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度【第三名】
2016年度【第三名】
告別式
護理部 ‧ 黃焴慧
那一天,開在車水馬龍的台北街頭,目的地不在繁華的城市空間,在陰暗的天空引導下,慢慢往郊區方向行駛,在殯儀館附近,已能感受到一份莫名的淒涼感,是亡者的哀戚傳達出,亦或是在世者內心憂傷的氛圍造就出,無從考究的問題。停好車,抬頭看到告示板上你的名字,你的名字出現在此,冰冷的看板上,提醒你會在哪裡等待告別的親友,兩個小時的時間,你在世上最後兩小時,告示板上清楚寫著。
一路尋找屬於你的位置,印入眼簾的,是滿滿的黑衣與鮮花,空氣中佈滿著香與紙錢焚燒的氣味,天空的烏雲始終跟著我們,彷彿醞釀哭泣的氛圍,畢竟,告別式的眼淚猶如鬆脫的水龍頭,令人無法控制的滴滴落下。佈滿鮮花的靈堂,照片中的你微笑著,精神很好,似乎在告訴參與告別的親友,說你很好,別擔心。我心中想著,佛家所謂"離苦得樂",在此刻格外感觸良多,此時的你,應該在身邊看著所有的親友吧,在不同的空間裡,逐一細數,逐一說著大家保重啊!
工作人員發給我們用麻布做成的頭套,男性與女性的形狀、顏色不同,代表著與亡者關係的不同,論輩分、論關係、論男女,分別有不同的樣式來代表,這是老祖宗的智慧與傳承,以不同的樣貌來標註每位家屬的輩分。一路走過不同告別式的會場,空氣中飄著煙香味,金紙燃燒味,每位亡者的照片一致性的對外,無論是否相識,照片中的每個微笑,好似在訴說著不同階段的人生經歷,最終走向相同的道路,這一路,終究還是以微笑來畫下完美句點。
家屬的悲傷,化為眼淚,化為滿臉的鬍鬚,化在脂粉未施的臉龐中,過去在喪禮中的哭泣哀號,隨著時代的演變,轉由告別式專屬司儀來引導,訴說亡者在世的點滴,引領家屬重回過去相處的時光,以哀戚的音調,帶領家屬落入沉重的情緒裡,逐一逐一的落下淚來。哭泣,代表著家屬的孝順,代表著家屬對亡者的敬重,是極度的悲傷,極度的情緒,但,不哭泣是否就代表著不孝,代表著沒有感情,世俗的眼光,對家屬而言是沉重的壓力,聽著司儀的音調,有著滿滿的哀愁,彷彿與亡者相識一輩子,在哀傷的語調中,司儀的雙眼環視周圍,以眼神指揮周遭工作人員,掌握告別式的每個步驟確實依循著進度進行,多麼強烈的情緒對比,我有些無法釋懷,形而上的告別儀式,沒有家屬告別的機會,卻在司儀的引導下,讓家屬淚崩。
時代的轉變,傳統的觀念也逐漸改變,過去的"百善孝為先",由內心自然生成的孝意,是否逐漸式微。想起弟子規中所述"喪三年、常悲咽、居處變、酒肉絕、喪盡禮、祭盡誠、事死者、如事生",源自於老祖宗傳承下的倫理規範,字字句句提醒我們,發自內心的孝、恭敬的心,是否深深的紮根在我們的心中,無論儀式的隆重與否,對人的敬重,應該是同心一意,言行合一的表現,也許我們都該接受不同世代面對悲傷的情緒轉變,畢竟,時代不同、倫理的觀念也不同了。
回程途中,老爸突然說了一句:以後我們往生時,妳們都不能哭。我跟姐姐彼此互看一眼,回應老爸說,這種事情可以控制嗎?不哭,會不會被認為不孝順?我們心中浮現的想法,是否代表著在我們心中有一定程度的倫理約束。在醫院急診常見的生老病死,有多少的家屬哭倒在親人身邊,有多少家屬完全無法接受突如其來的噩耗,衝擊力道之大,無法言語。人生階段發生的一切,太多的無法預期,但,我們可以清醒的提早在人生每個階段,以自己的方式告別,以自己的方式表達愛意,以自己的方式孝順,在告別式的場合裡,可以靜靜地看著照片,回應對等的微笑,在心中獻上最誠摯的祝福,將這份情,隨著輕煙飄送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