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教學,啟發不一樣的社會學習 ()

龍埔國小潘詠思老師 (2)

採訪、文字:王怡珽(夢N專任助理)

錄音:魏翎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系學生)

2022/06/19

摘要文本完成十字曼陀羅筆記
(照片提供:潘詠思老師)

(接續上)


從詠思老師的教學觀察中,有些孩子對於社會科的理解是透過不斷地背誦記憶來學習,然而,藉由她的筆記策略教學,讓孩子看到學習社會科的另一種可能,也讓學習更有趣,他們也更喜歡上社會課。


「從抗拒到喜歡」


詠思老師在教書第一年已經參與過夢N及各種增能研習,對於創新教學有初步認識,但當時還未加入任何共備社群,較少與其他老師討論課程架構,因此課程組織及設計較為鬆散。直到加入夢華老師的共備社群後,除了和夥伴討論外,自己的教學技巧也越來越純熟,課堂間與學生的互動也越來越多。


111年03月26日 夢N新北場大合照-(右前一為詠思老師)
(照片提供:潘詠思老師)

「我從夢華老師的筆記策略中,學會搭建學習鷹架,讓學習低成就的孩子能從中找回自信,獲得成功經驗,孩子也更願意在課堂上發言,表達自己的想法。」詠思老師看到學生的成長與轉變,讓她受到很大的鼓勵。曾經有位學生跟她說:「老師,我以前很討厭社會,因為我不知道怎麼整理課本重點,怎麼背也背不起來,成績也不好。現在,我發現社會課很好玩,我很喜歡上社會課。」學生從抗拒到喜歡上社會課,雖然高年級的課程比中年級還要困難,但是因為他願意學習,成績也有明顯進步。


當詠思老師看到孩子的學習態度從意興闌珊到全心投入,藉由筆記策略,讓社會課程架構更有條理。有位五年級的孩子到了學期末,寫了一封信跟詠思老師說:「老師,我覺得您的每一堂課,都像是一場精采的演講,老師教的知識內容,我都有謹記在心。而且您也教我們如何透過平板學習,這是我從來沒有嘗試過的學習方式,謝謝老師。」透過多元教學模式,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是詠思老師成就感的來源。

Nearpod運用-課程驗收(照片提供:潘詠思老師)

「筆記策略,覺知觀察」


成為實踐家,對於詠思老師來說,是對自己的肯定,同時也是一種榮譽。她可以將在夢N及共備社群所學運用在課堂,並透過實踐分享並傳承,讓更多的學員老師看到她在課室的努力,就如同當初,夢華老師將筆記策略用心傳授給她們一樣。

除了社會相關的知識內容與教學技巧外,詠思老師也對於薩提爾對話技巧及冥想感興趣,因此不只是課堂知識,她也重視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希望成為一名溫暖的老師,透過多元的教學模式,讓學生更有覺知地觀察身邊所發生的事物。


「雖然,我只是一位科任老師,陪伴孩子的時間只有一年或是兩年,但是如果我能在這段期間,激發他們對於社會科有不同的想像,讓他們感受到我的用心,甚至影響他們的學習表現,我覺得很值得。」詠思老師溫暖地說。

小組合作完成四象限評價表
(照片提供:潘詠思老師)

營隊歌發表-文本內容編寫成歌曲
(照片提供:潘詠思老師)

Jamboard運用在單元小測驗-臺灣的鄰國鄰海
(照片提供:潘詠思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