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訪者:桃園市立東興國民中學 洪婉真老師
採訪、文字:詹玉婷(夢N專案助理)
2024/12/7
MAPS 共備社群利用寒假至 MAPS 教學法的發源地—爽文國中進行共備增能
「我想一直延續下去,讓更多老師可以感受到校共備社的美好;不想輕易停下來,這如果可以尋求更多支持,當其他老師也願意參與,我們就有可能影響更多學生」,談起為何成立 MAPS 共備社群,婉真老師這樣說道。
初衷
「老師為何想成為一位老師呢?」每次訪談,我都不免俗的想要問問老師這個問題,並非出於形式,而是真心好奇,願意成為有耐心為學生「傳道、受業、解惑也」的老師,背後是什麼動機。
來自桃園東興國中的婉真老師,雖然在桃園教書數年,卻是土生土長的草屯人。彼時,草屯還是一個很純樸的所在,上學時,藉由和老師對談,彷彿才得以窺見外面的世界。國中時期,她遇到一位甫考取資格就被分發到草屯任教的老師,婉真老師形容這段歲月讓她覺得「如沐春風」,因為年齡相去不遠,老師不僅是良師,更是一位益友,也深刻影響她想成為老師的志向。
右為婉真老師
然而,馬有失蹄,人有失足,被公認為好學生的婉真老師,高中時並沒有考上第一志願,為此感到失落而士氣不振的她,大學也沒有如願進到師範學校。只是,人生的道路彷彿冥冥之中自有安排,就讀中興大學中文系期間,恰逢第一年一般大學的教育學程開放,為了證明自己,婉真老師努力念書,順利的修到教育學程;大三的時候,教育部突然意識到貿然停招公費生會造成偏遠地區的公費老師不足,所以在老師大四那年,師大舉辦了公費分發生考試,婉真老師抓住了這個機會,逐步走回自己設定的教師之路。
因為自身的經歷,婉真老師明白一位好老師會對孩子的人生產生多大的影響,尤其在國中這個階段,學生的身心狀態十分不安穩,有時會不知道自己在想什麼、質疑自己,甚至並不是那麼愛自己。婉真老師說,她最希望在校園裡輔導學生的過程中,可以幫助學生重新愛上自己,讓他們覺得自己有用,不要因為學業成績低落就否定自己、喪失信心,「當一個老師可以去接觸到學生柔軟的心,那是很不容易的」;通常學生到國三,大多能對她敞開心胸,說出自己雖然成績不夠好,但可以找到自己的人生志向,有信心確認自己能做到什麼事,而這些就是婉真老師為人師表感到最欣慰的事,也不負當初自己想成為老師的初衷。
改變的契機
「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教學亦若是。在教學生涯的前十年,婉真老師遵照九年一貫的課綱照表操課,念課文、解釋文意一遍,再將補充寫在黑板上,完全就是把自己小時候上課的樣子再復刻到學生身上,「在這段時間,我上課都上到自己覺得沒意思」婉真老師說道,呆板生硬的上課模式,不僅會消耗掉老師的熱情,更無法吸引學生的注意。一天,一位家長為自己的孩子畢業時拿的是肄業證書而來找老師理論,家長的一句話給了婉真老師當頭棒喝,他說:「我當然知道我小孩沒來上學是他不對,但是老師難道沒有責任嗎?」
「雖然同事會說是家長的問題,但我突然覺得我好像要負部份的責任」,孩子對學習沒有熱情的其中一個原因,可能就是他覺得學這個很無聊,「也讓我反思,為什麼我無法引起他對學習的興趣?」,自那時起,婉真老師開始向外尋求資源,試圖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而當你真心渴望某樣東西時,整個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助你。當時佐藤學的學習共同體帶動興起翻轉風潮,婉真老師也經由 Ted 演講認識政忠老師,發現 MAPS 教學法的創新,因此覺得自己應該試著改變陳舊的教學模式。而後便去報名了政忠老師在桃園舉辦的 MAPS 工作坊,從而和夢N有了越來越深的連結。
MAPS 共備社群的成立
接觸 MAPS 教學法,成為政忠老師培育的第一屆種子教師之後,婉真老師的學生都因這套教學法有了顯著的學習成效:她覺得 MAPS 在教育界的影響速度實在太慢,MAPS 教學法提供老師教學、學生學習的鷹架,做有系統的提問教學與小組合作,逐步培養學生發表、書寫的能力,十分適合在國中階段運用,為了讓這股能量能夠延續下去,也本著培訓的歷屆種子教師,有個娘家可以互相扶持的心,婉真老師有了成立跨校的 MAPS 共備社群的念頭,在政忠老師的支持下,加上活化計畫的經費補助,MAPS 的跨校共備社群也因此在去年應運而生。
社群會定時利用週末線上共備
SOIL 教學心法線上工作坊
MAPS 共備社群有幾個目標:
一是向外尋求資源,讓老師有持續共備、學習增能的機會。當老師們回到課堂操作 MAPS 四元素時,可能會遇到一些瓶頸,例如數位工具怎麼融入教學就是一個新議題。「如果有了共備社群,讓老師們可以增能,協助他們排除教學上的障礙,達到有效教學的目標」。
二是扶持實踐家,提供實踐家諮詢及尋求協助。老師們在課堂操作過 MAPS 之後可以透過夢N 發表,共備社群在發表之前就會排定一個時間,讓實踐家試講並互相給回饋,把狀態調整到最完美,再上台發表。
三是持續壯大 MAPS 的影響力。婉真老師嘗試鼓勵 MAPS 的老師,在社群裡試著當講師,分享自己的學習狀態讓更多人知道,將影響擴及給更多老師。「這個教學法背後是老師要很清楚自己在做什麼事,如果有越來越多人認同,越來越多運用,自然更多老師願意參與,就會顯著產生應有的影響力」。
時代日新月異,各種教學法縱然有一套好的架構,應對不同學生也無法亙古不變。數年來政忠老師持續進化,MAPS 1.0、2.0…如今已然進展到4.0。為了能跟上政忠老師的腳步,每年寒、暑假,社群的老師們都會一起到 MAPS 的發源地—爽文國中朝聖,上午先觀摩政忠老師上課、議課,下午再做增能共備,一整天的研習讓每位遠道而來的老師都能收穫滿滿,亦能更明白 MAPS在爽中發源的意義;而刻意將實體共備時間選在寒、暑假,也是讓老師有足夠的時間及精力整合所學、所思。
↑共備社群的夥伴們對於有機會到爽文國中共備給予滿滿的正向回饋
「教師專業成長的價值,在於美好信念可以延續下去,讓老師們互相成為彼此的支持」,為了讓 MAPS 共備社群能夠持續運作,婉真老師承擔了大部分的行政工作,尤其在沒有行政經驗下申請活化計畫時煞費了許多心力。雖然看在別人眼裡是很麻煩、很累的事,但婉真老師說,有意義的事不該用累的角度去解讀;而既然是自己選擇要做的事,就不要把它當成苦難,「堅持多0.01的改變,教育的未來就會不一樣」。
功成不必在我,婉真老師也期望未來有更多人願意延續這股能量,即便自己未來卸下召集人,也願意傾盡全力協助社群推展,我想,這就是一個教育工作者願意為理想付出的無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