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跨領域,豐富學習力
光榮國中袁靜娟老師(2)
光榮國中袁靜娟老師(2)
採訪、文字:王怡珽(夢N專任助理)
2021/07/03
109年09月05日臺中場夢N實踐分享 (照片提供:袁靜娟老師)
我常會想,每位學生有擅長的科目和專長,身為一名數學老師,我該如何透過不同方式開啟學生對於數學的認識,進而也能讓學生不再那麼害怕數學。
摺紙是我的選擇之一。我希望能帶給學生透過不同方式學習數學,讓數學不再那麼生冷,將數學結合藝術,使得數學更有溫度。
說起跨領域學習,我其實還滿有經驗,因為我天生對新事物感到好奇也喜歡學習,希望能將學到的知識轉化為準備課程的養分,並帶給學生新觀點。一開始會接觸String Art是到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開設給教師研習的線畫班,從中我發現String Art呈現出來的圖案和數學概念不謀而合。這讓我開始思考,很多時候因為科目不同,專有名詞的差異,卻是討論同一個概念,這也是為什麼我在109年夢N臺中場實踐分享題目訂為「數學藝術 String Art 與 GGB 科學」,當數學能有不一樣的視角觀看時,能觸發更多討論。
String Art 校慶作品(照片提供:袁靜娟老師)
數理資優班創作校慶作品(照片提供:袁靜娟老師)
三十週年校慶創作成果(照片提供:袁靜娟老師)
恰逢今年是光榮國中三十週年校慶,我想如何帶領數理資優班學生運用自己的才能且具藝術表現祝賀學校,我以畢氏定理延伸出來的畢氏樹作為主題。我邀請美術老師帶領學生實踐美感練習,讓色彩感動校內師生;而我則與班上學生創作數理架構,以呈現更多黃金比例和變化。也因為藝術介入,讓畢氏樹看起來更豐富及創意,而不單是由畢氏定理算出來的幾何圖形。
這棵由數學與美術、老師與學生跨域創作的畢式樹,校慶當天果然引來眾多讚賞的目光,我們都感到無比的興奮與滿滿的成就感。
畢式樹(照片提供:袁靜娟老師)
109年09月05日臺中場夢N實踐分享(照片提供:袁靜娟老師)
「讓學生多元探索,找到自己的亮點」
雖然在嘗試多元教學時,不免會引起家長質疑,家長會擔心孩子的數學練習需不需要再增加,但我總是和家長說:「學生的學習適量就好,太多可能造成反效果,讓原本自動自發的孩子不再主動完成作業,甚至覺得重複練習是在懲罰他的自律。」為了不讓過多的機械式反覆練習抹煞學生的學習熱誠,我利用彈性學習課堂的留白,安排不同課程讓學生能延伸學習觸角、吸收多元知識、接觸多方領域,引發學生學習興趣。
課後自我學習更能啟發學生知識探索的樂趣,也能學得更廣。
曾經有位學生告訴我:「老師,在妳身上可以看見一件事情,就是妳說妳不在意成績,這是真的。」我認為與其計較學生那一兩分的分數高低,不如引導孩子看見自己是否學會才更重要。「在我三十幾年來的教學生涯中,我看到每位孩子都有自己的亮點,老師的角色就是協助學生找到亮點,當學生認為他有階梯可以往上爬的時候,他就會慢慢進步,視野能更遼闊。」
「學生總有無限可能,當老師施予越多,學生能回報的也更多。」我是這麼想的。
三十週年校慶數理資優班成果展(照片提供:袁靜娟老師)