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文字、錄音:王怡珽(夢N專任助理)
2023/04/16
全班利用灑字卡比較村莊、城鎮與都市(照片提供:翁令曄老師)
孩子共同合作,完成春夏秋冬遊中和海報(照片提供:翁令曄老師)
我會成為實踐家的契機是,2021年在臺中場時,臨時有實踐家無法參加,夢華老師詢問我能不能幫忙。那時候,我是初任導師,各項業務還在熟悉中,難免擔心自己忙得焦頭爛額,以致無法勝任。但是,我深知自己在社群中收穫良多,也想給自己挑戰,所以我便跟夢華老師說:「我願意當您的救火隊!」
「會上癮的實踐分享」
第一次分享課堂實踐後,我發現,「原來,上台分享會上癮。」我從準備實踐分享的過程中,調整教學策略,讓孩子的學習更有品質,將課本學到的知識運用在未來遇到的難題,對我來說是重要的。
我希望我的教學可以讓孩子喜歡上學,在課堂學到多元素養能力,同時也能自我關照,讓教學與生活維持平衡。雖然,我目前還在思考自己的教學圖像,不過,我也逐漸體認到,無論是開拓自己的教學視野,抑或是提升教學專業,只要有機會,我仍然會想要擊掌並且上台分享,因為我可以在這裡持續進步。
小小土地規劃家(照片提供:翁令曄老師)
中和好有趣(照片提供:翁令曄老師)
上台發表土地規劃家(照片提供:翁令曄老師)
「教學策略變變變」
透過國小社會共備社群系統化的培訓,夢華老師將每個教學單元的單元通則、單元統整、核心素養、學習表現和學習內容整理成表格,在共備時,我和伙伴一起腦力激盪一起完成整學期的備課,讓我在教學更得心應手。
因應多元的學習內容,我採用不同的教學法。以三年級社會課本《我的好鄰居》單元為例:
曼陀羅思考法:先由全班共同討論核心主題,再分成八組,讓孩子思考如何認識新鄰居、如何成為好鄰居,並且表現出合宜的生活禮儀。跳脫線性思維,創發各種敦親睦鄰的方式。
T圖:針對「遇到鄰居不合宜的行為時,可以怎麼做?」讓孩子分組討論,練習解決問題的能力
ORID焦點討論法:聚焦問題、引導對話,O我看到發生什麼事?R我的感受如何?I我明白發生哪些問題?D我可以怎麼做?以更有結構性地思考與回應問題,提升學習層次。
曼陀羅思考法整理鄭氏時期的重點(照片提供:翁令曄老師)
孩子剛升到三年級時,在詞語與句型掌握上有時候不是很足夠,不過藉由不同的課堂活動,孩子在台上發表討論結果,練習口語表達,讓用詞更精確、內容更豐富,孩子學習時的歡笑聲也變多了,這讓我感到很開心。
「奮進蛻變的菜鳥老師」
遇到困難時,我常鼓勵自己:「沒有事情是完美的,一定要開始,才有機會變得很厲害,做就對了。」第一次擔任導師,還需要熟悉班級經營的注意事項,或者是想要嘗試教學實踐,再加上疫情停課,影響教學步調,讓我有些徬徨。
幸好,有夢華老師與社群伙伴提供許多教學協助,以及完整的共備規劃,有助於提升我的教學品質。我很開心自己是國小社會的共備社群成員之一,這裡不僅幫助我成長,同時也因為社群經常有新伙伴加入,讓我有機會聽到不同的課堂分享,激盪不一樣的火花。
灑字卡學習俗語-搭配先人渡海來臺課程(照片提供:翁令曄老師)
成為實踐家,讓我有舞台不斷地分享教學實踐,從這些歷程中變得更成熟。甚至是處理班務和課務的順序,都是成為實踐家之後,才慢慢地觀察學習而來。2021年,我在臺中場分享時的結語說:「我用了七年的時間讓自己看起來比較不再像一位菜鳥老師,我相信各位老師一定可以比我更好。」謝謝踏入教學職場以來,每一所學校與每一位貴人相助的經歷,成長需要時間,這些對自己的投資、為教學付出的努力,所奠基出的養分,都將成為人生中結石累累的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