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高的判斷依據是「生長曲線圖」,第3到第97百分位皆為正常身高。 孩子身高低於第3百分位是「身高不足」,若超過第97百分位是「身高過高」。孩子太矮或太高都要瞭解潛藏原因,尤其必須排除相關疾病。為了找出孩子太矮、太高、太胖、太瘦背後隱藏的相關疾病,讓孩子及早治療,教育部從2000年開始「國民中小學疑似身高生長遲滯轉介醫療計畫」,學校每學期幫學生測量身高、體重,若孩子身高未達標準,學校會發轉介單,請家長帶孩童到兒童內分泌科門診,安排進一步檢查。
學童期為快速成長期。平均每年以5~7公分的速度成長,青春期為第二個成長期,女生身高發長的巔峰期為12~13歲,男生身高發長的巔峰期為14~15歲,且男生發展的幅度大於女生。
影響正常生長的因素很多,包括:染色體、賀爾蒙、營養、疾病或遺傳等,其中由透那氏症、生長激素缺乏症、甲狀腺低能症、骨骼軟骨代謝異常...等所造成的身高不足現象,於青春發育完成前予以適當治療,可以獲得明顯改善。
健康中心藉由每學期的身高體重測量,提早發現疑似生長遲緩的學童,建議就醫檢查。若為體質性遲緩,即非為病態,乃遺傳或個人體質的因素造成。
一年級六足歲男女學生身高不足107公分者
二年級七足歲男女學生身高不足110公分者
三年級八足歲男女學生身高不足116公分者
四年級九足歲男女學生身高不足120公分者
五年級十足歲男女學生身高不足125公分者
六年級十一足歲男女學生身高不足130公分者
兒童期生長速度<4公分/年
相關連結:http://www.cmuch.cmu.edu.tw/NewsInfo/NewsArticle?no=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