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文字:王怡珽(夢N專任助理)
錄音:羅奕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系學生)
2022/04/03
花蓮夢N線上開幕熱情同唱主題曲(照片提供:饒秀娟老師)
因考量藝術領域的教學獨特性後,2018年表演、視覺以及音樂各自成班。雖然一開始跌跌撞撞,但在社群經營與核心夥伴們的積累下,有了一些忠實夥伴,夢N視覺藝術社群也持續以堅實的腳步穩健前進著。
「社群,讓學習延續」
「每次研習結束,看到學員們在『視覺藝術夢N』臉書社群圖文並茂的心得文,都讓講師群與我感到很珍惜,從字裡行間,學員們細膩地描述研習中看到、聽到、學到的收穫,都很令人感動。」目前任教於桃園市八德區大勇國民小學饒秀娟老師,同時也是視覺藝術總召感動地說。
社群成立初期,秀娟老師會依照每個場次開設新的群組,然而這樣任務導向的群組,會隨著研習結束不再更新,讓好不容易才建立起來的夥伴關係消失,相當可惜。為了讓每位曾經參與過夢N視覺藝術班別的夥伴能繼續學習,以及與其他夥伴有更多交流,自2020年臺南場開始,成立臉書社群「視覺藝術夢N」,除了讓研習有延續性外,也讓夥伴有更多互動機會。
每場研習從破冰遊戲開始,和夥伴分享自己與重要物件之間的故事,連結夥伴之間的情感,產生溫度。「視覺藝術夢N」不只是呈現課堂實踐家教學經驗的平台,更是希望凝聚每一位夥伴,創造更多藝術想像空間。
講師群和實踐家們(照片提供:饒秀娟老師)
「聚焦,讓分享精彩」
扶持實踐家向來不是一件輕鬆的任務,藉由活化計畫經費的注入,秀娟老師得以設立「藝術教學吸睛」社群,讓每一位勇敢的課堂實踐家在實踐家論壇之前,不斷地調整、試講,使得他們更有自信站在台上向所有人分享他們的課堂嘗試。
秀娟老師說:「從社群扶持四階段到外聘講師增能研習,無論是內容或是簡報,都是為了協助實踐家讓課堂分享更聚焦、更精彩。」
扶持四步驟:
資料收集:講師與實踐家共組Line 群組後,建立個人相簿,並且將教學、生活照片上傳。
聚焦主題:從相簿中找到教學亮點,作為分享主題。
簡報製作:依照主題製作上台簡報,在試講時呈現。
整裝上陣:經由四次試講後,將說話與簡報節奏調整一致。
在陪伴的過程中,秀娟老師認為比較困難的是,如何引導實踐家在有限的時間內,充分地分享課堂實踐並且帶入實作練習。此外,為了讓實踐家更能掌握簡報製作及短講技巧,秀娟老師邀請吳佳真老師及培果工作室創辦人曾培祐老師,透過提問討論、影片、故事、遊戲等方式,將25分鐘的分享說得有聲有色,讓大家玩到不想下課。
吳佳珍老師的簡報力線上課程(照片提供:饒秀娟老師)
台北場實踐家試講(照片提供:饒秀娟老師)
孫菊君老師的實踐家培訓課程(照片提供:饒秀娟老師)
「生活,讓教學有趣」
除了扶持實踐家外,身為總召的秀娟老師還需要安排每個場次的講師。過去她會先排定講師,再讓各場次講師群討論研習主題。今年,則是先將各個場次的主題訂好,再安排講師群,例如:新竹場以教室布置為主題,新北場則是雙語融入藝術教育。再加上,意識到國小和國中視覺藝術師資培育上的落差,秀娟老師也將課程比例以2:1安排,讓不具備美術專長的國小老師也能了解如何美術教學,即便是美勞材料包,也能有不一樣的教學模式。
「對我來說,只要能應用在教學上,任何材料都可以嘗試。像我喜歡大自然與環保,加上教學經驗的累積,便擅長將這些主題與課程結合,讓我可以更容易地將不同的題材帶入課堂。」秀娟老師認真地說。
2021年新北場籌備時,秀娟老師邀請高雄市立右昌國民中學陳純瑩老師和國立新竹科學園區實驗高級中等學校國小部饒詠婷老師一起擔任講師。無論是純瑩老師的食物剖面明信片或是詠婷老師的造型饅頭,都是將生活中常見的食物作為課程材料,「因為有豐富有趣的生活,才有精彩動人的教學。」秀娟老師則是加入自己拿手的刺繡,「食連字」、「饅滿的愛」、「繡色可餐」三種課程,組成「mothereats」與食物相關的主題課程。
花蓮場金工體驗(照片提供:饒秀娟老師)
台北場實踐家共備(照片提供:饒秀娟老師)
「夥伴,讓心靈療癒」
從增能研習到夥伴間的交流,讓大家從多元視角重新檢視自己的教學架構,而這也是社群對於教師專業發展的價值,提供自發、互動、共好的概念,讓社群帶給夥伴對話、溝通、交換意見,甚至能夠突破自己的教學障礙,不只能夠提升自己的專業成長,更能回到課室幫助學生學得更好。
對於未來,秀娟老師希望能先站穩腳步,將「視覺藝術夢N」、「藝術教學吸睛」穩定經營,再與其他領域合作。雖然,經營社群一度讓秀娟老師感到快撐不下去,但幸好有桃園市立大有國中教師余采樺老師,願意承接副總召的工作,一同分擔行政的壓力。
最後,秀娟老師想說:「我很期待每次相聚的時刻,一起共備發想、再一起上場奮鬥,晚上在房間裡互相心靈療癒,也可以給彼此肺腑之言,真心對待夥伴。詠婷是我們團隊中的康樂股長,負責餘興節目,讓夥伴們都很開心。我們就像一家人在藝家人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