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文字:王怡珽(夢N專任助理)
錄音:魏翎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系學生)
2022/08/07
學生發展英文旁白(照片提供:溫苡均老師)
在一次偶然機會下,苡均老師點開王政忠老師在TED的演講,就此和夢N結緣,不僅參加從研習獲得許多教學策略外,也看到了雙語教學融入於戲劇課程的可能。她認為英語融入表演課,有別於英文課,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生活用語後,知道如何使用,有機會可以使用,而且不害怕用英語表達。
「雙語教學,戲劇結合」
「我會認識夢N,其實是在美國進修的時候,在偶然機會下,點開王政忠老師在TED的演講,我深深地被他的教育理念所感動。回到臺灣後,我報名了由夢N藝術領域講師群在臺北市民族國中舉辦的公開觀課研習。當天的課程相當精彩,分成表演、視覺、音樂三個科目,學員可以自由選擇加入想要學習的班別,因為我是藝術領域,三個科別都有加入,我也是在那時候認識幼玫老師。」苡均老師興奮地說。「在觀課的過程,我會觀察講師的教學流程,他們如何將45分鐘的課程時間運用得淋漓盡致,不只教學活潑有趣,更能引起學生的創作熱情。」
目前在臺北市立大直高級中學擔任表演藝術科的張幼玫老師不只邀請苡均老師參加2022臺北場實踐家論壇,更是她在雙語教學上的共備夥伴。苡均老師說:「我會去參加雙語師資培訓課程一方面是學校推薦,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我的教學生涯已經十幾年了,是時候做出改變,但我又不想偏離戲劇課程的教學本質,或許雙語教學是一個必然的選擇。」
透過數場公開觀課交流教學內容(照片提供:溫苡均老師)
參與夢N的會前討論(照片提供:溫苡均老師)
「戲劇練習,生活情境」
目前,苡均老師仍然教她很喜歡的表演藝術,也在嘗試新教法中不斷調整課程,找到學生、雙語及自己三者之間的平衡,當學生在雙語表演課感到快樂,那麼也能讓她覺得很有成就感。
「成為實踐家對我來說,就是一個必然的改變。過去,我在美國念研究所時,我的論文題目是如何用戲劇教外國人中文,回到臺灣後,剛好有個契機讓我加入林子斌教授團隊,並且成為雙語種子教師。這樣類似的學習背景,讓我在教學上更能夠掌握語言的切入方法。」
對於苡均老師來說,英語只是教學的輔助工具,而不是課程的全部,因此更需要顧及英文能力較落後的學生的學習表現。藉由更多的多模態教學以及學習單的輔助,讓學生覺得這些英文詞彙能夠使用在真實生活情境,使他們倍受肯定。「以英語融入戲劇和英文課最大的差異在於,戲劇表演課提供一個真實的生活情境,或是角色扮演,學生可用英文設計對話、情緒、動作等表演元素,這是英文課所沒有的練習。」也因此,苡均老師很鼓勵資深教師可以加入雙語教學行列,因為資深教師原本的教學經驗與備課內容臻於成熟,可以為自己的教學生涯開創另一條新的道路。
發展靜態雕像與潛台詞(照片提供:溫苡均老師)
夢N可愛實踐家們(照片提供:溫苡均老師)
分組完成學習單(照片提供:溫苡均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