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創作演員:葉嘉文
創作演員、舞者:王桂敏
現場樂手:潘子文(古典結他)
形體指導:胡美寶
舞台設計:林嘉碧
燈光設計:杜國康
聲音及音響設計: 黎家維
服裝設計:陳家彥
化妝設計:孫盧利時
平面設計及宣傳主任:張健嫻
製作及技術統籌:米製作
銷售推廣、製作支援:吸點藝術、連線製作支援
監製:方茜@米製作
助理監製:莫群騫
製作顧問:沈敏琪@米製作
製作經理:馮鎮業@米製作
舞台監督:譚佩珊@米製作
執行舞台監督:胡芷瑩@米製作
助理舞台監督:梁豐豪
舞台助理:陸文麟、莫家豪、蘇達恩
特效機關技術支援:林俊熠
演出攝影:林嘉碧
演出錄影、影像製作:陳洛奇
前台:梅雅涵
「卓劇場」聯合藝術總監。演員,劇場導演,戲劇導師。
Feldenkrais Method® 實踐者。Awareness Through Movement® 認證導師。
近年參與劇場製作包括:《遠方》、《流瑩〔愛在陽光明媚的那一天〕》、《病歷編號:XXXX》、《暴風雨》、《遠方之歌》、《夢迴濤聲》等。
關於劇場:Facebook / Instagram - Dirks Theatre
關於 Feldenkrais Method®:Facebook - Feldenkrais Method 在澳門 / Instagram - KaMan
獨立編舞、舞者、演員。
以舞者的身份,曾赴意大利、德國、韓國、馬來西亞、上海和廣州等地進行舞蹈學習及演出。通過與不同舞蹈家工作,學習不同舞動方法的同時,深化自己在創作上的思考及方法。
近年參演作品:足跡《影的告別》、卓劇場《流瑩[愛在陽光明媚的那一天]》、詩篇舞集《如此而已》、卓劇場《夢迴濤聲》、一戲一格《童謠無忌》、英姿舞園《遠行 在腳邊》、第三十二屆澳門藝術節《舞.渡.海》。
古典結他演奏家。
曾任澳門演藝學院古典結他導師,並擔任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古典結他導師。近年主要以音樂總監身份參與舞台劇的作曲,編曲,及參與各類音樂節的表演以及從事音樂教育工作。先後修讀於澳門理工學院音樂教育系及法國巴黎音樂師範學院,並於香港CMA音樂學校及澳門演藝學院修讀多種樂器演奏。曾隨香港搖滾樂團 Beyond 的鼓手葉世榮學習敲擊樂。早年奪得澳門青年音樂比賽管樂合奏組第一名,及澳門青年音樂比賽古典結他組第一名。曾於法國巴黎參加 ""VILLA LOBOS 誕辰一百週年演奏會"" 作古典結他演奏,並曾多次在《澳廣視至愛新聽力》、《Oh.MV頒獎典禮》、《澳門國際短片電影節》獲奬。曾推出唱片專輯包括﹕《Now!Peace》、《Experience of Experience》、《馬前課》。
現於從事演奏,音樂教育,作曲編曲等工作。
「卓劇場」聯合藝術總監。
演員、劇場導演、形體構作、戲劇導師。曾於美國、英國、香港等地修讀表演課程。演出作品曾在美國、英國、日本、韓國、葡萄牙、斯洛文尼亞、臺灣、上海、香港及澳門等地上演。
皇家倫敦大學中央演講及戲劇學院Movement Studies (現改名為Movement: Directing and Teaching) 碩士。主要研究及經驗包括Psychophysical training、Movement dramaturgy、Collaborative devising與Movement in production。
獲香港藝術發展局及英國利茲大學頒受「志奮領獎學金」修讀英國利茲大學「表演及文化研究」碩士,並以優異成績畢業。 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校藝術(榮譽)學士。校內曾獲「傑出學生獎」、「婦女協會獎學金」及「尤德爵士獎學金」。2005年到2008年期間於澳門演藝學院教授表 演、默劇、形體及青少年課程。2013到2014年期間於澳門大學教授戲劇課程。2020 - 2023 年策劃了為期三年的「身體文化傳繹 : 系統、劇場創作與當代表演訓練方法」實踐研究計劃。
