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文字:王怡珽(夢N專任助理)
錄音:羅奕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系學生)
2021/10/16
108年09月29日 教材研發共備(照片提供:方竣憲主任)
閱讀,不只是看書和寫閱讀心得,更多的是透過閱讀理解策略,引導學生喜歡閱讀,並且藉由閱讀三步驟的指引,讓學生能從閱讀中獲得學習與啟發。
「讓閱讀從習慣開始」
由臺灣讀寫教學研究學會創會理事長兼夢N國中小閱讀總召陳欣希教授領導的「聽說讀寫,有策略」閱讀理解社群,現階段從北到南大約有十幾個社群,其中最早成立的是南投縣閱讀理解種子教師團跨校社群,這些社群的成立宗旨都是推動閱讀理解。當初會想要成立閱讀社群的其中一個原因是臺灣四年級學生於2011年施測PIRLS(促進國際閱讀素養研究)評量後,發現在閱讀理解能力上還有進步空間,再加上南投縣教育處支持下,於2014年成立「南投縣閱讀理解種子教師團」。希望透過閱讀三步驟,循序漸進的方式引領學生習慣閱讀、理解閱讀、策略閱讀。
目前在南投縣發祥國小服務的方竣憲教導主任,原本是音樂老師的他,因2013年南投縣教育處為培育縣內閱讀理解的種子教師而參加閱讀理解研習,爾後加入欣希老師組織的閱讀社群。現為南投閱讀教學實踐社群召集人,同時也是南投縣閱讀理解種子教師團跨校社群的成員之一。
110年01月31日 社群配合辦理親師閱讀研習
(照片提供:方竣憲主任)
110年04月10日 研發成果分享研習台南場
(照片提供:方竣憲主任)
實踐家共備 (照片提供:方竣憲主任)
109年02月08日 教材研發共備
(照片提供:方竣憲主任)
「社群中的對話與聆聽」
社群對於教師專業發展價值來說,竣憲主任認為社群中的「對話與聆聽」是最能幫助夥伴精進。
1. 與他人:有更多機會與其他學校的夥伴對話與聆聽,是一件很棒的事。社群提供一個交流平台,藉由夥伴相互討論,減少盲點與認知偏誤,也能打開不同思維。
2. 與自己:時常省思自己的習慣與想法,因為順著固定的行為模式和思考邏輯是比較容易的事。但是身為一名老師,需要帶領學生學習與成長,如果自身無法突破框架,學生也將失去改變的機會。
因此,能時時覺察自己,勇敢實踐、勇敢承接任務,必能感受到成長的感動。
這讓竣憲主任想起,加入社群初期,在一次的公開觀課中,他將音樂課與閱讀理解策略融合,原本看似很好的課程設計,結果發現不如預期,這讓他感到挫敗。然而,因為在社群中有許多機會可以嘗試實踐,今年恰巧有校內夥伴尋求教學技巧建議時,主任從這幾年的成長中,提供他的經驗與夥伴分享,他不只深深感受到自己的進步,也能帶給身旁的夥伴一些能量。
「社群經營是傳承」
談到經營社群的狀況,竣憲主任提到四個困難。
1. 時間困難:由於社群經營會設定年度目標,因此社群夥伴除了原本校內課務及行政等事項外,還需撥出時間完成社群任務。然而會因著夥伴狀況不同,而不一定能順利達成預期成果。
2. 人員困難:當社群經營穩定後,為了能更加深化專業社群,在取得成員共識後,訂定新任務。但隨著課務調整後,成員可能會離開社群。由於參加社群屬於教師自發性行為,如果社群沒有系統性的培訓,除了成員流動外,也容易讓社群成果效能不易維持。
3. 觀議課困難:目前南投閱讀教學實踐社群是跨校社群,平常日不容易有共同時間,因此經常利用假日作為課程共備與討論。然而,此社群是以活化課程與教學計畫支撐運作,而計畫其中一個目的是希望教師公開觀議課。但這對於假日才能一起共備的跨校社群來說,是一件需要克服的難題。
4. 傳遞困難:當社群有課程研發成果時,該如何有機會進入課室中,也是竣憲主任希望未來可以突破的困境。將課程進入教學實踐,以貼近教師與學生需求,擴大閱讀理解策略的影響力,讓更多老師有機會運用不同的教學素材幫助孩子喜歡閱讀。
雖然社群維持不容易,竣憲主任仍然堅持投身於社群中,理由很簡單,傳承。
他說:「初任教師前幾年,就像海綿,不斷吸收新知,讓自己可以快速學習成長;一旦行政與教學都有一定積累後,我希望能做的是提攜後輩,將我的經驗傳承給他們,縮短他們碰撞時間,以成就他人。」因此,竣憲主任透過帶動在地社群,讓來參加社群的夥伴都能從中獲得幫助與成長。
110年04月18日 研發成果分享雙北場(照片提供:方竣憲主任)
面對108課綱,竣憲主任為了能培養學生面對生活問題時,有能力思考解決方式,進而產生行動。在課程素材研發上,提升思維廣度、學習歷程完整。教師提供基本知識給學生,遇到困難時,學生願意再進一步學習。在課程應用上讓學生能與他人合作,以及影響他人,並且安排三次以上的練習,以貼近學生需求。
最後,竣憲主任想說:「一路走來,感謝有夥伴的陪伴,也能在社群中獲得支持。我會盡可能在能力所及內,做到最好,並且影響周遭更多的人加入社群。」
實踐家夢N分享
(照片提供:方竣憲主任)
108年06月15日 實踐家群內分享
(照片提供:方竣憲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