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文字:王怡珽(夢N專任助理)
錄音:林苹宸(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語文教育學系學生)
2023/07/09
帶孩子動手玩數學(照片提供:何玉琳老師)
五月天有首歌〈九號球〉的歌詞是這樣寫的:「也許我這一桿又沒辦法進球,就像我的生活一直在出差錯……」玉琳老師說,這正是她的高中心情寫照,她說:「上了高中後,我的課業一落千丈,於是我開始翹課,跑去打籃球、撞球,直到高二遇到班上的數學老師。」那時的數學老師雖然嚴格,但他在玉琳老師決定大學重考的時候,跟她說:「就算其他人都放棄妳,我也不會放棄妳。」於是數學老師拿了兩本數學參考書給玉琳老師,給了她莫大的支持鼓勵,也讓玉琳老師半年的時間讓數學成績從低標到高標。她說:「這就是生命影響了另一個生命,也讓我立志成為一名有影響力的老師。」
「立定志向,奮力一搏」
目前在南投縣光榮國小任教的何玉琳老師,深受高二的數學老師影響,讓她立定志向成為老師,因而選擇就讀國立臺東師院數學教育學系。想起擔任代理教師的那七年,玉琳老師曾經想過放棄,並且轉行到其他產業。但遇上金融海嘯,她轉念一想,也許這是提醒她不要忘記當初的夢想,她說:「我決心放手一搏,過去我總認為全國缺額不到10個,根本考不上,於是沒有放很多心思在準備考試。但,如果我沒有為自己最愛的教育付出一次最大的努力,那麼我又怎麼能說我真的很熱愛教育呢?因此,我刻意到海邊學校花了一整年的時間白天專心當好一位導師,晚上關在教師宿舍讀書到深夜,也終於在代課七年後在嘉義市考上正式教師。」
被大叔感動與大叔擊掌
(照片提供:何玉琳老師)
在這十七年的教學生涯中,成為正式教師的玉琳老師反而走過三個縣市,八所學校,談到她對於夢N的第一印象,她說:「第一年參加夢N的時候,我跟著大叔邊唱邊哭,因為研習現場的每個人都跟我一樣,我們都在尋找契合的夥伴,都希望能在教育現場做些改變,尋找突破的機會。」
「看見孩子的需求,找回學習的動力」
讓自然課充滿活力是玉琳老師一直在做的事,她試圖讓「動手做」成為課堂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例如:在酸與鹼單元做蝶豆花漸層飲料、在發酵單元做饅頭、在溶解的單元做糖葫蘆、棉花糖、果凍,帶孩子去北投圖書館認識綠建築、將動物構造與環境息息相關的概念,讓學生利用AI創作全新生物,將新演化論桌遊融入教學,了解動物演化過程等。這些教學活動為的是讓學生能期待到課堂學習自然知識,玉琳老師說:「曾經,班上有位遭逢家庭變故而拒學的孩子,我鼓勵他常常來上學,到自然課玩遊戲與學習。我看到他原本愁眉苦臉的眼神,逐漸展開笑容。」玉琳老師希望藉由正向回饋與陪伴,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幸福感,願意再次回到課堂。
酸鹼單元帶孩子檢測我們附近的水源(照片提供:何玉琳老師)
發酵單元帶學生做火龍果饅頭(照片提供:何玉琳老師)
看見學生需求,讓每位遇到學習瓶頸的學生找回繼續向前的動力,玉琳老師牢牢地接住他們的情緒。在國中小任教時,曾經有位九年級學生對玉琳老師說:「老師,謝謝您,因為您的幫助,讓我可以堅持讀書考完會考。」玉琳老師表示,這位學生在學業表現優異,但在會考前突然想放棄學習。為了勉勵學生,玉琳老師向他提議:「你可以放學後到我的辦公室自習,學業有問題可以問我,我們一起討論一起解決問題,我陪你。」
小必老師的課孩子都認真聽講(照片提供:何玉琳老師)
就如同玉琳老師高三時,她的數學老師對她不放棄,當她看到學生開心與滿足的模樣,就是她獲得成就感的來源。每每想到走進教室可以和這些孩子相處,就像是遇到生命中的天使,因為他們的出現,讓她的生活多采多姿,也驅使她更有力量接住每一位徬徨的孩子。
「加入社群,成為彼此的伯樂」
「第一次參加夢N,當政忠老師歌聲響起時,我感動到啜泣不止,原來不是只有我在努力,來自四面八方的老師都跟我一樣,都渴望有夥伴,都在為自己的教學持續精進而努力。」玉琳老師興奮地說。有了志同道合的社群夥伴,玉琳老師再也不是單打獨鬥,不只一起討論教學,還能協助收集上課所需的材料,把教育做得更好,成為彼此的伯樂,是她參加社群最大的收穫。
110年台中夢N國小自然實踐家集合
(照片提供:何玉琳老師)
玉琳老師期許自己:「我衷心地希望翻轉教育不是只有我們自己的孩子能夠受惠,更希望全臺灣的孩子在學習上都能夠越來越好。我想成為孩子心中的恩師,讓他們在需要我的時候,成為他們的大樹,為他們遮風擋雨。」
教學生涯邁向第十八年,偶有疲倦的時候,不過每每來到夢N,都讓她重新燃起當初想要成為老師以及教書的那種衝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