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成果
A. 期刊論文
1.顏祁貞,2005,〈博物館學與地方知識建構關係之探討〉,南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第45期。
B. 研討會論文
陳逸君, 顏祁貞, 2024, 張廖祠堂的多義性—以雲林詔安客為例, 世界客屬第33屆懇親大會客家文化學術交流論文集, 2024/10/24-26, 河南科技大學, 中國河南省洛陽市,河南科技大學.
陳逸君, 顏祁貞, 2024, 遷徙與歸屬:彰化濁水溪右岸詔安客之調查研究, 第十二屆石壁客家論壇暨第十三屆客家文化高級論壇——閩台客家文化交流論文集, 2024/07/12-14, 三明學院, 中國福建省三明市,三明學院, pp.656-670.
陳逸君, 顏祁貞, 2023, 異地與歸屬:雲林詔安客遷徙至彰化濁水溪右岸之調查研究, 112年度客家知識體系計畫成果發表暨客家研究優秀博碩士論文頒獎及發表研討會, 2023/12/08-09, 客家委員會,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陳逸君、史亞山、顏祁貞,2015年,布農族文化資產作為部落發展生態旅遊之可能性,論文發表於兩岸鄉村部落紀錄片影展暨物質.文化.產業研討會論文集。2015年12月09-12日於慈濟大學舉行。
陳逸君、顏祁貞, 2013, 雲林客家研究回顧與展望, 沿山客家研究工作坊:以古文書為中心, 2013/12/23,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客家文化研究計畫、臺灣史研究所, 臺北市,中研院
顏祁貞、陳逸君,2013,〈「組裝」詔安客家族群:北雲林不同世代詔安客自我認同之調查分析〉,論文發表於《2013詔安客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13年09月05日於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舉行。
顏祁貞,2010,〈雜述生花-「真一寺」至「文化資產」身份轉化歷程之探討〉,論文發表於《2010年第十屆文化山海觀文化資產研討會》。2010年05月15日於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舉行。
黃世輝、顏祁貞,2004,〈社區林業在淺山社區掀起的漣漪,《二十一世紀山林論壇研討會論文集》,農委會林務局+時報文教基金會,pp.118-133,2004/12/28〉。
C. 論文及專書論文
1.陳逸君, 顏祁貞, 2023, 客底家鄉齊走讀--大埤客底文化教材及課程設計, 雲林縣大埤鄉公所.
2.陳逸君, 顏祁貞, 2023, 大埤客底文化誌, 雲林縣大埤鄉公所.
3.陳逸君, 顏祁貞, 2022,《 古物日常維護指引. 木質古物篇(開放與半開放空間》。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4.陳逸君, 顏祁貞, 2022, 《雲林詔安客家民俗與信仰》。 客家委員會、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5.陳逸君, 顏祁貞, 2021, 雲林縣歷史建築西螺張廖家廟崇遠堂裝飾藝術類修(護)復計畫(第二階段)-門神彩繪簡要工作紀錄彙整案 結案報告, 雲林縣政府文化觀光處
6.陳莉晴, 顏祁貞, 陳逸君, 林煥盛, 2021, 復甦在地共同的榮譽感: 馬六甲青雲亭甲必丹李為經肖像畫修復記, 雲林科大
7.陳逸君、顏祁貞,2020,《對著太平洋輕聲歌唱的靈魂 : 噶瑪蘭族 ipay 潘烏吉藝師生命史》。花蓮縣政府。
8. 陳逸君、顏祁貞,2019,《桃城. 木匠. 本事: 嘉義市木業工匠人才清查計畫》。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9.陳逸君、顏祁貞,2017,《由雲林詔安客庄語言使用環境看客家鄉土教學與文化傳承》。客家委員會、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10. 陳逸君、顏祁貞,2014,《雲林人權地圖重現史蹟點》,雲林縣政府出版。 (ISBN:978-986-04-2667-0)
11. 陳逸君、顏祁貞,2013,《年輕世代與客家社會、文化之研究:以雲林詔安客家族群為例》。客家委員會、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12.陳逸君、顏祁貞,2012,《新虎尾溪溪北詔安客家庄文史集: 第三嵌(欠)湳仔、第四嵌(欠)深坑》,雲林縣政府出版。
13.顏祁貞,2007,《性別、身體與農耕風格—雲林縣鹿寮聚落地景中女性的勞動》。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研究所碩士論文。
相關產學
114-115年雲林縣山線第1區立案寺廟文物普查建檔計畫 專案執行
113年度客家知識體系發展獎勵補助研究計畫-佳城與香火:中部詔安客傳統墓塚文化意義之考察與應用 協同主持
113年度南投縣客庄文藝復興運動推動實施計畫 研究員
客底記憶湧三結-雲林縣大埤鄉客底文化底蘊發掘計畫結 專案執行
