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度【佳作】
2010年度【佳作】
白色巨塔
麻醉科 ‧ 鐘佩汝
白色巨塔一書曾拍成電視連續劇播出,不論觀看電視連續劇或閱讀原著小說,看畢後對照自己在醫院中之所見所聞,實在不由得暗自唏噓,其實每一間醫院就如一個小小社會的縮影,有權力鬥爭者亦有與世無爭的平凡人,有選邊站立亟想分得一杯羹與保持中立只求平凡度日的兩種人,試問「權力」有誰不想,當權力在握指氣頤聲之時,是多麼的威風,卻不知當位高者指著下位者如實習醫師、護士漫罵時,可想過他們也是父母生養,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然而奇哉怪哉,當下位者一路爬上高位,又馬上忘記自己當時所受的怨氣與無奈,依舊對著下屬展現自己好不容易得來的一丁點權力,就這樣惡性循環傳承下去。
不為「權」就為「名」,試想掛上主任、院長的名聲是多麼響亮,前面護士一聲主任好,後面醫生一句院長好,加上病患和病患家屬那種崇敬、祈求的眼神,這樣的奉承巴結任誰都會不禁的有如飲酒微醺一般飄飄然,其實許多的問題癥結也只不過是一種人性的表現罷了。
也有一些人不為「權」也不為「名」,想要的只是一份安定不變的工作,只想能有更豐厚的薪水,為養家餬口這也是人之常情,但當「利益」迎面來時,社會的人們無法拒絕,而醫院的的大醫師、小護士又豈能抗拒,於是上位者盡其所能獲取最大利益,下位者滿腹苦水、怨聲咒罵最可悲的還是得笑臉迎人。
『每個人都為了一些理由活下來,不管你自己喜不喜歡 』(摘自白色巨塔178),在競爭強烈的社會裡,大部分的人們就如生活在舞台戲偶一般被現實操控著,工作的壓力常使人透不過氣,而醫院裡的醫生、護士所面對的是更是一條條生命的延續與否,其間所承受的壓力之大無法想像,外界對於身著白袍的醫生一直視為是台灣社會金字塔頂端的天之驕子,因為學歷高、收入高、操縱著別人生死大權,對醫生都有一種莫名的崇拜和尊敬,在台灣,所有醫生都是當時最聰明、最優秀的學生,而大眾也認為他們進入醫學院都是理所當然,但生為現代人他們不一定都懷有救人救世的偉大情操,卻都是一群肯為將來而拼命唸書的人,有多少人知道一個醫生的養成過程是多麼艱辛,若你能了解在身披白袍前,這些醫師得在書桌前歷經多少的苦讀,從實習醫師 , 住院醫師到專科醫師的養成過程,一層一層的關卡與壓力要他們去突破,或許你會對少數態度傲慢的醫生多一份諒解。並不是醫師都如書中所提一般諂媚爭權,能恪盡自己天職,發揮自己所長來服務病患的醫師還是佔著大部分的。
護士大眾眼中的南丁格爾原本是要在醫學領域發揮自己所長,照顧病患服務大眾,卻在台灣變態的醫療結構裡,被視為受人使喚的小傭女(現在有許多男護士了),學歷不低的他們(現在有許多護士都是大學學歷)本應在專業領域裡發揮專長,但是扭曲而分工不明的醫院生態卻要他們去倒屎、倒尿、做雜事,醫師動輒漫罵、指責,病患家屬呼來喚去,醫院高層對薪資、福利更是極盡苛刻(台灣護士一職,相較於歐美日本等先進國家於薪資比較實為不成比例),超時工作,又人力不足,許多的抱怨又只能吞忍,還得為一份工作的安穩,笑著臉面對才罵得自己狗血淋頭的醫師,難怪有人稱護士工作不是人幹的;但是這樣的生活卻不是護理人員獨有,這與許多底層生活的人們的生活與工作的際遇不正是一般。
白色巨塔的內容,闡述 X 大醫院裡的黑暗面,從權力鬥爭與紅包文化等陋習到醫護人員的愛慾情仇等都有詳實的刻劃,但作者藉著書寫一間醫院的事件,卻對現今社會的醜態做出無言的批判,讓讀者體會無論是身在哪一個工作場合,都會有許多不平等的待遇,這也是所謂的社會歷練,因為無論是大小公司、家庭行號甚至於政治圈每一個團體裡都有唐國泰與徐大明的存在,你將擔任何種角色、何種方式去面對其實也只存乎於一心,因為每一個人皆是一個個體,會為自己的利益而捍衛,小至排班大如加薪多寡,都能在許多人心裡留下疙瘩,是不是要讓生氣、怨念支配心理,就如文末裡麻醉醫師關欣選擇平淡生活的優閒安穩,與拋不開人情事故而體會高處不勝寒的主角蘇怡華,兩相對照正述說著,人生存於這個空間、社會,到底「活著忙」還是「忙著活」由你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