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家之星】獲獎者專欄—李沛青 教師
【實踐家之星】獲獎者專欄—李沛青 教師
教育的挑戰與自我突破
沛青老師的教學實踐之路,是一段充滿熱情、奉獻與不懈追求卓越的旅程。
她曾在校擔任主任,身處繁忙的行政工作中,感受到備課無力的掙扎;然而,這並未讓她退縮。相反,沛青老師選擇以夢N國小國語實踐家培訓作為契機,開啟了她教學改革的新篇章。透過實踐家培訓,她看到了孩子們學習成效的顯著提升,這讓她深受鼓舞,並決心將這份收穫分享給更多學生與老師。
教學中的合作與分享
沛青老師不僅帶領學生邁向成功,也積極投身跨校社群的建立,成為召集人。六年來,她始終堅守教育的初衷,將這個社群從僅有十人的小團體發展成一個擁有239名成員的教育共同體。在這個過程中,她和孩子們一同成長,見證學生在學習扶助班中的出色表現,讀寫能力的飛躍進步,使她感受到作為一位教師的無比成就感。
沛青老師的實踐不僅限於國語文教學,她跨足多個領域,擔任國小MAPS和社會科實踐家,並不斷進修與自我提升,最終考取語文教育博士班。這一路走來,沛青老師不僅獲得了教育部師鐸獎及學習扶助鐸聲伴學獎的肯定,還考取了候用校長,展現了她對教學品質的不懈追求。
結合數位工具與創新
在教學設計上,沛青老師將自己對文字的熱愛轉化為一個個生動的教學活動。她以記敘文、童詩和議論文等多樣的文體為主軸,帶領學生深入文本,從陌生的結構到熟練掌握寫作技巧。她的教學不僅是傳授知識,更是點燃學生的創造力與想像力。沛青老師善用數位工具如Padlet和LoiLoNote,結合影片欣賞、分組討論和遊戲化教學,讓原本枯燥的議論文學習變得充滿趣味與活力。
在她的課堂上,學生們開始愛上寫作,從最初對議論文的抗拒與無奈,轉變為熱情參與。他們不再害怕表達自己的想法,而是勇敢地運用論據支持論點,形成有條理的文章。一位曾經不喜歡寫作的孩子甚至說:「這是我上過最好玩的作文課!」,這樣的回饋讓沛青老師深感欣慰,也證明了她的教學理念正逐步影響著學生的心靈。
然而,沛青老師的實踐之路並非一帆風順。她也曾遇到學生程度差異大、學習動機低落的挑戰,但她選擇以更多的自我充實來應對這些困難。她參加各種研習課程,並將多模態教學融入課堂,從情緒管理到專注力提升,她始終不斷嘗試與創新,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在她的課堂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學習樂趣。
未來願景:技術與教育結合的挑戰
李沛青老師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什麼是教育的力量與愛心。未來,她希望能更加熟練地運用AI備課與數位工具,提升學生的學力,並繼續帶領更多教師共同精進,成為教學實踐中的燈塔,照亮他人前行的道路。
她相信,改變不難,只要願意開始,改變就會持續,這份信念正是她教學生涯中最珍貴的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