「敬宗收族—雲林詔安客的祠堂家廟」專書編輯計畫 協同主持
異地與歸屬:雲林詔安客遷徙至彰化濁水溪右岸之調查研究 協同主持
原住民族傳統文化表達之保護模式、法規運作檢討與對部落之實際影響 -國家保護與原住民族文化主體性之探討:以噶瑪蘭族與噶哈巫族之傳統文化表達經 驗為例(2/2) 研究員
古物日常維護執行參考手冊編列推廣計畫(一)-木質古物於開放或半開放空間案 專案執行
客底文化發展計畫學術基礎資料調查-臺灣客底分布地圖—中區 研究員
土、水、神:雲林縣詔安客家地區生活知識體系之建構與應用-關聖帝君、觀音佛祖與聚落:原鄉信仰對詔安客地域觀的影響 協同主持
原住民族傳統文化表達之保護模式、法規運作檢討與對部落之實際影響-國家保護與原住民族文化主體性之探討:以噶瑪蘭族與噶哈巫族之傳統文化表達經驗為例(1/2)研究員
嘉義市傳統工藝普查計畫 研究人員
雲林縣歷史建築西螺張廖家廟崇遠堂裝飾藝術類修(護)復計畫(第二階段)-門神彩繪簡要工作紀錄彙整案 撰稿人
古物日常維護執行參考手冊編列推廣計畫(一)-木質古物於開放或半開放空間案 專案執行
苗栗縣文物維護管理工作坊 策劃人
108年度臺灣原住民-噶瑪蘭族ipay潘烏吉藝師生命史書籍撰寫計畫勞務採購案 撰稿人
客家委員會108年度補助大學校院發展客家學術機構計畫—千拳萬掌,武藝留芳:雲林詔安客家武術推廣策略研擬之研究研究人員
「客家民俗與信仰的研究」委託專業服務 協同計畫主持
108年噶瑪蘭香蕉絲編織工藝保存維護計畫 研究助理
「重要民俗口湖牽水車藏 (狀)保存維護計畫研擬案」研究助理。
107年苗栗縣歷史建築「銅鑼饒恒佩墓(饒氏古墳)蕉埔邱家水窟及大井確士紀念碑」調查研究暨修復再利用計畫研究員
嘉義市木業工匠人才清查計畫 專案執行
乙未事件與人物相關物件調查蒐整計畫研究員
106-107年李秉圭鑿花技術神轎修復人才培育計畫執行人員
106-107年臺中市宗教文物普查專案管理計畫 專案執行
106年國家公園夥伴關係經驗交流座談會-原住民傳統技藝體驗工作坊 執行人員
2017古物保存與臺灣記憶講堂 執行人員
2017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詔安客家研究發展計畫(客家委員會補助)。子計畫二:社會動亂與信仰-探討雲林詔安客與天地會的關係 協同主持人
臺南市寺廟文物保存維護教育推廣計畫 執行人員
臺南市寺廟文物管理維護指南研擬計畫 專案執行
105年度玉山國家公園生態旅遊之社區參與機制─以東埔一鄰為例案計畫研究員
2016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詔安客家研究發展計畫(客家委員會補助)。子計畫二:適應與變異:詔安客信仰祭祀文化協同主持人
嘉南客家研究計畫協同計畫主持人
「犁頭店穿木屐躦鯪鯉」調查研究計畫 專案執行
104年度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原住民族傳統智慧創作專用權標竿型申請案」計畫 研究員
嘉義縣縣定古蹟嚴禁匠民越界私墾碑修復及再利用計畫研究員
「花蓮縣噶瑪蘭族獨木舟及新娘裙」專業諮詢與專業知識服務案 研究員
104年度東埔社區生態旅遊發展暨培力計畫(二) 研究員
敬宗收族—雲林詔安客祠堂家廟普查計畫 協同主持人 (客家委員會補助)。
吹動稻浪的風-雲林縣人權小旅行暨研討會計畫 專案執行
鄉土教學與客家文化傳承:以雲林縣詔安客庄國民中學鄉土教學課程為例 協同主持人
103年度東埔社區生態旅遊發展暨培力計畫(一)研究員
由產業中萌生的綠色生機─雲林縣二崙鄉詔安客家聚落農業型態變遷與族群認同之研究 協同主持人(客家委員會補助)。
花壇白沙坑迎花燈研究案計畫 研究統籌
雲林客家研究:回顧與展望研究計畫 兼任助理
香花僧在北雲林詔安客家區—香花和尚喪葬科儀傳統與變(客家委員會補助)。遷之調查研究 協同主持人
雲林縣人權相關史蹟點基礎普查研究計畫 專案執行
湖山水庫工程生態保育措施人文生態系統調查研究規劃計畫 專案執行
雲林縣二崙鄉詔安客生態博物館北環廍子、塘子面等聚落基礎調查與先期規劃 計畫協同主持人
100年度新故鄉社區營造/社區營造培力計畫-雲林縣社區營造中心 專案執行
災難‧重生‧信仰--100 年度牽水狀無形文化資產研討會計畫統籌
雲林縣詔安客家生態博物館南環動線基礎調查規劃計畫 專案執行
100年度雲林縣新故鄉社區營造—社區意識啟蒙計畫 計畫協同主持人
99年度雲林縣新故鄉社區營造—社區意識啟蒙計畫 計畫協同主持人
客家文化與社會之調查:以雲林詔安客家族群為例 計畫協同主持人。
文化的召喚‧護鄉的諾言:98年度雲林縣社區文化性資產守護網計畫 專案執行
雲林縣口湖鄉下寮區域型文化資產推廣計畫 專案執行
雲林縣口湖鄉下寮聚落保存及活化計畫 專案執行
墾拓的時代、救苦的仙爺-新竹客家山區大仙爺信仰之研究 研究人員
雲林縣二崙鄉來惠社區詔安客家聚落保存基礎調查研究專案執行
整合鄉村社區組織計畫 中區負責人
嘉義舊酒廠生產機具設備等清查及保存活化再生 兼任助理
工業遺址再利用國外案例探索彙編 美編設計
友善海洋──雲林縣口湖鄉臺子村規劃結案報告 專案執行
八色鳥自然步道塑造──居民永續護鳥護林計畫:社區林業期末報告 專案執行
眷村人的生命故事:新竹市眷村人文史料調查彙編 專案執行
新竹市閒置空間再利用計畫 執行助理
新竹市環境改造輔導計畫案 專案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