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品分享

健康小叮嚀:請展開全文閱讀

現新冠病毒疫情仍持續肆虐,且病毒潛伏期長,為避免被傳染,全民都必須落實個人防疫措施,養成勤洗手、做好個人衛生習慣以及利用漂白水進行消毒工作,避免去高風險地區如醫院、旅遊等,以減少被傳染風險,以下提供新冠肺炎自保,必知6大重點以及面對疫情延燒WHO提供6招撫平恐慌小撇步,防疫需要全民努力,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保全民健康。

面對疫情延燒、焦慮爆表!WHO提 6 招撫平恐慌:

  1. 在危機中感到悲傷、緊張、困惑、害怕或生氣是正常的,與你信任的人交談會有所幫助。這段期間,不妨與你的朋友和家人多多聯繫。

  2. 如果必須待在家裡,請保持身心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與家人、朋友的電子郵件和電話,適當的飲食、睡眠、鍛煉和與親人的社交聯繫。

  3. 請勿吸煙、酗酒或使用其他藥物來緩解情緒。如果你感到不知所措,請諮詢衛生工作者或輔導員。這些專業人員可以協助你指定計畫,有條理的改善身心的健康狀況。

  4. 少點捕風捉影,了解「事實」。民眾可以從可信任的來源,尋求正確的訊息,避免捕風捉影反而搞得人心惶惶。如果有不確定的事情,除了諮詢醫師,在台灣也可以諮詢1922,尋求正確的防疫資訊。

  5. 眼不看心不煩,如果鋪天蓋地的資訊量,讓你覺得煩躁、甚至出現壓力,那就別花那麼多時間關注這些訊息了吧!

  6. 雖然新冠肺炎是百年一見的世界傳染病,但是這恐怕並不會是你人生中遇到的第一個挫折。試著回想看看,過去遇到挫折時,你是怎麼克服的?現在還是可以用這些方式,來管理自己在疫情爆發期間的情緒喔!

(文/明仁國中人事室主任邱惠榆提供,引用自網路康健、Heho健康 )


健康養生小秘訣1:

常焦慮、失眠睡不好?常常按耳上這裡平衡自律神經,好入睡 。

養生小秘訣1:想知道秘訣,請展開全文閱讀

健康養生小秘訣1:常焦慮、失眠睡不好?常常按耳上這裡平衡自律神經,好入睡

不管是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持續升溫,還是面對生活的不確定性,都很容易造成人們的不安。當出現情緒緊繃狀態時,不妨按摩耳神門穴,來平定心情,好入眠。

身體沒病,只是自律神經失調…南投醫院中醫科主任顏素美表示,防疫期間,持久的緊張焦慮、精神壓力、情緒煩惱,常見頭痛、失眠、多夢、醒後困倦、腦力衰退、體力衰退、心情煩躁等症狀,這些不屬於身體的疾病、腦的病變或精神疾病的症狀就叫神經衰弱或自律神經失調 。

民眾可以按壓耳神門穴,它位於耳上第一凹窩上緣,外1/3處,有助於鎮靜心情,幫助睡眠,也很適合平時的保養。按壓穴位時,不需要過度用力的揉壓,當感覺到酸、麻、脹、痛時,便可達到緩解的效果,消除緊繃情緒。(文章/興華高中人事室主任徐智琦提供取自網路健康2.0圖片來源/南投醫院‧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健康養生小秘訣2:

新冠肺炎疫情害你生活失序?專家教1招找回控制感。

養生小秘訣2:想知道秘訣,請展開全文閱讀

健康養生小秘訣2:新冠肺炎疫情害你生活失序?專家教1招找回控制感

新冠肺炎疫情尚未受到控制,也無法預測要持續多久,有的人每天處於擔心害怕的狀態,嚴重影響睡眠、食慾,還有的人害怕去公共場所。國內最新調查就發現,高達7成民眾對新冠肺炎疫情感到心情緊張。

國內一項「國人面對新冠肺炎的心理健康與防疫行為線上調查」,針對20歲以上成年人、共3610人。台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教授李思賢表示,調查結果發現,7成民眾對疫情感到緊張,近3成如果遇到被要求隔離檢疫時,會擔心會失去親友、被社會孤立。中華心理衛生協會理事張愛倩指出,當生活上遇到了重大事故,身體、心理、社交都會產生改變,身體會感覺僵硬、無力感,進而降低日常的生活功能;心情上會焦慮害怕、不知所挫、感覺失控,甚至對周遭環境失去安全感,對未來失去希望感。

調息呼吸找回控制感:如何降低生活上失控的感覺呢?張愛倩強調,疫情期間生活步調要放慢,學習正確調息呼吸,建議每天持續練習深呼吸,放鬆緊繃的身體,心情也會慢慢放鬆,慢慢就能會找回控制感與安全感。

多做運動、放鬆活動 保持規律生活作息:張愛倩提醒,多做運動及放鬆的活動,例如:畫畫、聽音樂、到戶外走走、睡前泡腳等,同時提盡量不要孤立自己,要與家人、朋友保持互動,透過與朋友聊天宣洩負面情緒,也要盡量保持規律的生活作息,少喝咖啡因過多的飲料,必要時避免長時間觀看有關疫情的報導,或是不舒服的畫面。(文章/興華高中人事室主任徐智琦提供取自網路健康2.0圖片/南投醫院‧達志影像/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