導演作品包括:《流瑩》〔愛在陽光明媚的那一天〕、《快樂共和國1.0》、澳門城市藝穗節《懸空一念:五章遊走於裝置的表演》、《虛域》(聯合導演:第28屆澳門藝術節))、《將你的手放在我的手心》(聯合導演)、《電梯的鑰匙》(澳門文化中心2014開箱作業首演及「第七屆台北藝穗節)重演)、《Becoming Slyvia Plath》(Incheon Art Platform Artist 3-month Residency) 、《髒爪 或 如何拍一部了不起的記錄片》《拳難.拳難》「第一屆全球泛華青年劇本創作競賽」得獎作品讀劇展演、《我城故事音樂劇》(聯合導演)、夕陽事兒》(「第二屆香港藝穗民化節」重演及澳門文化中心「開箱作業2012」)、《植夢的愛麗思》(香港「超連結牛棚實驗劇場節2009」)、澳門城市藝穗節《境遷》、《親密怪談》、《花事未了》、《澳門演藝學院戲劇學校青少年結業演出《一堆逼逼貢》、第六屆「國際戲劇與教育聯盟」《活‧地‧尋》、University of Leeds Bretton Festival ‘Once upon a time, there was karma…'。
形體編作包括《將你的手放在我的手心》、《克隆極樂》(第二十五屆澳門藝術節)、《電梯的鑰匙》、《四川好女人》、《又一好人》(第23屆澳門藝術節)、倫敦大學中央演講及戲劇學院'Captain of the Kopenick'、英國薩賽克斯大學East15 Acting School 'La Ronde'等。倫敦大學中央演講及戲劇學院“Captain of the Kopenick”(愛丁堡藝術節)、英國薩賽克斯大學East15 Acting School畢業作品“La Ronde”、“Passing-Out Parade”、“Earthquake in London”、“Looking for JJ”、新加坡platform65製作“aWake!”…’ 。
劇團製作和演出簡列包括:《遠方》、《病歷編號:XXXX》(第卅四屆澳門藝術節)、《暴風雨》、《萬大事有 UFO》、《給下一個(虛擬)盛世的備忘錄2.0》(第卅三屆澳門藝術節)、《一堂課.澳門》、《Oleanna》、《卡桑德拉/表象終結之世界》、《叢前黑夜》(第廿九屆澳門藝術節)、《異鄉記 Holy Crab!》、《將你的手放在我的手心》、《Heavy Metal Girls》、《哥本哈根》(重演)、《長夜漫漫路迢迢》(第廿四屆澳門藝術節)、《空流》( 送海﹣海洋文化交流計劃「出走海岸線」)、《玩.風景》(點象藝術協會 —— 2012歐洲文化首都巡迴之旅)、《NUCHIGUSUI》(日本沖繩KIJIMUNA FESTA 2012)、《葉子片片》藝術駐校及社區計劃 、《日出(革新版)》(香港「進劇場」與澳門文化中心之「駐場藝術家計劃」)、《女侍/侍女》、《格子爬格子》、《仙蛇驚夢》、《尋找小王子》、《綠野仙蹤》、《小小小紅帽》、《家》、《高加索灰欄記》、‘The Lesson’、 《人、椅、龜 —— 一個關於文化的思維的冥想》、《屠殺者》、 ‘A Letter to Student Revolutionary’、 ‘Suburbia’、 ‘How to succeed in Business without really trying’、 ‘The Miser’ 、《情敵》、《強迫的婚姻》等。
翻譯作品包括:
《流瑩》〔愛在陽光明媚的那一天〕Arlington [a love story]
《尋.常》The Normal
《遠方之歌》Song from Far Away
《平行異數》A Number
《叢前黑夜》Night Just Before the Forests
《虛域》The Nether
《安妮法蘭日記》The Diary of Anne Frank
《萬大事有UFO》The Theory of Everything
《吝嗇鬼》The Miser
劇場舞台佈景及服裝設計者、演員、導師
英國Royal Welsh College of Music & Drama 劇場設計 (碩士)
英國Wimbledon College of Arts劇場設計基礎文憑課程
近期設計作品:
《今夜無人能睡》,《第十二夜》,《三月初三,繁花似錦》,《做媽媽》、《貓大俠之歌》、《捉迷藏》,《東西》,《暴風雨》、《遠方之歌》、《平行異數》、《奧利安娜》、《在咖啡冷掉之前》、《舞・渡・海》、《我的換樓秘笈》、《記憶藍圖II》、布拉格劇場設計四年展_澳門入選參展作品《WHO WE ARE?》等
