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天:主要活动,延伸一和二
第2天:延伸三
颜料
数张白纸
铅笔/水性彩笔
延伸一:
探索颜色的混合,继续延伸故事情节。
延伸二:
探索与情绪有关的颜色。
延伸三:
可以从旧画报或杂志上剪下来房子等背景,或直接画出场景,丰富故事情节/内容。
对使用口头语言分享想法、故事,表现出越来越大的兴趣
能够识别颜色(三原色红、黄、蓝和混合色)
尝试使用口语表达分享自己的作品
白纸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每一张白纸上涂的颜色不超过3种,可画4-5张纸 。
在涂好的颜色上画出五官(呈现出喜怒哀乐表情)和四肢
鼓励孩子在镜子前做出不同的表情,家长可以帮他/她拍下来,然后再让幼儿在纸上画下来
说一说自己完成的“颜色故事”。
能够识别和清楚地表达(展示出非口语的表达能力)这是一种什么排列模式(如:反复出现的一种颜色、形状、数字)。
能够复制简单的排列模式。
学会使用学过的字词进行口语表达,发展思维和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
第1天:主要活动,延伸一
第2天:延伸二
乐高玩具
零散部件
其它可排列的物品(大小、形状、颜色)
延伸一:
成人排列一个模式,供孩子观察和表达自己的发现。
鼓励自己创造排列模式,巩固孩子对排列模式的掌握。
延伸二:
将排列模式与艺术相结合,创造艺术作品。
首先让孩子在家里的环境中寻找有规律的图案,如:地板瓷砖上的图案。
引导孩子认识有规律的图案有什么特点?如:重复出现,有规律性的(ABABAB)。
让孩子用家里的玩具或物品尝试排列出一种模式。
鼓励孩子用语言表达自己所排列的模式,如:大-小-大-小,或红-红-蓝-红-红-蓝。
5. 成人参与创造排列模式,让孩子完成后续部分.
6. 排列活动过后,巩固孩子掌握排列模式中涉及的华文词汇。
在运动中,保持灵活性和流畅性(如:跑接跳中跨越障碍)
能根据成人的提示做相应的动作
在活动中使用手、脚和其它部位的控制
能够识别形状,并使用基本的形状名称
能够使用短句表达想法。
第1天:主要活动,延伸一
第2天:延伸二
形状的卡片
瑜伽垫
房间里较宽敞的区域
游戏前准备:
在地板上铺上瑜伽垫,并随机在瑜伽垫上放置不同的形状。把瑜伽垫想象成一条河,形状想象成荷叶(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椭圆形等。)
游戏前热身运动:
如:扭动腰部,摇摆手臂和晃动身体。
介绍跳跃技能:
摆臂与腿相对。
身体向前倾斜。
离开地面时,拉直并伸展双腿。
让孩子们各自挑选一张形状卡,并邀请他们以他们选择的形状,在河上跳跃。
轮流鼓励孩子们尝试其他形状的跳跃来渡河。
延伸一:
与语言结合,学说短句。
选择形状卡片后,引导孩子用句子表达,如:我要跳在圆形上。
延伸二:
当孩子对形状越来越熟悉的时候,可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想法,在纸上进行绘画或者利用形状进行搭建游戏。
能够理解简单的问题并能够用动作或表情回应。
能够对故事情节进行提问。
对大自然感兴趣,并能够提出关于大自然的问题(如:种子从哪里来?)。
第1天:主要活动
第2天:延伸一和二
绘本《苹果种子的故事》
延伸一:
学会说:我来抱抱你吧,作为给朋友鼓励/安慰的一种方式。
延伸二:
用肢体动作,把自己想象成那颗苹果种子,展示从种子慢慢长成苹果树的过程(可作为早上热身操的其中一个环节)
若没绘本,可点击所需材料里的链接,即可得到绘本内容。
阅读绘本前:
让孩子观察绘本封面,提问:从这里,你看到了什么?
2. 阅读绘本中:
可提问:种子从哪里来?如何变成苹果树?帮助孩子理解绘本内容。
3. 阅读后:
鼓励孩子在家里寻找种子。根据故事内容中提供的信息,体验观察:种子的生长过程。
通过实验各种物品和材料来探索和观察自然现象,如:光和影。
听音乐/歌曲,并通过面部表情/身体动作表示欣赏。
能够伴随着音乐哼唱或做身体动作。
对新的字词感兴趣,并勇于尝试使用这些字词 。
能够将字词串联组合成简单的句子 。
提供一个黑暗的环境供孩子探索手电筒,探索光与影的关系,引导孩子学说词汇:光、影子、近、远。
播放音乐,成人协助孩子拿着手电筒/把手电筒放在远处,让孩子在灯光前听着音乐跳舞,鼓励孩子边舞动边观察自己的影子。
孩子在听音乐舞动身体的同时,成人协助给孩子的影子拍照。
成人与孩子一起欣赏所拍摄的照片,提问:
照片里是什么?(引导孩子说出影子一词)
为什么会有影子?
你的影子在做什么?
巩固词汇:灯光、影子、远、近。 鼓励孩子用这些词汇说句子。
延伸一:
把自己的影子照片组合,制成一本影子动画/舞动的影子,与同伴或家人分享。
第1天:主要活动
第2天:延伸一
相机
手电筒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