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文字、攝影:王怡珽(夢N專任助理)
2021/06/05
國小社會共備社群總召洪夢華老師(右一),與兩位參加研習的教師
共備社群是因應新課綱上路以及教師教學需求,由教師共同組成的教學專業扶持團隊。成立教師共備社群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別是跨校社群—教師散落各地,課務安排及生活步調各異。
雲彰投地區國小社會共備社群是110年度新成立的教師自主專業成長團體,由夢N國小社會總召洪夢華老師(退休於臺北市大安區金華國小)及雲彰投共備社群召集人游凌雀老師(任教於高雄市仁武區八卦國小)共同主持,這些老師們來自南投、雲林、嘉義各地,星期日到雲林縣斗南鎮僑真國小一起進行實體學習,雖然人數不多,但社群經營狀況仍然熱絡。
說起共備社群,夢華老師侃侃而談,其實早在96年,她已經有擔任共備社群召集人的經驗,到了105年認識政忠主任,認同他的理念「學好方法、找到夥伴、組成社群、課堂實踐、分享實踐」,同時因為103年也曾經帶過跨縣市的教師社群,因此無縫接軌承接起讓想共備學習的老師能在臺灣各區組織社群的任務。
「成員來去視為常態,跨領域共備更為重要」
夢華老師在經營共備社群的方式,主要有兩個步驟:
剛開始會有主題式增能課程,讓老師能更了解如何將教學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有任務的課堂學習等方式進行。
接著依年級和版本分組進行課程共備,讓共備成為日常。
為了使社群能穩定,通常須有固定成員,但因為社會課會隨著學校行政配課的緣故,所以不一定能一直任教社會,有些老師會因為沒有任教社會不再參加社群,組織成員因而來來去去。於是她將社會共備社群對象開放,除了夢N實踐家外,更擴大給有心參加的老師。因此甚至有一位自然科老師每次線上共備都會出席,也會一起討論,分享他如何將從這裡學到的教學策略轉化到自然課程上,這讓夢華老師相當感佩。希望透過這樣的社群,讓老師能共學,藉由集思廣益的共備,在課程準備上更有幫助,為學生帶來改變,更喜歡學習且學習有效。目前雲彰投的社群人數雖然不多,反而促使老師們更容易互相對話,激發老師們思考出適合在教學現場應用的案例。
五年級老師討論社會課程單元
三年級老師討論社會課程單元
在經營社群的過程中,讓夢華老師感動的,往往是來參加過社群的老師後回去開始影響週遭的老師。有老師回到自己服務的學校,促成校內社群並擴大組織,也有老師因為持續課堂實踐而被看見改變,並且將實踐經驗分享給校內老師。
她認為,這條路雖然不容易,但藉由國小社會社群老師散播出去的種子,讓學校開始重視社群,慢慢走並且創造可能,感染他人又改變學校教師學習風氣,這樣的影響力無可限量。
(左起)陳惠玲老師、盧沛筠老師 、黃正怡老師、徐綉甄老師
「我來參加社群是因為我想知道其他第一線的老師如何教學」
經過聯繫,小編親身走訪僑真國小共備社群。
在參與的老師中,有些人是第一次參與共備社群,過去從沒參加類似的團體,有些則是固定成員,但不論新舊成員,來到這個社群之後,都可以和其他老師交流討論,擁有滿滿收穫。
來自嘉義市興安國小盧沛筠老師目前任教五年級社會,她表示因為這是她第一年教社會,完全是一個新的領域,因此她想了解這個領域可以如何教學。她說:「因為過去從沒參加過類似的共備社群,今天參加後,我可以在拿到課本之後,比較容易熟悉新單元的內容,也能聚焦在學習目標上。另外,上課應該是讓學生能主動學習,我想脫離傳統講述法的教學方式,如果不能讓學生與課程內容有互動,這樣沒有辦法產生良好的學習效果。」沛筠老師會試著將今天的備課內容帶回班上嘗試,希望能對學生有不一樣的改變。
另一位是來自南投縣水里鄉成城國小黃正怡老師,她已經參與過幾次國小社會共備社群,去年曾經在南投參加過共備,會想要加入共備社群是因為已經有五、六年沒有教社會,其實內心有些惶恐,再加上時代在進步,自己也要跟著增能。正怡老師表示:「我不想再照本宣科念課本,社會課本上有很多文字和圖片,若我能善加利用這些內容,而不只是讓學生單方面接收課本知識,透過預習和複習以及成果產出,會讓學生更有收穫。」因為已經有幾次共備經驗,她回去班上實踐,請學生兩兩一組,整理課程重點再與全班分享,學生確實更能吸收也能修正不足。對於這樣的社群,正怡老師認為比起在家自己埋頭苦幹,走出舒適圈以學習不同教學方式,也能減少自己的盲點。
同樣是第一次參加共備社群的雲林縣斗六市鎮東國小徐綉甄老師,因為看到僑真國小李沛青主任在學習扶助系統上的活動公告,因此便前來了解。她目前擔任高年級社會科任老師,希望能學習到不同的想法和教法,也能充實自己。對於身為代課老師的她,可用的資源較少,因此這類的研習課程對她來說,除了可以認識不同學校的社會科老師外,也能透過交流了解學生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在未來遇到類似問題時,避免不會措手不及。
研習最後,夢華老師提醒來參加研習的老師們,了解整學期的學習大綱,除了可以了解學習脈絡外,也可以在各單元上分配適當的教學時間,讓學生能有更多的時間思考和討論,以達到學習目標。
一個人走,或許比較快,一群人一起走,一定可以走得更遠。我們在國小社會共備社群裡,看見這樣迷人且永續的風景。
(前排右起)游凌雀老師、洪夢華老師、李沛青主任及雲彰投國小社會社群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