畢業於台北藝術大學「劇場設計」學系,主修燈光設計。現為澳門活躍劇場燈光設計師,燈光設計作品涵蓋戲劇、舞蹈、音樂劇、歌劇等。
近年主要作品有:足跡《藍色時分》、一戲一格《不道德的審判》、夢劇社《海王星》、曉角話劇研進社《裁決》、卓劇場《流瑩》、友人創作(藝術)劇團《那夜與友人》、戲劇農莊《心洞》、舞蹈學校原創舞作《觀》等。
受文化局資助,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舞台及製作藝術學院,主修音響設計。相關工作包括音響音效設計、現場混音、古典錄音等,多次參與戲劇及大型樂團演出的混音工作。
參與製作有《病歷編號:xxxx》、《流瑩》、《枕頭人》、《不道德的審判》、《荔枝英雄傳》、《心洞》、《我想行開吓,想忘記咗呢個世界》、《螳螂捕蟬》、《那夜與友人》、《狼狽行動2.0》等。
畢業於臺北藝術大學,劇場設計學系,主修舞台設計。
一直積極參與不同的美術工作,包括舞台、服裝、電影美術、裝置藝術、道具設計等。作品《Home Staycation》獲選代表澳門參加2023年布拉格劇場設計四年展的「國家地區館」。
近年作品有:
石頭公社《集物談》舞台美術設計;
2024澳門國際幻彩大巡遊《藝術外賣》團隊,服裝及大型裝置造形設計;
第33屆澳門藝術節,詩篇舞集《Club Loneliness》舞台美術及服裝設計;
第33屆澳門藝術節,夢劇社《海王星》服裝設計;
曉角話劇研進社《枕頭人》舞台設計執行、及服裝設計;
日本橫濱藝穗節,小城實驗劇團製作《時間與玩具》美術設計等。
英國ITEC舞台及潮流化妝造型設計文憑
化妝及髮型教學導師
近期化妝髮型設計作品:《史提芬周》、《裁決》、《In to the wonderland》、《捉迷藏》、《送行者的煩惱》、《天上人渣》、《海王星》、《給下一場虛擬盛世的備忘錄》、《松樹尾》、《西哈諾》、《快樂共和國1.0》、《夢迴濤聲》、《青春的覺醒》、《枕頭人》、《明年此時》、《北緯22度咖啡店》、《海鷗來過的房間》、《游泳池冇水》、《驢得水》、《海王星》、《九聲》、《彼著白毛毛的小妖怪》、《山羊》、《平行異數》、《魔笛》、《狼狽行動2.0》、《車你好冇》等等。"
畢業於澳門理工大學藝術高等學校綜合設計系。曾為石頭公社第二代成員、《新生代月刊》採訪主任,現為澳門專欄作者,筆名店員丁。多年來於文字/設計/表演間遊走。
曾任四屆澳門城市藝穗節平面宣傳總設計師(2009-2011, 2013)。至今為本地劇團擔任平面設計、舞台道具及多媒體設計等。
具多年舞台製作丶技術及管理經驗。現為米製作技術及製作總監。於2015年至2023年期間分別為澳門藝術節丶澳門國際音樂節及澳門國際幻彩大巡遊擔任技術總監一職。2017年開始教授舞台管理及製作。
畢業於臺灣輔仁大學心理學系,目前為全職劇場工作者。 曾參與製作包括:夢劇社《海王星》、《路・遊・戲》、《匠木浮城》;風盒子社區藝術發展協會《離下班還早──車衣記》;詩篇舞集《舞.渡.海》;卓劇場《喺度簽個名》、《奧利安娜 》、《平行異數》;曉角話劇研進社Long Run劇場系列《明年此時》、《枕頭人》等。
畢業於澳門理工學院空間展示設計學士學位,主要參與劇場佈景設計及後台工作。 近年佈景設計作品有卓劇場藝術會論壇劇場《喺度簽個名》;夢劇社青年劇場綜合培訓計劃《青春的覺醒》、《EYES ON meOW》等。
曾參與項目工作包括:澳門文化局《仙樂飄飄處處聞》音樂劇、環境舞蹈劇場《夜.觀應》;卓劇場藝術會「藝民共生」系列《快樂共和國1.0》及《夢迴濤聲》、年度演出《尋/常》;第三十二屆澳門藝術節《嫲嫲的寶箱》;曉角話劇研進社《明年此時》;澳門文化中心委約節目《在咖啡冷掉之前》;夢劇社《intoTheWonderLand》;一戲一格《不道德的審判》等。
在劇場與電影之間遊走中。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曾參與的劇場製作有:
炫目劇團《今夜無人能睡》、卓劇場《流瑩—愛在陽光明媚的那一天》《萬大事有UFO》、曉角話劇研進社《捉迷藏》《明年此時》《東西》、卓劇場x眾聲喧嘩《暴風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