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earning

改變:數位學習進行式

藍景宏《本文刊於 2021.12民視新聞網

時代不斷轉變,唯一不變的就是「改變」,過去電腦普及,校園推展e化,班班有電腦和單槍投影機,前陣子寬頻網路佈建完成,文件作業和教學資源持續雲端化,親師溝通管道也漸漸網路化,加上近期「前瞻計畫」讓無線網路訊號大面積覆蓋,師生學習逐步邁向行動化,身為家長和教師的我們,是否跟上這波改變?

曾以為行動學習還有時間能慢慢推動,因為疫情爆發必須停課且不停學,親師生立即面臨到前所未有的難題,包括硬體設備不足、網路擁塞不通、學習平台未熟、帳號密碼設定、錄影直播操作,還得顧及學生視力保健、健康促進和資訊安全等題,改變來得太突然,讓大家措手不及。

學校多年來推動資訊融入教學,曾獲得e化創新標竿典範學校,近年來持續參與教育部科技輔助自主學習計畫、數位學習推動計畫,也申請數學科、自然科適性教學中心學校、素養品學堂等,深耕數位學習不遺餘力!其中自然領域採數位學習教學進入第三年,剛開始從沒有平板載具,時常借用電腦教室空堂時間上自然課,受限教室空間配置。上起課來雖然卡卡,但透過教育部「因材網」學習平台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已初步見效。當教育局的平板入班後,生生有平板。除了解決先前停課期間遭遇的難題,教師授課方式變得更加豐富有趣,學生學習從被動變成主動,受益更多,同時也提升資訊素養。

數位學習能弭平城鄉資源落差,也能增進國際競爭力,讓疫情世代的孩子接軌世界成為學習的主人翁。我們期待改變,且改變持續中!

以學習為本的資訊課程

藍景宏《本文刊載於 2014.05親親康橋》

善用科技是這個世代的必備能力,而孩子資訊素養的奠定則有賴於資訊課程的學習。資訊課程能讓學生從中習得資訊確認、檢索、組織,並且希冀學生能瞭解科技、駕馭科技、應用科技,更能「同理」科技,瞭解機器背後的運作原理和限制。同時秉持「學習為主,科技為輔」的理念,將科技化身為提升學習能力之利器。資訊課程特點如下:

強調邏輯推理

愛爾蘭電腦博士J. Paul Gibson發現孩童竟能對基本的Java程式輕鬆上手。該報導於去年引起熱烈討論,然其重點並非把孩子訓練成程式高手,而是邏輯推理的能力可以從小訓練。程式設計是最具思考推理的課程,它不僅止於操作之精熟而是注重學生的邏輯思考,能有條理的思考才能寫出有效的程式。由於每個人撰寫程式的風格迥異,教師平時上課即不斷提醒學生絕對不能硬背,並養成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圖1)。

堅持適性教學

班級中由於每位孩子每週使用電腦的時數不一,導致彼此對電腦的熟悉度大相逕庭,對於教師教學亦是一大挑戰。又如程式創作,善用邏輯思考的學生明顯勝過圖像式思考的學生,從學生的表情、按鍵速度即能明顯看出學生的理解程度,對於傾向圖像式思考的學生,教師儘量採取手勢、流程圖法等方式詳加解釋(圖2)。另外密集的行間巡視,經由師生互動的過程,也能讓教師明白學生的學習盲點。

培養自主學習

一般的資訊課偏重操作和記憶,操作性課程若按教師的步驟動作,碰到問題思考的機會不多,因此資訊課建議讓學生選擇喜愛的主題、空間、姿勢學習(圖3),在充滿安全感的環境下維持學習動機。學生能在個人或分組合作的過程學會運用認知策略來自我調整學習(圖4),且當具備基礎能力後,將學習權回歸學生。

結語

巨量資料的時代來臨,資訊科技(IT)過去重視Technology的革新和布建,隨著近年校園數位設備逐步到位,Information的處理開始受到重視。資訊課程在教導學生將資料處理成有價值資訊的過程中,讓學生充分發揮創意,在寓教於樂的氣氛中強化孩子的資訊基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