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文字:王怡珽(夢N專任助理)
錄音:羅奕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系學生)
2021/09/18
草根研習講師群(照片提供:草根體育)
「讓體育課從玩開始!」目前任教於臺南市安平國中體育科的王信凱老師,同時也是「體育教學工廠」、「草根體育課」的創辦人,希望透過社群,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夥伴在臉書平台分享教學策略,並且帶到課堂實際操作後,給予回饋,平台上的教案也變成每個人的口袋工具。
「草根體育,為課程量身打造」
「體育教學工廠」之所以為工廠,是因為信凱老師認為目前臺灣體育的發展尚在茁壯成長階段,希望加入教學工廠的老師,能將所學帶進課室,讓學生對於「草根體育課」有不一樣的感受,進而營造出全新的課堂氛圍。
然而創立初期,草根體育團隊卻常因經費問題大傷腦筋。體育教學工廠還不是一個正式組織時,資源較少,經費申請不容易,再加上體育課注重實作,場地空間需求比其他課程還大。為了解決經費不穩定的狀況,從2020年起,「草根體育實體研習」採以自費舉辦,讓參加學員的報名費支應研習之必要支出。
信凱老師說:「兩天研習下來,會有12堂體育課。說實在的,體力真的要很不錯。」原以為不會有很多老師報名,沒想到吸引了一大票想要改變體育課現況的老師參加。
草根成長史(照片提供:草根體育)
草根體育之所以受到歡迎,是因為:
1. 堅持實作
2. 以教師、學生需求為主體,量身打造課程
3. 多元課程選擇
透過實作,讓課堂行為改變。參與學員可以在課程中察覺生理與心理的變化,而這樣深切的感受,可以直接轉化為教學設計,讓老師能更理解學生的需求和困難。恰巧這樣的理念與夢N不謀而合,2020年起開始與夢N攜手合作,一起幫助教師提升教學專業以及持續教學實踐。
體育讓大家聚在一起,
草根讓大家一起進步,
我們因體育連在一起。
草根體育上課紀錄(照片提供:草根體育)
教育最感人的地方是教學的熱忱 (照片提供:草根體育)
「體育課從遊戲開始」
草根體育的教學模式和傳統不同,信凱老師說:「我們大多數的課程設計是以遊戲方式介入運動性能學習,因為所有的運動項目都是從遊戲演變而來,這樣的教學策略,就會和傳統教學有很大落差。我們希望設計出符合不同學習階段的遊戲與課程,讓學生先玩,再教規則和技能。」
然而,上課不只是玩樂,草根體育不斷強調,
1. 體育課具有專業性
2. 體育課應注重課程多元性與價值
每每研習結束後,總會有許多老師在網路上分享心得,信凱老師特別提到參與第一年北部場的林詩芸老師,曾說:「想要學生不一樣之前,就要先把自己變得不一樣,不放棄各種增能,告別傳統思維。翻轉體育教育,讓體育課程既創意又有趣。」
來參加的教師,將學到的教學策略實踐在課堂,同樣的教案到了不同班級,就會有不同問題,透過研習與分享,去蕪存菁,不斷滾動修正,是增進能力的其中一種方式。
因為社群扶持,才可以不間斷地實踐。他們從社群中看到課程設計理念和脈絡,進而透過身體親自體驗課程活動。同樣地,體育課除了讓學生有機會接觸不同的體育活動外,學生更可以身體感受作為載體,藉由真實經驗有更豐富的體會,這種獨特性是其他學科所沒有的經歷。
解決老師的教學需求,一直是草根體育的目標,信凱老師認為:「幫助老師,等同於幫助學生。假如一位老師可以影響一百位學生,那麼從103年成立社群開始,已經在臺灣體育課起了很大的漣漪。有時候我覺得,好像不是只有我一個人在往前,而是大家群策群力全力奔跑。」
「放學後,一起運動吧!」
最後,信凱老師衷心期望,臺灣能成為一個有運動文化的國家。他說:「雖然一週兩節的體育課,力量很微小。但是,透過社群力量,可以讓我們互相扶持走得更長久。希望認同草根理念的夥伴,我們能肩並肩一起在體育改革的列車上奔馳。希望這些孩子,在將來有機會改變未來。」
或許未來的某一天,當信凱老師走在校園時,就能聽到學生對同儕說:「嘿,待會放學要不要去打球啊!老師你要不要也來參一咖!」讓運動成為習慣,讓運動作為學生課後活動的選擇之一。
草根體育上課紀錄(照片提供:草根體育)
草根體育上課紀錄(照片提供:草根體育)
草根2成長史(照片提供:草根體育)
草根4成長史(照片提供:草根體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