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度【第二名】
2017年度【第二名】
「街角遇見貓」觀後心得
骨科部 ‧ 張芸綨
簡介
電影「街角遇見貓 」改編自英國真人真事的同名著作「A Street Cat Named Bob 」。故事主角James Bowen一位愛好音樂在倫敦街頭露宿的癮君子,自幼父母離異,他跟隨母親遠走澳洲,11歲染上毒癮。成年後回到英國,卻被父親的新家庭拒絕收留,靠賣唱維生,平日在倫敦各地鐵、街道前賣唱,流落街頭。身邊大多是與毒品為伴的朋友。負責輔導James的社工積極幫助他戒毒,並入住中途宿舍。有天一隻黃貓Bob出現於宿舍中,Bob腳部受了傷,James帶牠到獸醫接受治療,惟生活已捉襟見肘,但Bob的出現再加上看著過往的友人因吸食過多毒品不幸過世,令James檢討生活的意義,也有了責任感,決心戒毒,但過程中被父親及其新家庭拒絕,在工作上、社交上也屢遭打擊。戒毒期間的戒斷症狀令James難熬,可是看到Bob的身影,意志力便增強,加上社工及摯友貝蒂陪伴、打氣,James最終戒毒成功,而James也重拾與父親的親子關係。人與貓從此相依為命, James四處帶著Bob賣唱,卻被警方禁止在街頭賣唱,後來帶着Bob在街上賣雜誌,可愛的Bob吸引粉絲羣,出版商把這個人與貓組合的故事寫成回憶錄,James透過Bob的幫助,重獲新生。
心得
毒品是如此地聲名狼籍,往往跟搶劫、娼妓、偷竊等犯罪行為有關,因此藥癮者往往被標籤化,醫護人員也經常無法運用同理心面對藥癮病人,其實是違反醫學倫理中的公平正義原則(Justice),藥癮對許多民眾甚至醫護人員的認知,都認為藥癮者咎由自取,與犯罪畫上等號,但其實藥癮是一種疾病,而藥癮的戒斷,藥物治療及心理諮商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藥癮病人跟其他病人一樣都有治療的權利。美沙冬的效果只在生理,它無法觸及社會問題,無法解除心裡的癮。南丁格爾曾說「護理不只是一種技術, 而是生命,你所做的是你所是的」,過去的醫療往往著重於治療病人的病痛,現在強調全人照護,全人照護是以病人為中心,提供包括生理、心理、社會及靈性各方面的醫療照護,在生理層面予以適當的治療,在心理層面予以病人、家屬心理上的支持與關懷,同時考量病人的家庭及社會支持程度,在靈性方面,尊重病人找尋自己生命的答案。美沙冬個案管理師的職責在於持續關心個案出席狀況,規劃與執行整體治療相關活動,且與病人建立良好的互信互動關係。在我過往擔任成癮戒治中心個管師時,曾經有藥癮病人告訴我:「你們這些醫護人員根本看不起我們這種人的」,藥癮病人的一番話讓我自省,在照護過程中提供心理層面的照護是否足夠。Noddings(1984)說「關懷是道德的基礎」。沒有關懷伴隨的原則,在實踐上是無能的,沒有原則伴隨的關懷,在道德上卻是盲目的,而護理教育八大專業核心價值其中一項是關愛(caring),關愛是透過道德約束與人際互動,以信任與尊重的態度,藉由傾聽與同理心的表達,提供人性化和整體化的照護。醫學能醫治疾病,解除病人的病與苦,而醫學倫理使醫學表現得更合乎人性,使醫療行為達到更真、善、美的境界。醫學倫理四大原則中包括了尊重自主原則:強調尊重病人的尊嚴與自主性 ,成癮戒治的團隊可以從病人每天都會到醫院服藥時,從了解病人的工作、家庭開始,慢慢建立治療性人際關係,讓病人也樂於分享內心的壓力、焦慮。也許我們無法完全、立即性的幫助病人解除藥癮,但我們可以讓藥癮者到醫院接受美沙冬治療時他感受自己被關愛,是有自尊的。
藥癮者通常社會支持系統薄弱,經常是沒有家、沒有朋友,因此戒毒的路,其實是很孤單的,願意接納他們的依舊是一起用藥的朋友,因此要能成功戒毒的人,家庭、社會支持真的是很重要的關鍵,而片中James的父親,從拒絕和James見面,到最後重建親屬關係,James的父親對James說:我從來沒有放棄過你,家屬的接納可以幫助藥癮者重新找回自我,加上有摯友貝蒂的友誼及愛貓Bob的陪伴下度過最難熬的時段,從毒品的束縛中解放出來。醫學倫理四大原則中行善原則:指在不傷害他人之外,進一步關心並致力提升病人的福祉,片中輔導James的社工是幫助他成功戒毒的一大功臣,幫助他找到中途宿舍、協助他找到工作機會,更支持他在沒有繼續接受美沙冬治療後,靠著意志力克服戒斷的痛苦。成癮治療專案團隊包含了精神專科醫師、藥師、個案管理師、護理人員、臨床心理師、社會工作師及職能治療師等,跨團隊照會的觀念的建立與訓練,可以給予病人生理、心理、社會及靈性各方面的醫療照護,提供可用之社區資源,並協助轉介社工。戒毒不只是戒除藥物的依賴,而是協助他具備解決生活問題的技巧與能力,讓藥癮者將會得到更多社會支持,希望能有更多像James一樣的藥癮者能獲得重生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