出一種近似意識的模擬辯證歷程時,人類又該如何看待,以及面對可能引發有關意識的本質和AI推測設計方法之間的深刻哲學和倫理問題之論證?經由本文嘗試以AI推測設計方法重構Chatboters的遞迴交互對話脈絡,能拼湊出運算意識的特質,運算模型是否能夠解釋意識的本質,或者心智計算又如何與意識產生相關聯。
關鍵字:chatbot、遞迴對話、推測設計、運算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