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度【優等】
2012年度【優等】
與醫學倫理相關之電影欣賞「孤高的手術刀」
麻醉部 ‧ 鍾佩汝
當孤高的手術刀劇終的字幕落下時,心中浮現的並不是熱血沸騰的激動情緒,只有一股暖暖的意念在血液裡緩緩的流動,生命是如此的可貴啊 ! 那一種剛踏出校門充滿熱誠的心情又一次在內心裡迴盪,記得剛投身醫院工作時心中總有著一種身為護士的神聖使命感,在開刀房的工作那一段時間,眼看著一個個病患在自己遞出的器械下,切除病灶、接續斷肢再看他平安的推出開刀房,總有一份喜悅在心裡蔓延,為了讓手術順利進行會將每一個醫師的開刀習性記錄下來,再配合醫師的習慣將手術刀、止血夾、紗布、縫針⋯⋯一樣一樣的遞給醫師們,手術若因此進行得更為順利心中也會更加高興,記得要離開開刀房進修麻醉時,那一本號稱《葵花寶典》的筆記,還成為許多人爭搶的秘笈呢,回想那時的自己是多麼樂於這一份工作,但是在醫院裡待得愈久,會發現那一份熱誠會隨著許多因素慢慢的消磨掉,雖不至於殆盡卻是有些冷卻,我依然是剛戴上護士帽的那一個我嗎?在看完這部片子後我捫心自問著!
醫療的工作原本就是充滿了不確定性,人的身體由血肉凝結而成,生病後就算盡全力為患者進行醫療都有救不回的機率,而現行的法律與層出不窮的投訴案件,就像為醫護人員套上一副緊箍咒一般,綁住了醫生、護士的手腳又如何要求他們為病人進那一份心力,記得電影裡的一幕當患者不幸過世時,醫師謙卑的對著病患家屬鞠躬致歉,而病患家屬也以感恩的心感謝醫師的辛勞,若這是發生在醫院裡現實的場景會是多麼令人感動的畫面,醫病之間的關係該有的並不是上與下,因為沒有人是尊貴的!該受到尊重的是人的生命,醫師與護士該追求的並不是形象與尊嚴,因為每一份尊敬與景仰會在你的用心與努力下慢慢累積,報章雜誌常寫道現在的醫德是如何敗壞,醫療人員是如何的不專業,然而動筆寫下這些批判文章的人,他們是否看見為了急救廣播一響就不顧形像在走廊裡狂奔的醫生、護士,是否看見了滿身被噴濺著鮮血依舊無動於衷專注於拯救生命的醫療同仁,我相信這些每天發生在醫院裡被視為最尋常卻神聖的事,並不是嗜血成性的媒體有興趣報導的,唯有醫生、護士犯錯了媒體的鎂光燈才會聚焦在我們身上,每一次電視、報紙播放著醫療糾紛的新聞時,看著那一些千夫所指的醫療人員無助的臉,心中總有有好多好多的無奈與不捨,現今醫界面臨的各種問題非得站在最前線的這些醫療人員去面對嗎。
電影裡當麻鐵彥醫生勇敢挑戰被當時法律禁止的腦死器官移植手術,誠如劇中其他醫師對他的詆毀與嘲笑,有人懷疑他的動機也有人質疑他的操守,卻由他舊日最大的競爭對手說出當麻鐵彥醫生單純渴望濟世救人的心理,讓我從電影裡體會出醫者的道德良知會改變周遭的環境,在院內愈來愈多的新人來到院內服務,從她們有的的言談舉止中可以深切的感受到年輕女孩們那一股青春活力(雖然我也不會很老啦 ~),可是對於護理這份工作要能保有的是一份細心,細心注意每一個病患的狀態,無論你身在急診、病房、開刀房或是任何一個單位,既然投身於護理這一份工作,讓病人進入醫院後得到最妥善而安心的照護,是護理人員最責無旁貸的職責,還有哪一份工作會像醫療一樣如此的接近生命,許許多多的護理人,就像劇中開刀房護士 中村浪子一般除了工作還須兼顧家庭,結婚生子後更多的瑣事如雪片一般的飛來,每日的柴、米、油、鹽外做家事、婆媳之間、照顧小孩⋯⋯無時無刻都有煩人的雜事在身邊圍繞,情況佳者能自我調適,老公又願意分攤家事,情況遭者那上述的情形一起來,那就像兩頭燒的蠟燭一般大慨很快就會燃燒光了,除了家庭與孩子的撫養教育問題外,台灣目前的醫療職場環境對醫護人員也是一種嚴苛的負擔,政策不明導致工時長、工作量繁重、薪水又不成比例,況且醫療工作承擔的責任比許多工作多了性命的責任,更時常得不到病患與家屬給予的基本尊重,就因為如此的內外因素許多的醫療人員,在日積月累的沉重壓力下,工作幾年以後選擇離開醫療這一份工作或對病患的照護熱誠有所減低甚至有些冷感,於是乎許多新進者耽於新式現代人生觀念處處以己為中心,只視醫療是一份工作,渾然沒有醫護人員該有的靈魂,而灰心喪志的醫護老兵熱情冷卻度一天算一天,那僅剩的枯萎護理魂也似要離體而去了;
在這個國度裡大醫院到小診所,有許多汲汲忙碌於醫療工作醫護人員,我們能做的就是將自己在學校與醫院所學到的醫療專業知識,在自己的崗位上發揮自已的所長,讓進入醫院裡的病患得到最妥善而安全無虞的照護,雖然辛苦但一直都相信這一份工作是對這一個社會極有貢獻的職業,看這病患在自己的照護下安全的推出開刀房,身體健康懷著笑意邁開步伐離開醫院,這都是給予我們的最大的鼓勵,勉勵各位從事醫療護理工作的護理同袍,細心溫柔的對待每一個病患是我們的天職,每一個生命都是重要的,學習尊重病患才能讓自己也得到尊重,也真誠的希望病患與家屬學會尊重醫護人員,彼此信賴才能讓醫病關係更加和諧;至於工作環境也只能仰望執政者,為醫護人員塑造一個良好的醫療環境,給醫生護士一個明確定位,為了醫療的永續發展與更加良善醫療品質,別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創出類似『學士後養成制』這樣荒謬的政策,觀看一齣有關醫療的電影孤高的手術刀後讓自己回憶起初入醫療工作的熱誠,願有一天這樣的醫生走出螢幕出現在面前再次點燃那一份純真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