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貼日期:Nov 25, 2015 6:26:34 AM
王子的法門──百法明門論
世尊之子羅睺羅出家之後,一日他來求佛教授證得阿羅漢的無生法門。
但是佛觀察他的心,解脫慧還未熟,還未能堪任受增上法。
因此問羅睺羅:「你曾為人講說五蘊嗎?」
羅睺羅:「未曾。世尊!」
佛告羅睺羅:「你當為人說五蘊法。」
於是,羅睺羅就為人講說五蘊之法。
羅睺羅之後再回來報告佛:「世尊!我已為人說五蘊,願世尊為我教授至高法門。」
世尊再一次觀察羅睺羅心解脫智未熟,不堪任受增上法。
於是又問羅睺羅言:「你曾為人講說六內處嗎?」
羅睺羅白佛:「未曾。世尊!」
佛告訴羅睺羅:「汝當為人演說六入處。」
於是,羅睺羅去為人講說六入處……
羅睺羅由能如是秉受佛教勅,如所聞法、所說法,思惟稱量,觀察其義,而體會到:
「此諸法一切皆順趣涅槃、流注涅槃、後住涅槃。」
當羅睺羅把這個心得報告佛的時候,世尊觀察羅睺羅的解脫智已經成熟,已能堪任增上法,於是為他宣說一切無常之法。
五蘊是一切法最簡要的分類,經中有處說為六入、十二處、十八界,《俱舍論》開演為七十五法,在《瑜伽師地論》中廣說增一法有六百六十法,世親菩薩又略攝六百六十法為百法。
如同佛教勅羅睺羅於五蘊如所聞法、如所思法,思惟稱量,觀察其義學習的五蘊,終解脫身心眾苦,若於所聞百法,思惟稱量,觀察其義,也能斷除法執、我執而入於大乘智慧之門。
本次課程將廣援引阿含經中的故事來搭配名相的解說,一方面增加學習的興味,也希望能帶動文字的學習令成內化的思惟,領會唯識祖師教化的深義。
入於大乘智慧之門必修百法明門之經證
1.《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卷1:「聞眾音聲皆演妙法。遊歷十方供養諸佛。於諸佛前聞甚深法。經三小劫得百法明門。住歡喜地。是名上品下生者。」(CBETA, T12, no. 365, p. 345, b3-5)
2.《菩薩瓔珞本業經》卷1:「佛子。修行是心。若經一劫二劫三劫。乃得入初住位中。住是位中增修百法明門。所謂十信心。心心有十。故修行百法明門。常發無量有行無行大願。得人習種性中廣行一切願。」(CBETA, T24, no. 1485, p. 1011, c5-9)
3.《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卷1:「佛言:大王!汝先問言:『菩薩云何化眾生者。』菩薩摩訶薩應如是化。從初一地至後一地。自所行處及佛行處一切知見故。若菩薩摩訶薩住百佛剎。作贍部洲轉輪聖王。修百法明門。以檀波羅蜜多住平等心。化四天下一切眾生。」
(CBETA, T08, no. 246, p. 837, a5-10)
4.《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2:「第一佛身。坐百葉蓮華。為初地菩薩說百法明門。菩薩悟已起大神通。變化滿於百佛世界。」(CBETA, T03, no. 159, p. 298, c29-p. 299, a2)
主講:蔡薰宜居士
啟講日期:2015/12/03(星期四)
上課時間:隔週四上課,晚上7:30-9:20
地點:美國法雲寺台北聯絡處
費用:全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